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342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他顺势坐在边上,桐桐就改靠着他,将手里的杏子递过来,“这个软。”

  软也是酸的,他只浅浅的咬了一口就还给她了。钱三宝在边上抱怨,“拖家带口的,怎么上学?媳妇不要养,还是孩子不要养。”正儿八经的考上大学的,没有学费,国家给补贴。这种进修的,单位出学费,但生活费怎么办?不还得自己出吗?

  所以,进修这个听起来最靠谱,可实际呢?有几个人选。

  除非年轻些的,没成家,父母还都没退休,那就只当供他念大学了,这是可以的。

  但像是咱这样的,要么离开京城,要么就去企业里当工人去。

  在京城呆的好好的,谁愿意到各省去?

  其实这就没的选,就是非要叫大家去当工人的。

  像是石油……加油站之类的,咱是不是就干那个活了?

  事实上,社会发展,车越来越多,城市扩容,还就是这些单位能接纳这些人员。而且,加油站是辛苦,白班、夜班,节假日加班。夏天晒着,冬天风吹着。安全上责任又重,各种检查应付不完,这跟在熟悉的环境摸鱼比起来,自然是辛苦的。

  强子就说:“人家内部多是部队子弟,咱去了就算是外来户。必然会被打散,想往上走,难!难!难!闹不好一辈子就这么耗干净了。”

  这也是实情!

  钱三宝蹲到四爷边上,问说:“最要命的还是房子。”

  大家都看他:房子咋了?再不济,房子还能夺回去?

  四爷跟桐桐对视了一眼,这话又该怎么说呢?现在当然会说,退休的一样住,分了就住吧!可等着一拨事了了,单位势必就调整的。

  比如说,退休人员的安置问题。

  就像是强子家,强子的工作关系一调动,那单位内就剩下他妈妈了,一个人住两室一厅的房子,合适吗?最多给安排一室一厅,这都得是照顾的结果。

  再像是常勇家,他爸退休了,他妈妈以前也在单位,但不是什么要紧的职务,就是工会。他爸接受了其他单位的聘用,人长期不在。就算他爸曾经是领导,但那是犯了错误的领导。这种情况下,家里住三居室,也不合适吧。

  单位的住房条件就这样,如果大房子你们都占据了,那新来的专业骨干,人家住什么?

  就像是李妍,她住筒子楼单间。可哪怕她未婚,她该得的待遇至少是一室一厅带厨卫,四十平上下的房子。

  单位只要出政策,退休人员统一安置,就能做出调整。

  到那个时候,谁都不能有意见。

  所以,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昔年的大院,得被拆解。

  各有前程,以后可能彼此碰到的概率都不大了!不主动找,就会慢慢遗落。多年后,提起的时候才说是哪个大院出来的。

  而像是钱三宝和强子这样的人,要么等着将来他们的单位分房,要么就是申请公房,单位每月承担一部分房租。这一住,很可能就是一辈子。

  这是大势所趋,谁也不能阻挡的趋势。

  所以,四爷说:“如果能去上三年学,这是最好的选择。辛苦这三年,紧巴这三年……”可能还能回来。

  这种精简的结果可能是‘U’字形的,下去还能上来。但就是得经过这几年的学习!

  但是,这么些人里面,只有隔壁的孙大志去上学去了。

  孙静愿意出钱,解决她哥的生活费问题,坚决让他哥去进修。其他人还没有听说谁去进修,闹腾了都有两个月,昔日熟人到处走的大院,一下子空档了起来。

  好些人的单位很远,他们平时只能住宿舍,周末才能回来。

  而林枫被调回北大学生处了,他在学校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等到七月,桐桐的肚子已经挺起来了,坐在办公室得不停的上厕所的时候,单位果然出台了退休和在职人员安置办法。

  所有人员,按照从事的工种、工龄、学历、所做的贡献综合评估进行安置,这是要开会进行表决的。

  桐桐以大月份孕妇为由,缺席了。

  但结果是,她的待遇升了一级,因为她在医院参与了实验项目,给她的房子从五十八平,调整到七十平,三室一厅。

  而李妍,她本来该分四十二平的房子,但因为跟本单位的一个小伙子确定关系,打了结婚报告,两人合起来分的八十平的房子,三室两厅。

  今年七月份陆续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至少也分到了一室一厅的房子。

  而退休人员,整体往后靠!就是担任过领导的都一样,该退房就退房。

  除了确实做过突出贡献的,其他的一视同仁,谁都不要多吃多占,全面给业务骨干让路。

  这次的事可以说是雷厉风行,效果比其他单位施行的好的多。

  四爷跟林诚儒下棋的时候就笑:“您呐,一封信威力无穷。”

  林诚儒叹气:“科研单位,要是挤压的科研人员没有生存的空间,这是留不住人才的!”这些年,人情关系渗透的太深,资源被占完了!

  不这么办……就看不见未来了!

第390章 花自向阳(107)三更

  昔年的大院说散就散了。

  退休人员的房子集中在靠西北角的几栋楼,那边有个后门。他们多是从后门进出,不从这边绕。

  而单位的食堂也跟着改制了,以前都是满大院的人,谁愿意去买谁就去买。现在呢?食堂分内食堂和外食堂。

  外食堂是大家都能去买的食堂,而内食堂是在职人员的专属食堂。

  内食堂每月有定量的票,每个人都能拿到属于个人的票。这个是单位有补贴的,比如一份红烧肉,在外食堂得卖三毛,但在内食堂,只要一毛。

  职工家属想买,去外食堂。在职的,从内食堂,便宜的多!

