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680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韩非张嘴欲说话,桐桐插话了,他一说就结巴,为人嗤笑,那又何必逼他开口。她笑道:“甘公子,韩非公子之文,文渊侯早已递进宫内,大王亦是早能诵读。先生所言,’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此八字,大王印象深刻。”

  甘罗又问这位长公主:“敢问长公主,大秦治国以法,其他诸学,大秦可用?”

  此问尤其刁钻!

  桐桐笑道:“大秦以法治国,此未曾有变。然,大秦并非不用百家。我研习医术数年,敢问,医术为哪家?我大秦武器战备独步天下,敢问,此所用乃哪家?我大秦曾有张仪、苏秦之辈游说列国,敢问,这又是哪家?我大秦待百姓将士以仁义,敢问,这是哪家?若问大秦何以治国,私以为:大秦当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只要利于国,利于民,利于天下大一统,尽皆可用!无褒贬之意!”

  嬴政抬掌以鼓,喝了一声:“彩!”

  “彩!彩!彩!”

  大殿中又重新热闹了起来,不敢言语之人,越发的胆大起来。不管持何种样观点,争先恐后的站起身来,站在大殿之中慷慨陈词。

  此酒宴,从晌午一直到掌灯时分,宾主尽欢。

  将客人送走,嬴政独自站在高处,良久。他一遍一遍的抚摸着秦王剑,一遍一遍的问自己:何日可亲政?静待成年日、及冠时么?

  他抽出秦王剑,第一次有了一种难以遏制的情绪,那便是:寡人要主宰这大秦!

第744章 秦时风韵(71)一更

  飘雪之夜,桐桐与嬴政坐于观景阁。

  雪花簌簌而下,煮酒炙肉,难得的消遣时光。

  嬴政看着阿姊娴熟的将肉翻面,他便笑问:“若文渊侯作陪,阿姊是否更欢喜?”

  “瞎说!”

  “他可送信回来?”

  “送了!雍城之地尚可,亦有行宫可用。”

  嬴政’嗯‘了一声,将酒盛出来放于唇边:“阿姊所酿之酒,太过寡淡。”

  “过几年,你及冠了,给你喝好酒。”米酒酿成醪糟味儿,而今喝着正好。

  “及冠——”嬴政看向阿姊,再看向阿姊夹来了的肉,他试探着问:“阿姊,非及冠不可亲政么?”

  桐桐愣了一下,抬头看他。

  他目光灼灼,与她对视。

  桐桐笑了:“此事我与文渊侯讨论过。”

  嬴政眼睛一亮,’哦‘了一声,“阿姊,你亦觉得可行。”

  “法无定法,万事万物尽皆在变!若不认可这一点,那这天下便该是周王室之天下,有秦国甚事。若是万事可变,此周礼之法,尊亦可,不尊亦可!我大秦既然有代周而立之意,尊之,尊的不是周礼,尊的是数百年来形成的公序良俗。因而,周礼不该成为束缚手脚的捆绑绳。”

  嬴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蠢蠢欲动之心在这一刻坚实了起来:阿姊所言,甚合心意!

  他紧跟着就道:“然阿姊所思,需得有人在朝堂上提出来。阿姊不能出面。”

  桐桐就明白了:“李斯?”

  用此人造势,提出这般的观点看看,看看有谁支持,有谁反对,先试一拨水再说。试出来之后,再逐个攻破。

  桐桐就说:“若是如此,上次宴请之客,任命官职之事,便迫在眉睫。此事,吕不韦必不反对,他举荐之人,尽皆授官。他一可得名,二可得势,无反对理由。唯有太后……如何能使得太后同意此事……”

  嬴政夹着肉一口一口吃着,“明儿……我去给太后请安。”

  桐桐以为此次又得闹一次,可却未曾想到,此次格外顺利。

  赵姬同意在诸多任命诏书上用印,嬴政只去了半个时辰便回。

  桐桐一看诏书,多少有些愕然:“如此便好。”

  嬴政面色复杂:“太后提出了条件,如要用印,除非允时而去东宫小住……”

  住东宫?

  嬴政没有言语。

  桐桐问说:“别的离宫不成吗?”

  除了咸阳宫,确实还有别的离宫。

  怎么说呢?咸阳宫确实极大,但是这跟《汉书》和《史记》上记载的并不同。

  《汉书》上说,秦有离宫,这个离宫有多大呢?从咸阳起始,西至雍,绵延三百里。

  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个宫殿呀,从咸阳一直修到宝鸡。

  而《史记》上说,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

  大致的意思是,秦朝在关中这个地区,修了那么些个离宫别馆,范围包括了宝鸡、咸阳、西安、渭南。更离奇的是,这些离宫别馆之间,都是有复道、甬道、阁道连接起来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大闭环。

  也就是说,咸阳离宫之大,宫阁之多,涵盖后来地域上大概是四个地市。

  桐桐当时看这个记载的时候就觉得,秦始皇在位才多少年呀,把关中平原四个地市圈里面,疯了?

