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落在月亮上的小麻雀
他妻子叫张琇玫,四十来岁,在电影院上班,他们有三个孩子,最大的都十六了。
“我刚才看见曹队长了,他还是那么精神抖擞。”周淮林请他们夫妻进屋坐。
他虽然跟姜广军不熟,对曹永年可是一点不陌生,毕竟是厂里的老人,鲜少会有人不知道的。
“我二姨父身体一直不错,退休了也不闲着,劳碌命。”
周淮林笑了笑,“有本事的人,在哪儿都一样发光发热。”
不像那个苏廷奕,倚仗背后有楚家顶着,整天瞎折腾,结果越折腾越乱,厂里现在是人心涣散,没几个人对他服气的,还是姜广军聪明,早早的换工作走人。
他也想调走,去别的单位,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只能在机械厂耗着。
姜广军没接他的话茬,而是笑道:“周叔叔,你有学问有技术,机械厂离不开你。”
闻言,周淮林呵呵笑了几声,摇摇头,“没有谁离不开谁,尤其恢复高考后,厂里肯定会招聘新毕业的大学生,人才比比皆是。”他年纪渐渐大了,要落伍了。
一旁的张琇玫正拉着于红霞手说话,听见他笑,侧头看了一眼,然后问道:“红霞,你爸也是机械厂的?”
于红霞点点头,“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
她爸在机械厂干了几十年,除了工龄年年见长,没有别的出息,都快退休了,依旧是车间工人。
“普通工人也一样培养大学生女儿,你很厉害。”张琇玫性格温和,跟于红霞一见如故,两人很聊得来。
于红霞笑了笑,“我能上大学可不是他培养出来的。”相反,还是她最大的阻力,小时候,她爸经常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当年,她差点没能上高中。
闻言张琇玫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于红霞跟娘家关系不好,拍了拍她手,“是你自己争气。”
“嗯。”于红霞没再多说,借口孩子们在家,没人照看,坐了会儿便回去了。
等进了自家大门后,她才感慨了一句,“没想到,搬到这边还能见到机械厂的人。”
姜广军不以为意,“机械厂有上万名职工,偶尔碰见一两个很正常。”
他说房子是租的。
周淮林并没有怀疑,毕竟一套花园洋房不便宜,周家是父辈传下来的,不然也买不起。
两人上楼,见孩子们还在睡,把早上搬来的东西重新归置一下,没有大件物品,全是一些衣物和日常用品之类的。
收拾好已经下午三点多。
孩子们睡醒后下楼来,在新家到处探索,势必要熟悉每一个角落。
欣欣玩了会儿就过来黏着妈妈,小丫头对新家还很陌生。
于红霞领着她在院子里看花,大门东侧的花圃铲平,铺了青砖,盖上简易车棚,那两只老母鸡暂时落户在此。
老母鸡快三岁了,孩子们舍不得,他们就一块给带过来。
西侧的花圃,原房主种了许多花,这会有的已经开了,五颜六色的,很漂亮。
于红霞还在花圃空出的地方,撒了几样蔬菜种子。
吃过晚饭,天还没黑,姜广军骑着三轮车出去了。
到南城黑市找李宽,换张自行车票,工业劵他手里有。
李宽见到姜广军就咧着嘴笑,皮肤还是那么黝黑,他每天在外面跑,又不知道注意,当然白不起来。
“老弟,上次你说还要颜色鲜亮的布料,我给你弄来了。”
黑市附近有李宽的库房,取货很方便。
“宽哥厉害。”姜广军竖起大拇指,他媳妇儿喜欢做衣服拿给程云卖,挺挣钱的,就是布料供应不上,也不好一直找秦香云。
李宽摆摆手,“这不算什么,一点瑕疵布而已。对了,家具做好了吗?”
姜广军点点头,“做好了。”
他没跟李宽说自己买房子的事,不过对方是聪明人,估计已经猜到了,没挑破。
这次的瑕疵布比上次多,足足装了半车,姜广军边装车边咂舌,宽哥真能耐。
“老弟,你认识知根底的好木匠师傅吗?”那些木料不找个好师傅做可白瞎了。
“当然认识,六级木匠,够格吗?”姜广军傲娇的问道。
他老娘的木匠等级今年春天刚升的,现在是木器厂的头一份。
李宽看着他,“能不能给哥介绍介绍?”
姜广军有些犹豫,“宽哥,你说真的?不开玩笑?”这一介绍不就露底了。
“放心,我朋友想打几套家具,不会查你底细。”李宽眼神里带着十足的诚意。
他家在这方面的熟人也有,只是他不想用家里关系,没必要。
“木器厂的姜凤淑?”
