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第74章

作者:荔景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不过李云乐一向想得开,她很快便想通,幸好老天待她不算坏,至少没让一直生无数个才生出来女儿。

  要是大多数都是儿子的话,那她可真正地有些难办了。

  甚至她觉得有一个儿子也不错。毕竟孩子的性别并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她也正好给后继者做个示范。

  当然她唯一有些抱歉的就是那个男孩,不管什么原因,他都是无辜的。

  一个孩子不应该出生后仅仅因为性别问题便便遭受不平等的对待。

  好在这时天幕的话让李云乐心中的愧疚消解了不少。

  【为什么一定要传给女帝的原因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所以我就不多解释了,接下来说说安乐大帝对几个孩子的安排。】

  【相较于许多人的虚伪,安乐大帝这个人十分的敞亮,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孩子。】

  【在几个孩子稍微大点,明了事理后,安乐大帝便将一切都摊开告诉了二皇子。】

  【她将如今的政局和社会风气都分析了给他看,而后告诉他。

  “因此朕不可能将皇位传位给你,毕竟若是将皇位传给你那朕过去的努力很可能都白费。但同样的你也不用承担皇储的责任,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不管是航海去看所有想看的一切,还是想要去写诗作曲,还是醉心科学研究……母亲都会百分百的支持你让你一展所长。”】

  【对于自己注定无法继承江山这件事二皇子自然是无法不在意的,这倒不是说他野心大,对皇位有觊觎,但任凭谁面对父母的偏心举动想必都无法心平气和。】

  【不过当安乐大帝明明白白将话说清楚之后,二皇子在消沉了一周之后反倒是想开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知道母亲并不是不爱他,只是因为现实因素不得不放弃他,更何况当皇帝也并没有那么好,他虽然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但却能发展自己的兴趣,也是好事一桩。】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二皇子成年后便组织了自己的船队开始全球航行,成为了著名的地理学家。而他也是第一个有记载登上南极的人。】

  这一刻李云乐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真好啊!看来那个孩子并未因此消沉,还找到了他自己的路,一展所长,发挥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唯有不少男子面色黑沉,特别是权力欲望十分旺盛的人。

  他们在心中大骂,蠢货,蠢货!这二皇子怎么被那李云乐三言两语就给骗到了?!那什么全球航行怎么比得上那皇位?

  她不给你你难道不会自己去争吗?如今大唐的皇位有几个是前任皇帝心甘情愿传给下一任的?只要他愿意争,他们这些男子天然便会是他的拥趸。

  如果他能争到皇位,他们就能一改女子当政的局面了。

  然而同时他们心中还有另一个声音告诉他们,如果按照天幕所说发展下去,那安乐大帝的权势将会比曾经的太宗陛下还要强势,皇位更是稳如泰然。

  别说一个皇子想要去争皇位,哪怕是他们所有人联合在一起他们也不可能动摇分毫。

  除非他们能把那两个皇女都给杀了,安乐大帝说不准才会考虑传位给儿子。

  然而想到安乐大帝那些雷霆手段,他们心头顿时一颤,首先他们逃不过安乐大帝的雷霆之怒,大概率小命不保。而且哪怕真到了那个地步她也可以从宗室里挑选宗室女继承皇位。

  至于通过在皇帝面前争宠的手段争夺皇位就更不用考虑了,毕竟安乐大帝一看就是心志坚定的人,不可能为了自己的个人喜怒而置国家大事不顾。

  所以难道那二皇子就是想明白了这些,才干脆躺平接受了?

  ……

  【其实依照安乐大帝那时的权势,其实她想将皇位传给谁都很容易,没人敢跟她作对。但她还是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后续皇位传递的继承准则。】

  【华夏从周朝以来便开始盛行嫡长子继承制度,他们占着大义,仅凭一个嫡长子的名头便能得到无数人拥趸,虽然最终能继承皇位的嫡长子数量并不多。】

  【当然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安乐大帝已经推行了男女平等的继承政策,所以大家都猜她会将嫡长子继承制修改为长子长女继承制。】

  【不过安乐大帝毕竟是安乐大帝,她就不是那种因为一个名头就认定谁谁谁就适合做什么事的人,向来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而在皇位继承上她也是这样的。她当时就提出了立储应当选贤,而不是一味立长。】

  天幕下,一直沉着听着天幕讲述的武皇眉头一跳。

  果然,她就知道这丫头终究还是要作作妖的,这可真是太会给自己找事了!