  而后好似有考古发现,所谓的阿房宫也不是《阿房宫赋》说的那样,它就没建成。当然了,好似占地不小,大致相当于二十个故宫的占地面积,但阿房宫赋肯定不真,所谓霸王一把火把阿房宫烧了,也该是……只有烧了,才能把秦始皇的罪名给坐实吧。

  离宫跟咸阳宫之间,确实有专道儿连接,塬上顺地势而行,来往方便。择一宫室而居,亦可。

  因为宫室好管理,跟东宫不同。

  东宫有其独立性,并不与咸阳宫混在一起。

  而且,东宫乃太子居所,太后住里面,不合适。

  桐桐就说:“莫不如请太祝规劝太后一二。”太祝绝不会赞同太后,因为东宫代表的意义不同。

  嬴政摇头:“太后思念先王,只愿偶尔回东宫,奈何?”

  桐桐便不言语了,这事肯定不对,自己暗地里可探查,但就别言语了。只要正事办了就行。

  李斯为客卿,韩非暂无在秦国任职之想,嬴政将甘罗留在身边为伴读,穆歌亦为御史。还有许多人才,尽皆有了任命。

  果真就是无论什么主张,大秦用人一视同仁。

  嬴政没有急躁,而是跟这些新提拔之人慢慢的熟悉起来。

  桐桐观察赵姬,赵姬极为配合,几乎未曾叫嬴政难为过。好似只要答应她偶尔出宫去缅怀先王,她对其他事务尽皆不放在心上。

  咸阳城中密探尽皆在桐桐手中,她若想找寻蛛丝马迹,并不难。

  东宫本就有旧仆,这些人尽是桐桐安排。而今他们不能近身服侍太后,但大致踪迹还是知道的。

  太后常在东宫水榭静坐,水榭三面皆水,一面靠岸。

  “服侍之人尽皆在岸上,太后不允仆从打搅。”

  桐桐皱眉,问说:“湖上未曾结冰?”

  “太后喜冬日水景,有小舟于湖上,外通河流,活水经过,倒是未曾结冰。”

  桐桐再确认一遍:“每日都有小舟于湖上来往破冰?”

  “正是!”

  湖水与外面河道相连!她问说:“破冰之人,乃东宫宫婢?”

  “并不!此颇为费力,乃咸阳卫带服徭役之人清理。”

  桐桐皱眉,再问一遍:“咸阳卫?”

  “正是!”

  桐桐叹了一声,赢傒不可能,只能是樊於期。难道又是吕不韦?他不能这么蠢!图什么?

  她打发了人,打算出宫。这事不能放任,必须将其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结果还未出宫,与进宫的赢傒便碰上了。

  赢傒面色分外难看,“长公主!”

  “大伯!”桐桐行礼:“您这是?”

  “长公主若无急事,随我去面君,如何?”

  桐桐心里咯噔一下,别是这事赢傒也察觉了吧。她应了一声’诺‘,跟了过去。

  嬴政从学舍出来,笑道:“大伯今日怎进宫了?”

  赢傒左右看看:“大王,臣欲登高以望咸阳,可否?”

  登高处,无人窥伺,这是有机密之事要谈?

  嬴政看阿姊:何意?

  桐桐欲言又止,只能点头示意。

  嬴政就率先而动:“那便请吧。”

  赢傒脚步沉重,亦步亦趋的跟着。直到高处,服侍之人在数十台阶之下,赢傒才往下一跪:“臣死罪。”

  嬴政忙扶住:“大伯,何以如此?”

  赢傒不起身:“两月前,太后出宫吊念先王,大王命臣派人护送太后。臣深知太后对臣有误会,便命副将樊於期护送。”

  嗯!只护送而已,安全去,安全回,已然过去两月,出什么纰漏了?

  “樊於期曾为吕丞相家宰,臣不放心,暗放马弁以查其异动。此人回来禀报,说吕家三子巡查铺子,一路同行。臣当日未曾往心里去,此实不算大事。”

  嬴政点头,此的确不是大事:“而后呢?”

  “而后,太后时而出宫,臣怕出事,太子府外多有巡查。另外,臣不赞成太后独回东宫,位次不可错,此为礼,因此,臣多有留意东宫,只怕不祥引发异象!”

  嬴政无言以对,此应对无错漏之处。

  赢傒跟着又说:“……月余之前,丞相府下令,抽调附近百姓徭役,清理河道。冬日乃枯水期,河道泥沙堆积,又恰逢农闲,此时服徭,历年尽皆如是。”

  桐桐点头,秦国徭役并不是叫人白干的,从后来发掘的秦简可知,不管是修宫室还是修河坝,亦或是陵寝、长城,服徭役之人,尽皆有工钱。

  一日工钱依当时的物价,可养活一家五口左右。

  而今确实是如此,除了需得离开家,确实不便之外,事真的有工钱可拿。

  咸阳城外,突然多了清理河道的,请咸阳卫协助维持治安,本也是常理。

  嬴政’嗯‘了一声:“有民变?”

  “并非如此。”赢傒说的越发艰难:“东宫引河水为湖,清理河道之人清理了该段,就该结束了。可巡查之人发现,总有小舟时而出没于东宫外河道之内……进出之日甚巧,正好是太后在东宫之时。”

  嬴政皱眉,他一时没明白此话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