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397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局势在这里摆着呢,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都做着正确的选择,没有谁的选择是错的。

  只是李渊和李建成都没有李世民的魄力!李世民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被辖制干涉,他是在积攒自己的力量,但他也是在为新建的大唐培植力量,培植可以让这个朝廷挣脱束缚的力量。

  四爷起身,这一刻他真的懂了李世民的困境。

  他出了府邸,走上了长安城墙。城墙上戍卫巡逻如昔!在这里可以看见前朝留下来的皇宫。

  没有想错,半夜三更眺望都城的除了四爷,还有站在这里的李世民。

  风大,将披风吹起,扬在风里。

  李世民回头看了一眼,有些惊讶,又有些了然,而后转过头来:“睡不着?”

  “嗯!”

  “为何?”

  “有人勒住了脖颈,喘息尚且艰难,怎敢安睡?”

  李世民:“......”是啊!喘息难!难难难!

  “从北魏到西魏,从西魏到北周,从北周到大隋......关陇势力磅礴!”四爷看着长安城外,夏日时,站在高处远望,鬼火一丛丛,“自三国起,魏晋南北朝,至大隋,战乱绵延三百六十余载,大大小小的王朝更迭兴灭三十余个,军阀割据征伐从未间断。国祚何曾长过?天下何曾真安过?天下黎庶何曾得享过真太平。”

  李世民看过来,眼圈红透了:知我者,三郎也!

  “平定天下,一统天下,大隋做到过!可要黎庶真正得救,需得长治久安!”这一点,隋朝没有做到。若是李唐处置不好,未必不会步大隋后尘!

  李世民双全攥紧,关节嘎嘣响着:关陇势力若不受控,总是为了私利意图掌控局势,操纵天下,那就是李唐长治久安最大的敌人。此敌比王世充之流强悍何止数倍?

  而今不从他们之意,他们便舍弃李唐!

  因而,除了顺其意,与之配合之外,更该暗中蓄力,此.....急急急!十万火急!

  他就说:“三郎,无可选了。”两害相权取其轻,为大局让路!

  说着,他突的一笑:“你说可笑不可笑,父皇不懂我之意,兄长不懂我之意.....天下懂我之意者,除了我妻,便只你与林公二人而已。”

  四爷:“.....”你倒是笃定她终能明白你的难处。

  他说起了:“林公而今所忙,该是定都之事。”

  “定都?”李世民想了想,“以我之间,林公必会将都城暂定在大利城。”

  四爷:“......”嗯!我也这么想。这件事真没沟通过,但她可选的只有大利城。

  大利城在雁门、马邑之北,关外、草原之上的。这个城池之前叫盛乐,是拓跋鲜卑时的北都。

  到了隋朝时期,这个被突厥占领,然后在盛乐的基础上,兴建了大利城。

  而今,桐桐把突厥赶,她的疆域朝北扩张,做过北魏北都得城池基础设施完善,相对来说,是可以作为临时定都得城池的。

  而且,这个城池的周围,从拓跋时期就开始了农耕。凡是有城池的地方,附近都是农耕区。

  桐桐看着舆图,点了点:“敕勒川!”

  是的!这个城池就在敕勒川的平原中心地带上,四周一马平川,数条河流的下游地带,便于灌溉,土地十分肥沃。

  庾质看到选在这个地方,就皱眉:“敕勒乃种族,您可知?”

  知!

  “敕勒川乃是此族赖以生存的所在。”

  “可还是被突厥占了!敕勒人呢?”桐桐朝庾质摆手,“先去看看!看看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桐桐骑在马上,看着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诗歌上的景色就这么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眼前,这是一种何等的畅快。

  “天苍苍,野茫茫......”桐桐大声的吆喝起来,“风吹草低见牛羊!”

  纵马而行,靠近城池,沃野一眼望不到头。糜子刚收获,糜子杆茬口还新鲜。她从马上下来,走到田地里。

  她牵着马靠近农户,农户吓的躲进了屋子。原定的土屋装饰着各色石头,场院里晒着糜子,桐桐跟农户买糜子。

  哪怕只那么一些,她还是兴高采烈。带回大利城的老宫城,在里面做起了糜子糕。谷物的清甜软糯味儿充斥在口腔里,她竟是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良田、粮食;牧场、牛羊。

  繁华的城池,穿梭的行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人坐在场院里忙着家里的活计,孩子们四处撒欢,间或有读书声、细无声。男子耕种放牧、女子饲养纺织。

  家家安宁,户户平安。晚间归来,桌上能有糜子糕一盘,羊乳一碗,菜蔬一碟,一家人能围坐一起分而食之,品评菜肴五味,足矣!

  所以,这里很好,就在这里定都!大利城,便是国都。

  庾质不在这个上面再争执了,只是:国号呢?

  李渊被册封为唐国公,故而,以唐为国号。

  林公姓杨,乃隋朝皇室贵女,当以何为号?

