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05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桐桐凑过去看,男女一共九十八个考生,但这次的榜单上只有三十八人。

  一场殿试,竟是直接辍落了六十人。

  桐桐一看这数目就懂了。年年都甄选,这必然会出现冗员。小皇帝在提醒呢,官员补充新人没问题,但是官员内部考核也很重要。若是不合格的占位,那就意味着新人补充不进来。

  这数目一出,一片哀嚎之声。

  但没补充进来的人,会觉得是小皇帝的意思吗?他们肯定觉得,是被那么大人们给卡住了咽喉了。因为这些人里同样都是寒门居多。

  复试录取的寒门比例多,殿试淘汰的寒门比例当然多。但这么一折腾之后,大家不这么想了。还是那个问题:阶层固化,下面的人有怨言了。

  而小皇帝正在试图用这种激发两者矛盾的办法,以挟制这些权臣。

  从短期看,这些人是被利用了。可从长远看,或者不用多长远,就只要扛到明年。明年这些被辍落的人都会被小皇帝重新捞起来。

  彼时,双方的感情就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可见,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绝对是学了一些帝王权术的。或者说,这孩子生在皇家,耳融目染的,将怎么驭人当做日常了。

  这榜单上,一个叫黄千蕊的女子位居榜首,其后才是林伯琼,再其次是罗君如。

  前三之后,剩下的没写名次,但最后两个名字没跑,就是:林叔珩、金肆晔。

  桐桐啧啧了两声,然后看了四爷一眼:名落孙山的孙山,人家也是个名人呀!那一届案首是谁没人记住,但最后一名不也人尽皆知吗?

  然后大家都在说这个金肆晔是谁呀,这么幸运。

  一听说是金镇北的儿子,于是,很多人都‘哦’!

  ‘哦’是啥意思呢?就是那个意思,非要大家说明白吗?他爹是金镇北,齐阁老的儿子毁了人家走武将的路子,那不得赔人家一个文官做做呀。

  四爷:“……”真是好孙子!干的好!漂亮!

  桐桐忍俊不禁,看了他一眼,转身走了。想说话不急于一时,考试一结束,紧跟着就会授官。有了差事了,就真的自由了。想什么时候见面就什么时候见面。

  林宪怀看着意气风发的儿子,再看看一脸隐忍笑意的闺女,他并没有双倍的惊喜。若是只叔珩,卡在最后一名考中了。他真的是会欢喜坏的。

  但加上自家儿子,加上自家儿子这么优异的成绩,他愁啊!

  林伯琼跳上马车,“爹,儿子终是不负您的期盼。”

  林宪怀:“……”他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然后真诚的问他:“授官……你有什么想法吗?”

  “爹,儿子没想依靠您。”

  林宪怀:“……”不!你一定得依靠我!我不嫌弃麻烦。但这个话还不好说,他只能婉转的提了,“儿啊,问政院如今形同虚设。可在新明立国之初,问政院不可替代。为父常遗憾,不能做些实事。幸而我儿得中,为父心怀甚慰。你若能入问政院……”

  “问政院……相对清闲,为何不叫叔珩去?她是个姑娘家,别的差事辛苦,正该有个清闲的去处……”

  林宪怀:“……”怎么说呢?“问政院所涉人员杂,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她一个姑娘家,并不方便。并不是人人都知礼守礼!所以,你去合适。至于叔珩嘛,她如何任命,女官之事,为父不好干预。”

  林伯琼信了:“那……儿子听从父亲安排。问政院在当年,太祖太宗尤为重视,它也为天下一统立下过汗马之功。如今,帝祚之危,危若巢卵……问政院倒也不失为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

  嗯嗯嗯!我儿这么想就对了。

  桐桐:“……”问政院,暂时来说,确实是个能安生呆着的地方。

  人一回来,门口的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周围的邻居都是林宪怀的同僚,家里两个孩子都考中了,这是多大的喜事呀。

  贺喜的人络绎不绝,桐桐后半天跟着应酬了半天。

  晚上客人散了,这才安排,哪一天正式宴客。又给写信给老家,给亲自,报这个喜讯。

  尤其是林伯琼的婚事在八月,这一考中,对人家亲家那边也是个交代。

  林家老家在那边,主枝早没人了,而今的都是旁支。说是祖娘娘的娘家,可其实这么多年了,血缘关系还剩多少呢?提出来不过平白惹人笑话而已。

  老家还有老人家,也还有兄弟子侄。

  再加上周碧云的娘家也在老家,人口挺多的。这般的喜事,该通知老家的。

  桐桐不掺和这些事,“爹,娘,我先去睡了。明儿一早我得去书院,把书院的东西带回来。还得去一趟常阁老府上,授官一事,常阁老应该另有安排。”

  周碧云抬手在女儿脸上摸了摸,“本来就不爱笑,如今一做官,你越发不爱笑了。”

  桐桐却笑了,“不是不爱笑了,是这官……做起来,就是不停的在处理事。好事不用处理,用处理全是坏事。我这以后天天跟坏事打交道……娘啊,我笑出来给谁看?”

  周碧云:“……”你这官当的,好似跟你爹不大一样。

  桐桐只笑却不再言语,“我先去休息了,您和我爹也早些睡。”

  然后人家真走了!

  周碧云看丈夫:“这……何意?”

  “常阁老能成为常阁老,那是一般人吗?心里若只有官位,那如何能以一女子之身,位列朝班?”

  “咱家能出个阁老?”

