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你就说你想当什么官吧,这个好商量。只要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等打下江山了,咱们慢慢的算总账。
如果说而今的李家算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话,那每一个任职的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咱要是打赢了,就都能分润利益;反之,如果咱要是输了,就算是命留下了,可也落个钱财资产耗尽。
就说,他们敢输吗?
故而,这边的情况就是目标一致,上下齐心,只许赢不许输的信念比任何一方豪强都坚决。
他们更有一个桐桐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现在还打着隋的旗号呢!毕竟他们拥立了杨侑为皇帝,这就给了在乱世中摇摆的官员一个‘投诚’的借口。
像是关中各地,几乎未怎么打就收入李家的囊中,为何?官员不知道皇帝是傀儡么?知道。但知道又怎么样呢?
要是不跟着李家走,那李家得灭我。
要是我跟着李家走,这是没有罪的!我糊涂,我以为是陛下的旨意,就算是李家完蛋了,皇帝又凭什么治罪我呢?对于李家来说,这种投诚的官员也是功臣呀。
横竖都不至于犯错的事,为什么不选择呢?
以维护隋朝统治的面目出现,就是有这样的好处。所过之处势如破竹不说,还能收获管理各地的官员。这就是班底。
而桐桐呢?除了底层,谁投奔她?可就算是有百姓听过她的名声,想要投奔她。这路途遥远,走得到吗?在熟悉的地方或许还有可能活,离开熟悉的地方,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要扩充人马,除非征战,俘获来。
另外就是大规模发展圈养、羊毛等产业,这是女子就能操持的。只有叫女子真的能有经济基础,才能改变整个上层生态圈。
一千五百里路跑回去,歇都没歇,巡查了营房之后就得议事。
议事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咱们打谁?
庾质认为:“自雁门关长驱直入,取关中。李渊父子野心勃勒···”杨侑帝王,若是李渊父子做大,杨侑迟早得有性命之忧。只要咱们战胜了李渊父子,杨侑依旧日为帝王,林公摄政也未尝不可。
如此也可以解决传承问题,杨侑之后,皆与林公有血缘关系。便是林公自己生了孩子,也可以过继到林家,这都是有操作可能的。
而且,如此也可以使得部下心有依托,知道跟随主公是有前途的。要不然,时间长了,难免会生出二心来。
故而,取关中!既在情理之中,又有可行性。
雁门关突袭,对方不防备之下,胜算极大。
桐桐看庾质:“···敢问庾公,李唐一路势如破竹,走到如今,有征而无战,为何?”
庾质沉吟了片刻,这才道:“李渊此人,出身关陇贵族···”对!不仅是关陇贵族,更是关陇贵族中的核心家族。
“他与贵族官寮关系莫逆!此人圆滑,少与人交恶!便是宇文家,早先他亦与人交往密切。”
桐桐点头,正是如此!人际关系和政治地位,决定了他一起事,就能得到整个阶级支持!那么,你得想想,我们取关中,对抗的只是李家吗?
李家的出身决定了他们能服众,而我想要服众,靠什么?
打仗!
打仗牺牲的是谁的命?是我的命?是李渊父子的命?是关陇贵族的命?还是你庾质的命?
她就说:“为国为民,天下为公。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要践行的!李唐而今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保证的局部的稳定,当地的百姓终于在来年能按时春耕了,我们来打破它吗?”
庾质:“……”
桐桐又问:“我再问一句,李唐而今算是苛政暴政么?”
庾质沉默良久,这才又道:“李渊卑身下士,网罗人才。不拘是衣冠子弟,亦或是三秦庶士,再或者官吏长史,无不归附。与贵族,他们同气连枝;与官寮,他们大胆任用;与庶民,
他们极尽安抚。此人可谓是交际广泛,人脉细密,知人善任,深得民心。”桐桐就看他:“反之,敢问,隋之名声如何?杨氏如何?”“林公之声誉···..
“我的声誉是庶民杨青鸟的声誉,是‘为国为民,天下为公”的声誉!假使我不顾百姓将士死活,我何来声誉?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庾质哑口无言,确实有些无言以对。
周法尚这才道:“依主公之间,该取何处?”
桐桐:“。…”这不是商议么?
这样的议事持续了到了接近年关,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有了目标。
这个人叫王仁恭,此人乃是马邑太守。马邑是大隋与突厥互市的地方,距离雁门关并不远,大致有个一百五六十里这么一点距离。可以说就是左邻右舍的关系。
因着两国在此交易,此人就来投山门了。
一边呢,自己是隋皇室,声名显赫,手握重兵;另一边呢,自己与始毕可汗结义,关系和睦。
他的官要做的安生,那自然会来拜山门。
桐桐听了名字,就问说:“谁来了?”“马邑太守王仁恭。”
桐桐眼睛一亮,这不—目标有了。
历史上这个时期出过一个真汉奸,叫刘武周。这个人是王仁恭的部下,因着跟王仁恭的小妾勾搭在一起,怕被顶头上司发现,干脆就把王仁恭杀了,而后在马邑起事!
别人跟突厥往来,那仅限于相互之间客气着些,口头上哪怕跟你称臣呢。
但是这位不一样,这位是偷着联络突厥,想引突厥进关!
这不仅仅是一次拿住汉奸的几乎,还是再暴揍突厥一顿的时机!若是揍好了,边界可以先朝北再推一线!
