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267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是的!起了疑心了。

  但终究只是疑心!刘南生想不通,婆媳之间,婆婆对儿媳妇不好,这太常见了。很难碰见谁家的婆婆通情达理。

  谁家的婆媳都一样,熬的稀饭稠了,得被骂不会过日子;熬的稀饭稀了,得被骂想饿死婆婆;做菜稍微咸了,她问是不是把卖盐的打死了,咱吃盐不掏钱;做的菜稍微淡了,又说你在不该抠的地方抠,在该抠的地方瞎大方。

  只是骂两句,或是阴阳怪气的笑声嘟囔,这都是好婆婆了。有那因为擀面条,婆婆想吃细面条,她切的粗了,婆婆拿着擀面杖追打的。

  真的!做饭前得请示一边,咱今儿吃啥,婆婆安排好了,甚至把食材取好了,你只能动用这些食材做饭。让你用葱炒葱花,那你就不能凉拌的时候用,要不然这就是个事!婆婆会说她在这个家无立足之地,当不了这个家。

  一旦生事,儿子就会打儿媳妇给婆婆出气,这叫调教。

  往往大家也会夸,说谁家的‘家教’严格,媳妇有规矩,‘调教’的好。

  所以,她从来也只怕婆婆的做法看做是老思想,旧思想,封建残余,跟大多数婆婆一样,在‘调教’媳妇。

  调教时候的恶是真,悔改之后思想改变也是真。

  可一碗羊肉汤,叫人试出了:她可能在做戏。

  端了一碗菜过来,鸡和熏兔肉炖的土豆、粉皮,各种菜,量不少。

  她也就没再做饭,家里的苞米面饼子还有,装在簸箩里这就能吃饭。

  五口人坐在小炕桌边,刘南生说:“妈,胃难受,这肉暂时先别吃,不好消化。”她夹了土豆到老太太的碗里,“您尝尝这个,这是新土豆,今年咱们农场开荒的地上种的,长的不大,各个都没鸡蛋大,但好歹是产出了。”

  说着话,就夹了一块肉给侄儿孙成,给侄女梨花,最后给儿子夹了一块。

  老太太点头:“也是!肉确实不好消化。”她也给孩子们夹菜,先给孙平一块,再给孙成和梨花夹。

  再最后给刘南生夹了一块,这一碗肉这么一分就算是完了。

  刘南生之前不太留意这些,今儿突然发现,给孙成和梨花夹的是熏兔肉,给孙平和自己夹菜的是鸡肉。

  肉还是新鲜的好吃,家养的公鸡当然比熏干的野兔肉更有滋味。而今细想,一起吃饭的时候,老太太总是给自己和孙平舀稠的,给她自己和孙成和梨花舀稀的。

  她也总说:“你们要挣钱养家,给公家干活饿着肚子是干不好的。”

  所以,会不会只是多心了呢?

  吃了饭,老太太又催梨花去收拾。

  孙平说:“妈,我得去值班。”

  刘南生愣了一下,“我也要去办公室,有点事……”说着,她就跟老太太说,“那您在家吧。”

  行!去忙吧。

  母子俩出了门,刘南生就跟儿子一个方向走,她第一次问儿子在老家的事:“……为什么会想着你妹妹们……”

  “我……”孙平眼神有些躲闪:“我……瞎说的!以后肯定不说了。”

  “没事,就咱俩知道!”

  孙平站住脚,抿着嘴唇:“……我也不知道,反正日子也不好过。就是……那天吃了饭,晚上小妹就肚子疼,一直拉肚子……第二天天一亮,大妹也开始拉肚子……说是痢疾,痢疾治不好,除非到省城看西医……可二叔借车没有借到,说等着人家的驴车回来再拉去看大夫,结果不等驴车回来,人就……”

  “吃了什么?”

  “也是刚收完麦子,比现在能迟一点的月份吧!我记得……桌上有凉拌的菜瓜,有一盆,是我们仨的午饭。”

  “你吃了?”

