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250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说是这个被顶替的苏大民被民兵给送到公社,说这个苏大民意图QJ妇女,这个妇女就是刘柱的妹妹刘幺妹。

  这种恶劣的事件,事发就是吃枪子,没有啥道理要讲。

  可老支书跑来了,说这事不对,得调查清楚,他作保这个苏大民绝对干不出这个事来。

  这一调查,也才知道,是苏大民被刘柱替换了,越想越不对,他希望去公社反应这个事。在刘幺妹出嫁的当晚,把吴家那傻子先哄到地窖里躲起来,跑的又不是新媳妇,吴家并不着

  急,这傻子常不常会跑出去两三天,也会自己回来。

  而这个时候,刘柱报名去了,冒名顶替成了实锤了。苏大民这才放了吴家的傻子,然后偷摸的找刘幺妹,希望她跟着一起走。要不想把一辈子毁了,跟着他去公社。

  谁知道这事被吴家的孩子看见了,叫了人来。

  于是,苏大民就被摁住了,那么多人把苏大民打了一顿,送到公社。

  刘幺妹惧怕父母别连累,不管怎么问,都不开口。既不说苏大民是无辜的,也不说苏大民欺负了她,只坐在那里低着头,不言语。

  张腊梅带了刘幺妹去检查了,证明刘幺妹并非处子,她以为是刘幺妹跟苏大民相好,只是刘幺妹要嫁给傻子,两人才有了牵扯。

  她认为这种情况,只要女方是自愿的,是可以被谅解的。

  而苏大民又坚决否认他跟刘幺妹有关系,他真的只是想救刘幺妹,也想叫刘幺妹去作证,证明他告吴家是有理有据的。

  正处理着呢,农场这边联系了公社。

  谁也不知道背后还有这么一码事,那这性质就更恶劣了,这个吴光明当真是一恶霸。

  老支书说,解放以前,他带着人护着村,散兵游勇不敢骚扰,也不敢收税过分。在解放后,大家也都拥护他。谁知道,就变质成这个样子了。

  桐桐心说,这哪里是变质,分明就是他的底色。

  既然河川公社重视了,那农场这边就没有问题。四爷和桐桐甚至都没时间跟冯军单独说话,只握了握手,对方就急着走了。

  可这件事叫人遗憾的是:刘幺妹死都不肯说那个男人是谁!

  张腊梅告诉她,她如果不愿意,她和傻子的婚姻是不作数的。

  但是刘幺妹摇头,她不承认有那么个男人,只说她自己摔到椅子角上了,出了点血!关于婚姻,她说:“拜堂了,我得回吴家去。”这是她自愿的!她希望回到吴家去。

  张腊梅告诉她,吴家的恶行已经隐瞒不住的,没有人可能凌驾于百姓之上,凡是欺压百姓的,一定严惩。

  但是刘幺妹还是要回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认命。”张腊梅怀疑,那个男人必是吴光明的其他儿子中的一个。

  刘幺妹回去不是认傻子是丈夫,而是…o那个男人,她把她归为那个男人的私有物了。

  这件事极其轰动,公审判了吴光明一个枪毙。

  朱从军就跟桐桐商量,觉得这个苏大民是个有种的,这样的人咱们应该要。

  桐桐没有反对,农场单独给苏大民发了招工通知单,请他三天后报到。

  本来,这件事跟桐桐有什么关系呢?她干她的工作,发现了有人冒名顶替,我当然会尽责的指出来,对吧?

  但是,这件事可能因为吴小兵的关系,他当时在现场,知道事情的始末。他很可能跟家里人学了当时的情况,这件事就被传出去了。

  这就导致牡丹的父亲吴光生在吴家族人面前很没有面子:你家那是啥怂货亲家?一点也没把你看在眼里!

  吴光生喝了点酒,越想越生气,气的找到牡丹,在牡丹请她去家里的时候,把牡丹和金福的家给砸了

第1371章 世俗烟火(40)二更

  喝醉了?把家给砸了?

