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人一走,高迪指着大门的方向:“你就说,能不能把人给气死。”
桐桐给她添水,低声道:“我刚才没提,回头你跟鲁工提一句。这次我家那位去省城,也是想跟农林大学合作,谈谈委培的事。”
委培,就是委托培训。
“现在咱们人才短缺,这小县城,像鲁工这样的肯来的人才还是稀缺。上奶粉,包括蔬菜在内,这可都是饮食。食品安全,这是个新问题。咱得有自己的实验室,得每天抽样咱们得产品是不是达标。
咱们国家现在这还是空白,但是咱想到了前头,就去做。像是农林大学里面有生物专业,他们的化学专业……咱挑选一些青年,一定得是高中毕业或是相当学历的,去了好歹能听懂。我家那口子去办了,能不能办成还不知道!要是办成了,叫孩子去省城培训去。这一去至少一年……我估计一年不行,得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委培期,王友乐意,他妈也未必乐意。但要是连这两年都扛过去了,那大概真就是缘分。拦也拦不住了!
才刚满十八的年龄,单位委派培训两年怎么了?这个时候不进步,一结婚,一生孩子,这辈子都不要再想着在工作上有什么突破了。
高迪一把攥住桐桐的手:“大姐,亲人呐!”不这么办,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都是些不省心的。”
“你可是省了大心了,我的大姐。”孩子多出息呀,“走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那边还有几斤面粉,给孩子们带些吃的多好的。”
“带了!”
“这么多?”小意看着一大兜子的东西,“又把家里掏空了,我在学校够吃。”
四爷把另一包衣物递过去,心说,够吃也只是够吃。
金寿和小意补贴还不少,但一样省吃俭用。这些省下来的补贴都送到金福和金禄手里了!这两个哥哥成家有孩子,这一上学就顾不上家里。
虽说省下来的够养个孩子,但到底是不能照顾。他们就想着自己省下来,给两个哥哥。四个人省下的,能富足的养两个孩子,也能叫嫂子们少些抱怨,省的家里不安。
于是,金寿把省下来的补贴,一分为二,给了金福一半,给了金禄一半。
小意也是这么想的,补贴一下来,留够自己用的,剩下的都给两个哥哥了。
因为他们读中专,哥哥们给补贴。大哥那边就不说了,嫂子是支持补贴的。二哥呢。虽然二嫂不知道,但是二哥偷偷给了,那不管人家两口子怎么说,从心理上来说,就得给二哥一份。
两个当哥哥的没法拒绝,这是情分呀!给了只能拿了,寄回去也得叫媳妇知道,这里面有孩子叔叔和姑姑的一部分。
四爷把衣服递过去:“你妈给你织了毛衣毛裤,你嫂子给你做了两双在宿舍穿的鞋,毛袜子是你二嫂给你准备的……”宿舍肯定不暖和,棉袄里面多套些才暖和。
他又掏了钱:“拿着吧!”
“还有我四哥……他要是这两年结婚,你跟我妈手里又被掏空了。”
操的这都是什么心?“拿着吧!有你爸在,不至于就叫你们窘迫。”
小意接了,憋着嘴。等到爸爸要走了,她想起了:“我姥爷和我妈的后妈来过学校门口几次,给我送吃的。那段时间多雨,我舅妈给我送了一双雨鞋,一把雨伞。我小姨常叫警卫给我送吃的,昨儿晚上还送了一饭盒的饺子。”
“知道了!不要有负担,记下来,写信的时候说一声就行!这次来准备了奶粉,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用。”四爷点了点包里,“也有你一份,早晚冲一杯。下次来再给你带。”
小意应着,直到把爸爸送走,看着爸爸上了车离开了,她站了好久,直到看不见车了,这才往回走。
回了宿舍,她把一件一件拿出来,放柜子里。
才有同学说:“我见有警卫给你送吃的,就说你家得条件不错。”你爸还是坐吉普的,“那你咋把日子过的那么紧巴呢?”
小意:“……”现在能考上大学的,家境都不差。家境不好的,连字都不认识,凭啥读大学?所以,有补贴的人,大都过的很好。她其实没觉得自己紧巴,但同学看着,就觉得她日子拮据。
她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说:“我两个哥哥也上大学,家里还有孩子……”
“那你爸你妈为啥不养呢?”又不是养不起!
