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两人说的话不能叫人听见,只能离的近一些,再近一些。
桐桐就假装给四爷整理腰带,远远看去,像是不舍分离的一双有情人依依不舍。其实说的全不是那么一码事。
四爷说桐桐:“不要因为此人最后做了什么,就否定此人的价值。统一六国是难,但比统一更艰难的是如何合而为一。大一统是什么?大一统需得众多方面的一统。自来都是分封制,此涉及所有贵族的利益,推行之难,难于上青田。”
桐桐点头:“我知道!”光是你弄个摊丁入亩,那些官绅都能骂死你,多少年你都没有个好名声。更何况是秦始皇,他要行之事呢!
说他是暴君,好似他灭六国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了一样。其实并不是,被人骂,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四爷点头,“就是这个道理!需要文化、政令、治权、帝权、华夷等等,诸多方面的一统,才算是真的实现了天下一家。而李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了作用,这是需要正视的!不要因他干的事,先摒弃此人。此人跟赵高不同!”
桐桐’嗯‘了一声:“知道了。”
四爷又说韩非:“……此人,你慢慢接触。他在生人面前……有些结巴。”
口吃?真口吃呀?
四爷看她:真的!
桐桐:“……”现在这辩才可吃香了!哪个才子若是不能口若悬河,不能时而发振聋发聩之语,那都不算是真才子。
结果倒霉的韩非子:竟真的口吃。
桐桐朝那边看:“那个看起来颇为清高,一看就是高人的是韩非?”
四爷跟着看过去,“错了!那是李斯。”
桐桐:“……”那是李斯?“你突然过来,谁求着引荐的?”
“李斯!”
桐桐:“……”好有欺骗性的相貌呀!真的是人不可貌相。她又问:“那个老实巴交的,是穆歌?”
“不!那是韩非!”
桐桐:“……”好歹是韩国公子,他坐立难安,看起来整个人都紧绷着,这又是为甚?这般样子,难怪他数次给韩国国君谏言,人家不听呢。
因为此人看上去,真的不像是一个高人。
她躲在四爷身前,侧过身偷偷的吐出软枣核:“走!那过去吧。”
看着两人低语了这么大功夫,终于过来了,李斯暗松一口气。
一进亭子,三人都朝后退了一步:“见过长公主。”
桐桐只听见了李斯和穆歌的声音,韩非子未曾张嘴。她朝三人点头。
早有韩非带的仆从在亭子中铺好席子,几人入席而坐。
四爷先给介绍:“这是李斯师兄,三位师兄中,李斯师兄最为年长。”
李斯朝这位长公主欠身以为礼。
桐桐颔首:“李斯先生之名,我亦有所耳闻。若是所记不差,先生乃去年十月来咸阳。咸阳城门口,日日有登记,每一旬便送入宫中。先王在世时,曾有言,咸阳城由着众位来去自由。虽知先生大名,亦未敢打扰。爱才惜才更需敬才,人各有志,不得勉强。便是士子贤才不看好秦国,亦欢迎诸位常来常往。”
李斯:“……”这位长公主竟是谦卑若此!
他一脸的苦笑:“李斯不才,承蒙长公主厚爱。见长公主,便知大王是何等风姿。若早知大王爱才惜才敬才,又何必四处碰壁?”
桐桐觉得李斯真聪明,他绝对去求见吕不韦了,不知何故未曾被接纳。而今一见面,便将此事摆在了明面上。
他发现自己连他何日来咸阳的都清楚,估摸着自己怕是也能知道吕不韦府邸的动静,此事瞒不住。
既然瞒不住,何不坦然以告呢?
如此,方显坦诚。
桐桐便笑了:“吕丞相招纳贤才,此事大王有所耳闻。今日见连先生这般之才,都未能入门。那看来,吕先生府中,堪称大才之人,定然不少。今日回宫,我便禀明大王,在宫中设宴,请诸位大才前去。对于秦国,诸位如何看。其利其弊,尽可直言。吕丞相为国举才,用心良苦,劳苦功高,岂可辜负。”
说着,便看向韩非:“若有好文,亦可在宴中共赏,此等美事,韩师兄不会错过吧?”
韩非含笑欠身:“……谢……长公主。”
桐桐又看穆歌:“听闻穆师兄于丞相府修书,大王甚是好奇!那一日,必请诸位赴宴。”
“谢长公主提携。”
李斯:“……”他不由的看向自家这位小师弟:长公主此举极为高明,竟是自己看错了,吕不韦未必强,秦王未必弱。
师弟啊师弟,你未曾说过长公主她——竟是这般厉害之人物!
第741章 秦时风韵(68)一更
引荐的目的达到了,结果比预想的好的多。
桐桐起身,该送四爷离开了。
两人携手往四爷的马车那边去,桐桐低声叮嘱:“路上莫要耽搁,近些日子天气晴好。时日久了,怕是要落雪……”
四爷:“……”这是要去多远的地方么?
从咸阳到雍城,就是从咸阳到宝鸡,陕西境内呢!两地相隔一百五十公里多点,也就是三百多里路。
驿站传递消息,一天三百里,是最常规的消息传递速度;快些的,要求一天六百里,也就是说,有加急的消息,一天咱们可以派人打个来回;再要快些的,八百里加急,你早上送信,我半晌就收到了。
这是带的东西多,坐马车慢慢的走。如果不带东西,带人骑马而行,现在出发,晚上赶赶路,肯定不用到半夜就能入雍城。
四爷跟她算这个账:“你就是想我了,依你骑马的速度,早上从咸阳走,午膳咱俩能一起用。”就这点距离,至于吗?
桐桐:“……”而今这不是车马慢嘛!