  金福看着满地的碗碟碎片,散落着的筷子,变形的篦子锅盖……他朝里看了一眼,见牡丹捂着脸,一脸惊恐的看着自己。

  他往里走,牡丹赶紧说:“当家的……我马上收拾。”

  金福拉开她的手,牡丹脸上清晰的巴掌印,看得出来这不是扇了一个巴掌才成这样的。吴光生倒在炕上鼾声震天响,身上确实有酒气。

  可这是在哪喝的酒?要是在家喝的酒,走到县城就半天,酒早都散了。况且,真要是醉了,还能走这么远的道?这要是在县城喝的酒……那就是蓄意闹事来的。

  牡丹去拿扫帚,“我收拾……”

  金福拉住她:“不要紧!”他拿了她手里的扫帚,自己清理。筷子洗一洗还能用,碗碟罐子啥的,算是毁了。至于锅盖篦子这些东西,都是自家用庄稼秸秆编的,不值钱。

  他问牡丹说:“为啥打你?”

  “说我不孝顺,只顾自己的日子,不管家里……要砸咱家的锅,我拦着不让……锅太贵了,他拉扯不开……抽了柴火垛里的粗木棍,要打我,我抓住了木棍,他却松了手,抬手给我几个耳光,我没能躲开。但这些过程……她觉得太丢人了!被丈夫看见自己被父亲殴打,有什么脸面。自己本来就不是啥值钱的人,他得看不起我了。”

  今儿不光是自己在家,下班时间同事都回来了,也都看见了,也不知道人家背后怎么说自己,怎么笑话自己呢!有啥脸面出门嘛!

  金福:“…”他才要说话,外面是一群的脚步声。有人喊:“你们找谁?”

  一个熟悉的声音说:“找牡丹!”

  这是丈母娘的声音!金福撩开帘子,看见丈母娘带着一群孩子来了。

  “牡丹,你爸呢?”牡丹妈看见女婿站在门口,没敢进去,先出声问女儿,“你爸是不是在你这里。”

  牡丹把碎瓷片往出一扔:你看!看看不就知道了。

  牡丹妈看懂了,她急忙解释:“你也别怪你爸,你看咱都是一家人,你咋能一点都不顾念娘家呢?你都不知道人家咋说我跟你爸的!你要是在婆家得脸,你婆婆不能这么不 给咱家面子。你婆家要是看得起我跟你爸,就不能这么办事……”“牡丹都愣住了,这说的是啥?我婆婆怎么不给面子了?我婆家咋看不起你跟我爸了?

  她一把霍开金福,冲着她妈就嚷嚷,”我婆婆对我好不好,长眼睛的都看得见!你对我好不好,长眼睛也都看得见。你们作践我,拿我不当个人……遇到好人家,人人都拿 我当人了,你们反而上门作践我……”她气的眼睛红了,浑身哆嗦着,嘴唇哆嗦着,然后抓了瓷片就往弟弟妹妹身上扔:“滚——都给我滚——”哪些孩子才不管你们怎么吵呢,牡丹晒在外面的地瓜干,他们抓了就往嘴里塞。

  那东西不值啥,是牡丹去周末去河滩地,跟同时一块捡的。这事特别小个的,里面都是丝,有勤快的人去捡了回去喂猪。

  牡丹不喂猪,她把那玩意洗干净,蒸熟,然后晒干,再用磨给磨成粉,收拾好了这也是粮食。只这一秋,她觉得磨成面怎么不得一二百斤呢。

  还有捡回来的烂菜叶子,挖回来的野菜,也都腌上了。

  这都是放不坏的,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把这些给娘家带去,应该是能成的。

  她从没想过拿婆家得贴补娘家,世人都知道,嫁到谁家就是谁家得人。进了金家得门,自己就是金家的人。补贴娘家的媳妇,婆家要是不高兴就能不要。

  婆家很好,老天就开着一次眼,给她安排了这个婚事。她不敢把家给拆散了!所以,挣的钱都拿回家。

  有时候想想弟弟妹妹,也心里过不去!周末一点时间,我勤快点,我想办法找些吃的,别管好坏,也别挑,饿不死就算了。

  所以,她便是再累,都去捡去。又是淘又是洗,又是晒,回头还得磨。结果呢?闹的这叫啥事?!