小意:“……”大嫂二嫂是不是也得这么想?
第1401章 世俗烟火(70)二更
周末了,牡丹挑着个担子,担着两个筐子,筐子里坐着两个胖娃娃,身上还背着个包袱,就这么进门了。
金喜和江洪正往家里的菜窖里卸红薯,就看见自家大嫂这么来了。
他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我的天爷呀!您叫人捎个话,我去接你们呀!二嫂呢?”说着,赶紧洗了手,把孩子往出抱。
孩子只当好玩,一路上高兴的,这会子喊着:“叔——叔——”
一边是长缨,一边是开颜,抱了这个抱那个,就这么往屋里送。爸妈都忙着呢,爸爸从省城回来,就开始盯着厂房,试蒸馏锅灶去了。自家妈在接生奶牛,生崽子是不会调日子的,还得算一算是不是周末。
牡丹跟江洪打了招呼,这才把担子放到一边,跟着往屋里去,“我知道妈忙着呢!我估摸家里的菜也没腌,啥都没顾上弄吧。大姐又怀上了,今年大姐是来不了了。这不把菜腌上,明春吃啥?”
然后说金喜:“你忙你的去,这俩乖的很,晃悠了一路了,也该累了,我把他们哄的睡下,好搬菜。”
只要搬出来,我在屋里一边看孩子一边就把菜给腌上了,又不费事。
金喜:“……”他有些生气,又问了一遍,“二嫂呢?咋老是把开颜扔给你?”
牡丹用手里的围裙拍了拍金喜:“别嚷嚷!孩子的衣服都是你二嫂准备的……”两孩子的都是,出布料,还叫裁缝给做出来了,拿来给孩子穿的,“鸡蛋也都送来了。她这不是单位上搞技能培训,把她选上了嘛!我搭把手,你嚷嚷啥?”
金喜:“……”行吧!
牡丹就说:“人家单位也有技能比赛,那包装得快得好,这称重得一把抓的就差不多数量够,这都是要比的。说是技能不过关的,怕是难提拔。她下班就练,说是现在扯布匹,一拉开,说是三尺,她都不比划,只一看就能知道是不是三尺。我试了一次,真的……本事练出来了。”
金喜:“……”该说啥呢?“您哄孩子吧!我喊人把菜给搬出来得了。”
这一喊人,孙平、鲁立这不就被喊来了吗?又有张小蝉过来取师傅的工作笔记,见家里正忙,把工作笔记送完,就又跑回来帮忙了。
牡丹把孩子哄睡了,白菜萝卜的都搬出来了。
“嫂子,咋弄,您说。”张小蝉看着萝卜:“要擦丝?还是要切片?”
还都挺利索!牡丹也没客气,指挥着,半天功夫,给家里腌了三大瓮的菜。然后又留帮忙的吃饭,给烙了二合面的菜盒子。
等桐桐回来的时候,牡丹挑着担子又打算走。
她就很生气:“你都不知道累?”带着孩子还过来张罗一天?
“我不累!在库房有啥累的?”牡丹指了指炕上的包袱:“妈,那是你跟我爸还有小喜的棉鞋……”
桐桐:“……”别人心疼她,她不心疼她自己,怎么办?
她把两个孩子看了,摸了手腕,一切都好。后半晌的,冷风吹着,又把孩子给挑回去?
“别着急,等会送你们回去!你爸也一周没见孩子了,再等等。”
嗳!
桐桐把织好的毛衣毛裤取出去,重新给她放到包袱里,“先给小意织的,这是给你的。”
“金寿还都没有……”
“给他们买绒衣绒裤是一样的!”桐桐把毛衣毛裤给包好,“库房阴冷,这些套到棉袄棉裤里。”纯羊毛毛线,暖和。
牡丹应着,又憨笑了两声。
张小蝉在堂屋坐着,帮着给炉子添柴,然后小声问金喜:“师傅偏着大儿媳妇。”
金喜:“……”没偏,“大嫂带的是两房的孩子。”
“你二嫂不带?”
“我二嫂忙着她的工作……”她提升了,总得有人牺牲。两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妈心疼我大嫂带两孩子辛苦,还顾着这个顾那个……总把我大嫂排在前面。”
今年没买到多少毛线,大姐又怀孩子,今年穿不了拘束人的毛衣毛裤,就给买了男士的大绒衣,把毛线单给小意和大嫂用了。二嫂是啥也没有的。
做点花样饭,自然也只给大嫂送。
张小蝉心里点头,原来如此。
正说话呢,就听见屋里喊:“金喜,把长尾巴公鸡逮了,杀了叫你嫂子带回去。”
嗳!