  李妍人家两口子回家不开火的,都在食堂吃。在食堂吃,吃的好,还比自家做更便宜。

  桐桐算了一下,要是自己在食堂吃饭,一日三餐,一周吃六天,这一个月的开销七八块就够了!而且是荤素搭配,口味极佳。

  且单位内澡堂洗澡,不要钱。凡是出公差,比如桐桐去医院那边,坐公交的话,车票拿回来报销。若是骑自行车去的,这个给你记上,结工资的时候按照公交票价,补贴给你。

  另外还有实验室人员以及化学实验材料保管人员,他们有高危行业的补助,只这一份补助,就比原本的工资高。

  若是病了,领高危补助这一部分人,所有的医药费用全由单位出。

  其他人员,不管大病小病,单位给报销百分之八十。

  就像是桐桐这眼看要生了吧,有指定的医院,作为研究人员可享受独立病房,有四十天的产育假,生孩子的费用单位给报销百分之八十。

  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单位都给负责。这种情况下,就觉得只要干好工作,其他的压根不用考量。

  此刻,坐在林家跟林诚儒面对面谈话的是新上任的院长,叫褚云锋。

  这人今年四十八了,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学的是化工。在企业呆过,也在部委呆过。之前的领导大刀阔斧的改了一次,把原来单位上的人都得罪了。

  但是也算是完成了一次改革,人家高升了。

  整个班子都高升走了。

  这次上面给重新配置了一个领导班子,院长就是褚云锋。新领导一上任,先行的就是各种福利政策。尤其是给研究人员的各种政策性的照顾,特别的得人心。

  这会子他坐在林诚儒面前,笑的很谦和:“林工,您看您还有什么要叮嘱的!您的意见和建议,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

  他膝盖上甚至还放了一个笔记本,笔就拿在手里,等着林诚儒说话。

  林诚儒:“……”再多说,那就过分了!不要小看天下英雄,人家知道怎么做。于是,他就夸褚云锋,好话说了许多。

  褚云锋就反夸桐桐,“我看了人事部的档案,咱们林研究员还在自考中西医。四月份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成绩单也已经在单位报备过了。几乎是满分的成绩!这在咱们单位,算是独一份。”

  当一个人横跨几个学科的时候,她就是有不可替代性。

  “接下来,咱们除了发掘人才,还会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国外的一些化学实验室确实更先进,咱们也有意派遣人过去,实习两到三年……”

  林诚儒就笑,“林桐的方向在内不在外,这个机会留给别人!向别人学习,这确实该重视。得承认跟别人存在差距!”

  是啊!现在的条件吸引不了外来的人才,咱只能送人出去学习。

  褚云锋又鼓励桐桐:“一定要考,考试占用时间不用请假,只要报备就行。咱们永远鼓励大家提升自己!科研工作,是个只能埋头耕耘,不敢着急问收获的工作。不急,年轻是积累的时期,咱们不吝惜在年轻人身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物质。”

  桐桐就笑,“不敢辜负您的厚望。”

  只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大院里彻底变样了。

  熟悉的人少了一半都不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成了近两年才来的年轻人。

  在没生以前,自家又搬了一次家。

  搬到了七十平的三居室房子里,再也没有那种不用喊,人就蜂拥而至的情形了。四爷才说打电话喊方和平那些来帮忙的,结果倒是矮子,他属于单位的清洁工。像是他这样的,当年瞎胡混,现在接班搞后勤的,反倒是留下来了。

  他们每个人都有清洁区,楼道里,楼下都在他们的清洁范围里。

  还有人负责水电工,负责通马桶,负责供暖等等,确实需要干苦力的,这次并没有被裁撤掉。

  他喊了这么一帮人,给桐桐把家给搬了过去。

  这种帮忙,给人家钱就是瞧不起人。四爷从抽屉里取了烟,一人给了一条。

  像是小石头家,老太太再也不能说不用管,就会有人给她把水提过去。单位没管他们家,因为都是老幼病残,怎么弄呀?

  不动、不管就是最好的态度了。

  也是矮子这些人,顺手给老太太拎水,给老雷出摊帮忙抬东西。

  桐桐这次选了二楼,距离林家还是不远,多走了四五十米罢了。一梯两户,对门住的人……也不认识。

  这两口子都是三十多岁,是文革前分来的,后来被下放了。现在回来……也是骨干!只听说他们两口子中的谁是搞高分子科学的。

  虽然是一个单位,但是大家研究的方向要是不同,基本平时很难碰面的。像是搞物理化学方向,搞有机化学方向,搞材料化学,搞新能源材料化学等等等等,分的很多很细。

  有些压根就不在一个办公区,他们也都有各自的实验楼,碰面的概率很小。

  还有些是跟高校联合的,所以,他们的实验室可能设在高校里,也在高校兼课,在单位的时间都不长。

  因此,搬来之后的感觉就是,大家见面相互点个头,笑一笑,就行了。

  谁跟谁都不交流的!

  都住到入秋了,对门的女主人才主动跟桐桐说话:“那个……我能问一下,你们家的纱窗帘是在哪里买的?我能进去看一下吗?”

  桐桐挺着肚子正开门呢,对方也回来了,站在门口犹犹豫豫的问了一声。她就笑,“那你进来看吧。”

  一楼方便进出,但就是私密性不太好!四爷给加装了防盗网,桐桐给弄了白纱做了一层纱帘,这层纱帘一般不打开。

  对方进来之后左右看看,笑道:“你家布置的比我家的好。”

  “瞎折腾。”桐桐给对方倒了水,“那白纱百货公司就有,他们怕脏,平时很少对外摆。你去问一下,他们是有的。”

  对方应着,接了水,艰难的喝了一口,然后不自然的扶了扶眼镜,这才突然接了一句:“那个……我叫辛岁寒。”

  啊?“你好,我叫林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