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182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桐桐指了指路边的于家村小学的:“停! ”应该距离不远了。

  这条路到这里, 端走也可以, 但有了两条朝左右拐的路。

  一边是于家村小学, 显然, 这边是于家村。

  另一边得过个桥, 过了桥应该是另一个村子, 就是姚家村。

  李娜看了看, 问说:“朝哪边走? ”

  “刚才路过看见河边的田里有挖的池塘, 下车问问……看这里的池塘卖鱼吗? 允许人钓鱼吗? ”

  李娜想起了, 确实路过了。

  她跟着老板下车, 指了指于家村小学边上的小卖部:“过去问问。”

  小卖部多是卖给孩子的, 用破砖瓦搭建了半间简易房, 开了个窗口对外卖, 很多东西上都积满灰尘。

  李娜看了一圈, 这才指了指可乐:“拿两瓶。”

  老板娘对着一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 这会子拿了脏兮兮的抹布擦了上面的灰尘递了过来。

  李娜专门取了整的一百递过去:“大姐, 跟你打听个事, 我们是路过的, 看见有鱼塘。这里的鱼塘允许钓鱼不? ”

  老板娘准备找钱:“……都是自家挖的鱼塘, 不能随便钓。”

  “花钱呢? 钓上来的鱼我们买走, 能钓不? ”

  “那能呢! 要不, 你等等, 我喊人给你问问。”然后喊家里写作业的孩子:“去问你婶儿, 有人想钓鱼, 问啥价钱?”

  孩子放下笔跑远了, 李娜在里面跟老板娘继续聊。

  桐桐沿着中间这条路一直走, 然后又回头去看于家村小学, 她用手里的手电打过去, 看了看建筑, 这才又回来了, 听见老板娘说:“……不让钓, 还得叫人陪着时间, 顾不上……”

  “那就算了吧! ”桐桐进去接了一句, 喊李娜走。都要出门了, 回头问了一句:“大姐, 你们这教育抓的很紧呀, 这教学楼不错, 盖起来得有十多年了吧……”

  八十年代末或是九十年代初的建筑了。这个时间段,农村的村小学, 盖了齐齐整整的教学楼?

  这老板娘就笑:“是啊! 人家捐建的。”

  桐桐了然: 村子里的小学哪怕不是在村子接近中心的位置, 也不该在和另一个村的交界的位置上。放在交界上, 那是两个村子共用小学的。

  所以, 她问:“我小时候来过, 这里原来化粪站吧? ”

  “对! 就是在化粪站上建的小学。”

  桐桐:“……”果然如此!

第1288章 归途漫漫 (95)三更

  晚上住的标间,李娜陪着桐桐一起住。

  她问说:“所以, 化粪站有古怪, 对吧? ”

  “对! 要不然,不会在赚了钱之后, 想着回来把化粪池改建成小学。”这里面一定有命案。

  桐桐跟李娜梳理了一次,说她的猜测:“李媚因为出身的原因,早年在窑子就失贞了, 又丧失了做生育的能力。这件事在以后对她一直有影响, 跟着养母过了成十年的好日子,便是养母受大运动的波及,成分不好, 也能嫁给当时的活跃分子姚大民。

  可是婚后, 姚大民便发现李媚不是初次, 觉得被欺骗受了羞辱,从不把李媚当人。甚至于此事姚大民的母亲都是知情的, 只是为了姚家的脸面和儿子的面子没有把事给叫破, 这是母子俩才知道的事。

  于是, 姚大民打李媚, 姚家没人劝说,姚母还觉得只要儿子能出气, 无所谓。甚至于在其他儿媳妇和其他家人面前羞辱李媚,长年累月的欺负她。失贞的事情不能放在明面上,那就以不能生育为由,挑拣她的不是。

  而李媚呢? 自小就在最黑暗的地方长大,又怎么会是善茬? 姚大民不把她当真,她便跟张苟儿好上了。张苟儿穷, 家里是挑粪的,受人嫌弃。说不上媳妇, 好容易娶了一个, 人家还弃他而去。他跑到这化粪站, 是因为这里有住的地方, 却碰上了貌美却不被珍惜的李媚。于是, 两人好上了。”

  李娜点头, 这逻辑是说得通的:“李媚存心报复丈夫, 而张苟儿没有女人, 遇到貌美的李媚, 今儿动心爱上对方是轻而易举的事。于是, 化粪站其实是两人偷情的地方。那地方腌臜,谁没事跑那个地方干什么? ”