不过,这么一算,桐桐也觉得我大概是有点毛病了:也是!就这么点距离,送什么送,整的我都以为他要去天涯海角呢。
感情这个距离就是想回就回,骑马当天就能到呀!
“那……那就没啥了。”走吧!真不用依依不舍!我就是一个月跑一次,也很方便。前一天早上走,午膳一起吃,住一晚,第一天吃了午膳往回赶,晚上不会太晚就能回到咸阳宫。
四爷刮她的鼻子,转身上了马车,“回吧!”都上了马车了,又撩开帘子,无声的叮嘱:别喧宾夺主。
桐桐朝前走了两步,隔着车窗低声问他:“……若是提前亲政,可行性有多大?”
突然提此事?
四爷沉吟,低声道:“嬴稷十九岁即位,他六十岁时宣太后才去世。母子有争斗,但宣太后的影响力一直在。若不然,楚系不会势力那般大。”
桐桐左右看看,小声道:“嬴稷即位,乃是楚系魏冉等人支持的。甘茂等人支持的是赢壮,最后事败,连嬴荡的王后也被逼回了娘家魏国。楚系当初有拥立之功。”
说是当时的丞相甘茂是被魏冉所逼,其实就是王位之争,甘茂败了,怕惹杀身之祸,跑了。
但而今不同,而今嬴政王位来的正,赵姬和吕不韦的权利被束缚住了,提前亲政真的不可吗?
四爷看桐桐:“嬴政十三岁登基为王,二十一岁亲政,这中间过程及其复杂。第一要求亲政,应该是在大婚之后,十七岁的时候,但当时吕不韦没答应,只推到半年之后,而赵姬同意了吕不韦的提议,打算在来年年首,还政于嬴政。”
桐桐:“……”
“但是,吕不韦并未履行诺言。巧合的是,在这个还政拖延期间,成蟜异动……而后赵姬以嬴政王位不稳为由,拒绝了嬴政亲政,将其推到两年之后。”
桐桐听懂了,四爷的意思是:成蟜叛乱的背后有阴谋,哪怕没有相关记载,可从时间上反推,应该是跟嬴政亲政有关。
乱局之下,赵姬和吕不韦才有不还政的借口。
她问说:“第三次呢?第三次又为什么?”
“第三次赵姬未曾同意,那该是她跟嫪毐接连育子期间。”
桐桐:“……”
四爷就道:“而后,嬴政才做了强势亲政的准备。他清洗的是嫪毐一党,因为之前,他答应吕不韦,会按照《吕氏春秋》治国。《吕氏春秋》的主要思想就是无为而治!”
也就是说,他先与吕不韦达成了合作,换吕不韦支持他亲政,而后清洗了嫪毐一党,收缴了赵姬的摄政之权。
亲政之后,这才清理了吕不韦。
四爷就说:“嬴稷从十九岁,到六十岁,只要宣太后活着,他就没能彻底的将其权利收回。宣太后一直影响着朝政!母子有争斗,但无法割裂。而今,赵姬才三十来岁,嬴政要亲政,赵姬这一关不过,就过不去。你能辖制吕不韦,但赵姬……不是你能管的。得看嬴政自己!他是否能过的了亲情这一关。”
桐桐:“……”从秦到汉,太后的权利当真是大到无以复加。后来诸多朝代最忌讳后宫干政,这皆是历史教训得来的。
四爷就说:“你能创造机会,叫嬴政接触外人,在外树立威望,这对他提早亲政当然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刚才提的,趁机叫嬴政跟士子才子见面,这无疑增添了世人对秦王的信心。
而你能做的也就是这样了,赵姬那一关,必须嬴政自己闯,谁也替代不了他。
桐桐’嗯‘了一声,再未言语。
四爷就说她:“莫要心急!切忌拔苗助长。”
明白!明白!
四爷这才朝众人拱手,然后看桐桐:“走了!”
“嗯!我要想你了,就去看你。”
好!
四爷催着车夫启程,马车这才动了。
他在窗户上朝后看,见她站在原地又开始瘪嘴,他就笑:傻乎乎的!人家嬴政离了你,一样什么都干成了。
马车远去了,桐桐转身,跟李斯几人作别,而后径直朝马车而去,嬴政还在车上呢 她一上车,嬴政就笑:“阿姊舍不得吕四子。”
“哪有?”桐桐低声说亭子里的几人,而后说了主意:“该见见,让人看看秦王。”
“阿姊总有急智破局。”此法看似给吕不韦面子,可其实树立的是自己的威信。
马车悠悠,调转车头,回咸阳去了。
送行之人,三三两两也散了。
穆歌一脸羡慕:“小师弟福气不浅!”长公主雅正雍容,容貌相配,气度天成。可偏无一丝傲慢之意,在小师弟面前,亦是温婉娇柔,这般美眷,羡煞旁人。
韩非只笑:“见了长公主,我倒是对秦王好奇起来。”
李斯看了两人一眼,抖了抖袖子:“走!回城。”
走在路上,吕三子的马车紧随其后,马车甩着鞭花,一遍一遍的提醒着,身后有马车,让让路。可李斯偏不疾不徐的走在路中间,仿若未曾听见一般。
吕三子推开车窗看出来,李斯转身回头看了一眼,兀自走他的。
韩非子看了穆歌一眼,朝路边让了让,站于路边,叫马车先过。
穆歌连拱手致谢,回头又朝李斯拱手:“师兄——师兄——莫叫小弟为难。小弟进出丞相府,与公子还要相处。”
李斯看了穆歌一眼,点了点他,这才挪到路边。
吕三子瞥了三人一眼,马车朝前直行而去。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