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夫妻回城日常 第86章

作者:落在月亮上的小麻雀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正剧 日常 穿越重生

  曹永年说话硬气,他也是真硬气,“这事儿你别跟着掺和,那人留着让楚家收拾吧。”

  姜广军点头,“即使我不说,那人也蹦跶不了多久。”

  这事几年后爆出来,苏厂长跟他岳家没少报复那人,而且动静闹的很大。

  “还是得谨慎些,这事你给我憋在肚子里,别出去乱说。”

  曹永年已经想通了,反正他退休了,机械厂谁想争权随便,但不能让广军留下当炮灰。

  “没想到你小子心思这么灵敏。”曹永年满眼赞赏,“我养大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事情想的深,还有担当。”

  他说的是回城的事,有些人一旦有机会回城,就什么都不要了,连人也不做,抛妻弃子。

  可广军不同,先把媳妇儿孩子弄回来,自己再找机会回来,在眼下这样做的可不多见。

  姜广军心虚的摇摇头,他可没二姨父说的这么好。

  他只是正常男人的私心作祟,不放心媳妇儿离开自己太久。

  没办法,他媳妇太漂亮。

  元旦过完,姜广军就换了工作,去运输公司的检修组上班。

  很多人知道后,骂他是个傻缺,尤其于兴民,气坏了。

  逢人便说,姜广军蠢的无药可救,竟然用白面馒头跟人家换二合面窝窝头,这下亏大发了,以后有他后悔的。

  姜广军是浑然不在意。

  不过他要调走时,苏廷奕是最高兴的,一句话没劝,直接让人事科办手续,姜广军这工作换的是没有一点阻碍。

  运输公司这边倒无所谓,不管谁来谁走都影响不到什么。

  姜广军跟这边的同事们也是熟悉的,之前接触过很多次,很快就适应了。

  现在不用出差,每天到点准时下班,还能接送孩子,他很是满意。

  不过还是要早起去拉猪肉,并不轻松,好在没几天乔梁回来了。

  千里迢迢大包小裹,他自己只有两身换洗衣服,剩下的全是给姜广军带的。

  最重的是一百斤大米,姜广军有一部分工分没结,换成大米,拜托他给带回来。

  然后就是大伙送的腊兔、腊鸡、猪肉脯以及一些松子之类的干果。

  姜广军骑着三轮车去火车站接他,光东西装了半车。

  “哥,我可想你了,你走后我吃饭都不香。”分开半年,乔梁一见面就把姜广军抱住,他长得高壮,像只大狗熊。

  “一个人住那么大房子真没意思。”要不是林海洋经常过来找他,得寂寞死。

  姜广军哈哈笑着,拍拍他肩膀,把东西搬上车,让他也坐上来,“走,跟哥回家。”

  乔梁点点头,上车坐好,他不想回自己家,他也没家。

  “大队今年收成怎么样?”

  “挺好的。养殖场的猪都达标了,尤其是哥你带回来的那三只小猪崽,有二百多斤了,大队长稀罕得不行,一头没舍得卖,要留做种猪。”

  “鱼塘呢?”

  “鱼塘也不错,入冬之前卖了一批鱼,我还给你带回几条鱼干呢。大队现在正搞大棚蔬菜呢。哥,你说我什么时候能回城?”乔梁在他身后低声问。

  姜广军蹬着三轮车,没回头,“具体时间哥也不知道,但明年夏天之前应该差不多。”

  乔梁眼睛一亮,看来过完年回去他得赶紧准备起来,回来跟着哥混生活。

  到双梧胡同吃完饭,趁着天还没黑,姜广军把乔梁送到西郊的院子。

  这两天他经常过来,屋子收拾得很利索,平常东西都不缺,连行李都现成的。

  乔梁进来看了一圈,就是三间房的普通小院,靠着路边,但院墙跟大门修砌得很严实,屋里有火炕跟大锅灶,还有粮食,取暖吃饭都不成问题。

  他满意极了,“还是我哥想的周到。”知道他不想回家,提前租好房子。

  姜广军轻咳了一声,他没好意思说,自己租这院子并不是全为了乔梁,更多的还是做买卖方便。

  真是个美丽的误会。

  安顿好乔梁,第二天凌晨,姜广军就带着他一块去拉猪肉。

  今天四头猪,分装在两辆三轮车上,先去给国营饭店送。

  个人预定的姜广军都没接,除非是特别熟的人介绍来,不好推掉才会给送。

  零散着卖风险太大,还要费很多心神,缺斤少两的,肥的瘦的,有些人爱计较,不如送去黑市批发给几个二道贩子。

  少挣点钱,可也省事儿。

  二道贩子是姜广军自己联系的,只要经常去黑市肯定会认识几个。

  乔梁总算见识到他哥是怎么赚钱的,心里暗自佩服。

  他脑子虽然不如姜广军灵活,但还算机灵,又有一身蛮力,是个不错的帮手。

  不到七点钟,四头猪就卖完了,乔梁基本摸清了路子。

  姜广军要上班没时间,打算把这一摊买卖交给他,两人五五分账。

  乔梁直摇头,“哥,给我的太多了,路子是你摸熟的,订单是你搞来的,我就出点力气,给我个一块两块就成。”他不贪。

  “别这么说,哥要上班,不能经常起早,这买卖以后全靠你支撑,五成是你应得的,咱们亲兄弟明算账,行了,就这么定了。”姜广军一锤定音。

  乔梁点点头,不再啰嗦,想着以后跟着姜哥好好干,别掉链子。

  接下来几天,他跟肖庆丰也熟了,买卖干的越来越顺手。

  姜广军放心了,他想着,找时间去魏家村看看,魏家两个孩子上学没有?