  桐桐点头:“是啊! 那个年月, 李媚跑不了, 去哪里都需要介绍信, 离了当地就没法活! 而留在当地, 又离不了婚。可能不是李媚不想离, 而是离不了。

  那个大爷说, 姚大民钻别人媳妇的被窝, 这就是说, 姚大民有相好的这话应该是可信的。他应该是怕离了婚, 李媚把他给告了。当年搞破鞋, 耍流氓, 是有被枪毙的可能的。所以, 姚大民不会离婚的。”

  李娜一琢磨, 有道理! 也只有这么解释, 才能通。

  而李媚跟张苟儿暗地里偷情的事, 应该是比较隐秘的。李媚很有心眼, 要不是年代特殊, 她出身受限, 姚家一家子的脑子都比不上她。

  再从张苟儿离开了老家, 把事干成这一点来说,这人就不可能没心眼。不管他干的是不是正事,哪怕是犯罪……说实话, 能犯罪暂时抓不住的, 哪个脑子不好用了?

  这俩暗地里来往, 想瞒人还真就能瞒住。

  桐桐又说:“后来, 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 风气变了。姚大民不怕李媚去告了, 李媚也觉得不需要再忍姚大民了。也许是时间太长了, 偷情做的没那么隐秘了, 也许是不打算瞒了……很偶然的, 被姚家的哪个女人发现了端倪。”

  说完, 她又补充, “应该是姚家的婆婆! 要是被妯娌发现, 在把这事宣扬出去了, 不可能当地没有流传出李媚和张苟儿的事来。只有姚大民的妈, 顾念儿子的面子名声, 怕丢人现眼, 发现了才不声张。”

  李娜顿时一激灵:“要去跟着去了, 半夜三更, 黑灯瞎火, 那地方当时又偏, 没人去……姚家这婆婆一去, 被那俩发现了, 或是厮打了起来, 然后失手……”

  桐桐点头:“失手, 打死人了……”

  “化粪池里一扔? ”神不知鬼不觉。

  “嗯!

  李娜又摇头:“这个是失手的可能很大, 可为啥要把其他人?”报复也不是这么报复的!

  桐桐就看李娜:“你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农村! 八十年代联产责任之后, 才慢慢的给多兄弟的人家划分宅基地, 大家才陆陆续续的搬出来。在这以前, 多兄弟的人家多数是住在一个院子里的。”

  李娜:“……”所以, 婆婆要是半夜出门, 其他儿媳妇可能能听见动静, 然后悄悄跟去。这才一不做二不休?

  桐桐没言语:“当时具体的情况, 现在还不好推测。但是你想啊, 这是十多口人, 藏哪里? 怎么藏? 根据资料上, 姚家失踪的十三口, 其中有八个是孩子。而这八个孩子, 当年最大的那个都十六了。最小的那个都四岁了。”

  这怎么藏?

  “就算是藏起来, 没人发现, 可这是人, 都是正常, 且大部分是成年人或是懂事的大孩子……怎么运? 光是搬, 这就不容易了。李三妹身形小巧玲珑, 而张苟儿……绝不是长的高大出色的人……”

  李娜:“……”有道理! 哪怕是没看照片, 可按照常理推测。要是张苟儿高大有力气, 在那个年代只要有力气, 就可以换个体面的工作。要是长的高大英俊, 绝对不会没人肯嫁。

  只能是, 他穷, 他还挫, 在当年十分不得女人的心。

  这么两个人是真的很难把这十多个人带走的吧。

  她问说:“运粪车呢? ”

  “当年司机是香饽饽, 可见车有多少! 拉粪可都是人力的, 怎么把人运走?”

  李娜打了个冷颤:“不会吧? ”

  桐桐叹气, 她给钱组长把电话打过去, 把今天打听到的, 还有推测的都给倒给对方。

  钱组长正在开会, 他们调去了卷宗, 正在看卷宗。

  桐桐一边说, 他一边翻卷宗, 然后停在对姚大民的调查上。这个案子肯定是好好查了, 什么样的可能都会假设。因着姚大民对李媚的长期家暴, 所以, 当年怀疑过, 是不是姚大民误杀了李媚, 而后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而对姚大民的调查中, 确实发现了, 姚大民确实与人有染, 可以确定的就有四个女人。

