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荔景
没想到这一期天幕刚开始竟然就为他们送来这么大一个惊喜了!
这般想着,他们赶往通天殿的脚步更加快了几分,他们有预感今天的天幕会比他们预期之中还要有用。
李云乐看着这副地图则是难得的心情好了一瞬。
太好了,这天幕总算有了些用处了。
她虽然脑海里有个世界地图大致模样,但细节什么的是一点不记得,而她的系统商城里完整的世界地图还不便宜!
想到她离登基还远着,华夏的军队对外征战也应当还有数年,所以她自然不召集兑换地图。
现在看来她小小省下一些积分了。
【大家可以看这副世界地图,在原本华夏的北方有一大片草原,当然现在这片草原也是我们的领土了,大家都是一家人哈。我分析的都是几百年、上千年前的事了,大家不要带入现在引起地域攻击了。】
天幕下。
华夏百姓们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笑,这片土地属于我们了?太好了!
虽说之前天幕便已经预告过安乐大帝会开疆扩土,但他们听着那根本没听过的“欧洲”,一点都没有实感,还是这突厥人让他们熟悉、兴奋。
不过他们未来还跟他们成一家人了?怎么可能?谁要跟那些蛮人成一家人啊!
北方突厥人则是面色一沉,他们竟成了那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凭什么!他们不服!不可能,绝不可能!
特别是那默啜可汗,脸色比锅底还要黑沉。
那华夏若是“天可汗”那般的汉子当政也就罢了,那什么“安乐大帝”、“则天大帝”通通都是些无用的女人,怎么可能彻底占据他们草原的大片土地?
那可是“天可汗”都未曾做到的!
那时他们名义上虽说是属于大唐,但大唐其实根本管不到他们的内务,最多扶持几个可汗,让他们互相制衡,不能一家独大,从而只能依附大唐。
哪怕那李云乐真是军事上的天纵奇才,那“枪支”打败他们也顶天了回到天可汗当政的时候。
不过天可汗在位时,他承认他们突厥人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虽然在大唐出兵攻打那些小国时,他们往往得出比唐军更多的兵马,得到的收获却远不如唐军,但他们能分到的利益却是比他们自己外出征战要多得多。
所以他们自然愿意奉大唐皇帝为“天可汗”,跟着他干,所谓的种族、主义都是虚的,在他们草原人心中只有到手的利益最重要。
他们突厥人又是为何心生反意的呢?那些什么突厥荣光、复国都是虚的。
根本原因还是连年天灾他们非但没等到高宗救济灾民,反倒是无休止地征调突厥骑兵们替大唐四处攻打各国,然而之前承诺的奖赏却是迟迟不到账。
而大唐早就将周围富庶的小国扫荡了一遍,战争收获也远不如前。
他们猛然发现日子过得还不如从前独立之时,他们又为何要继续给唐人当狗呢?
周边既然没有油水可捞了,那他们自然要去抢最为富庶的唐人了。
默啜可汗如此在心中安慰自己,心情渐渐安定了下来。
呵,他倒是要看看那“安乐大帝”有什么本事。
若她真能让他们突厥人的日子好过起来,再叫她一句“天可汗”也未尝不可。
反正哪天日子不好过了,他又带着人反了就是了。
至于草原真的彻底成为中原王朝版图的一部分,默啜可汗依旧不信。
呵,难不成那李云乐还能让草原变成跟中原地区一样能耕种的田地不成?
