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桐桐——应着,继续慢悠悠的走她的。
邱艳骑着自行车都路过了,又停下来:“你这是要干嘛去呀?”
桐桐朝前走了两步,跟她说话:“辞职了——想出来再看看。”
辞职了?你辞职了?为啥呀?
“说来话长。”桐桐拍了拍她的自行车后座,“婶儿在家做饭?”
“嗯!在家做饭呢。”邱艳顺嘴问了一句:“那咋?跟我回家吃口饭呗?”
成啊!那就走吧。
邱艳:“……”还真跟我走呀!那就走吧。
准备上楼的时候碰上一大姐带个上幼儿园的孩子。邱艳戳了戳桐桐:“那个……我们住对门!”
哦!就是之前在娱乐城门口遇到的那两口子,孩子正好生病的那一家呀。
这大姐也认出来了:“林总?您这是?”
桐桐却不再说了,就问起了:“日子还成?”
那可太成了!
李梅是真没想到桐桐能来家吃饭:“哎哟!这可是什么日子呀?把你给盼来了。快进来!叫你叔买烤鸡呀!”
邱山急匆匆往出走:“等着,叔这就买去。”
“别忙了!跟以前一样,有啥吃啥呗。”
楼上楼下听说的,都端了菜来,过来打个招呼。听说她辞职,谁不奇怪?好端端的,辞职干啥呀?
对门的大姐两口子,邱家的人,再加上楼上楼下的邻居,桐桐就跟李梅和邱山两口子说呢:“本来呢……想叫我接手春啤!”
那不挺好的?
“好什么呀?”桐桐跟他们掰扯这个道理,“咱们吃股份,那是因为糖厂先把酒厂卖了,成了合资企业了,这才大家都占点股份,其实补的是当时发不下来的工资……”
对!当时是这样的。
“但那边现在想要分地皮卖钱持股,还想要新能源全盘接纳他们的人员。就是资产不给,问题还得解决……”桐桐摆手,“这道理很明白,其实一说就通。但是,再有道理,得他们乐意听这个道理才成呀。”
“国家的也不能说分就分呐。”
“那些工会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人家的孩子在南边买房的买房,买铺子的买铺子……为啥的?”桐桐说着就摆手:“我是心灰意懒的!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去吧!其实盖成楼最好了,回头各个都持股!那大股东把房产往银行一抵押,套了钱走人了。我看剩下的人守着个房子能干啥?”
这么一听,事事都通了!还是那些工会的头头坑职工呗。
工人最恨这一套了!大家也最爱八卦了,最爱听别人的是非了。
桐桐一边吃饭一边跟李梅说:“婶儿,我可是在您这里说这个话呢!咱自家关起门来说的话……在外面我可不敢这么说。”
“在咱自己家,还不能说点是非了?”谁拿这个上纲上线的,吃饱了撑的了:“吃!咱不生这个气,不管他们那些咸淡事!一个个的不知好歹!”说着,把鸡腿都给桐桐夹过去,“家里还俩孩子呢,好好的侍弄孩子得了,又不缺钱又不缺啥的,落得个自在。”
“我就是这么想的!我妈可乐意我啥也不干,在家享清福了。”
然后话题就偏了,又说起了给邱艳介绍对象的事,都是各家的家长里短。
两点,邱艳要上班的时候她也告辞,“孩子还要吃奶,也不放心把孩子扔家里。就是突然没事干了,想来这里转转……了个心愿呗。”
到了小区门口,跟邱艳分开了,桐桐却没急着走。
原来糖厂的吴英也住这一片,后来,她没查出问题,但也停了职务,闲散在家呢。他们是都有股份的人,钱是不缺的。日子过的散淡又自在,听毛淼说,吴英组织了个秧歌队,平时下午都有活动。
她在小卖部买了瓶水,溜达着,两点半,果然远远的看见吴英了。
吴英:“……”并不是很愿意碰见这个人。
但既然遇见了,还是要打招呼的:“林总,又见面了。”
桐桐一脸的惊讶:“真巧!”
吴英左右看看:“林总……有事?”
“过来看看……看看当年安置的工人现在生活的咋样。”桐桐指了指树下的石墩:“不着急的话,坐下聊几句?”
行啊!聊吧。
吴英坐过去了,“生活的挺好的!现在想想,春城下岗的能比糖厂的职工过的好的……不多!是整体,不是个别发财的那些人。真的!林总这一点……很叫人钦佩。我的晚年生活……多亏了林总。”
桐桐点了点头,“那我这心里好歹能好受点!人力有时尽,我也有办不动的时候!咱们这边能好点,那是因为职工的配合度高!像是春啤那边……谁去都没用。”
春啤的事闹的人尽皆知,吴英怎么可能不知道。她露出几分讥诮来:“他们愿意听那些人忽悠,有啥办法呢?”
“我也说句心里话,那边的领导,不如你和刘冠军刘主任多了。”桐桐说着就起身:“我是辞职了不干了!要不然呀,我废了他们,重新启用你们。至少你们经过检验,在有些地方过关了。”
吴英:“……”还想再说什么,林雨桐走人了。
所以,这是什么意思呢?
