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荔景
世家他们无力撼动,可女子呢?况且圣贤书上本就给了他们无数的理由反对女子。
【不过当时up主也不慌,毕竟安乐大帝就是令人安心的存在,更何况她要是没成功的话也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生活。】
天幕下的女子们心也稍微安定了些,的确,安乐大帝就是让他们安心的存在。
【只是就当我以为安乐大帝又会雷厉风行地将他们收拾一顿后,第一个跳出来抨击寒门、支持女子科举的竟然是世家!】
【当时up主真是一句活久见脱口而出,世家这一回竟然支持起来了安乐大帝!真的不是up主眼睛花了吗?】
天幕下众人通通张大嘴,不少人更是惊呼出声。
甚至武皇都睁大了眼睛,显然也很是震惊。
李云乐倒维持着镇定,她早就料到世家身子骨极软,为了利益一向转进如风。
【不过在看了后文之后,up主便明白了。】
【世家见寒门、商户、普通百姓人多势重,再加上有皇帝和公主的支持,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无力打压他们,便开始思考其他办法。】
【很快他们便发现他们对上寒门、普通百姓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世家的女子可是一直都要读书识字的啊!其他阶层如今供养一个士子都难于上青天,更何况女子?所以那些女子多半是没有机会女子读书识字的。】
【而且相较于越发不成器的世家男子们,世家女子们可是一个比一个优秀,不仅是女子模范,甚至不少人的才华比男子还要出众。】
【他们突然间发现,这安乐公主的女子科举、女官选拔,不就是为他们世家女子准备的吗?】
【事实证明,当火烧眉毛,自己家族都要完蛋后,那些什么传统、牝鸡司晨等等便通通不在意了。他们无法考虑未来寒门女子会不会也会读书跟世家女竞争,但至少如今几十年里他们世家女可以牢牢把握住那些官职,这样总比什么都没捞到强。】
这一刻,天幕下不管是世家朝臣还是女官们通通都沉默了。
世家们很想辩驳他们不可能支持李云乐,但是一细想却觉得这天幕所言的确有道理。
当他们无力阻止寒门甚至是平民靠着科举占据朝中大半官职后,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跌出朝廷权力的核心层吗?自然是要用尽所有手段。
女子终归也是他们家族中的人,怎么也比真被那些泥腿子将官职占完了强。
女官们则是唇角一勾,忍不住冷嗤一声。
上官婉儿这样家里人都死完的也就罢了,那些被家族送进宫的女官们更是感触颇深。
他们可太了解了世家子弟如今的样子了,大多都是些酒囊饭袋,而世家为了维持家族的荣耀便将他们这些女儿与各大家族、皇亲国戚们联姻。
世人都说世家女是天下女子典范,万人求娶,但这又何尝不是世家自己为了抬高他们联姻的筹码而进行的宣传呢?
不过这于他们的确有些好处,至少为了世家女的招牌,他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读书识字。
当然有的女子被那些教条给规训了励志想当贤妻良母,还有的则是像他们这般觉醒了,想要为自己挣前程。
虽然他们并不屑为家族做事,但真到了整个家族要仰他们鼻息生存时,他们也真是想看看父兄的表情呢~
第31章
武皇眼神不断在李云乐和世家朝臣脸上来回逡巡,显然这一发展也出乎了她的意料。
毕竟这些世家自诩清高,在她的手中都未曾这般“听话”过。
看来从前的自己还是太过仁慈了,没将这些世家逼到绝境,所以他们才会端着所谓的世家风骨。
自己以后还是要再狠一些,多多激发他们的潜力。
天幕老说自己利用起人来一点不手软,她怎么觉得李云乐也是个中高手甚至比自己还狠呢?这天幕女声怎么不提一提?
看来真的是那所谓的“粉丝”了,平时虽然会打趣,但是真正的“缺点”是一点不提呢。
对于世家们的打算,武皇也在心中嗤笑。
女子若必须依附于家族存在时,自然只能忍着恶心拉拔着所谓的家族。
就跟曾经的自己一般,哪怕跟从前的武家人有再多的仇恨,她也只能提拔他们。
然而如果未来有一天女子也能建立单独的家族,摆脱从前男人建立的家族,他们会愿意成为继续成为家族的垫脚石吗?