四爷回来的时候,就看到两个孩子在炕上玩的正好。满炕的跑,一会子一个屁股蹲也不在意。可能是保育的原因,孩子不会过分的哭闹。
见了有人进来,也不会主动伸着胳膊叫抱。但大人一伸胳膊要抱,一个比一个欢实。
四爷把两个兜在怀里看了看,就看桐桐:“我去借马车。”
嗯!送回去吧。
带了一身衣服,桐桐又给衣服里塞了钱,再给带了鸡蛋和面粉,“孩子多少加一些细粮,只吃喝奶粉也不行。鸡蛋一天一个。”
“鸡……我拿一半吧。”
“都拿去!又放不坏。冻着,给孩子炖汤,用汤熬粥或是下点面条都成。你跟着吃吧,大人一病,容易染给孩子。”
“嗳!”
四爷和桐桐亲自驾车给把娘仨送回去,到这个点了,润叶还不来接开颜,那就是今天又顾不上了。
但是过了一周润叶还是来了,这次是跟着牡丹一起来的,“妈……我拿了全地区技能比赛布匹组第三!”
桐桐:“……”她看了看准备好的肉,“那今儿咱包肉饺子,为你庆贺。”
牡丹:“……”金喜去割肉的时候,顺脚去看孩子,不是早就说,周末来接自己,咱包饺子吗?
她不敢看润叶,急忙去忙了。
润叶很高兴,婆婆也没有不高兴,只是把本来就要包的饺子说成是给润叶庆祝。
牡丹打岔,问说:“妈,包萝卜大肉的,还是包白菜大肉的?”
“西屋那几盘韭菜长的挺好的,今儿包两样馅儿的。”桐桐取了刀去割韭菜,“韭菜鸡蛋的也包些!大肉跟葱吧……估计都不想吃白菜萝卜了。”
润叶跟进去,跟在婆婆后面择韭菜:“妈,我们这一组,就有五十二个人。第一名那个大姐神了,量出来的布一寸都不差,布叠的好,包的也好!我也没差,但就是没有她快,满了二十多秒呢。”
桐桐意外的看了润叶一眼:“那你技术可以呀!”
“我天天晚上练,晚上做梦手都在量布。在单位练完,我到家就联系咋叠,咋包。我学的晚,要不是勤快,我咋赶得上人家?”润叶一边说,一边道:“进去的时候送点礼,巴结巴结还行得通,要真的想出头,还是得功夫硬。”
说着,就抬手去抓韭菜,抓了一把:“这得有个半斤,差不多……我现在练称重呢!只布匹组还不行,还得其他组能力过关……”
桐桐拿到手里掂了一下,这还就是半斤。
润叶指了指窗台上那个布袋:“那是半斤土,我走哪带哪……”所以,一上手就能感觉到。谁要上半斤糖,半斤盐的,一次性就到位了,最省时间。
桐桐就问:“为啥先练半斤的?”
润叶马上兴奋了:“买布的少,买副食品的多,我就盯着那些顾客!现在这日子难过,大部分人买副食品都是半斤半斤的买……那我就想着,那就用半斤打底,一斤就是两个半斤,然后再慢慢的调……”
桐桐:“……”还真是动了脑子,下了大工夫了。她就说:“上进是好事。”
“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就不辛苦了!我们店里,领导是不在柜台站的,永远在办公室。我二十岁站大半天能站下来,那等我三十岁,四十岁……我站不动,该咋办?那就得整货,卸货,都是辛苦活。好不容易有工作了,我可不想再下那种苦力。”
说着,又跟着婆婆去堂屋,站在婆婆边上,忙着手里的活,嘴上却在分享单位的事:“……还有工资级别,我技能高,我就能拿满级补贴。别小看这多出来的……多出来的这些够养个孩子的了。”
在儿媳妇上进努力的时候,当婆婆的能说什么?说一句婆婆们常挂在嘴上的话:她这不好,那不好,但却是全心全意奔着跟咱儿子过日子的。往家里挣,总好过大手大脚的花。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