  庾质以为:“当沿用’隋‘为国号!”正如刘秀,光武中兴,依旧以’汉‘为国号!后人自会去区分,而今提起,不也说两汉么?可见,都知道这是不一样的。

  所以,便是以’隋‘为国号,也不会混淆!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大隋的忠臣良将必定来投,而今缺人,只要沿用’隋‘为国号,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桐桐:“.....”我是吃饱了撑的,继续用’隋‘?

  庾质问说:“那......依您之意呢?”要么根据爵位,要么根据起家的地名,再要么便是美好的愿望,给自己取个美称,“您说吧......”您不用’隋‘能用什么?

  “华!”

  啊?

  “华,光彩夺目、繁盛显耀,美称矣!”有何意见?

第1539章 隋唐风云(65)一更

  夜间极冷!

  桐桐从羊皮毯子里钻出来,看见常青在一边打盹,便自己起身给火堆上添了柴火。这天晚上,她做梦了。

  她裹着皮袄站在窗口,外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甚至于她能听到一声一声的狼嚎。

  做梦了,但其实并没有梦到四爷!他在李唐过的最好的日子,有部曲有随从,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她梦见的是路边的白骨,是夏日夜间绿油油的鬼火。

  隋朝初年,有900万户,如果把奴仆、人这些都算进去,人口大致有五千多万。可到了隋末唐初,人口剩下多少呢?一千五百万左右。

  这就意味着,这天下每三个人就有两个死在这乱世里了。

  这么大面积的疆域,人口只余这么多?

  平定天下的脚步必须加快,此事最最耽搁不得。

  桐桐坐到火堆边,将舆图打开。她站在李唐的角度叫看关内的局势,可以说而今天下有三股需要平定的势力:其一,隋朝残余势力,这个只剩下王世充集团的。

  因为自己和四爷的参与,提前灭到了宇文集团。算是剪除了一大势力。

  其二,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而今他被剪除了。可还有硕方的梁师都、陇右的薛举、河西的李轨等。

  其三,农民起义军,中原的瓦岗势力、河北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吴军等。

  这些势力不灭,天下便不平!

  一个一个的分析,王世充占据洛阳,自己的手便是再长,够不到。同样的,中原的瓦岗、河北的窦建德,远在江淮的势力,这都是自己鞭长莫及的。

  但是,硕方的梁师都,陇右的薛举、河西的李轨,这些地方割据势力,自己却能勾到。

  硕方按照后世的地域划分,它在陕北榆林那一带,紧挨着草原。

  陇右的薛举,他几乎占据了甘肃大部以及青海。

  而河西的李轨称帝,在凉州建都。

  凉州自来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称,是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冲。

  所以,大利城很好,可凉州更好!若能取凉州,那此地就能长久建都。

  这三方势力若是自己插手平定,不仅能平息战火,更能打造一个极其稳定的后方。有了这个地方,雁门、马邑交给李唐也无碍,因为自己辖制了河套,遏住了李唐朝西的咽喉。

  和,这两利;

  害,必然两伤!

  从战略安全上考虑,这三大割据军阀,自己非给刨了不可!

  可这三方势力先平谁呢?

  谁有明显的缺陷先灭谁!这三方里,陇右的薛举有一个大大的缺陷,那就是他有一个残暴的儿子——薛仁杲。

  薛仁杲,在军中号称’万人敌‘。此人力大,善于骑射。他残暴就残暴在杀戮无节制,对俘虏不是断舌就是割鼻,再要么舂斮。每攻克一地,便把富人召集起来,将人倒吊,用醋灌鼻,直到将财产都交出来。

  桐桐思量着就靠在边上就睡着了。明儿一早去城里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陇右逃出来的人。

  庾质早起一睁眼,就看到林公靠在火堆边,边上放着舆图。显见的,又是半宿未眠。

  他脚步抬了抬,就又放下了:此人与古来圣贤之君比,丝毫不逊色!

  桐桐听见动静了,不想睁眼。可紧跟着听不见动静了,她就:“......”这老头儿,站着不动,干嘛呀?

  她起来搓了把脸,进去洗漱收拾好,直接边往出走:“去外面用早膳。”

  庾质:“......”

  常青紧紧跟着,外面并未有什么好吃的。

  有早起开门的食肆极少,糜子面窝窝,羊乳牛乳,也就只这些而已。

  这也就行了,坐在用这个挺好的!一直厌恶喝奶的人而今也能忍着喝了。她一边吃着,一边跟忙着的店家打问:“近日,城中可有陇西客商?”

  “有!”怎么能没有,人还不少,“以前常来往两地的客商来了未急着走,在城南搭了窝棚,做起了修蹄的营生。”

  哦?

  桐桐问说:“听店家之意,此人原是行商。怎么此次倒是不走,留在当地做起了营生。”

  “客官有所不知,那陇右有个’万人敌‘,富户之财是必抢的。家中数代行商积攒,尽数被夺。受尽折磨,保住了命,这便逃了出来。林公仁义天下尽职,林公治下不容庶民被欺,这才逃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