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头山
李稻花听都不想听,也就是这会儿坐在台下,她要是在台上,非给他一口唾沫不可。
她转头看向柳美,这时候的柳美脸上还带着笑容,期待着等会儿上台领奖,演讲。
很快,柳美上台,他先是感谢了在场的人,接着就是发表自己《人生小记》的创作背景。
还是像他在国内报纸上说的那样,甚至更夸张,他的人生中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好人,他身边全都是愚昧、贪婪、凶残的人,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多痛苦……
甚至他的父母,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从真善美,逐渐被污染,也变得贪婪愚昧,他害怕自己也会变得麻木。
他挣扎,他把这些全都写下来,希望文字能给他力量,也能让他不忘初心。
听着他的获奖感言,李稻花揉揉太阳穴,要不怎么能获奖呢,这属于是屎壳郎找到了属于它的屎啊。
就他的这个获奖感言和作品,要说他写的时候,不是奔着诋毁国家讨好西方来获得认同的,李稻花把这一大会堂的人都吃下去。
柳美发表感言的时候,李稻花看向伊恩,见伊恩看到她,伸手比了个二。
伊恩则是无奈的给她比个OK。
柳美的感言获得了在场大多数人的赞同,当他发表完演讲,台下响起轰鸣般的掌声。
这些鼓掌的人不包括李稻花,她双手插兜,照样嚣张,颁奖典礼的摄像头还特地拍摄了她的反应。
李稻花只是回一个冷笑。
国内也转播了这次的颁奖典礼,听到柳美的颁奖词,很多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只能安慰自己,他们是根据《人生小记》写的颁奖词,世界也说的是作品中的世界。
柳美接受这样的颁奖词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世界级奖项,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稻花那样无所畏惧的。
等到柳美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才让人膈应,什么叫从来没有遇到过好人,他身边怎么全都是坏人,他们身边怎么是好人多,他们到底是不是在同一个国家。
柳美之后就是布鲁理恩特,两者的颁奖词天差地别。
第109章 叛徒布鲁理恩特,一个纯粹的和平……
布鲁理恩特,一个纯粹的和平主义者,一个纯粹的爱国者,一个纯粹的文学家。
《爱你》中,她通过对一个个普通流浪者的描写,展示了流浪者在生存中的困难,在漫长的流浪生涯中寻找一个终点。
这不只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同样也是世界的悲剧……
李稻花坐在下面,只能尽量想一些不痛快的事,不然的话,她真怕自己笑场,她甚至不敢抬头看别人,说不定跟谁对视一眼,她就要破功笑出来。
她这样的表现,也被摄像师特地拍摄出来,这次的颁奖典礼,李稻花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她的镜头是仅次于这届两个诺奖得主的。
只是李稻花的表现,在别人看来,仿佛是内心受到伤害,正在低头暗自伤神。
“接下来有请布鲁理恩特的代理人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听到代理人,台下观众心中诧异,这样重要的奖项,居然只是代理人上台,她本人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在英文中,他和她是不同的发音,因此,仅靠颁奖词,大家就能听出来,布鲁理恩特是个女性,而代理人伊恩则是男的,这两个绝对不是一个人。
“尊敬的……大家好,我是布鲁理恩特的代理人伊恩,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布鲁理恩特的代理人来参加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接下来,我将宣读由布鲁理恩特亲自写的过奖感谢。”
这个是要说清楚的,是布鲁理恩特亲自写的,说明她也是重视的,只是有更重要的原因没能到场。
这同时也是免责声明,接下来的获奖感言跟他本人没关系,有什么事,请找正主。
“以贬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方式,来讨好别人,是我不屑的,同时也是我所鄙夷的。
人,作为一种群居,同时又具有独立思想的动物,需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审判。
我是人,别人同样也是人,在国家和民族遭受灾难的时候,应当团结一心,共度灾难,为了美好的明天共同奋斗。
你不能只在国家强大的时候才爱她,在国家虚弱的时候便抛弃、唾弃她……”
这获奖感言,听起来好像没问题,跟李稻花的《爱你》也带着贴合,尤其是跟流浪民族一直推崇的读后感简直不要太契合。
他们听到李稻花的读后感,觉得布鲁理恩特写的获奖感言简直是写到了他们心里,他们不就是这样,这么多年来,团结一致。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都坚定的团结起来,共渡难关,最后才得到今天的成就。
而在柳美的耳中,他就觉得布鲁理恩特的获奖感言简直刺耳。
他前面刚刚批判完自己的国家和自己身边的人,对方就在这说鄙夷他,还说人不能只在国家强大的时候说爱他。
点谁呢?我就问你点谁呢?
在场的大多数人这时候还没把这两个获奖感言联系在一起,主要是,这两人没仇没怨的,而且还是在同一时间,只是前后脚,发表获奖感言。
谁也没办法提前知道对方的获奖感言是什么,自然也就不存在针对的问题。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就要在两个获奖感言放在一起的时候了。
其实,如果柳美能够客观,公正的发表获奖感言,他甚至都不用拒绝诺奖的颁奖词,毕竟,在这个时代,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西方国家。
在不知道国家是否能够强大起来的时候,不惹事,对国家和自己来说,也是一种爱。
如果是这样,李稻花自然会为他呐喊助威,以壮声势。
可惜,他选择用这种方式来讨好西方,那就别怪李稻花上去踩他。
在来之前,李稻花给了伊恩两个完全不同的获奖感言,就是为了应对不同的局面,虽然,在国内,看到柳美的行径时,李稻花已经猜到了,大概率会是这样的结局。
这时候的柳美脸通红,可惜他也没什么办法,布鲁理恩特,一听就是个西方人,被这样的人骂,他就算是生气也是白生气。
甚至事后被采访,还要厚着脸皮说布鲁理恩特的获奖感言说的好,当然,他也要为自己找补。
说布鲁理恩特能够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是因为她的国家和民族是高尚的,值得被爱的。
言下之意就是,他的国家和民族不值得他爱,所以他才不爱,不是他的错。
国内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这会儿听到伊恩读的获奖感言,就觉得,这才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情感,爱国。
不过他这获奖感言,怎么听怎么有种挤兑柳美的感觉,是他们的错觉吗?
