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64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连累你被迁怒了!”桐桐就道,“明晚上我去跟常阁老谈谈。此时因我而起,我来料理。”

  “嗐!我倒是不怕被迁怒,我就是觉得常阁老这种封口的方式很不好。这个地方当然得把控,但合理的话要是再也不叫说,这便矫枉过正了。罗君如哼了一声,“此时其实是因我而起。”

  顾玉娘就给罗君如又斟了一杯:“我还没顾上问呢,这怎么好端端的,冲着吴院正去了?总得有个由头吧。”

  “此次,并非一心只为仕途。”她自嘲的笑了笑,“是我母亲回京城了。”

  “令尊大人要升迁?”顾玉娘就问说,“是提前得了消息了?”

  罗君如摇摇头,“未曾有这个消息……只是家事。”她沉吟了一瞬,“说起来也没什么……只是我父亲在外面有外室!早些年我在京城念书,我父亲一直在漕运上,虽距离京城不远,可到底不能总在一处,我并不知道,我父亲养了外室。那外室给我父亲生了三个儿子了。”

  桐桐放下手里的筷子,“朝廷反对养外室,于是,在原配和外室之间,需得做出选择。令尊选择了外室……”

  罗君如‘嗯’了一声,“我一直以为以我娘的美貌,跟我父亲是恩爱有加的。却不想,我母亲所说的……都是假的!女人的美貌并不能叫男人从一而终。”

  然后呢?

  “我母亲能理解我父亲为什么跟她和离,将外室扶正的事,却无法理解朝廷和女官要去管这样的‘闲事’!我母亲当年也是在书院念过书的!她出身寒微,后来还去官学做了两年女先生。

  当时,我父亲也才当差,衙门距离官学很近,一来二去便认识了。他们是两情相悦走在了一起的。后来,我父亲仕途还算是顺畅,漕运衙门赏银优厚,家中富裕……我母亲便不再去做女先生了。

  我母亲她……曾经是女官政策的受益者。她在寒门得以有机会读书,能靠着努力一路考出来,能有一份维持生活的差事。也因此,跟我父亲认识,且一直得意于她与父亲的相识相知……可谁知道人到中年走到了这个份上,她第一个责怪的却是……”

  顾玉娘想不明白:“是令尊不舍家产?”

  “不是!家产全给母亲,我们兄妹都已经自立了,我母亲愿意将家产将来给我们兄妹谁,我父亲都不干涉。”

  “是觉得一步步走到如今了,令尊的仕途顺畅,以后还能更好……不甘心放手?”

  “我与兄长皆出仕了,并不会少了她的尊荣。难道子女给予的荣耀不及丈夫?”罗君如不懂,“丈夫给她的,都是有条件的。可子女给她的,都是无条件的。君既无意那便休!我与兄长定不会叫她过的不如从前……”

  桐桐就问说:“所以,你认为根子是出在了女子教育上了。”

  “是!”罗君如说的斩钉截铁,“是吴广知那些人,叫女子的路越走越窄了。”

  “所以,你认为必须拿下吴广知,变革得从皇家女子书院开始,自上而下?”

  是!

  桐桐就将花生米扔起来,然后抬头张嘴接了,慢慢的咀嚼着,“你觉得拿下吴广知的拦路虎是常青莲……”

  “还有……那便是咱们身份上天然不占优势!”罗君如给林叔珩斟酒,“况且,虽然你一直说不用刻意分男官女官,可事实上,是壁垒已经形成。男官在女官的事务上甚少插嘴,常青莲有绝对的话语权。当然了,新阁之后,有变化,但常青莲的意见依旧至关重要。”

  桐桐转动杯子,问说:“那你觉得裁撤皇家女子书院,全部并入皇家书院,如何?”

  啊?

  “可这必会引起轩然大波……”再或者,“若是女子们全都退学了呢?”

  “既然入仕途当官,男女同朝。那在学校男女同校,又有什么不可以的。若是大家闺秀们都要退学,那就退嘛!寒门中上进的女子多的事,免去一切费用,一年几身衣裳,食宿尽皆全免,你猜有没有人愿意读。”

  桐桐说着,就又笑道,“既然没有女子书院了,那吴院正就可以退了。男女书院,那自然该有男女先生。书院中的先生也重组考核,不分男女,只看其德、其才……那原先的那些先生,该退的也就自然退了……”

  顾玉娘愣了又愣,这事真要是能办成,还真就是个好法子。学生攻讦老师,这会被人所不耻。但是老师站在高台上,学生为了大局不得不拆了老师的台,谁又能说什么呢?