就比如如今的自己想开后,便已经决定彻底踢开那些废物武家人了。
洛阳城中的茶楼中,寒门士子脸色则更是难看,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单单是觉得羞耻,而是觉得惊恐。
世家的本事他们很是清楚,虽然天幕老是宣扬世家的废物。
但单个世家人可能比不过他们,但世家毕竟盘踞华夏几百年,家族之间更是盘根错节,隶属于世家的大儒们更是数不胜数,更是一直牢牢掌握着世上的舆论方向,自然不可能是真的废物。
而他们虽然看起来人多势众,但却是实打实的新兵蛋子,面对世家哪里够看?
完了,他们肯定要被收拾了!他们肯定在大义上占不了优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波他们狠狠得罪了“安乐大帝”,而世家却讨好了“安乐大帝”,她不会一怒之下又让他们投“行卷”吧?
……
【如果说寒门靠着拉着部分百姓看起来声势浩大,那世家便对舆论操控驾轻就熟,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深恨寒门,自是加足马力。】
【很快在世家的带领下,由那时的大儒学者写的一篇文章便流传在了长安街头,文章很长还是文言文本up主也记不住,就不全部念出来了,大概讲下文章的意思吧。】
【文章也不复杂,先是将如今寒门士子炒起来的“女子无才才是德”、“女子与男子同堂考试有伤风化”等等说法都给驳斥了。】
【首先是反驳“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们也举例了圣人其他的言论,孔夫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那么女子自然也在其中,也应当接受知识的教化,既然接受了教化,那也应当获得证明自己才华的机会。若是女子也能明德、明理,那反倒能突出国家教化之功,突出教化的重要性。】
【更何况一个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重中之重,若是母亲没有才德,又怎么能教育出优秀的下一代呢?让女子也能参加科举,便能够促进女子们主动学习,成为优秀的母亲和妻子,到时候大唐才能越发的人才济济,国力强盛。】
【其次是“女子与男子同堂考试有伤风化”,这更是无稽之谈,这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考试,难道还能做出什么有伤风化之事吗?实在不行还可以直接分成男女考场,然后再打乱试卷即可嘛。】
【至于“女子感情用事不适宜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参政是牝鸡司晨”的言论,他们直接举例了东汉邓太后、北魏冯太后的政绩,又对比里历史上一些男性皇帝的昏庸,他们认为学习才是其中的关键,女子若能修德行,那便能克制住自己内心的欲望,若是男子不修德行,那么原本明德的大脑也会变得昏庸。】
【最后他们还吹了一通则天皇帝武皇陛下以及彼时还是公主的安乐大帝的政绩,直言他们才华惊人,让男子们都相形见绌。】
【这里特别说明下哈,虽说武皇被政变推翻了,但她毕竟是中宗的母亲,安乐大帝的祖母,所以整个李唐朝堂对她自然依旧是持正面态度的,就跟李世民政变逼退了李渊,照样在史书里将自己老爹吹了一通一样。毕竟不管是为了所谓的骨肉亲情,还是皇位的法理正统,继任者都是不可能否认前一任的。而这就意味着如今满朝文武是不可能公开批评武皇的政绩的。】
【至于带上彼时的“安乐公主”,那目的就更加单纯了,毕竟这科举改革就是她提出来的,寒门士子虽然反对女子科举,却是不敢直接批判安乐公主的。若是他们真的连着“安乐公主”一起喷了,请问他们还想继续参加科举吗?】
天幕下,寒门士子们:谢谢,现在已经开始深深担心自己还能不能参加科举了。
他们此时对于那天幕中未来的他们,除了唾弃就是唾弃。
难道都没脑子的吗?不看看给你们公平机会的是女子还是男子吗?
但同时他们心底又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们,未来的他们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们依旧想要搏一搏。
毕竟那时表面上看“安乐公主”已经跟世家闹翻,能仰仗的只剩下民心。
他们若是能将民心挑动起来,强势如“安乐公主”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万一能成功,他们便直接少了个大对手。
失败了他们人那么多,料想“安乐公主”也只能法不责众,况且她想要彻底打压住世家也只能依靠他们这些寒门子弟。
可谁曾想,世家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呢?!