一时半会儿的,大家的心情还有些复杂,他们也想挤兑柳美,可是柳美被布鲁理恩特这么挤兑,他们又觉得这个人凭什么挤兑柳美。
护犊子,也是人之常情,像柳美这种吃里扒外的叛徒,还是少数。
这一届的诺奖典礼目前看起来没有上一届的幺蛾子,顺顺利利完成。
只是回去的路上,李稻花他们的队伍气氛有些微妙,年长的同志还好,能沉得住气,稍微年轻点的同志,都不太愿意搭理柳
美。
整个队伍隐隐分成两部分,跟柳美走在一块的人和跟李稻花走在一起的人。
李稻花去年就已经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你可以不喜欢我的小说,但是你想用一个奖来让我骂国,那就滚一边去。
所以在大家的心里,大家都觉得,李稻花肯定是不会同意柳美的观点的。
只是碍于团结问题,大家都默契的没有讨论这个问题,毕竟,李稻花还有个人尽皆知的特点,那就是说骂人就骂人,不留面子这块,她真上。
这会儿李稻花还消停着呢,大家就别撩拨她了。
不过大家也挺奇怪的,稻花老师这次居然这么平静,平静的都不太像是稻花老师了,还挺不习惯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李稻花已经骂过了,这时候暗戳戳的骂一顿,等到以后,还可以就给年轻人一次探秘机会。
到时候互联网发达了,再拎出来,让他出个名,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外出一起参加颁奖典礼的人员需要顾全大局,为团队团结着想。
国内的报纸们可不需要,而且,颁奖典礼已经结束,这会儿正是采访需要新热点的时候。
不止是国内,国外的很多媒体也想采访李稻花。
流量啊,谁不想要,李稻花去年闹的幺蛾子还历历在目,尤其是一些唱衰李稻花的国家。
李稻花去年刚闹一场,据理力争,逼的诺奖改了颁奖词,可是那又怎么样,今年诺奖换个人,再骂你,你们国家的作者不仅承认,还火上浇油。
看,你李稻花硬骨头有什么用,有的是软骨头配合我们,就问你什么心情。
李稻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统一都是,稍后她回国,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她想说的话都在文章里。
这简直更好了,专门一篇文章,肯定就不是三两句话就打发的,李稻花太擅长打发人,他们自己采访可能都没有李稻花写文章来的真实。
柳美对于李稻花的这些话,无所谓,他是谁,诺奖得主,毫不客气地说,他跟李稻花算是平起平坐。
论资排辈,他年龄比李稻花大,也算是李稻花的长辈,她有什么资格对他指指点点。
再说,就她李稻花会指指点点,他柳美就不会登报回击了?打不了洋人,还打不了你李稻花?
李稻花回到家,非常快,东西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她只需要根据这些东西写一篇文章就行。
甚至回来的路上,文章要怎么写,她也已经构思好,就等着写成文字。
所有人都在等着李稻花的稿子,报纸都已经给李稻花留好版面,随时准备发出去。
他们想到了李稻花肯定会看不起柳美,肯定会骂柳美,拿到稿子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想的太简单。
李稻花每次都能给他们惊吓,即使有所准备,看到稿子,心里的想法就是,柳美完了,诺奖也救不了他。
或者说,成也诺奖,败也诺奖,之后除非他破釜沉舟,破罐破摔,直接移民,不然只要李稻花还在文坛一天,他柳美就永远是那个对照组。
稿子里,前半部分,李稻花很冷静,很清晰的,摆事实,讲道理,有图有真相。
柳美所谓的悲惨生活根本不存在,他的生活,不止比当地老百姓高出不知道多少个档次,就连同行的知青都比不上他潇洒。
就连现在全国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不如他十年前的生活水平。
这时候不比后来,这时候的人是真苦过的啊,哪怕是现在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曾经那段经历,也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农民的生活,什么才叫苦日子。
他们可以审判过去的苦日子,但是他们不能接受,凭什么别人过的比他们好,还在这叫苦连天。
等到后半部分,李稻花就一直在批判柳美,他去下乡几年,回来就各种抹黑,在她看来,还是改造的轻了,老百姓们对他还是太好,就应该让他过一辈子老百姓的日子。
真不知道他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就教育出这么一个卖国求荣的玩意,平时教他的都是些卖国求荣的思想吗?
就这样的人,也配称为作家,在她看来,只配称为叛徒,汉奸,走狗!
第110章 出国这篇文章,是多家报纸同时刊……
这篇文章,是多家报纸同时刊登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自然也很广泛。
大家一看,呦呵,怪不得看的时候,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还想着,可能是自己觉悟低,或者是自己文学素养低。
毕竟,人家都能拿诺奖对吧,水平肯定比他们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