【大家可以看到欧亚大陆上在差不多的纬度上连绵着一大片草原,由于阿勒泰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存在,这片草原被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与古代华夏冲突较大的便是东部草原。】
【草原之所以会存在本质是因为降水量,这些区域的降水量处在200毫米到500毫米之间,简而言之就是土地没有干旱到成为沙漠的程度,但又不足以让土地中的植物长成森林。】
【而这也意味着草原的生态极其脆弱,牧民无法进行农业种植,只能游牧逐水草而居,极度依赖自然气候。】
【都说华夏古代的农民靠天吃饭,但实际上相较于草原上的牧民们,他们的抗天灾能力已经算是不错了。对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们才真是一场大雪、一次干旱便能导致一个种族的灭亡。】
【而当发生天灾,族里牧民活不下去了怎么办?摆在他们面前的一般有两条路,要么带着族人迁徙到水草肥沃没有受灾的草场,要么南下抢夺更加稳定富庶但也强大的中原王朝的百姓。】
【游牧民族人数虽然比不上农耕文明,但人数却也不少,这两个选择自然都有无数人选择。】
【所以我们能原本盘踞在华夏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向西迁移到了欧洲大陆之上,建立新的国家,譬如匈奴因天灾再加上不敌汉朝的强大军队,很大一部分匈奴人在几百年间迁徙到了东欧地区,而就是这一部分被汉王朝打跑的残部却接连击败了东哥特人、让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西罗马帝国解体,欧洲政局大洗牌,进入到了黑暗的中世纪。】
华夏百姓本来对胡人的历史不怎么感兴趣,但此时他们睁大了眼。
乖乖,这群胡人还能跑这么远哩。
而且那西边大陆的原住民这么的弱吗?面对匈奴人竟然这么的不堪一击!
对了天幕说安乐大帝之后会占领整个欧洲,既然他们这么弱的话,他们华夏到时候岂不是很容易就推平了?
默啜可汗则是望向西边,摸着下巴沉吟。
那西边的草原自然环境真的那般好?那些原住民听起来也不像中原人那般难缠。
若是李云乐真打来了,他要不要也带领部族往西边去?
【当然这部分人对古代华夏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先不讲这一块了。不过大家放心,等到华夏的军队踏上欧洲大陆后我再细说这段历史。反正不管是跟着中原王朝卷,还是跑路的游牧民族到时候都要成为华夏的一员。】
默啜可汗原本雀跃的心顿时一凉,天幕这什么意思?这是告诉他不管他往哪跑都逃脱不掉李云乐的意思吗?
第39章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继续回到华夏北方的草原。在秦朝以前,草原都是一个个部落,并没有统一的政权。然而在华夏由秦始皇统一之时,北方草原的匈奴也被冒顿单于统一,形成了北方草原上第一个统一政权。】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是因为中原地区形成了大一统王朝所以才倒逼匈奴统一,毕竟一个分散的草原根本无法与统一的中原王朝所抗衡。】
【而后的千百年里,草原王朝与中原王朝相争便成了几乎是历朝历代的主题。】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再加上马匹本来就是他们的生产资料,所以他们人均会骑射,天然就是机动性极高的骑兵。】
【而对于农耕民族而言,想要培养一名精锐的骑兵代价则极其高昂。中原地区并无大量的适合养马的草场,特别是在汉朝前期,刘邦登基之时更是连相同花色的四匹马都找不齐。】
【再加上汉人军队对草原地形不熟悉,军队根本找不到隐藏在草原中的匈奴主体,因而频繁吃败仗。】
【不过呢中原民族也有优势,农耕社会远比草原稳定,只要社会上没有大的战乱,那整个国家的国力就是不断上升中。】
【所以经历几代帝王的休养生息后大汉国力逐渐上升,再加上多次交手后汉军逐渐摸透了匈奴人的特性,最终在汉武帝当政之时,大败匈奴。】
【而后又在汉朝几代皇帝持续不断地作战,分化匈奴的努力下,匈奴王朝最终落败,北匈奴往之前所提到的西部草原迁徙,而南匈奴则归顺中原王朝,南迁至中原地区甚至开始种地。】
【只是中原王朝虽然赢下了这场胜利,但代价却是极大的。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更是直接耗空了国库,天下十室九空,百姓苦不堪言。】
【对匈奴人来说呢?他们的确也是损失惨重,算得上是被灭了国。但是对于草原上的牧民来讲,他们本来就是松散的部落联盟,不过是逃到别的草场罢了。】
【而反观匈奴人侵扰华夏边境时,他们却能够抢占许许多多的粮食、财物甚至是人口。发动一场以抢夺为目的的战争对于他们来讲可谓是有百利而没什么害处。】
【当然我不是说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不对哈,相反,这打出了汉族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这是一场必须得发起的反击战。】
【只是这之后细细算下账后,总觉得还是中原王朝亏了,还是亏大发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到中原王朝很少主动发起对草原的歼灭战,基本上打的都是防卫战。这自然不是中原王朝爱好和平,而是相较于战果,战争经费更高,十分的不划算,大家自然不愿意做亏本买卖。】
天幕下,武皇和不少朝臣都点点头。
这天幕的确说到了点子上,中原王朝的军力从来都不弱,汉人也并不畏惧战争,但却不想打好处不大的战争。
虽然如今的情况比之汉朝时要好上不少,中原王朝在占领了陇右、河套地区后也能养殖大量优秀的战马,而且如今的军队也继承自鲜卑族的骑兵传统,所以在对战突厥人时,并不如几百年前的汉朝那般困难。
但却依旧存在着那个问题,中原王朝培养优秀骑兵的代价比草原高得多,草原民族本就与牛马为伴,从小便上马,上马就是兵。而中原王朝却是在16岁时才能征召成年的男丁入伍进行军事训练。
而且他们的战士哪怕打到突厥人的老巢,也根本收割不了多少战争财。
所以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他们向来很是头痛,可谓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如果能消解掉游牧的机动性优势就好了……
等等,枪!李云乐如果能在众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就击杀那些人的话,这是不是意味着枪速极快,快过弓箭!
