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舒服吗?真不舒服。
四爷问:“准备的龙椅看了?”
桐桐改良了家具,毕竟那样的坐姿真的不舒服。她准备的龙椅就是一把椅子,雕刻的龙纹样,然后刷金漆。但其实,它就是一把木椅子。
她小声跟四爷说:“椅子挺宽大的,我叫人坐了明黄的坐垫和靠垫,上面绣龙纹。”
两人正说话呢,下面奏报说林药郎来了。
桐桐这才知道李世民派人来了。
她换了衣服,叫人秘密将二人带进来。
“林公——”
“林公——”
“快!快请起。”
这俩来了,也知道了,李世民虎牢关大捷!
他攻打王世充,王世充的为人为人所不齿,投城者极多。他之后洛阳可守,可以说已经成了个光杆司令了。
这一被围困,怎么办呢?不能等死呀!
于是,他向窦建德求助。而今,除了李唐,就他们两个的势利最大!瓦岗人心涣散,早已不成气候。李世民招降,已经颇见成效。
这种时候,窦建德也明白,他要是不跟王世充联手,那么等王世充一被灭,下一个就该轮到他了。
以李唐的势利,跟他们任何一个单打独斗,那都是稳赢的。
只有他们联合,在有一战的可能。
于是,在王世充向他求助之后,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可是呢,朝廷上一直有一个声音,说是这种情况,就可以撤军了。因为自晋阳起兵以来,可以说李唐非常的顺利。从起兵到称帝,李渊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他们不部分是有征无战的,可以说打的是顺风仗。
不管是李渊还是一直顺惯了的臣子,就觉得这次的形势严峻,撤兵再寻时机。
李世民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战场上退一步,跟退百步没有区别。咱们打的是天下,不是要跟谁分天下。分天下永远有争端,有争端就无法消弭战祸。
故而,这个仗他非打不可。
于是,他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他们俩凑到一块,咱可能打起来有些吃力。可要是,我不叫他们碰面呢?他们双方无法兵合一处,我一样有胜算。
他把主力留下,继续围困洛阳。而后,他自己亲自率领只有三千五百人马的’玄甲军‘,去窦建德救援王世充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窦建德去了。
窦建德的人马是多少呢?是李世民的三十倍。
埋伏的地点选在虎牢关。
虎牢关地市险峻,南边是嵩山,北边是黄河,自成天险。这一仗十分凶险,也十分经典。兵力悬殊,以少胜多。
真的拼的是命,打的是战术。
以这么一点人手,俘虏了窦建德五万多人马。可以说三千五百人马,把窦建德给团灭了。
灭了窦建德,王世充就真的孤立无援!不打只围,他也死定了。
无路可走的王世充只能出城投降!
长孙无忌就说:“我等出发之时,我们王爷正要押着王世充和窦建德回长安。听闻朝中声音诸多,王爷遣我二人来,贺林公之喜。我们王爷说,北有林公,他可安心南渡。平定萧铣、林士弘等势力。明年必能消弭战祸,还天下清明。”
萧铣、林士弘等势力在两湖、江西、岭南等地。将这些势力消灭,若是自家这边再平定了李轨之乱,再辖制住突厥,天下确实算是安定了。
“也替我转达对秦王殿下的敬意!此战胜,李唐乾坤定。秦王于天下之功勋,无人可比拟!”
反正就是表达相互交好,对长久保持和平的共识。
意思到了就行了,这两人并不敢多留。
而这一天,长安震动。
秦王率领数十虎将,上万铁骑,数万甲士,俘虏了王世充、窦建德,招降了李密等人,凯旋而回。
当将士进入长安,满长安只有这一支威武之师的马蹄声和脚步声,这所带来的震动,其威势之大,李唐上下无人可掠其锋芒。
李渊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地位高于诸王。
可李渊晚上睡不着了,他辗转难眠,这般雄师若在长安,当真是叫人寝食难安。
于是,他下了一个决定。
在洛阳设立天策府,属官尽皆去洛阳。
天策府乃是李世民军事上的决策机构和顾问,将领自然是尽皆入天策府。
李世民的秦王府在长安,秦王日常自然得在长安,有战时奉命去洛阳。这便将李世民和他的将领彻底的分开了。
当在洛阳给设立天策府的旨意一下来,秦王府上的庆功宴瞬间没了声息。
李世民端坐在上面,刚从战场上归来的悍将们面有愤愤色。
是啊!这般是为何呢?何人不懂?!