  虽然这几百年里甚少有嫡长子最后顺利继承皇位,但隋唐以来,不管是皇家还是世家对嫡长子都很是重视。

  其中的原因自然不仅是因为他们思想古板的原因,而是因为“贤”的标准实在难以界定,但“长”的标准却是十分简单。

  立长才能避免家中子弟互相争斗,让皇位继承乃至家族继承更加稳定。

  她能理解李云乐的心情,不想将皇位传给无能的废物,但她这么一改,真的不怕弄巧成拙吗?

  而此刻的李云乐却是一点不担心,若是在她在其他朝代还可能稍稍担忧一番,担心这一举措引起皇室子弟之间互相残杀,皇位继承混乱,引起社会混乱。

  但这可是唐朝!他们大唐不是一直奉行着玄武门继承法,谁行谁上吗?

  反正都很混乱了,她何必去担心会不会更加混乱呢?

  更何况她相信自己制定的方法相比较起来肯定会“和平”得多,而不是像玄武门那般还需要打打杀杀的。

  ……

  【立贤的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很好理解,但对那时的人来讲却是有些难以接受的,原因就要说到嫡长子继承制度能够维持当时家族继承的稳定,防止因为内斗导致家族资源分散。】

  【因此这个“立贤”一被提出来后便遭到了许多朝臣的进谏,理由嘛自然就是那些破坏稳定云云。】

  【不过呢,安乐大帝只用一句话便终结了他们的进谏,她反问朝臣们,“这几百年来有几个嫡长子继承了皇位?皇子们有几个会因为已经立了嫡长子为太子就放弃争夺皇位?还是你们觉得当初的太宗陛下就应该束手就擒,老老实实看着太子李建成登基,然后秦王府被一锅端了?”】

  【这话顿时让所有人都哑口无言,不管他们心中认不认可,他们都不可能直接否认啊,毕竟否认的话不就相当于否认太宗了?不说太宗是当时多少朝臣的白月光,那时的安乐大帝也是太宗一脉的后人呢!】

  【而且安乐大帝的反问也的确很有道理,哪怕名义上依旧认可嫡长子继承制,但实际上嘛当时的皇位继承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这段话一出,通天殿内几乎所有人的表情都有些奇怪。

  仔细一看便能发现,他们那是想笑不敢笑憋得表情都扭曲了。

  武皇也不由得捏了捏眉心,然后叹了口气。

  虽然不想承认,但天幕说得的确也是事实。如今的皇位继承本就混乱无比,似乎再混乱一点也无伤大雅。

  罢了罢了,反正她不管是杀起李唐宗室还是武家人都从来不手软,又何必去担忧未来那些她根本不认识的人呢?

  若是真能选出“贤”来,对天下倒也是好事一桩了。

  ……

  【大部分聪明的朝臣当即也不再纠结了,当然主要是纠结也没用。至于还有少部分老古板坚持,也无伤大雅,反正安乐大帝也不是第一次不搭理他们的意见了。】

  【很快她便公布了她选“贤”的标准,她规定参与竞争的皇室成员必须深入基层历练,最后按照他们的政绩决定皇位交给谁。】

  【而且安乐大帝还将他们的政绩具体量化,分为民众收入增长、社会公共服务效率、环境治理、当地基层官员工作效率等等。简而言之就是你得证明自己能让百姓过得更好,才能接下帝国的担子。】

第77章

  听到天幕的介绍,李云乐可谓是神清气爽,她能说她早就受不了封建时期那些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手段吗?

  特别是那所谓的九子夺嫡,真是不知道在争些啥。

  皇子们每天不想着怎么为百姓谋福祉,扩张领土,提高gdp,只想着拉拢大臣,在皇帝面前做出一副对皇位人淡如菊的样子。

  这样选出的人怎么可能真正治理好国家,当个好皇帝?华夏古代可是出了不少政斗内行,治国外行的当权者了。

  要她说就应该不管是皇帝继承人还是大臣们都应当设置一个政绩考核表,选取最优者。

  武皇也是心头一动,虽然这个挑选继承人的方式闻所未闻,但仔细想想,她却又觉得这么选择继承人又的确有道理。

  毕竟评判一个皇帝的好坏不就是看这几个指标吗?李云乐只是将其更加具体标准化,然后以此为标准选出合适的皇位继承者。

  至于此刻的朝臣们也难得地没有生出反对之心,毕竟他们已经被安排上了政绩打分,也很想让别人尝尝这种滋味。

  特别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

  虽说并不是他们期盼已久的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是让皇位候选人有此一遭也是不错的。

  况且他们大部分朝臣内心都是渴望迎来一位圣主的,这般选拔出来的新皇帝总不会太差。

  不过若是皇子皇女都去基层,那安全怎么办?

