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落在月亮上的小麻雀
于红霞擦擦嘴,拿上书包匆忙出来了,推上自行车。
她力气大带着阚心怡,五六分钟就到了京师大附中。
因为要补习数学的学生太多,既有十六七岁的应届高中生,也有二十几岁甚至三十多岁的在职人员,普通教室挤不下,就安排在礼堂,给他们上课的是附中教导主任。
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讲解题时详细生动又不失幽默,大家特别喜欢听他上课。
能来补习班的都是要准备参加高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所以上课时都很自觉,根本不用人维持纪律,一个比一个听的认真。
于红霞跟阚心怡提前十分钟到了教室,人已经来了大半,座位都要坐满了。
可想而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有多高。
还有人同时报两个班的,每天晚上要补习到十点钟,白天还要正常上班,真的是很辛苦。
于红霞下课回到家时已经八点多了,二姨父曹永年也在。
他不放心,每天晚上都过来一起照顾孩子,等于红霞回来,夫妻俩再一块回去。
不然黑灯瞎火的,姜凤贤一个女人走夜路太不安全了。
曹永年已经很少出差了,手上的工作也一点点交出去了,他现在清闲的很。
不过厂里也多了一堆条条框框,三天两头的开会,整的很多人怨声载道的。
背地里没少骂苏廷奕,小人得志便猖狂,早晚得摔进沟里去。
苏廷奕不管众人反应如何,依旧我行我素的,做起事来毫无顾忌,曹永年一直冷眼看着,从来不参与,看他最后如何收场。
转眼就到了星期天,上午一节大课上完已经九点半了。
阚心怡还有一节课要中午才结束,于红霞没等她,一个人回来了,红莲过来了。
在家等着她呢。
工作的事姜凤淑李昌顺已经知道了,他们也没说什么,让于红霞自己做主。
于红莲把准备好的钱拿出来,“姐,我手里只有这么多,先给你五百,以后我上班了,每个月再给你十块,一直给你够七百为止。”
于红霞摆摆手,“不用了,不用给我那么多钱,就三百吧,一个临时工名额也就值这么多。”
说着数出二百推回去,她知道红莲手里没有多少钱,这五百估计多半都是借来的。
“姐,咱们亲姐妹也要明算账,一个工作名额三百块钱太少,最少也得五百。”
五百都要抢破头呢。
这段时间曲文志一直在帮她打听,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可见临时工也不好找了。
“行了,就听姐的。”于红霞把剩下的钱塞回给红莲,让她收好,不要再推来推去的。
于红莲只能把钱收起来,想着以后多来看看姐姐,这个人情她还是要还的。
说好了教她用缝纫机,于红霞拉着她去了对门。
跟徐大妈借缝纫机。
“用吧。”徐大妈很爽快的答应了,家里缝纫机还是大儿子娶媳妇时买的,都快十年了。
平时也不用,放着也是放着,红霞想要教妹妹就给她用呗。
徐家大儿媳妇李娟,她平时上班比较忙,早出晚归的。
星期天休息,也多半看不着她,不是回娘家去了,就是跟工友逛街去了。
她今天回来的早,见她们姐妹在,进屋后笑了笑,“红霞,你手就是灵巧,什么都会。”
她学了十年,缝纫机也没怎么学明白。
当初买缝纫机也是随大溜,别人结婚都有,她也不能少了,其实没做过几回衣服。
“我就是熟能生巧,嫂子你是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学,以后我教你。”
李艳娟笑着说好,她喜欢于红霞这性格,大大方方的,相处起来自在,一点不让人觉得别扭。
秦香云从厂里要来一袋子碎布头,于红霞给了李艳娟婆媳一些,她抽空做了几个椅子垫。
还剩下不少,正好拿来给红莲练手。
双肩书包现在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陆续投放市场,销量非常不错,可以是说卖疯了。
主要是款式新颖,又实用,不但学生喜欢,就是大人平时用来装个东西也行。
颜色也多了,有了粉色、红色、橘黄色、绿色、蓝色和黑色,在百货大楼柜台一摆出来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这个姜凤贤最了解,她在三楼卖衣服,经常调去箱包柜台那边帮忙,她也是才知道,双肩书包是于红霞先做出来的,把她好一顿夸奖。
红莲学了会就回去了,她明天要去服装厂上班,回去准备准备,就没留下吃饭。
下午于红霞去粮油店,家里这个月的粮油还没买呢,她平时上班没时间。
今天星期天正好买回来。
第37章 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
于红霞推着三轮车,正准备出门,阚心怡从正房里出来了。
“红霞姐,你这是要去哪啊?怎么还推着车?”
