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文艺妇女 第94章

作者:木头山 标签: 年代文 轻松 穿越重生

  大家都希望国内能有作家获得诺奖,等到真的有作家获得了,大家又希望获奖作家能是自己省份的,甚至是自己身边的,这样也与有荣焉。

  豫省李家庄,作为李稻花的出生地,他们村子很快也获得了关注。

  北平太远,李家庄对豫省人民来说却很近。

  公社书记张青山最近很高兴,他们公社,哦,现在叫镇,经过李稻花指点之后,开始做雪地靴。

  销路也很好,大家也都挣到了钱,镇上变得越来越好,有了税收,也就有钱搞各种基础建设。

  以前全镇都没柏油路,今年终于存钱修了一条路,交通运输更方便。

  在看到新闻联播上说李稻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还介绍了什么是诺贝尔文学奖,影响力有多大……

  激动的他直拍大腿,这比他们镇挣钱还要提气,第二天,推了很多工作,直接就去李家庄。

  村民们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村里也有几家买了电视机,每天的新闻联播也看。

  看到李稻花上了电视,就是感慨,李三柱算是值了,虽然没儿子,但是人家这一个闺女顶他们多少个儿子。

  “可惜了,他要是有儿子,这一辈子算是圆满了。”有人这样感慨。

  在他们看来,闺女再厉害,那也不能传宗接代。

  张青山来李家庄之前就打电话给李三柱了,当初,

  李三柱还是经常跟着他出去开会,两人的关系也好。

  李三柱离开李家庄的时候,还告诉张青山李稻花家的电话号码,让他有空常联系。

  不过他没怎么打过,两个老爷们打电话,在电话里磨磨唧唧的,像什么样子。

  他们两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打个电话,确认对方的身体还好,再简单说说自己的近况,总之,双方的生活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次打电话,是想问问李三柱,他家的房子能不能租给镇里。

  “租房子?租我家房子干什么?”他家房子挺不怎么样的,很早以前的房子。

  李稻花发达之后,他们很快就到北平住了,家里的房子也没修缮。

  村里人有钱之后,都开始修自己家的房子,他们上次回去的时候,已经有漂亮的红砖房了。

  相比之下,衬得他家的房子更加破破烂烂,要是租房子,租好房子明显更好。

  “你家出了个稻花老师,这里以后可就是名人故居,肯定会有人想来这里看看,看看稻花老师住过的地方。”

  李三柱楞住,这么疯狂吗?

  什么故居,那不都是景点,现在他家也能算是景点了?

  “收不收门票啊?”李三柱在北平这段时间,长见识不少,知道有些景点是要收费的,这些费用,有一部分会用来维护景点。

  “收什么门票啊,你家就这么大点,你疯了?”

  李三柱嘿嘿一笑,他家确实破破烂烂的,他要是去玩,听说这地方收门票,他也不去,不收钱还能去看看。

  “不收钱,你们租房子,怎么挣钱?”总不能是纯送钱吧,镇上现在这么富裕?

  “这你就别管了,反正你也不怎么回家,租给镇里呗,房租你还能当私房钱。”

  李三柱瞬间心动,立刻同意把房子租出去,租金一年一付。

  张青山的想法很简单,把李稻花家保护修缮好,带动周围经济。

  确定好出租,张青山来到村里,按照李三柱说的,找到他寄放在亲戚家的钥匙。

  他家的钥匙有三把,两把他们带走,一把寄放在亲戚家,就是防止他们回来忘带钥匙回不去家。

  房子里还有很多生活物品,他们离开的比较匆忙,再加上李稻花他们在北平什么都有,不用他们带很多东西。

  路远,带东西多也不方便。

  所以很多东西就都留在家里没有带走,这还方便了张青山,只需要简单收拾收拾,直接就能开门营业。

  他想的很正确,没多久,就有年轻人来李家庄,几乎不用打听,跟着路边就能到李稻花家。

  看着跟普通人家没有什么区别的李稻花家,他们也感慨,稻花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难道,是苦难造就的她?

