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第3章

作者:荔景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如今她干得那些事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谋反,但也不像一个正经郡主该做的事,这是决计不能被武皇知道的啊!

  只是依这天幕所言,她最后竟然还走到了政变那一步吗?她不是打算顺其自然等五王政变吗?

  李云乐并不害怕发动政变,只是有人代劳自然是最好的。

  大唐玄武门这个舞台实在是太过热闹了些,整个唐朝几乎就没有几个正常继位的皇帝。

  虽然这样的上位方式能让选出来的皇帝不至于太差,但频繁的政变也将导致政局不稳,所以李云乐还是想尽可能减轻影响。

  况且也不剩下几年了,她也实在是没必要去争那么一年两年的。

  万一她擅自改变历史导致武皇提前发现,政变失败了怎么办?

  那她阿耶到手的皇位可就没了!

  所以会是什么导致她突然间改变了主意?

  李云乐的眼睛到处转,然后便看见了不远处看着天幕脸上是克制不住的惶恐的李重润以及跟自己丈夫武延基坐在一起的李仙蕙。

  难道他们还是出了事?

  当然此时纠结原因是什么并没那么重要,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她不仅要面对那些不愿见到女子继位的大臣们,现在还要直接对上武皇。

  李云乐心中都快崩溃了,但面上却强撑着平静,避免被人看出端倪。

  虽然按照她看网文的经历,垃圾天幕肯定很快就要爆出她的身份了,李云乐觉得自己得赶紧想出说服武皇留他们一家小命的理由!

  李云乐不由偷偷望向御座上神色不明的女皇,在心中暗暗叹气,罢了,只有见招拆招了。

  她的这位祖母虽说年岁渐大,对手中的权势也抓得越发紧了,但一向知人善任,胸襟也很是宽广,她未尝没有一争之力。

  *

  御座上的武皇听着天幕赤裸裸将她的平衡手段讲出来时,神色很是平静。

  这平衡之道本就是每个帝王都会运用的权术,哪怕哪个帝王再怎么关心百姓,也得先将自己的皇位坐稳。

  然而“政变”一词一出,自觉见惯风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武皇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她倒不是震惊或意外,毕竟南北朝至今宫廷政变已经是数不胜数,哪朝皇位若能和平过度反倒是一桩稀罕事。

  而如今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个真是她的忠臣呢?哪怕是她一手抬起并且倚重的二张兄弟只要有机会肯定也会反噬她。

  还有她的儿子、侄子们更是时刻盯着她的皇位,想要取而代之。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武皇会接受她被人政变下台,如今既然提前知晓了政变,她自然要将人找出来,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那另一个女帝会是谁呢?难道是太平?

  武皇虽自己是女子之身,但却不得不承认自己从未考虑过传位给自己的女儿。

  哪怕不考虑传位给女儿会有多少大臣反对,在她看来太平的能力是不够的。

  她真将皇位交给了太平,那才真是害了她。

  但除了太平,她一时间也想不出在她之后会有哪个女子再次登上帝位。

  难不成她看错了,太平其实一直在藏拙?

  武皇不由将目光投向了坐在自己下方的太平,然后便看见了坐立难安,一脸焦虑的太平。

  太平显然也知道自己会被怀疑,忙跪下带着哭腔争辩。

  “母亲,您难道还不知道我有几分本事吗?女儿哪里敢政变逼您下台啊!”

  这一刻武皇摇了摇头,将太平继位的可能排除在外。

  如此沉不住气,怎么可能有那么深的城府?

  况且太平虽心向李唐,平日里经常劝她还政李唐,但以太平那胆子,她是绝不敢发动政变正面跟自己作对的,顶多在一旁敲敲边鼓打配合罢了。

  况且她虽是自己的女儿,但远没有自己那般大的野心,太平最大的心愿就是等她哥哥上位后自己当个镇国长公主。

  旋即武皇将视线投到台下那些她的孙辈们,她本以为自己的子孙都没能遗传自己和雉奴的本事,全是些酒囊饭袋,没想到临老了送来这么大一个惊喜。

  只是她对亲生子女都没太多的感情与关注,更何况是这些孙子孙女呢?她对这些人还真没什么印象。

  唯一有印象又比较出彩的就是少时曾彩衣娱亲的李隆基,她记得他7岁时还曾在宫门呵斥武懿宗,倒看得出来极有胆色。

  可他是个男子,并不能成为女帝,也应当没有男扮女装的可能。

  武皇随后侧过头继续打量那几个郡主们,年纪已经到了成婚年纪的几个已经按照她的吩咐大多嫁进了武家,平日里相夫教子,并未听说过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看起来都是传统的温顺女子。

  至于年纪小的,此时也暂时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之处。

  等等,似乎有一个跟大多数郡主都不太一样的人,她的封号似乎是安乐,她并没像她的姊妹那般嫁人,而是出家做了女冠。

  她平时虽没什么存在感,但能做出出家之事的女子总归是跟寻常女子不太一样的,

  会不会是她?