  她委屈的趴在炕上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倒是她妈不敢再说话了。拎着孩子站在外面面色讪讪的。

  金福冷着脸,去炕沿边拍了拍吴光生。之前的鼾声那么大,刚才却没鼾声了,这是睡着了?拍了两下,人家没起来。

  他抬手一拽,将人拉了起来。吴光生还装呢,金福也不戳破,不是嗳装吗?他就这么拖拽着把人往出送。地上的瓷片碎渣它不扎呀?

  这些东西叫赔偿?那犯不上!得顾着媳妇的脸面。他先把人给送过去,扔给丈母娘:“回去吧!家里的都砸了,也招待不了了。”牡丹妈:“……”这女婿一拉下脸,她气虚,叫几个小的拖拽着男人回去了。那么些看热闹的,也就都缩回去了。

  金福把门口打扫干净,把晒着的红薯干都给收回去。然后回屋,见牡丹还在哭,也没言语,把门带上,自己出去了。

  他去找了供销社认识的人,有那种带着豁口的碗碟罐子,真的是残次品,就在库房后头放着呢。他花了点钱,挑了一些不妨碍用的,塞给对方点钱。这人不要:“就这点 东西。”“你拿着!你不收我可不敢要。”行!拿着就拿着。

  从供销社出来,又有公私合营的点心铺子还开着门,他进去买了两斤点心,叫人分开包,一包一斤。

  这才拎着回家,把买来的碗碟罐子给放在筐子里,然后把点心包拆开一个,自己拿了一个,咬了一口,看还躺在炕上没起身的牡丹,“……嗯……咋坏了?”牡丹睁开眼,“啥还坏了?”

  金福把咬了一口的点心塞给牡丹:“一股子发霉的味儿,白糟践钱了。”牡丹咬了一口,甜的,没啥别的味儿,又香又苏。她含混道:“没坏!”“没吃出来?啥舌头呀?你 再尝尝……一口那么一点能尝出啥来?”牡丹准备大口咬,金福一推她的手,剩下的全到嘴里了。

  一个点心才多大?剩下的也就是一大口:还是甜的!没啥怪味。

  金福把拆开的那一包剩下的都给放到炕桌上,“你吃不出来好坏那就都吃了,别糟践。”然后把另一包一拿,就往出走。

  “干啥去?”

  “坏了!我把这个退了去。”要出门了,说牡丹,“别剩,招老鼠!”他指了指筐子,“吃饱了别躺着了,把这些洗干净,煮一煮……上面都有点豁口,别划了手,回头耽 搁上班。”牡丹闷闷的应着,一边吃着一边去看那些东西。

  连着吃了三块了,她反应过来了,这点心就没坏。这样的天,点心咋能搁坏了。

  这么想着,眼泪扑簌簌的往下落,却又吭哧一声笑了出来,然后过去把点心包好放在桌上。自己去洗碗碟,然后煮着,捞出来擦干净了,她才用碗把点心扣住:不怕老鼠 的。

  她听着外面的脚步声,以为金福拿着点心去看公婆了,一会子就回来了,可其实并没有。金福拿着点心去了领导家,一边往领导家走,一边在心里思量着家里的事。

  自家爸妈与人绝交,并不会跟人翻脸。这就说书上说的,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就像是与祖父母,与二叔姑姑他们,没有剧烈的冲突。他们是怎么做的?从村上到公社,从 公社到县里。