  原来,人可以锋芒毕露,但事却可以含而不漏,态度也可以隐而不发!

  罗君如起身,在石桌边转啊转的,“真的……行吗?”

  “为什么不行呢?女官为何越考越少,难道不是因为教育的不公平?男子书院的先生尽皆大儒,而女子书院呢?她们是无法出仕,不适合出仕,这才成了先生。我们要男女同校,求的只是公平的教育——而已!”

  顾玉娘:“……”哦!话还可以这样说啊!

第186章 万里扶摇(85)三更

  最近的风向有些不对!

  林宪怀感觉的很明显,他现在每天看报纸的心情比之前急切的多。先是叔珩的一篇文章,他就觉察出来了,朝堂上必是要起风。

  然后果然就起风了!

  先是今年的吏部考核,女官只被录取了四个。男官整整六十四个。这个数目其实也还行,这么些年了,男官女官的比例大差不差的就是在这个曲线上浮动的。今年的差距稍微大了一些,但这可是陛下亲自考的,绝对无作弊的情况下。能者上,庸者下,不过如是而已。

  他看过就算了,没当一回事。

  本来就是……想出个女官很难,想出个出类拔萃的女官就更难了。天然不占优势嘛!

  结果第二天,一个叫罗君如的女官便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上剖析女子为何比例越来越少。没有多少长篇累牍,而是将每个录取的官员的师承罗列上了。

  他们受教于谁,他们的先生有什么样的履历。

  然后大家才发现,凡是男官的先生,多数都是官员转行的。先是考中了,然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更愿意回到书院。做官和做先生是两回事,做官做的不顺,这个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就像是一位先生,他到任三个月,发了水灾,堤坝垮塌了。但是上一任遗留的问题是,堤坝修筑的不好,赈灾粮食储备不够。再加上连绵阴雨,道路不畅,导致救灾不能及时。

  不管有多少原因,在他的任上出问题了。上一任得问罪,但他也会被连累。

  这个官是当不成了,这才去做了先生。

  做官的运气也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哪里能少的了这种倒霉蛋呢?这样的人做先生,书本上的能教,世事人情也通透,他的学生年年都有考中的,且三五个不等。

  再反观女子书院那些先生,她们中有一部分是考中女官之后贪图安逸,选择了教书。还有一部分是从官学中简拔上来的。而官学的先生,都是没考中女官,另外有考试,那是她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将这些先生的履历摆在这里,那么请问:这公平吗?

  都知道名师出高徒,对吧?这个情况怎么解释?

  紧跟着报纸上有更多的女官发声,说的是女子官学中先生的情况,这个情况更堪忧。

  这么着持续了得有五六天了,林宪怀想看看接下来会怎么样?

  报纸打开,第一版特别醒目的标题就是:京城所有的女学生开始罢课!

  林宪怀:“……”

  周碧云扫了一眼,“不是叔珩……赶紧的,去洗漱去。”早起眼睛一睁开,先看报纸。以前盼着叔珩出息,现在是出息了,结果女儿当个官,他比他自己当官都累。

  林宪怀绕过屏风去洗漱了,低声道:“不是叔珩……能是谁?”

  “那么些女官呢!那个罗君如我都知道……人家也很能干。”

  “这位小罗大人,嫩着呢!她且有的学呢。这次这个事情,一步一步,步步为营,选的时间节点刚刚好!这必是有人给支招了。”

  “那就不能是常阁老……”

  “常青莲要是真有心,等不到现在。你想想,先是吴广知被罗君如弹劾,再是常青莲出手教训罗君如,捎带的刺叔珩一下。紧跟着,叔珩便发了文章,说是支持常青莲,可骂人的意思大家也都懂。

  你来我往的,可最开始的事了了吗?起因不还是吴广知和女子书院吗?谁知道人家不打嘴仗了,你以为她偃旗息鼓了,结果人家等这么一个契机,一闹就闹大了……”

  这要不是咱闺女干的,都不可能!

  周碧云被说的,“那她这是想干什么呢?”

  不知道呀!再等等看,看看这是要干什么。

  要干什么?

  常青莲转着手中的杯子:“我不赞同。”

  桐桐沉吟了一瞬,“您不赞同,理由呢?”