  想到这武皇便朝着角落处的李云乐望去,而这时又恰好李云乐正在偷偷打量她,两人的视线瞬间相会。

  李云乐瞬间背后一凉,武皇该不会凭借这点信息就猜出了她吧!那真是没天理了!

第3章

  李云乐心中焦急,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收回视线,还是继续装作看风景。

  好在这时,武三思竟然走到武皇跟前,自告奋勇。

  “陛下,这个所谓的光宗真是胆大包天,臣愿请命亲自将那个逆贼抓出来,交由陛下处死!”

  听见天幕所言后,原本已经被打击得很是心灰意冷的武三思又支棱了起来。

  如果姑母因政变之事震怒,打算改变主意,继续武周的国祚,他是不是就又有机会了?

  哪怕他自己不能武皇满意,他也可以试着推他的儿子嘛。

  这天幕提到第二位女帝,实在不行他也可以试试推自己的女儿。

  只要皇位能到他武家手上,总比现在给李显那个废物点头哈腰要好得多。

  而如今还有比抓出那位“光宗”更能在武皇面前表现自己的方式吗?这天幕想来很快就会曝光出那人的身份,自己到时候第一个动手抓了那人便是。

  武皇思绪被打断,只觉得心情更加烦躁。

  武三思这个蠢货应当是是又觉得自己有机会了。

  她虽然生气被李家人赶下台,但也不会改变主意将皇位传给武家。

  武承嗣都还有点羞耻之心,知道忧愤至死,这人怎么还是那么的没皮没脸?

  若不是留着他还有点用,真想把他如同他父亲那般流放边疆,眼不见为净。

  而且就他那个本事真能找出来是谁?顶天了等天幕爆出那人身份后然后去抓人罢了。

  这谁不能干?

  武皇本就心情不算好,自然不想跟武三思多说,直接不耐烦道,“这些事等天幕结束后再说吧。”

  不过经历了这番打岔,武皇也不再自己去思考那“光宗”可能会是谁,而是又认真看起了天幕。

  她有预感这“光宗”的身份,天幕不会让她等太久。

  *

  拥唐派的朝臣们心情也很是复杂。

  政变他们倒是没那么在意,他们大唐开国至今还少吗?自然是债多了不愁。

  只是天下虽然重归李唐了,但又附带了他们不愿见到的女帝。

  经历过武皇他们自然不敢再看不起女人的能力,只是女帝登基可以想见得朝政又会经历一番混乱,就怕又像武皇登基之初时杀了个人头滚滚。

  当然现在操心这些还有些早,他们眼下最担心的还是武皇的反应。

  他们好不容易用纲常伦理说服了武皇还政李唐,这“政变”一出该不会又让武皇生出心思要继续武周的国祚吧?

  天幕还完全没有提到如今的太子李显,不知究竟是他没什么能耐没有存在感,还是根本没登上皇位?

  一时间,一部分臣子又将目光投向了李显。

  而被众人望着的李显此时却一脸平静。

  他在房州的十几年多读了那么多的书,又被女儿和妻子耳提面令,再怎么资质愚钝也明白在武皇手下明哲保身的道理。

  武皇权力欲旺盛,他想要保命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表现出任何一点跟她争夺权力的想法。

  对比起历史上的有为君主,李显已经明白自己不是当好皇帝的料,也知道之前他被武皇废掉,是因为他人菜还瘾大,竟然登基两个月完全没根基之时便想跟武皇夺权。

  只可惜不争的话他们一家都会成为别人案板上的肉,不然他还真不想回来神都继续深陷这权力的漩涡。

  如今听到天幕所说他很可能没能登上帝位,他心中也没太大的波动。

  如果那“光宗”能放过他们家,让他们过上平静日子,他都可以主动从太子之位退出。

  但如果他不愿放过他们一家,他也只能殊死一搏了。

  相较于李显的平静,相王李旦身旁的李隆基则是颇受打击。

  李隆基虽才14岁,只是个少年,但因着这些年来在宫中见到的权力斗争,母亲突然间有一天便被武皇赐死,幼小的他就已经明白权力的重要性。

  三叔李显被召回洛阳后,虽然父亲失去了皇嗣的地位,但他们一家终于被放松了看管,他也能走出宫门结交官吏。

  而这并未消散半分他心中对权力的渴望,而他也相信以自己的能力终有一日能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带领大唐走向辉煌。

  而现在天幕却告诉他,未来这大唐竟又会被女子把持!

  李隆基如今虽知晓藏拙好减轻武皇的忌惮,但内心却是自傲的,觉得放眼武家、李家之人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所以他竟是输给了一个女子吗?

  李隆基不由得握紧双拳,他绝对不认命!哪怕这天幕所言真是天意,他也要翻了天!

  旋即他望向天幕在心中暗自祈祷,最好赶紧爆出那“光宗”的身份,武皇直接处死她,那岂不是快哉?

  ……

  所有人都盼着天幕尽快爆出“光宗”的身份,但天幕却是转了话题。

  【在具体讲述政变经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我们现代人应该很难理解武皇会纠结立儿子还是侄子,在我们的观点中自己的家产肯定要传给自己的儿子女儿的,这才是我们血脉的延续。】

上一篇:七零夫妻回城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