  孙平摇头:“才要吃饭,奶奶说叫我给九堂叔家送几个家里种的菜瓜,我就去了。九堂叔家远,都从村子这头走到那头,我回来的时候她们都吃完了。奶奶给我取了半个馍馍,凉拌了一个菜瓜,我吃了。”

  “你们三个一起吃饭?家里人不在一个桌上吃饭?”

  “婶婶让我们找鸡……或是叫我们去地里照看庄稼,别叫人偷了……再要么去哪里干点啥,我们干的太慢了……有时候找不到鸡,也不敢回去!每次都是奶奶喊我们,说婶婶是个刻薄的……婶婶说是我们贪玩,不能叫一家子等我们。”不一起吃饭习惯了。

  刘南生:“…………”她捂住胸口,隐隐的作疼,“你跟妹妹们吃的菜瓜不一样?”

  “菜瓜一见盐一见醋就把水杀出来了,就瘪了!我吃的是才凉拌的,但妹妹们吃的肯定没那么新鲜,不知道是当天做的放的时间长了,还是头一天晚上剩下的……”

  刘南生蹲下了地上,心痛难忍。

  菜瓜这个东西,特别爱长。很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种着,哪怕这里是盐碱地,也有人弄个筐子,栽种上菜瓜。

  这玩意见水就长,晚上浇灌它,半夜是真的能听见菜瓜生长的声音,‘咔嚓咔嚓’的,先一天一一扎长,一晚上就能长半扎。

  真的是高产的东西,吃这个解渴,但随后尿一泡,啥都没了,不顶饿。但只要有这个吃,肯定是饿不死的。

  所以,有啥理由害死孩子呢?

  不是有意的,应该就是没有人在意他们,自来虐待成习惯了,孩子小,长期这样当然就受不了了。

  更何况夏天,孩子吃新鲜的瓜果尚且容易拉肚子,更何况不新鲜的。再加上天自从热了,可能一直吃这个,长期靠吃这个为生,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她不确定的问说:“你们夏天……吃菜瓜吃的多吗?”

  “多啊!”现在看见菜瓜就想吐,“基本天天吃菜瓜。”

  “那没菜瓜吃什么?”

  “红薯!红薯一洗,啃着吃,要比菜瓜好吃。能顶饿,还有些甜味。就是太硬,难咬!我换牙那几年,咬不动那个,就去野地里挖个坑烧熟了吃……”

  “你咋从不说?”

  “我不能没良心!我奶说,谁家都不容易的时候,肯口一口吃的,这就是大恩!这叫雪中送炭!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容易。”孙平就说,“我一寻思,你跟我爸当年游击,跟着大部队走了。我们没人管,二叔他们就是雪中送炭,没看着我们饿死。现在,二叔他们也饿不死,咱们也负担的起他们的生活……说到底,咱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刘南生将头埋在膝盖上:“……你觉得……是故意的吗?”

  是问两个妹妹的事?孙平觉得:“没必要故意害……吧?”没这个道理,“……”我实在想不出理由来。

  刘南生缓缓的站起来,“去吧!值班去吧。”

  “您没事吧?”

  刘南生摇头:“去吧!我没事。”

  可怎么会没事?她的脸煞白煞白的,来往的同事问候一声,她随声应着,慢慢的朝家里走。

  门从里面关上了!她没推开。

  刘南生:“……”其实单位内部治安很好,除非晚上,白天很少有人把门从里面关死,大部分都是大门开着,有些是因为挡风等原因,虚掩着,推门就能进。

  她拍了拍门,里面梨花应着:“来了——来了——”

  可却等了差不多一分多钟,大门才开。

  刘南生问说:“天还不黑,怎么关门了?”

  “哦!我们在后面看书,怕前院有动静我们听不见。”

  刘南生没言语,往里面走。灶台就在堂屋里,进门路过的时候觉得不对。因为没做饭,所以锅是上一顿刷完的锅。

  她给锅里倒了一桶水,用没熄灭的灰烬热着水。这样的水,洗漱用,一天到晚都是温的!

  但到了现在,锅灶应该不热才对。

  她却感觉到了明显的温度诧差异,这是烧水了?

