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以隋炀帝的性格,岂有不怒之理?
四爷回去就写密信,将洛阳城中所见所闻,悉数禀报。
放下笔,他也沉吟:桐桐干的不多,可她这边翅膀以煽动,很多东西已经变了。
比如,云定兴死了,那么谁去雁门关解救杨广,李世民奔赴雁门光又在谁的麾下因救驾立下功劳?
这对李世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桐桐彻底的改变了这个历史轨迹。
更有此次,阴差阳错造了一出‘上天示警,帝王不仁,天怒人怨’的戏码,这会加剧天下的变动,有些人有些事可能会被更迅速的催化。
时局会怎么走,已然跟历史上有了出入了。
朝中一时哗然,有人说,不可再南下巡幸江都,此劳民伤财……
话未曾说完,隋炀帝便下旨,以大不敬之罪,拉下去砍了。
饶是如此,依旧有人站出来高喊:“陛下……不可征伐过度,不可滥用民力……”
这位亦未能幸免,被赐死。
喧哗之声戛然,再不敢贸然非议朝政。
桐桐回来的时候,都城诡异的安静。
四爷接了她,两人以拜佛为名,私下说说话。
是的!隋炀帝要三征高句丽!
两人慢慢的走着,四爷说起了大隋时高句丽的事:“杨坚当年让他的第五子率军三十万征伐过,未能成功。”
记得!杨坚因师出无功,国威受挫,因而绝不妥协,一定要对高句丽用兵。
而隋炀帝继位之后,再这事上也不肯妥协,坚决要扬威异域。这才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对高句丽用兵。
四爷走的极慢,“高句丽是到了大唐的时候,花费两代人的力气……”
是的!这个时期的高句丽并不是那么容易征伐的。
“它跟突厥不同,突厥乃是游牧民族,但是这时的高句丽是半农耕,国力强盛,政权稳固。”
桐桐点头,“对于咱们而言,这打的是一场需得奔袭千里的征服战!”
四爷:“……”这怎么又‘咱们’了,我发现你这个立场真的变的极其快!他就说:“不是不能打!”
对!打是应该的。
“但像是杨广这么不顾一切的用兵,其结果就是注定的。”
桐桐马上接了话:“谁也不能阻止杨广继续对高句丽用兵,对吧?”
对!
“除非先干掉杨广。”
四爷:“……”这怎么说呢?“这就像是放在棋盘上,在下棋!杨广三征高句丽,结果是失败了。但是,这是不是也有效的消耗了高句丽的实力。”
是的!
“如果在他征伐高句丽之前,干掉了他。必是,中原打乱,逐鹿天下,高句丽会不会像是突厥一样,反向挥刀,直指中原?”
桐桐:“……”回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四爷就摊手,就是这样的!这就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他问说:“你能保证任何一拨势力心都是正的,不会勾结高句丽?”
不能!
四爷看她:“所以,这盘棋被你扒拉乱了,下一步怎么走?”
桐桐挠头:“既然要征高句丽……”
嗯!
“那就征!这事本身没错,改变不了大战,那总能改变战争的结果,对吧?”
四爷心说:就知道你会这么想,你打从一开始就想这么干吧。
桐桐问他:“不行吗?”
也不是不行,只是不能轻敌:“第一次征伐,宇文述和于仲文领兵,九军共计三十余万人,结果呢?活着回来的不足三千。”
这个仗你怎么打,心里得有数。
桐桐对宇文述嗤之以鼻:“宇文述……此次江都之行,宇文述就该死了。”他休想活着回到洛阳。
四爷只觉得规整的棋盘,被她抬手一划拉,就把这清晰的局势瞬间搅成一锅粥了……
第1493章 隋唐风云(19)一更
桐桐每日里除了当值, 便是有机会看到大隋朝廷制舆图。
打仗这个东西,那真是一将不成,累死三军。
对于隋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有两次叫桐桐印象最为深刻, 也最是叫人一言难尽。
就像是隋文帝时征高句丽, 高丽王高元出兵骚扰辽西,朝廷出兵征伐, 此乃师出有名。但这边一出兵, 那边高元就得到消息,然后马上派了使臣, 前来谢罪, 并自称是‘辽东粪土臣元’。
当时是隋文帝杨坚时期, 杨坚觉得这人都自谦成这样了,自称是‘辽东的如同大粪一样的您的臣子高元’了,那就这样吧, 罢兵!
于是,初次进军便半途而废,给了对方喘息之机!