很快天幕证实了他们的想法。
【不过呢,在枪发明后,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的优势彻底被扭转。】
【首先是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优势,他们的骑马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子弹的速度。成规模的火器部队可以在百米开外形成密集火力网,对游牧骑兵形成包围,彻底压制了骑兵。】
【同时枪支的学习比之骑射要快上许多,骑射需要从小学习,但是据研究,一个农民只需要两周学习便可以成为合格的火枪手。】
【而且火枪还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并且在工匠的研究下,不断进化,扩大射程和精度。】
【除枪支之外,火炮等火器发明也是战争的巨大助理,它可以看做是一种更大体积的火枪,射程更远,爆炸的威力也极大,在火炮面前一切城墙、堡垒都会被攻破。】
【于是在神龙二年,突厥骑兵再一次侵扰华夏北方边境鸣沙之时,他们便遭遇到了大唐最新组织的火器部队。】
【据说当时突厥人已经知道安乐大帝训练出了一支火器部队驻扎于此,心中却十分看不起,因为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安乐大帝只训练了他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还都是些新兵蛋子们?他们料想这就是李显给自己女儿搞出来的花架子部队。】
【甚至他们还因为安乐大帝身份贵重,想要活捉彼时的“安乐公主”立功,提前了那次的突袭行动。】
【当时他们来到鸣沙城下,很快便看见城楼上拿着枪的火器部队。当然他们倒也不是全然没有应对动作,而是特意站在了50米开外,打算先用箭将那些拿枪的士兵射杀后再行进攻。】
【然后嘛他们就成了活靶子,“突突突”几下全被射杀了,可谓是一网打进,一个不留。】
【而后大唐以突厥先侵扰大唐边疆为理由,开展反击战争,由当时封号为“镇国安乐公主、朔方道大总管”的安乐大帝亲自带兵,一直打到了默啜可汗的老巢于都斤山,生擒了默啜可汗。】
【据说默啜可汗被抓时还是懵的,他完全没想到自己怎么就被抓了,明明唐军还在几百米开外,但是却能闹出天雷般的阵仗,轰隆一声便直接让营地中央爆炸了。当时的士兵见状还以为是天罚,直接跪地求饶,甚至还有人直接绑了默啜可汗去见安乐大帝,请求饶恕。】
【这一场战役从突厥偷袭到结束前后不过7天,结束得很是迅速,甚至大半时间其实是浪费在路上。】
默啜可汗听得冷汗直冒,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败得这么迅速,仿佛不堪一击。
武皇听到这不由得合掌大笑,“甚好,甚好啊!这枪果真是神器!”
这时,狄仁杰等大臣们也终于赶到了通天殿,他们也是一脸喜色,为武皇道喜。
“陛下,这真是天下之幸啊!
“要有了那枪,咱们也终于可以好好收拾突厥人了。”
“就是这战役过程怎么这么短,怎么能不多讲一些?这讲得也太简单了吧”
“这枪好是好,就是不知道何时才能被研究出来。”
……
武皇也才恍然发觉,那枪还没见到个影子呢!自己实在是庆祝得有些太早了。
她心中清楚到了如今李云乐不会对她隐瞒枪支的事,她既然没有提,自然是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
只是如今她对于枪支的好奇心的确已经到达了巅峰,很是有些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