  距离拉开之后,对方就会消失在生活里和视野里。是好是歹,跟自家的关系就小多了。县里要建水库,是全县吃水的水源地,自来水公司和水利部门当然会参与其中。如果修建水库,选址之后,西山大队就有可能被移民。

  而且,在好几个移民大队的选项中,这次西山大队出事了,还是宗族的原因,那么,考虑到这种情况,一定会选择拆散西山大队,把宗族全给拆了,东一家西一家,这个问 题自然就解决了。可移民的地方有很多,可能会分散在县里的各个公社里重新安排。金福选了个地方——河滩一公社。河滩一共三个公社,都是解放后移民过来的,各个省的都有,口音也 五花八门。那里是大河决口的泛滥区,报纸上说,要复兴这样的地方,要把这些地方改造成良田。所以,从土地少的地方移了一部分百姓过来。

  那里的地是真宽,一个大队,人均土地面积在七八亩,而且,土地肥沃。有些适合建造牧场,有些适合农耕。

  人不愿意离开故土,但并不意味着迁过去就是坏事。

  金福想把人支远,但因着是牡丹的家人,他去找人,希望把老丈人那一户,分到一公社去。去了就给分小院一套,土坯房三间。只要勤快,这几个大队可以说是人均口粮 最多的几个大队。是去办事的,所以,金福回来的就很迟了。

  牡丹一直坐在炕上编草盖子,金福一回来她急忙问:“今儿的事你告诉爸妈了?”“没有!”“那你……干啥去了?”金福坐在边上,跟牡丹好好说这里面的事:“……因为照顾移民,还会分一些移民口粮。遇到大灾,先救济移民!土地广,人口少…你后面这些弟弟妹妹也都大了,十 八、十六、十五……当个大人用了,挣下来的口粮,不至于活不下去。”就是远,离县城特别远,走一天都未必走得到。

  牡丹只‘哦’了一声,就把点心推过去,”吃吧!”晚上都没吃饭。

  金福拿了点心,看她:“离得近了,你爸还得闹!别人你挑拨他就闹,一闹就打你,我又不总在家……”牡丹给他倒水:“那你明儿再买一包点心,给爸妈送农场去。”说着,声音就小了,“我爸闹到家里的事,别叫咱爸咱妈知道……成么?”

  成!

第1372章 世俗烟火(41)三更

  屠宰场有桐桐的熟人, 要不是关系实在,牡丹咋可能进得去?

  农场距离县城不远,四爷管后勤, 关于采购,这是要跟屠宰场协商沟通的。这么多人吃饭呢,这肉食哪怕半月一次, 该有的保障得有。

  他一去,啥不知道呀?

  但是金福没说,牡丹没回家说,四爷也只回来跟桐桐提了一句, 桐桐只当不知道。

  金福送了点心来,啥也没说, 那四爷和桐桐也不问。

  孩子成家,那人家就是两口子。不聋不瞎不做家翁, 不用问的那么清楚, 他们的事能处理就自己去处理, 好也罢歹也罢, 都是他们的事。真要是处理不了了,他们在后面 接着就是了。

  儿子不提, 那就不提!这是咱的儿子,可也是人家的媳妇的男人。没有这个心态,啥都管,谁都不舒服。

  不知道啥原因, 反正就是来了,拉着做好的小板凳, 拉了几麻袋的木屑给烧炕,再带了一包点心来……那买了就买了吧!

  秋兔子肥了, 那就炖兔子。他在这边吃了晚饭,走的时候叫她给牡丹带一碗,这就成了。

  没单独给兔子,谁赶上了谁吃,顺手给带。

  下次金禄来也是这个待遇,也别说当公婆的偏心了谁。谁来的勤快,谁多吃一口;谁来的少,谁少吃一口。

  怨不到公婆身上。

  金福又看了看这屋子,”看着几天的天,怕是有雨。要是潮的话,就回我那边住。”地势这么高,下雨也没事,”去吧!别惦记。”“我爸那伤……下雨要是难受,您别瞒着,打发人叫我,咱去医院。”行!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