李世民强压下心头复杂的情绪,安抚下属情绪:“洛阳乃隋都,需得小心镇守,天策府设在洛阳,可镇东都。”
“镇东都——”
“镇东都——”
“镇东都——”
……
酒宴散去,李世民坐在书房里,一夜未眠。
长孙氏陪在身侧,安静的坐着。她看着丈夫的挣扎,苦痛,看着他的手攥成拳头,泪水却一滴一滴的掉落在手背上。
就这么无声的坐着,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天色露出鱼肚白,她才听到丈夫说:“在王府中,设立一文学馆,如何?”
长孙氏:“……”她抬起头来,“甚好!”
“天策府乃是李世民的军事机构,文学馆……十八学士,乃是李世民的智囊团。”桐桐轻轻的放下棋子,“李世民在此刻应该是下了决定要取而代之。”
他不能有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四爷罢手了:“早点歇着吧!明儿得累一天。”
李世民设立文学馆的这一天,华朝诞生,林桐北境建国……
第1563章 隋唐风云(89)一更
北境, 华朝,华历元年,春!
桐桐坐在大殿上,看着下面, 长孙世安作为礼部尚书, 已经慷慨陈词了一个时辰了。怎么都不累么?
这家伙这么激动,是因为年号的问题。
年号是作甚的?纪年的, 对吧!
那就从登基的第二年年初开始算, 就算是华历元年了。自此之后,只有有大华一朝, 不提什么年号, 麻烦死了!那玩意只是为了叫百姓记住有哪个皇帝, 并不是说,这对老百姓的纪年有什么帮助。
你要做的好,百姓自然记得你。
你要做的不好, 或是在位的时间短,啥都没干,那记得你干嘛?
故而,她觉得不需要年号, 就这么纪年就可以。
当然了, 年号可以有一个,但不用年号纪年。再要不行,就两者并行一段时间, 两种纪年法。这都是可以的。
这种事不用较真, 是可以商议的。
但是呢, 态度上, 桐桐就得摆出这么一副姿态来。
一是表达自己不喜欢花里胡哨, 有些累赘的东西;
二是,你不叫礼部的人在这个地方跟你较真,他们就会在别的地方跟你较真。
君臣之间如拔河,不可妥协的地方,我这个做君王的绝对不会妥协。可在本身我就不太看重的地方,跟你们拔河,极限拉扯拉扯,拉扯到一定程度,让你赢不就完了吗?
我赢一场,你赢一场,还挺热闹的。
之前呢,跟礼部扛过一次。为啥呢?礼部认为该册封帝王先祖。
从父母、到祖父母,甚至往上,册封五代才算完。
我可去你的吧!
礼部巴拉巴拉的,又是孝道,又是自古以来的,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个先祖是非册封不可,不册封你就名不正言不顺!
在这个事情上,她就是不妥协。人家这些人物在历史上有他们的位置,他们当他们的帝王、太子、罪人、庶人就是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要求册封姓杨的,不管怎么说,这种想法还在情理之中,人之常情的想法嘛!但即便是这样,已经把桐桐烦的够够的。
结果还有投靠来的老儒上折子,认为该册封李家先祖!
桐桐看到折子的时候几乎以为我看错了?心说:那我给李渊册封个啥?给册封个承恩公好不好呢?
能不放屁么?
要不说即便是明君都难免有脾气失控的时候,咱就说拿着这种折子,你想不想发脾气吧?
但是呢,咱不能发脾气,得叫臣子说话!就比如这老儒,再不行还能当个先生用,咱真缺人!用人长处,就得容人短处。
甚至于得容忍他们犯抽、犯轴,犯二,犯神经!
压了一天的脾气,一回后殿就跟四爷吐槽,能滔滔不绝,口吐芬芳。
四爷默默的听着,只笑。
后来桐桐就有点后知后觉了,甚至都怀疑四爷当年动不动把他自己关到佛堂,是假礼佛。他是不是偷摸的在里面骂这些像是神经病一样奴才、兄弟……还有他皇阿玛。
“胡说!”四爷把串珠递给桐桐,然后给桐桐面前摆上佛经:“转着串,念着敬,磨磨脾气。”
哦!压抑自己的脾气,然后消化它。
桐桐心说,我可算知道你为啥情绪化了!他每次发脾气不是只因为这一件事,就他这狗怂脾气,加上小心眼。自以为消化了脾气消化的还挺好的,但其实你只是偷偷的藏起来了,在某个节点,你砰的一下就炸了。
但这个爆炸的量级是长期积累发生了质变!不是你喜怒无常,你是宣泄情绪的方式错了。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