要是世家对着“安乐公主”低了头,让世家女先顶上一阵,然后世家子们为了家族痛定思痛重再次刻苦学习怎么办?
他们的资源可是一点比不上那些世家子的!
女官们听着世家列出的这一条条驳斥从前打压他们话术的理由,不由嘴角一抽。
好家伙,感情世家们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以前说的那些大道理都是为了打压他们,这找到的驳斥理由简直比他们自己想还要齐全。
这一刻,就连从前被规训至深的女子们也不由心生疑惑。
从前他们将父兄、夫子讲的那些大道理,儒家经典上那些对女子的训诫,通通奉为圭臬,可现在他们从前那般相信的人竟然顷刻转换了态度。
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甚至父兄、夫子他们又真的信那些道理吗?
还是不管是从前还是天幕中的未来,他们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这一刻那些女子们只觉得自己的信仰逐渐崩塌,原来从前的他们只是被男子们利用罢了。
武皇对于那些驳斥理由并不敢兴趣,毕竟那些道理也不是什么新鲜话术。
甚至理由是对是错也不重要,只要世家们成心想要造势,死的也能给说成活的,重要的其实是世家的态度。
看来他们是真恨寒门,以至于给自家女郎站台时都这般拼命。
武皇在心中轻叹,看来大多数时候相较于性别,阶层的矛盾才要更大啊!
这一瞬间武皇突然间明白李云乐的用意,她之前还觉得李云乐的科举改革有些激进,改革得太多动了太多的人的利益,恐怕会难以推行。
但现在来看,这反倒是混乱中达成了另一种微妙的平衡了。
若只先提一项改革,那反倒会集火被人攻讦。
大家都互相攻讦,那就是没有攻讦。
【一条条驳斥完后寒门的主张后,世家便开始细数寒门的罪状,总计给他们列了七大罪状。】
【第一呢就是他们违背圣人立学初衷,践踏“有教无类”,实乃为自己私力曲解圣人所言。】
【第二则是骂他们动摇“阴阳平衡之道”,男女都为世界组成本源,阴阳互补才是道理,而他们却只想抬高“阳”,打击“阴”,动摇世界平衡,长此以往必定生出大乱。】
【第三是不孝,他们皆有由母亲生育、养大,却看不起母亲,实乃不孝。】
【第四是不悌,他们大多都有姐妹,结果不仅不爱护姐妹,反倒阻碍他们进步,打压姐妹,实乃不悌。】
【第五则是不忠,大唐正是广纳人才的时候,圣上更是求贤若渴,所以才决定开展科举改革,决定不管出身、性别,唯才是举,结果他们却阻碍了圣上搜罗全天下人才的宏远,自然是不忠。】
【第六则是叛国,不准女子参加科举,那就让一半的国民无法为国家出力,这就是阻碍国家发展,壮大异族,这跟叛国有什么差别?】
【第七则是恩将仇报,安乐公主对他们算得上有知遇之恩,结果他们为了抢占科举名额,竟然公然反对安乐公主的改革政策。】
这七条“罪状”一出,众人的脸色都很是精彩。
有人面色难看至极,有人则放声大笑起来。
*
茶楼中,哪怕是之前最淡定的人也都面色难看至极。
他们其实早就做好了会被世家攻击的准备,但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被攻击成了“不忠不义不孝不悌”之徒!而这在那时可都是大罪中的大罪啊!
沉默半晌后,很快便有士子喊冤,“虽然在下定然不会去反对安乐大帝的,但天幕中那些士子只是反对女子科举罢了,这怎么就能上升到这种高度?世家也太会扯大旗了!”
这话一出顿时惊醒了其他士子,顿时无数人开始附和。
“对对对,世家真是无耻,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啊!怎么就到这种程度了!”
“诚然女子中的确可能出现武皇和安乐郡主这样才情卓绝之人,但他们也只是少数啊!不让女子参加科举虽的确可能少了一些人才,但却有助于保持整个社会稳定啊!”
“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千古流传下来的规矩,若是丈夫妻子都想着往外跑,谁照顾家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