  林宪怀:“……”我觉得能。

  周碧云叹气:“常阁老这都半辈子过去了,也没成亲。”

  常青莲是没成亲,偌大的府邸出了她和两个仆妇之外,没有别人。

  但宅子里规整的特别好,一脚踏进去,花卉成片,这该是常阁老唯一的消遣吧。

  桐桐被请进去的时候,常青莲上身短袄,下身是极为宽大的裙裤,显得身形干瘦修长。她手持长剑正在耍,一趟一趟再接着一趟。

  等长剑一收,她才拿了帕子擦汗。脸上无脂粉,有些浅浅的皱纹和一些雀斑。身上无一装饰物,头上只一根木簪,将头发挽成一个道髻。

  “恩师!”

  常青莲就笑,“你这一声恩师叫的,我都惭愧。”她说着就往书房走,“进来吧。”

  桐桐跟进去了,顺手给常青莲倒了凉茶递过去。

  常青莲问说,“可是为了授官之事来的?”

  “学生听您的安排。”

  常青莲:“……”这孩子真上道。她接了茶,问说,“还记得你在书院的学考考卷吗?”

  “禁枪?”

  常青莲将杯中的茶喝了,问她:“若叫你去刑部,接手此案,你可敢?”

  求之不得!

第115章 万里扶摇(14)一更

  吏部的任命折子递到了内阁,内阁五位阁臣,以齐阁老为首。每临大事,必开议事会。

  日常里也是逢五逢十雷打不动的议事会,谁在管辖的范围内遇到不能决之事,都可以拿出来,五个人共同决议。

  吏部的折子到齐阁老手里,齐文超看了一眼,然后教给秘书丞,“誊抄四份。”

  誊抄好的任命名单连同其他要议的事务文书,在议事会之前就放在了每位阁老的案几上了。

  一聚到议事厅,彼此见礼,这就都坐下了。

  常青莲摇着手里的扇子,将最上面的文书打开,是吏部拟定的名单。

  她的视线在名单上一扫,就见给林叔珩的安排任命是:宛平县县尉。

  宛平就在京城左近,县令为七品文官,而县尉为从七品文官。虽是实职,也确实照顾年轻女官,只安排在天子脚下的县里任职。但这却绝对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拟定的。

  吏部拟定名单,要考虑方方面面。一般情况下,阁臣中有人下条子,吏部都会照办的。自己很少动用这样的权利,入阁以来,这是第一次。吏部竟是将自己的意思给驳了。

  齐文超坐在最上首,看了两边四位同僚一眼,“吏部的任命诸位都看了吧,若无异议,就通过了。”

  常青莲当然有异议,吏部驳了她的意思,必是齐文超另有吩咐。

  可你便是另有安排,事先不告知自己,这便是不尊重。今儿要是不言语,改明儿就没有自己说话的份了。

  因此,她直接道:“我有异议。”

  边上的吴越海嘴角一勾,端着茶盏低头喝茶去了,一副不掺和的样子。

  另外两人皱眉低头,好似这断断的一份任命名单上藏着什么玄机一样。

  齐文超扇了两下风,对常青莲可谓是和善:“常阁老,您有何异议?”又是禁枪的事?这事免谈。

  常青莲不好说自己的建议被驳回的事,她指出了金肆晔的任命,“我认为,还是要考虑的家世的。金肆晔去兵部,此决议,我反对。”

  “那常阁老觉得该怎么安排?”

  “宛平县的县尉……这个职务就不错。”

  齐文超看常青莲,常青莲默默的跟他对视,不肯退让。

  吴越海问说:“那常阁老的意思,是将这两人的任命互调?”

  “未曾有此意。”常青莲也端起了茶盏,“至于林叔珩的任命,可以再议嘛。”

  樊茂山就说:“那将这两人先摘出来,其他人的任命先定下……”

  “我不同意。”常青莲还是这句话,“其他人的任命,我也觉得似有不妥。”

  边上记录议事会的秘书丞都吓的不敢说话了:常阁老明显就是生气了!她的意图要是实现不了,那谁的意图都别想实现。

  内阁但凡有人对某项决议有异议,不能通过,那就需得改日再议。这中间需得相互沟通,说服对方。若是再三讨论之后,还是无法达到一致,那就只能请圣裁!

  是跟常阁老妥协呢?还是请圣裁呢?

  一旦请圣裁了,那就相当于给皇帝手里塞权利。

  石标案就出来打圆场,“我的常阁老呀,只是几个新人的任命,这也是一个试用的过程嘛!你考量的金肆晔的任命,我觉得可行。他做这个宛平的县尉,可!至于这个原本拟定为宛平县尉的林叔珩,不如放在京城知府衙门,做法曹,如何?”

  常青莲端着茶碗,用茶盖宽茶。然后发出刺啦刺啦的噪音,好半晌才放下茶碗盖,“这样……我提议休会,等我思量好了,咱再议。”

  然后直接起身,真就往出走了。

  齐文超皱眉:“……”此时提禁枪,激化的是矛盾。重点从来不是这些小年轻做什么官位,重点是常青莲不肯附和,她有了另外的主张。

  或者说,她跟陛下形成了某种默契。

  这才是最大的不妙。

  “常阁老留步!”吴越海摸着肥大的肚子,嘿笑了一声,“那个,常阁老,我有个提议,您看行不行。”

  “吴阁老请讲。”

  “禁枪这个事呢,该不该?该!此事甚至牵涉到陛下是否能出阁念书一事,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但是呢,叫刑部牵头此事,掣肘太多。此事,需得年轻有冲劲的人去做。可从这些新吏员中择优选取一二,另设立一临时衙门,管辖民间火器制造和售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