  她去了盆,掀开锅盖,锅里不仅没水了,还很干燥,连擦水的痕迹的都留下。

  梨花赶紧说:“伯娘,我给你烧水。”

  刘南生说:“……那个,不用了!凉水就行。”她把盆递给梨花:“我正要用灶呢。”

  老太太从里面出来,“才吃了饭?没吃饱?”

  “隔壁林处长家,她妹夫是省城军区的,明儿要回省城。接他的车今晚肯定就到了,我想叫人家捎咱一程,我带您去省城的医院看看,这不是不好意思空手求人么?烙个锅盔带上,咱路上吃,送人也合适。”

  梨花端了盆来,然后往下一跪:“伯娘我错了……我馋了,把家里的白面给吃了!伯娘你打我吧。”

  然后老太太抡起了拐棍,朝着梨花就打了过去:“打死你这个馋痨鬼……”

  梨花撒丫子就往外跑:“……奶奶!我再不敢了……奶奶……我太饿了……奶奶……我再不敢偷吃了……”

  喊的桐桐出来看,好些人都出来了。

  梨花往高迪面前一跪:“高老师,给我求求情,我再不敢偷吃了!”

  高迪不忍心:“好孩子,起来!”然后劝老太太,“您这是何必呢?孩子饿了,偷摸吃点,这是啥大事?”

第1392章 世俗烟火(61)二更

  谁也不是傻子!堂屋做饭,老太太住东屋,她不知道?

  刘南生住的院子没有另外盖,就是堂屋带东西两间。东边是她跟婆婆和侄女住,西边是儿子和侄儿住。

  跟一间屋子没差别,咋能听不见动静,梨花总不至于抓一把生面粉吃吧?只要想把生的变成熟的,怎么可能没动静?

  吃就吃吧!饿了是常有的,新土豆下来了,每家都分了不少,烧水的时候给灶膛里放几个,大大方方的放,烤熟了吃不就行了?

  谁还拦着你吃这个了?

  面粉供应量很小,刘南生给婆婆吃的是细粮加苞米面,二合面的,还会放一点红糖,叫馍馍更宣软。这是大家看在眼里的,她确实孝顺,老太太也确实总夸刘南生孝顺。

  但是,住的时间长了,大家就知道了,老太太是不做任何事的。

  扫院子、喂鸡、做饭,洗衣裳,收拾屋子,针线活,这是一盖不做的。只说很疼儿媳妇,见人就夸儿媳妇,可啥也不干,这不是真疼。

  梨花准备要做的时候你不阻止,被刘南生发现了,你打着嚷着,闹的这么多人都知道了。搞清楚,这是农场,你们你们存!刘南生是我们的领导,不只是你家的儿媳妇。

  刘南生当领导没有啥大问题,开荒灌溉,她是下劳动一线的。她是实干!

  就像是林大姐,一群群羊,这是看得见的。

  不管哪个领导想服众,那一定得是实干派。嘴上会来劲的,时间长了大家就不信了。

  就是高迪在听说梨花偷吃了细粮,也满脸的不可思议:“你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呢?

  刘南生脸上带着笑:“没事!我这不是打算明儿带我婆婆去省城检查检查嘛,老是胃疼,疼了吃药都不行,得羊肉汤,这是啥病?胃上的事还是要重视呢,我那两个妮妮,就是吃了一盆子菜瓜,拉了肚子,说是害了痢疾,人没了的……肠胃上的毛病不敢马虎。”

  然后刘南生就跟高迪借:“林主任有客人,细粮肯定也没有了!家里三个孙孙吃饭,挤不出来。你这边还有没?有一斤就行,给老娘烙饼,明早出门带。听说省城的羊肉汤更好,咱自己带着饼子泡汤吃。”

  太实心了!

  高迪给端了一碗细粮,看热闹的人这才散了。

  刘南生还是笑着,看她婆婆:“妈,跟孩子置气干啥,咱回吧。”

  到了家里,却把面碗放下,谁都没看,又出门了。

  孙大娘:“……”她点着孙女:嘴馋!再嘴馋看看?

  刘南生没处去,又去找儿子,然后问孩子:“再过几个月,这就该征兵了。想不想去当兵,县里的武装部……有你爸的战友,你当兵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