  魏宏盛残着一只胳膊,挣不到几个工分,也不知道今年养了多少只鸡。

第63章 太恶心,以后可不能再好奇了……

  姜广军骑着三轮车,熟门熟路的来到魏家村,找到村尾的魏宏盛家。

  这座农家小院还是老样子,看着没什么变化,虽然陈旧却收拾得非常整洁。

  姜广军上前敲了两下大门。

  很快,魏大娘拄着棍子出来了,她颤颤巍巍的来到大门口,见是姜广军,立马呵呵笑起来。

  她头发花白,依然包着那块打了补丁的藏蓝色围巾,身子看着比去年更加佝偻,老太太有些见老。

  她把姜广军请进屋,打趣道:“我说今天这眼皮子怎么一直跳个不停,原来是小姜你要来啦。”这可是她家财神爷。

  去年多亏小姜,不嫌弃她,乐意带着她老太婆一块发财,她那个月赚了六七十块钱。

  这些钱看似不多,却解决了她家燃眉之急,至少两个孙子孙女有钱交学费,不用辍学,她自己也能买几副药喝喝。

  孩子们太小,她儿子残疾挣不到几个工分,她如果再倒下,这家里的日子就没法过了,她得打起精神。

  小姜今天来,肯定是来收鸡的,她今年养了十只鸡。

  当然是背着人养的,不过村里人即使知道也不会乱说什么,大伙都在偷摸养。

  “大娘,您身体挺好的?”

  “挺好,还能坚持几年。”

  姜广军笑着进屋,放下手上的袋子,他给魏大娘带来点东北的土特产,近一年没来了。

  “姜叔叔。”、“叔叔好。”

  两个小家伙还记得他呢。

  姜广军挨个摸摸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糖给他们。

  两个孩子看向奶奶,见奶奶点头才肯收下,道谢后又接着去里屋写作业,不打扰大人们说话,很有教养。

  “大娘,我宏盛大哥呢?”姜广军四下看了一圈,只有老太太跟两个孩子在家,魏宏盛不在。

  “他去给人帮忙了,村里有户人家今天办喜事。”她儿子一只手干不了什么,但不能不去。

  姜广军点点头,直接切入主题,“大娘,咱们村里养猪的人家多吗?”

  “多,家家基本都养,不然光指着地里那点工分能挣多少钱?”魏老太太说着,从炕梢的柜子里抓出一把带壳的花生。

  “吃吧,自家种的。”

  姜广军没客气,捏起一颗剥开,里面是三粒红色的果仁,丢进嘴里吃着还挺香。

  “大娘,我在运输公司上班,单位要几头生猪,您帮我问问村里谁家能卖。”

  “生猪?”魏老太太愣了一下,随后道:“行,大娘回头给你问问,要几头?”她家有一头,不过要留着交任务。

  “这次先要四头,价钱不会比收购站低,还能给几张工业卷。”姜广军道。

  魏老太太人老,可脑子不笨,很快明白了姜广军的意思。

  “小姜你啥时候要?”

  “明天我开车过来拉,另外再要二十只鸡,公鸡母鸡都行,还是老规矩,一只鸡三毛钱,不过一头猪只能给您五毛。”不是他吝啬,生猪他不挣什么钱。

  魏老太太很痛快的点点头,“成!”

  这事太成了,老人家浑浊的眼眸里满是激动之色,小姜的买卖做大了,这次居然是二十只鸡起步,还要猪,看来她老太婆今年冬天也能跟着多点赚钱。

  见老人家高兴,姜广军笑了笑,他今天确实是带着单位的采购任务来的。

  是顾叔叔给他找的差事。

  这个周日有两个同志要结婚,打算在单位食堂办酒席,日子还赶在一块,把采购科那边弄个措手不及,实在是到年底了,采购员们都很忙,有些分身乏术。

  姜广军临时过去帮忙,他兜里揣着采购员证明,是单位发的。

  没办法,顾叔叔稀罕他,说他在检修组天天跟一堆铁疙瘩打转转太可惜,就给他调采购科去了,把他二姨父气得吹胡子瞪眼的,不过没阻止。

  姜广军是求之不得,这样一来她还能顺便带点私货,买卖可以光明正大的做。

  再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肖庆丰能力有限,主要是清水公社的生猪数量有限,他得想办法往外发展,打开别的路子,不然万一出点状况,很容易困死在清水公社。

  魏大娘母子是不错的人选,毕竟打过两辈子的交道,比肖庆丰还让他放心。

  在魏家逗留半个多小时,姜广军便离开了,回去还有别的事。

上一篇:退下,让朕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