  常青莲看着眼前的学生,她已然是个很成熟的官员了。她很理智,可以一边跟你闹的不可开交,一边泰然自若的在这里跟你商量事情,征求你的意见。

  不带个人偏见,有事说事。这是一个特别难的的特质,尤其是在女子身上,更是罕见的很。

  因着对方这个态度,她的态度也是端正的,认真的在沟通。因为年轻一代的女官,而今多是以林叔珩马首是瞻。如果女官是一个群党的话,林叔珩已经有实力坐在自己的对面,就女官的未来跟自己交换看法了。

  常青莲摇着蒲扇,说道:“我也盼着女官出头,但我认为保护女子,这依旧是首要的。男女的不同,乃是天定的,自然孕育而成。在很多事情上,就是男子可以,女子并不适合去做。如果非要一致,这又是否对女子有利呢?人是有差别的,便是同等教育之下,你认为女人与男人竞争,真的存在绝对公平吗?彼时,女子的处境,真的会比现在更好?

  现在,想上升的有上升的空间,不想上升的,所有人都能理解包容,觉得嫁人生子也是一种并不比谁差的选择。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我认为这就是好的。

  而当你把一些东西非得拔高,那得知道,能争到上游的是少数,特别差的也是少数。更多的是上不去,下不来的普通人。彼时,她们怕落到最后,怎么用力都够不到上面……自责、被指责,承认自己的无能,欲求的不满,你觉得她们过的会更好?”

  桐桐沉默着没言语,认知的差异,这便没有辩的必要了。

  常青莲又道:“从朝廷的角度来说,短期内,女子参与各行各业,这意味着实际人口翻倍。”人口意味着干活的人,“以前,男耕女织,女人只照管一家吃穿,照看孩子,就已经占据了所有的时间了,这是有参与劳动的。自新明开始,织造成了大机器,很多有女人织布了,后来,也很少有女人自己做衣裳了……虽然耕种的女人还是极多,但这其实是减轻了女人的劳作

  只有如此,女子才能安心的生育子女,繁衍后代!能叫女子在家安心的生育教养孩子,而不因此被人鄙夷,我觉得这就是对女子最大的保护。而你们那一套,其结果……从长远来看,人口的繁衍必然缓慢。不信你就走着看!”

  桐桐听懂了她的意思了,她认为,坦然的承认男女的差异,且尊重这种差异,不必事事追求所谓的公平。她认为,女子能接受教育,有上升渠道,可自由选择,在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生育教养子女,不因经济原因被人鄙夷,这便是对女子的保护。

  而男人,不承担生育的风险,没有育儿的琐碎,那理应承担给女方提供应有的供给。

  此乃男女有别,各担其责。

  她认为,从长远来说,这才是良性的。

  桐桐觉得之前跟常青莲交流的还是少了,不管是她是怎么做的,至少她的这种想法和认知,不完全是错的。

  她端起了桌上的凉茶,双手举起,“这是第一次跟您深谈!受教了。”

  态度恭敬,语言诚恳。常青莲:“……”所以呢,你是怎么想的?

  “这些跟男女享受平等的教育并不矛盾。”桐桐就说,“我不反对您的有些理念,但只理念不行呀,她得需要在教育中灌输这种认知,也得在律法中保障这种权利。这都是需要推进的!否则,它就是空想!您认为男女本就有别,不用刻意如何。但其实不对,如果男人没有那种平等的认知,女子在婚姻中一样处于弱势。因此,越是如此,此事越是势在必行。”

  常青莲端起了茶杯,跟林叔珩碰了一下:此事,我不反对!

  两人把茶一喝,然后桐桐起身告辞。

  回家的时候都很晚了,林伯琼和黄氏两口子都在院子里等着呢。夜里不归他们不放心!

  桐桐就说:“去睡吧!谁能把我怎么着呀?有时候谈的晚了,半夜三更的,你们也跟着熬?”

  林伯琼一边打哈欠一边问:“这是去哪了?内城还罢了,这要是出城……”得罪了那么些人,你怎么那么大的胆子,自己走夜路。

  “没事!就在内城,去了一趟常阁老家。”

  林伯琼的瞌睡都吓没了:“你说你去哪了?”

  “才常阁老家!”

  “谈到现在?”

  “嗯呢!有点晚了。”

  “她没训你?”

  “训我干什么?”桐桐就站住脚,跟林伯琼说一点官场上的事,“哥呀,当官不是那么回事。不能因为有争执,在大事上就处处作对,这是不对的。官场中争归争、斗归斗,但该沟通还是要沟通,该选择合作还是要合作……是敌是友,有时候分的没那么分明。做官是为了办事的,对吧?”

  所以,一边彼此不顺眼,一边还一起共事着。

  桐桐就笑,“对啊!”

  “她还算和气?”

  “阁老嘛!较量了一回,知道深浅了,反倒是更好沟通。长谈了一番,在有些事上彼此能找到一点共通的地方,还不算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