  所以, 林雨桐打听来的是真的, 她的推测也是对的: 这件事是真。

  他指着一句话, 这事当年的调查记录:“姚大民亲口说过, 李媚确实提过离婚, 但是他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就是李媚发现他跟人有染, 怕被告发。只要在婚内, 李媚告发, 只会是夫妻矛盾, 她逼急了, 胡乱攀扯的。”

  在这一点上, 你的推测也是正确的。

  桐桐:“……”

  她继续往下说, 钱组长继续往下翻, 边上有人推了一页过来, 钱组长看了看, 是张苟儿的, 上面有张苟儿的出生年月, 照片, 家庭的详细情况记载。

  他的手指往下急速的挪动, 然后看到这么一段描述: 其貌不扬, 微微驼背, 身形偏小。身高大概一六零公分……

  边上的同事又递了照片来, 照片上是拉粪的车。除了人力车, 还有驴车骡车。

  他跟桐桐说了这个情况:“跟你的判断有出入, 但不影响结果……”因为驴车骡车, 也没法这么运人呀。

  “而且, 当时姚家有人失踪的时候, 张苟儿没有离开化粪站。”因此, 当年在这个案卷里, 调查了化粪站, 调查了化粪站的工作人员, 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痕迹。

  那里每天都有粪车进进出出, 痕迹驳杂, “而且, 记录上有, 当时也是兴师动众, 动用了大量的人力, 还有人穿着连体的雨衣, 下粪池探查了……”

  桐桐问说:“当时是七月? ”

  对! 七月。

  “七月……天气正热, 粪池里沼气升腾, 小粪池离得近了, 都会扑的人眼睛睁不开, 这下去探……可是辛苦的工作, 您看看, 谁下的池子? ”

  是民警亲自下去了? 还是粪站的工作人员?

  卷宗里翻腾了起来, 找这一页的内容。

  “组长, 您看”

  钱组长拿了过来, 结果这一看, 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字张苟儿。

  “张苟儿! ”钱组长对着电话那边说:“当年没人怀疑张苟儿, 所以张苟儿下了粪池, 他的结论就是可信的。可他若是主谋之一, 他当年就是这样掩盖了真相……”

  人没运走, 当时就在化粪池里。

  桐桐深吸一口气:“……所以, 当时那化粪站一定污糟, 味道更加难闻, 沼气刺的更加无人靠近,他也不敢把尸体留在那里……他会趁着乱劲儿, 把人再捞出来, 然后……”

  她想起那条河:“他到河边不奇怪, 那么脏……当然要去清洗, 哪里还有比河里洗更方便。于是,他一个一个的将人运到河边……夏天, 夜里, 在河里洗澡并不奇怪, 这条河水流平缓, 拖着个人游出三五里, 十几里也不难吧……大晚上的, 在河里洗澡, 谁还凑过去专门看一眼去?”

  所以, 拉着尸体也不会被人发现。

  钱组长有点明白了, “查沿河的坟场、废弃的砖瓦窑, 当年废弃的土窑……”说不定这些地方这些年发现的无主遗骨, 就是姚家这些受害者?

  桐桐‘嗯’了一声:“他应该是没运完, 化粪池里应该是还有。要么是天热, 过了七八天成十天之后, 没法再往出捞了, 也许是别的什么缘故, 他没做完这些……就把一具或是两具遗落在里面, 他急匆匆的离开, 后来又设法打听, 发现没被发现, 但到底是心有不安, 这才捐建了学校……”

  钱组长这才说:“只要查一查盖学校的施工方就知道了, 若是当地的施工队, 跟张苟儿没有任何关联, 那就是咱们推测错了。若是跟张苟儿有关, 那就可以断定, 他捐建就是为了掩盖当年的命案!”

  没错! 就是这个意思。

  钱组长想调那个学校的资料, 结果资料调了之后发现并无关联, 是当地的施工方做的。

  他:“……”难道错了?

  想了想, 他又去当地的派出所:“能不能查一下八八年, 建学校那一年的案卷。”比如, 当时的建筑工地上有贼, 丢失了一些建材等等, 这都算。

  只要动工了, 暗地里偷的处理了就是, 还更能撕扯开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八八年的, 这上哪查去?

  只专案组的一小年轻跟周围的村民打听到: 这附近可能有古墓, 盖学校前后, 这一片有人探墓。

  所以, 推测基本吻合!

第1289章 归途漫漫 (96)一更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