秧歌队的老太太喊她了,吴英急匆匆的过去,问说:“那个张姐……你妹妹是不是春啤的?”
是啊!咋的了?
“咱弄个秧歌比赛,回头去那边找你妹妹呗……”
“他们哪有心干这个呀?”
“瞅瞅去嘛!我请客,咱也在外面吃顿好的。”
那感情好!
吴英朝林雨桐的背影多看了几眼,心里还是有些佩服的:她辞职了!她说话就是闲聊,是不用负责任的。
她今儿来,就是跟老同事发了几句牢骚,仅此而已。
若因此而带什么后果,皆非她本意,与她无关!
这有些事还真就是只有脱掉那一层皮才能去办,为此,她真的不惜脱掉身上的皮,不要前程了!
连前程都不要了,谁又能奈我何?!!
第650章 人生向暖(159)二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山……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桐桐在书房一边忙活着,一边嘴里哼哼个不停。
田易阳小心的朝里瞅了一眼,人家背对着门口,搁在那里唱的欢快的,屁股还跟着旋律一扭一扭的,隔一会子还咯咯咯的笑几声,也不知道那是干啥呢。
她给林守道指了指:“自从不上班,有点不正常。”
林守道白了她一眼:哪不正常?这高高兴兴的,不比那垂头丧气好。
他抱着外孙女晃悠,“咱不理姥姥,姥姥就是闲的。”见孩子醒着呢,他就大着声儿问闺女:“咱今儿吃点啥?”
“吃啥?吃点偏碗饭。”
啥偏碗饭?这说的是啥呀?
桐桐只笑,不懂就对了!
这天晚上,桐桐把一包东西塞进了邮筒,便不再管了。
第二天,春啤的门房迎来了邮局送信的。现在信件特别少,电话很方便,年轻人用电子邮件,而手写的书信真的特别少见了。
门房自己都纳闷:“哎哟!别是订的报纸吧。”
结果并不是,拿来二十封信件,全都是给单位上这些现存的领导的。而且,信封很阔气,落款全是X县车城。
车城给领导们寄来的信件?
门房也说:“估计是宣传单!”都是给买得起车的人专门寄送的!单就是为了卖车的!像是那些送牛奶的,他们也会送一些像是信一样的东西,没啥价值。
邮局的人就更不知道为啥了,放下就完了。
然后门房就等着,谁家的人进出,碰上就喊住,东西递过去,就算是送到了。
张主任的父亲背着手遛弯,门房挑了给递过去:“是张主任的。”
这老头伸手拿了:“当个领导,一天天的都是事。”很会拿乔,“这是啥东西呀?”
“车城做宣传的吧!”应该是的。
老头儿抬手就给拆了,里面是一张优惠券,名字却是:李飞主任。
优惠额度十五万。
老头儿吓了一跳,但这玩意不是自家的:“是不是塞信封的时候弄错了?”他转回去喊李飞李主任的老爹:“来,取一下你家的信。”
李老爹溜达着过去了,找了李飞的信,拆开一看,名字也不是自家的,是王兰的,优惠额度只两万。
那这不行呀,得先领回去,各归各位才行。
这一拆就有意思了,有的是二十万的优惠券,有的只有两万。
拿了二十万的这个,心里能不窃喜?买二十一万的车,只要拿一万现钱。买出来再卖掉,这就是钱呐。
可只拿到两万的,心里啥滋味呀?什么意思?瞧不起人呀!
当然了,这事没法去质问赵一清这个当事人去。但是,你要是这么对我,你安排下的事就别怪我不精心了。要不然,你还以为我没有啥价值呢。
拿到大额优惠的人,在电话里一再对赵一清表示感谢:“……就这点事,我肯定给您办妥……”
电话上当然不能提任何关于收钱拿好处的话,容易落下证据。这有些事,只能做不能在嘴上提,大家心照不宣就成。
赵一清当然也就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什么优惠券不优惠券的事,他客气了几句:“我在西北,过几天……等我回去之后设宴。”
“好的!好的!一定!一定。”
以为板上钉钉的事,结果出现了变故。
先是工人间都在流传,说是那个林雨桐为了不接手春啤,辞职不干了。
大家都不信这个说法,但这个说法是从糖厂那边传来的。还有人说,之前那边的副厂长张英亲口说的,说职工太容易被欺骗了,林雨桐懒的费神!说工人被卖了一次两次次还不警醒,她不想管了,所以,干脆辞职,享福去了。
反正大家过的好坏跟人家又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嘛!
这话不是一个工人听说了,好些跟那边有些亲戚关系的人都在说。大家说的有理有据的,尤其是关于某些人的子女在南边置办房产的事,更是有鼻子有眼。
这个却也不是秘密!事实上,人家这些人的子女好似都格外出息,出去打工就能挣到钱,挣到钱就能买到房。
有些人不往偏处想,只觉得人家的孩子能干。可现在被这么一戳,恍然大悟:感情是这么一码子事呀!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