“是那位女木匠吧?有听说过,老弟,我叫顾砚宽,我父亲是顾启雄,母亲姓李。”李宽笑着,露出一口大白牙。
姜广军听完心里一惊,这人果然是世族大家出身,还是个红顶子,比他想的更厉害几分。
“宽哥,姜凤淑是我母亲,我叫姜广军。”之前他说自己姓李,没告诉对方名字。
顾砚宽点点头,“谢谢老弟这么信任我,走,哥请你吃饭。”
姜广军摇摇头,“不了宽哥,咱们改天吧,我媳妇儿还等着呢。”
即使互相透露了底细,他也没想巴结讨好对方,觉得还是跟原来一样,大家保持一定距离,别一下子走的太近,不好。
顾砚宽没勉强他,姜广军这人很识趣,有心机但不奸诈,做事超出同龄人的沉稳,有时他都自叹不如。
姜广军要知道他这么想,肯定会笑出声,自己芯子里可是个五十七岁的老头子,做事再不沉稳些,才奇怪呢。
又说了会儿话,两人便分开,各忙各的去了。
转天早上,到单位后,姜广军第一时间给自家老娘打电话,跟她说这事。
姜凤淑听完并没什么太大反应,自从考过六级木匠,成为厂里的活招牌,明里暗里找她做活,打家具的牛鬼蛇神不要太多,她已经习惯了。
而且她身边又多了两个徒弟,厂长硬塞来的,推脱不掉,不过姜凤淑并没有因此自满。
如果有生之年,能再升一级,那她便死而无憾了。
于红霞这边,送完媛媛,不紧不慢的到了学校。
住的近就是好,上学再不用着急忙慌的赶时间。
她刚要进教室,就听身后有同学在喊,“于红霞,等一下。”
于红霞回过头,“郑岚?”是她们班长。
“有事吗?”
郑岚几步到了她面前,“我听说你在找同学做发圈回收?”
“怎么了?”在蒋春燕之后,又有三名同学主动找她学做发圈,这事不是什么秘密,班里很多人都知道。
“你觉得这样好吗?大家都平等的,你这是在剥削她们的劳动成果。”郑岚一脸不赞成的说道。
于红霞给气笑了,这什么人啊,这么自以为是,上来就说教,好像她资本家似的。
“我没勉强她们,是她们自己要学的。再说,郑岚同学,你没听新闻吗?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哪还有资本家一说?你这么上纲上线的想干什么?我得罪你了?”
她没给郑岚辩解的机会,继续说道:“我可以不教她们,但不是因为你这套说词,而是我不想教了,太麻烦!好了,我还有事,就这样吧。”说完转身就走了。
给郑岚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人怎么不听她解释啊,在那儿巴巴的说个没完,她没想干什么,只是好心来提醒她一下,同学之间不要涉及太多金钱交易,影响很不好。
而且她了解过,那些发圈是用碎布头做的,本钱不高,却卖一毛钱,可于红霞只给同学三分钱,真是太过分了,她自己什么都不干还挣那么多,这不是剥削是什么?
郑岚不觉得自己有错,她是班长,有责任和义务监督、挽救那些思想不纯净的同学,可于红霞明显误解了,以为她故意找茬,想着有机会再找她解释一下。
但于红霞动作很快,下课,就找到蒋春燕还有另外几个女同学,把她们手里的发圈收了,结清钱,然后收回所有材料。
她说到做到,不然万一被郑岚盯上,肯定要生出事端来。
于红霞倒不是怕她,发圈不如开始火,现在挣不了多少钱了,不卖也行。
或者去找赋闲在家的大妈大婶做,还做得又快又好,还没那么麻烦,她何乐不为?
听于红霞说完前因后果,蒋春燕跟几个同学直接气哭了,她们好不容易找到个可以不影响学习的营生,赚点生活费,就这么被迫中止了,她们气得扯着郑岚去找辅导员告状。
说郑岚“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没安好心,断了她们生路,害人精!
到办公室,还没等她为自己辩解,郑岚就被老师狠狠批评了,她顿时有些傻眼,怎么跟她预想的不一样?
第75章 对不起啊,我只是开个玩笑。……
自己明明是好心。
虽然不服气,郑岚最后还是向于红霞道歉了,她再三强调自己没有恶意,只是不希望于红霞走错了路,不过她以后不会管了。
还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
于红霞淡淡的笑了笑,见周围有很多看热闹的同学,也没有不依不饶的,她语气很温和。装样子嘛,谁不会。
“没关系的,班长同志,我接受你的道歉,不过我也好心提醒你一句,以后不要乱替别人出头,真的多此一举,没人会领情。”
同学们一阵哄笑,郑岚脸色瞬间白了,低下头,“我知道了。”
是她出力不讨好,这些人不理解她的苦心,早晚有一天会后悔的。
“班长,你要实在闲着没事儿,就多看看报纸,听听收音机,了解一下现在的形势,得跟上时代的脚步,不然很容易被甩下的。”于红霞说这些可不全是调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跟不上形势变化就是落后。
郑岚双手攥成拳,忍着没吱声,关于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她当然知道,只是没仔细了解过,但对于红霞的做法依旧不认同。
明明没付出什么劳动代价,一个发圈却赚那么多钱,大家都是同学,这样真的合适吗?不是压榨吗?蒋春燕她们太傻了,被一点蝇头小利迷惑了心智。
看她脸上飘忽不定的神情,于红霞就知道她没听进去,但不想再白费口舌。
郑岚是机关干部出身,学习十分刻苦,做事认真又积极,凡事身先士卒,尽管如此,她在班里的人缘并不好。
原因就是太喜欢管闲事,还经常上纲上线的,能考上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谁比谁差?谁没经历过点风浪?自然不服气。
很多同学们都烦她,再下去,用不了多久,她的班长职务早晚会被罢免。
没看她们说话时,很多人在起哄,在看笑话,就是没人帮她打圆场,可见一斑。
不过算了,只要她以后不来招惹自己,谁当班长都无所谓,于红霞同情的看了她一眼,转身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