  李家庄比较偏僻,很多人来这里之后,不能当天返回,就要借宿,也要吃饭,这些都要花钱。

  来都来了,很多人多停留的这一天选择在李家庄转悠。

  张青山在李稻花家里留了人,防止有人偷拿这里的东西。

  这个李三柱特地叮嘱了,他们在北平的家就丢东西了,丢的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

  他种的菜啦,家里的针头线脑啦,家里的树都要被薅秃了,都是打着沾沾灵气的旗号。

  这些东西不值钱,也没必要去找是谁拿走的,再说,沾沾灵气这事,李三柱也能理解。

  推己及人,如果他家附近有这么个大作家,他指定也要带着李稻花去沾沾灵气,不止是李稻花,以后要是有孙子孙女,也要带去。

  这样的情况下,他老家肯定也要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

  他们在北平的地方大,而且一天之后,就把家门锁上,别人进不去。

  老家如果放开让人参观,沾灵气,恐怕能把他家沾光。

  可是张青山留的人是留在房子里,不仅负责看守,同时也负责简单的答疑解惑。

  这些人在转悠的时候,就发现,李稻花家后面没人管,也没人能看到。

  房屋上面的麦秆在风中微微抖动,揪一根,拿回去当做自己的书签,也很有意义。

  第一个人揪,当做自己的书签,就会有第二个,等到张青山他们发现的时候,那块都已经缺了个大口子。

  他们只能找人重新用麦秆和黄泥糊上,可不能让他们这么开放着开放着,把人家给开放没了。

  糊好,他们还特地在房子后面扎个牌子,上面写着,房顶是后来重新修补的,修补的时候李稻花已经搬家到北平,所以这上面的麦秆没有灵气,拿走也没有意义。

  可是不管用,不管他们修补多少次,总是有人要过来用麦秆做书签,甚至很多人都以自己有一根李稻花故居的麦秆书签为荣。

  张青山他们干脆就直接用黄泥和很多的麦秆,既然大家喜欢用麦秆做书签,阻止也阻止不了,干脆多弄点,省得三番五次的来补。

  别说,这次有点用了,麦秆多了,大家薅起来没这么快。

第95章 背叛者用麦秆做书签的文化,很快……

  用麦秆做书签的文化,很快从豫省传了出来。

  豫省文青用李稻花家的麦秆做书签,别的地方不方便去怎么办呢,没关系,同款麦秆,你值得拥有。

  麦秆用的是黄色麦秆,是麦子成熟之后才能有的。

  现在是十月份,早就过了麦秆大量出现的时间,没关系,老乡们家里有的是。

  “咱们也做,咱们还能编的好看点。”

  秦省和豫省的几个小山村,在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兴奋异常。

  他们村子里一直都有麦秆画的传承,只是这麦秆画很多都是自娱自乐,很难卖出去。

  想要做的好看,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炼,只要是艺术,大都讲究一个日积月累。

  现在好了,有人想买麦秆做书签,这不就是撞他们怀里了,以他们的实力,绝对是最好的。

  一根普通的麦秆有什么,他们直接做成名字,就稻花,做熟练之后,速度更快,全村老少齐上阵。

  这样的风口不多,必须趁着这次赶紧挣钱,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李稻花则是参加演讲会,不止是北平,还有其他地方,北平是第一站。

  在此之前,李稻花参加过交流会,所以北平的学生和文艺工作者对她并不陌生,也都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演讲正式开始之前,李稻花都不敢出现在外面,就怕出现了连演讲现场都进不去。

  她是在北平大学演讲的,但是今天的北平大学,不止有北平大学的学生,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过来蹭课。

  人山人海的,她都差点吓退回去。

  其实其他学校也有演讲会,都会有的,只是时间不同,没必要这样。

  但是大家的热情挡不住啊,李稻花现在已经不是普通人了,现在是全民偶像了都,为国争光啊这是。

  “我看啊,回头你去给我买点润肺利嗓的东西吧,我迟早得用上。”

  李稻花喝口水,英勇无畏的上台。

  乌泱泱的人群,一眼看不到边,全都是黑压压的人头。

  李稻花坐在前面的演讲台前,先是发表一句话获奖感言:“意料之外的获奖,感谢我自己。”

  没毛病,自己凭实力写的小说,包括之前的海外运营,她也是出力了的。

  台下的记者,手快速划拉,还得是稻花老师,说出来的话,永远自带流量,让人欲罢不能,真想试试看,稻花老师来当新闻编辑是什么样的。

  他们得庆幸李稻花79年的时候,在从业选择上,一点小小的偏离,选择的是作家,而不是编辑。

  她要是真选择通过发表文章走上编辑的道路,每天在报社里琢磨怎么提高报社销量。

  那真完了,营销号时代将会提前到来。

  接着不说废话

  ,李稻花讲了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都是很简短的,因为之后肯定会有很多提问。

  自己说的少一些,才方便应对接下来的提问,同样也让自己的喉咙尽量歇歇,这段时间要上强度了。

  想要提问的人有很多,但是时间有限,只能挑选几个人的问题回答。

  上场之前,负责人也给李稻花提过建议,让她在选择提问者的时候,尽可能提问学生,留下一两个名额给校外人士就行,这不是他们的专场。

  李稻花也这么做了,因为人太多,太杂,她只能选择有特点的举手同学。

  比如说衣服颜色格外亮眼啦,比如说发箍很特殊啦……

  这样说的时候有针对性,直接就能对号入座,省的在指的是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

  “稻花老师,恭喜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您是我们的骄傲,您的每一部小说我都读过,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您这样的优秀作家!”

  “我相信你,你也可以更优秀。”

  受到李稻花鼓励之后,女生激动地坐下,跟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上一篇:当气运之女死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