  要知道皇室之所以出行麻烦,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

  若是皇子皇女们都去基层,那安全可怎么办?

  就在他们在心中思索之时,天幕也仿佛有预知一般恰好提到了这点。

  【这个继承人选取当时提出来后,可能是因为朝臣们已经老实了,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也的确认可这样的选举措施,所以几乎没有人反对。】

  【但很快便有人想到这么做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未来皇子皇女们的安全该如何保证。】

  【对此安乐大帝却并不那么忧愁,她回答说,“既然让他们去基层,自然是要隐瞒他们的身份,如此一来也能避开大部分危险。毕竟也没有多少人无聊到去刺杀一个底层官员。”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朝廷会为他们配备数十个乔装打扮的暗卫们保护他们。同时这些皇女皇子们也需要从小学习功夫和一些粗浅的医术,不管是为了自保还是方便他们以后万一想要上战场。”

  “做完这一切后,朕相信他们的安全大概率没有生命危险。当然人有旦夕祸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意外。但如果他就是该死,那么他大概率不管在哪都得死。最终能够登上皇位的人都是有一些运气在身的,如果那人在上位之前因为意外而死,也就证明他没有成为皇帝的运势,也不必可惜。”】

  【安乐大帝都如此说了,朝臣们自然也没必要说什么。况且当时的李唐皇室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都挺能生的,从来没有某些王朝到了末年之时人丁凋敝的现象,宗室里挑一挑总是不缺继承人的。】

  【之后两百多年里的发展也一如他们所料那般,虽然这项选择储君的方式的确有一些小意外,比如政绩突出的候选人意外死亡什么的,但是因为当时的唐从不缺皇亲宗室,所以皇位都安然过度了。】

  【而且这种方式选出来的皇帝虽不敢说各个都是华夏前列的顶级帝王,但至少能保证他们能力的下限,那什么晋朝的傻子皇帝什么的绝不可能发生。也因此唐朝帝王的平均水准应当算是整个封建时代王朝最高的,以至于到了唐王朝末年之时还有那么多的保皇党,不少人都赞成继续保留李家皇室君主的头衔。】

  李云乐在听见大唐皇帝平均水平是最高的时,心中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她知道唐初之后那些唐朝皇帝的抽象程度。

  汉、唐两朝虽然常常并列被誉为华夏封建时代最强盛的两个朝代,但大汉是大部分皇帝都比较优秀,只有末年时出现了几个昏君。但唐则主要是唐初的皇帝太猛,后来的皇帝都是在吃唐初时的老本,可谓是上限高下限也极低。

  李云乐并不是想和汉朝比较,但封建时代的皇帝好坏实在是太影响当时百姓的生活,她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如果她能提高之后继位的皇帝们的素质,接下来的百年里,百姓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好。

  只是天幕的最后一段话,还是不禁让她心中咯噔了一下。

  的确,有道明君才是封建制度消亡的最大障碍,她这么一搞不会反倒延长了封建制度的寿命吧?

  还有那君主立宪制在她看来更加是个笑话,反正上辈子她就对欧洲那些所谓的皇室很是无语。

  皇室们花着纳税人的钱,住着豪华宫殿,每年只需要作为吉祥物出席一些典礼。

  然而就是这么轻松的工作,都还有一堆人在那抱屈,言语间都是“我虽然享受着锦衣玉食,但是没有自由,过得并不快乐”。

  要她说真那么不快乐,那他们可以选择脱离皇室直接退位啊!然而怎么就一面拒绝出公务,一边又要继续要求皇室的待遇呢?

  所以李云乐本人是极其反对君主立宪制的,更是不愿意华夏百姓几百年后辛辛苦苦交税还要供养一堆皇室蛀虫。

  不过听那天幕所言,应当只是有人支持君主立宪,但最终没能成功吧?

  要真成了,李云乐觉得自己功德都要减上几分了。

  朝臣们也瞬间放宽了心,毕竟有血缘关系的李云乐都如此豁达,他们这些外人又何必操心呢?

  更何况天幕不也说了吗?之后的几百年也没出什么大事,而且皇帝的质量比汉代还高!

  他们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两汉的数位皇帝,那汉朝的皇帝人品虽然堪忧,但大部分都是天生的政治生物,特别是西汉刚开国时,那可真是接连出了六代明君啊!

  甚至西汉被王莽篡位夺权后,还有刘秀这样的远房宗室子弟重新夺回江山。

上一篇:七零夫妻回城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