到了隋炀帝时期呢,他要坚持亲征, 亲自来指挥军队打仗。
经验这个东西, 在战场上永远有用。有一场简单的渡河之战,不知道当时怎么勘探的地形,他们把渡河的桥梁架起来之后发现, 距离河对岸还有一丈多远。
这一丈……说长也不长, 说短也不短, 士兵跳下去也能涉水过去。但那是攻城之战呀!时节又在三月, 那可是东北之地的三月, 河水里的冰才消融了。
将士们跳下去,涉水过河,身上的盔甲冷,衣服湿了更冷。穿在身上,重、湿、寒几重之下,再加上疲惫,对方又在以逸待劳,从地势上来说,属于居高临下的揍你,结果可想可知,过去一个杀一个,尤不退兵另想办法,以至于死伤过万。
还是这一次战役,时间推到五月。指挥战争的隋炀帝告诫军中将领:第一,各军将领不能暗中偷袭敌人;第二,只要攻击敌人,必须要三路并进,且能相互联系,要是有一方联系不到,即可退回,不可孤军深入,否则容易招致失败;第三,不管是进攻还是停战,都必须奏报请旨,不得擅自行动!
违抗军令者,杀无赦!
进攻是凶猛的,对方招架不住,几次要求投降。但是将领不请旨不敢自作主张,得先派人回去奏报皇帝。
那边要求投降,这边去请旨,然后对方得以喘息,还可再坚持。
如此再三,战未胜!
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还不是一次,杨广都没有改主意。反而下旨责骂军中士卒众将贪生怕死,战后必诛杀之。
结果不出所料:大败而归。
咱就说,小孩子玩过家家,也不是这么闹着玩的。
是隋将不勇猛么?是将士不拼命么?这么指挥,再勇猛拼命有什么用呢?这要是能胜,那才是真见鬼了。
正看着呢,同僚上官们回来了,议论纷纷。
陛下选宗室之女册封为信义公主,赐婚给突厥曷娑那可汗。
武贲郎将元礼侧位而坐,见这新来的属官年岁小,然卑谦自持,才一坐下,便有热浆水奉来,便和缓了一些面色,扭脸跟边上入座的内史舍人元敏道:“陛下此番赐婚,何意?”
是啊!何意?
曷娑那可汗并非突厥之主,是突厥内斗的失败者。当初,射匮可汗向大隋求婚,大隋认为可分化西突厥,便告知这位求婚的射匮可汗,说你要是能杀了处罗可汗,那大隋就跟你联姻。
于是,射匮可汗击败了处罗可汗,处罗可汗抛妻弃子,逃到大隋,被陛下册封为曷婆那可汗。
此赐婚,并非和亲,因为新郎依附大隋,大隋也正好扣押了此人。若想要与突厥交好,腾出手好与高句丽一战,那该将其敌人交还,任凭处置,而不是此时给予赐婚。
因为,他们想不明白,这个赐婚的作用在哪里。
桐桐给元敏又奉上浆水,然后便退休了。
元敏便多看了一眼,此人恭敬但却并无谄媚之态。他不欲在官寮言此等事,便换了话题,“此子如何?”
“倒也和顺机变。”
“林贤弟——”
桐桐才一出去,便又同为城门郎的唐奉义招手:“林贤弟!”
“唐兄?”桐桐拱手:“兄台有事尽管吩咐。”
唐奉义脸上堆满笑意:“内宫当值之事,近几日可否托付给你?某家中有些琐事……”
“兄有所托,敢不从命!”
洛阳城宏伟的大隋皇宫,桐桐以禁军城门郎的身份一脚踏了进来!手持一杆长枪,站在大殿之外,看着满朝文武上朝。
四爷乃三品散骑常侍,他也要进宫上朝。
桐桐站于大殿之外,就在大殿门口。
四爷站在大殿之内,也在大殿门口。
两人几乎背身而立。
当高呼着陛下驾到时,桐桐转过身,得去将大殿的门拉的关上。
本来很难一见杨广的,这次看到的比原主幼年记忆里存留的影子更真切了。
杨广长的是真的很气派!这种气派十分直观,十分有冲击力。
魏征在编《隋书》的时候,描述杨广用的是‘上美姿仪’;也有时下文人记载,说杨广是‘美姿仪,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连隋炀帝晚年,他自己照镜子都要说,‘大好头颅,谁来取之’?
读这些记载,很难将这么一个帝王描摹出来。
可这人一出现,桐桐就觉得最恰当的词应该是‘气派’,高大威武,五官分明,眼锐利如鹰,十分有辨识度和冲击力。
只能看这一眼,门得关上的。
她缓缓的拉上门,而后退了出去。在外面便只能听到里面的声音了。
杨广还是想征高句丽,据说已经连着好几日,百官无一人说话。对征高句丽一事,尽皆不支持。
今儿也一样,帝王再问,下臣不发一言。
杨广从龙椅上走下来,看着宇文述,宇文述垂首:“臣遵旨意,不敢违逆。”
意思是,只要您下旨,我肯定遵从。
杨广又往下走,近臣皆是这么一句话。至于其他臣子,他问,他们就跪,噗通一声跪下,以额触地。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