“我去粮油商店,心怡,你家粮食买回来了吗?”
“没有,没买呢,我爸最近太忙,他不提醒我,我也没想起来,都给忘了。”阚心怡不好意思的拍了一下头,她天天做饭,也没留意家里粮食不多了。
“红霞姐,我和你一起去。”
“行,你去拿几个袋子,别忘了带粮油本,我再去问问徐大妈,咱们一起搭个伴。”
有三轮车方便,三家都去一次也能拉回来。
徐大妈闻声从屋里出来了,她笑呵呵的道:“不用了,我家粮食买回来了,你们去吧。”
她不上班,也不上课,每天时间一大把,到日子就把供应粮买回来了,不买不行,家里人口多,不买就要断炊了。
“那我跟心怡去了,大妈,麻烦你帮我们瞅着点孩子。”
媛媛能看着弟弟妹妹,于红霞只出去一会问题不大,不过还是拜托给徐大妈放心。
“好,我看着他们,快去吧。”徐大妈爽快的答应了。
三家的孩子每天都在一起玩,特别好带。
于红霞跟阚心怡将车推出院子,徐大妈就给大门关上了。
院子里全是孩子,只有她一个老婆子,关上门省得跑出去。
“老师,您好!”
胡同口有几个小孩在玩。
跟于红霞问好的是隔壁孙家的孩子,叫孙宝亮,他也在新苗幼儿园,还是于红霞班上的。
声音清脆,他很有礼貌,见到于红霞还知道主动问好。
“亮亮好。”
于红霞也跟他问好。
大概是觉得他们这么正式的打招呼很奇怪,跟孙宝亮在一块的小孩仰着脖子,“嘎嘎嘎”地乐个不停。
亮亮小豆丁才四岁,一下被乐懵了,扣着小手,有些不安的看着于红霞,老师你就是这么教我的呀?他为什么要嘲笑我?
于红霞摸摸他的小脑袋,柔声夸道:“咱们亮亮真有礼貌,明天老师补朵小红花给你。”
亮亮立马笑了,没了刚才的局促,他奶奶葛万兰,拿着小板凳,正在大门口坐着。
这位是个厉害的老太太,也是隔壁院子的房主。
秦香云租住的房子就是她家的,一个院子里有五户人家。
正房住着孙家祖孙三代,东西厢房各住了两家。
住户多,人员就比较杂。
今天又是星期天,基本都在家,刚才笑话亮亮的孩子就是他们一个院子的。
葛万兰瞪了一眼笑话亮亮的小孩,“你乐啥?看见老师不知道问好,幼儿园白上了!”
那小孩比亮亮大不了多少,被骂得瘪着嘴跑家去了。
“于老师,心怡,你们这是干啥去啊?”葛万兰见她们推着三轮车,不禁好奇的问。
于红霞说,“我们要去粮油商店。”
“那快去吧,下午人不能多,上午我们排的队那个长唉。”葛万兰夸张的伸开手臂,比划着。
月初又刚好赶上星期天,粮油商店的人当然多了。
距离双梧胡同最近的粮油商店在南边,出了胡同走上一段路就能看见,并不远。
“红霞姐,上午老师讲的题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老师讲解的很详细,怎么?你没听懂啊?没事儿,一会回去我给你讲讲。”
阚心怡连忙点头,“是我太笨,老师讲半天也没听懂,一脑子浆糊。”她数理化很差。
明明一样上课,红霞姐会了,她却听不懂。
“没事儿,慢慢来,不要着急,我外语还不如你呢。”
有阚老师在,阚心怡的外语不用补习,于红霞就不行。
不过她不打算报跟外语有关的专业。
“我外语好是小时候学的,现在忘了好多。”阚心怡谦虚的笑了笑,只有外语好也不行啊,她要考大学的。
“忘了也能记起来,我是干脆不会。”她上高中那会,学习全靠自觉,没人管,要不是她坚持,根本上不了高中。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着,很快到了粮油商店。
店里人不多,前面只排了六七个人,她们先过去报数计价,然后交钱领单子,再去排队等着称粮食。
于红霞一个月的口粮是二十八斤,三个孩子要减半,加起来有七十多斤。
细粮,她要的是面粉和小米,大米家里还有,不用买。粗粮就要玉米面,再买两斤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