突厥嘛,李世民的评价是中肯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胜为求财,败无惭色。
第1532章 隋唐风云(58)二更
桐桐见了王仁恭,这人…···与李渊年岁相仿。
而且,这个人跟李渊很有渊源,这也是为什么桐桐一直没打马邑主意的原因。
马邑乃是边陲重镇,担着两国贸易的重任。
而李渊曾在太原,太原速来都是军事重镇,天下精兵汇集此处。甚至于在隋朝之前的北齐时期,它还做过北齐的陪都。
可以说,太原是北方军事的重要据点,就而今的北方而言,除了长安和洛阳,就属太原了。
李渊能有雄霸天下的实力,太原这个地利优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太原跟马邑都属于边塞,一样的形势复杂。在这种两国交界的地方,往往混杂着各种势力。但是最开始,他和王仁恭加起来也不过五干人马。要靠他们和这点人马防御突厥,这是什么开局?
这就已经是很糟糕的形势了,可谁知道搭档的这个王仁恭。
王仁恭也算是一员老将了,可是呢,这人属于悲观分子。整日把那种’我们兵力不足,我们的将士弱‘,’一旦打仗,我们必输无疑‘这样的话挂在嘴上。
将军都是这般态度,士兵何来士气?
但好在,他足够的谄媚权贵。李渊怎么说也是皇亲国戚吧,那他怎么敢不听李渊的呢?李渊说什么是什么,这才使得他们度过了难关。
也正是因为此人足够的谄媚权贵,所以,他来这一趟,好似也就不奇怪了。
此人这以来,带来的礼物可真不少。
桐桐路过的时候,常青正指挥着人整理。整匣子的珍珠,一对对象牙犀角,金杯银盏,玉石玛瑙,好多都是异域风情的饰品,这该是从西域来的。
可见,此人为马邑太守,到底捞了多少。
有些小部族来做生意,不给这样的官员贿赂,只怕生意是做不了的。
桐桐抓了一串金铃铛轻轻的摇了摇,常青看出来了,主公不喜欢。他忙叫人轻点,问说:“主公,是否留客?”按说,这般重的礼,是该留客的。
但主公这不是不喜此人么?
桐桐本想提醒这人被戴了绿帽子的事,但想想现在还没有赋予“绿帽子”别的含义,那。···。就算了吧!
不义之财收的多了,啥事也没干好,随你去吧!你要是活着,李渊说不定真能给你个官继续当着,一直到你寿终正寝,你的子孙后代还会继续荣耀下去。
反正李渊这人,对故交确实不算差,尤其是官职上,很大方。
那么…你就继续你的命运吧。
“留饭,请周公作陪。”吃完就送客!
王仁恭走上了他既定的命运,压根就没有任何防备,就是稀里糊涂,然后被他的下属给做掉了。
做掉之后,刘武周害怕呀!
为何?因为王仁恭还是大隋的太守,对李渊很恭顺!同时呢,他去拜林公,林公留饭了。
这消息别管叫谁知道,这势必都要来攻打马邑的。
那怎么办呢?
他学着人家,也开仓放粮,先把马邑的人心稳定住。
而后再秘密联络突厥,愿意携马邑上下,跟突厥称臣归附。
马邑是进出中原的又一处关隘,只要占据了马邑,那南下取中原岂非轻而易举?
进而可取娄烦郡,想突袭雁门,未尝没有机会。
程咬金看着斥候传来的消息,林公说对了,突厥与刘武周联合,意图用兵。
桐桐传讯于李世民:干一票大的!回头你占娄烦、马邑两郡,关外之地,我得向北再吃三百里。
于是,双方联军迅速成型,以讨伐刘武周为名,除了能正式发动战场对突厥用兵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名正言顺的招兵买马。
自来,中央限制地方势力,下面的官员是不许私自招募人马为兵的,一旦违反一律按照谋反罪论。
两方都没有打出谋反的旗号,咱这不是维护的是大隋和中原百姓的利益吗?
出汉奸了,讨伐刘武周。
刘武周······有多大势力呢?把马邑的人马都算上,便是把伙夫和杂役都算在内,能有一万人马就不错了。
可只两月不到的时间,满天下都知道,刘武周乃一方豪强,此人卑劣,需得全力讨伐。为了能征伐此人,唐国公和林公都在招揽人手。
此时,有两人站在招募令前。
那年长者,花白了头发,戴着兜里,状如老农,此人正是差点被害死的来护儿。
而救走来护儿的,正是他的属下,此人英姿勃发,正值壮年。
来护儿从人群中挤出来,这属下紧跟着走了出去,“大帅,何往?”
“我儿来整在林公麾下!我与林公素有渊源,她曾为我部将,又救过我性命此番,为戍边招募勇士,我自当前去助其一臂之力。”这属下似有犹疑,一时未曾接话。
“叔宝可有顾虑?”
此人姓秦,名琼,字叔宝。
“大帅,秦琼听闻唐公仁义,行军秋毫无犯,且…”来护儿点头:是啊!大隋已亡!而今不过是将尸体利用了一把而已。
比起林公,那自然是李唐更有气象!世人皆知王世充气量狭窄,可李渊却无恶名。更何况其次子李世民声名显赫,为人豪爽义气,能令英雄折服。
秦琼叹了一声:“大帅,某钦佩林公,然林公到底是大隋宗室!其究竟如何抉择,某不敢揣测。只是,路只能往前,不可回头!大隋亡,天下兴,此乃天道。”不是林公不好,而是林公乃杨氏血脉,此亦是不争之事实。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