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小警花继承豪门幼崽后 第276章

作者:溯时 标签: 悬疑推理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翁兆麟听得直摇头:“查了这么多天,当差的还不如个三岁小孩机灵。”

  盛放立刻严肃地伸出四根肉乎乎的手指。

  “哦?四岁了。”翁兆麟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

  老板端上叉烧饭,煎得焦黄的太阳蛋盖在顶部,蛋黄还没有完全凝固,轻轻一戳,白花花的米饭变成黄金米饭。

  盛放小朋友握着勺子,一口一口吃得认真又津津有味。

  “阿John。”放放指一指桌上的咖啡,“小心烫。”

  这贴心的小模样,活脱脱就是个天使宝宝。

  翁兆麟起初只是含笑看着,渐渐地变成单手托腮,眼神越来越柔软。

  他和太太商量过好几次想要个孩子。但她总说养孩子费心,最后用“奶粉费太贵”这个理由,直接堵住他的嘴。

  可此刻看着眼前这个乖巧的孩子,他突然觉得——

  奶粉钱算什么?他愿意出!

  就在翁兆麟脸上堆满慈父一般的向往笑容时,盛放开口。

  “阿John,你去打包些吃的,给大家带上去。”

  “……什么?”

  “我外甥女还没吃饭呢,家乐、黎叔,咏珊也快回来了。”他掰着胖乎乎的手指头数,“还有……”

  翁兆麟的笑容瞬间凝固,嘴角慢慢拉平。

  最后,他没好气地瞪了这小孩一眼,起身去点单。

  ……

  第二天清早,祝晴和曾咏珊准时抵达社区中心,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志愿者工作牌。

  两个人按要求佩戴好工作牌,整理着挂绳。

  直到离开警署之前,莫sir仍在她们耳畔叮嘱,即便警方开始怀疑黄秋莲,但尚未掌握确凿证据,必须保持低调。

  活动在草坪举行。

  穿过走廊朝着户外活动区走去时,曾咏珊拽了拽祝晴的衣角:“你要笑笑,没有这么冷冰冰的志愿者啦!”

  祝晴调整表情,努力牵动嘴角,结果自己先被这生硬的笑逗乐,嘴角翘起,眼睛微微弯着,笑容变得真实明朗。

  “对嘛。”曾咏珊满意地点头,“就*是要这么灿烂。”

  活动是茶话会的形式,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画画、吃点心,由乐童发展中心和社区中心的工作人员引导着他们亲近自然。

  这类活动通常见不到黄秋莲的身影。

  黄秋莲的案底就像是一道屏障,将她与孩子们隔开。即便同在草坪,她也只是远远地拿着扫帚,沉默地清扫着落叶。

  祝晴和曾咏珊默契地对视一眼,借着核对签到表的由头,不动声色地靠近黄秋莲。

  有关于那起虐童案的细节,她们早已烂熟于心,厚厚的案卷被翻阅过无数次,从中寻找蛛丝马迹。

  案卷记载得很清楚,最初审讯时,黄秋莲坚决否认所有指控。直到邻居证词、现场勘察报告和验伤记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她才无从抵赖。法庭上,她提出的唯一请求是想见见重伤住院的孩子,但被法官以“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为由断然拒绝。

  案件宣判后,黄秋莲在狱中提起上诉,可二审因没找到新证据,最终维持原判。

  时光荏苒,如今黄秋莲已经出狱一年了。

  此刻,她正安静坐在角落,与周遭的喧闹格格不入。实在很难想象,在虐童案前,她曾是一位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中学教师。

  “需要补签一下哦。”曾咏珊递过一张表格,语气亲切道,“我们用来存档的。”

  黄秋莲似乎没想到会有人来对自己说话。

  她抬起头,平静地注视着她们,说道:“我不接触孩子,只负责清扫。”

  但如社工所说,黄秋莲向来安分守己,从不多生事端。话音落下,她还是沉默地接过递来的笔,一笔一划签下自己的名字。

  曾咏珊顺势追问案发当日她的行踪。

  黄秋莲的回答很简单:“刚换班,在宿舍休息。”

  社区中心为员工提供食宿,宿舍分为三人间和双人间。

  黄秋莲名义上住在双人间,实际上却是独居,因为没人愿意和一个有虐童前科的人同住。

  突然,“砰”的一声巨响。

  曾咏珊猛地转头,只见一个彩色气球被孩子踩爆。

  刺耳的尖叫声随即响起,那个患有自闭症的小女孩死死捂住耳朵,蜷缩成一团。

  其他孩子们也被吓得惊慌失措,现场顿时变得混乱。

  尽管工作人员训练有素,但三个人面对十几个受惊的特殊儿童,一时也手忙脚乱。

  就在这时,黄秋莲快步上前,关掉了因接触不良而发出“滋滋”噪声的麦克风。

  尖叫渐渐微弱,直至彻底消失,世界好像都静了下来。

  黄秋莲缩回手,默默退回角落。

  活动后半程,祝晴和曾咏珊协助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做游戏。

  她们的目光不时瞥向那道安静的身影。

  清晨阳光洒在草坪上,一切都显得朝气蓬勃。

  孩子们握着蜡笔,在纸张上留下杂乱的线条,偶尔抬头露出纯真的笑容。黄秋莲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追随者这些小小的身影。当一个孩子将饼干藏进口袋时,她眼底泛起柔软的笑意。

  “她真的会伤害孩子吗?”曾咏珊不自觉地喃喃自语,又否定这个念头,像是在提醒自己。

  不能感情用事。

  祝晴同样望向黄秋莲。

  她正微微低着头,任由阳光抚过眼角沧桑的细纹,重新握着扫帚,清扫着草坪上的纸屑。

  ……

  社区中心的活动刚结束,祝晴和曾咏珊就马不停蹄地赶回警署。

  推开会议室门时,案情分析会已经开始。

  “这里是死者银行账户的支出明细。”小孙说,“查过所有的大额支出,基本上都是定向捐赠。划红线标注的几个慈善机构,他每年固定时间都会打款。”

  “医院记录显示,虐童案第二年孩子就被秘密转走。”梁奇凯说,“年代久远,当时也没有存档,估计是伪造了死亡证明,怕前妻出狱后找上门。但是死亡证明到底不规范,所以没有注销户籍,只以公司名义发了讣告。”

  “据公司高层证实,当时没有办任何追悼仪式。这倒符合死者老家的习俗,幼童夭折,一切从简。”

  祝晴眉头紧锁:“这么大费周章,就为了瞒住黄秋莲?”

  “还有一点,很蹊跷。”豪仔说道,“十一岁的孩子居然没在任何学校注册。公立私立都查遍了,连不受教育局直接管辖的国际学校都协查过,毫无记录。”

  “司机、保姆这些身边人也排查过,完全没线索。”

  徐家乐在外回复一通电话之后,推门回来。

  “我这里有发现。”他举着一份慈善机构的资料,“一家叫圣心庄园的教会疗养学校,由海外华侨基金会资助,死者慈善基金会转介,长期捐助。”

  他抽出一张刚传真来的照片:“圣心庄园去年组织学生参加过一个摄影比赛,在他们提交的参赛作品中,有一张署名‘韦安生’的照片,获得了奖项。”

  众人顿时来了精神。

  但后续流程异常繁琐,这家机构极为封闭,申请层层审批,最终才在社会福利署的协调下获准进入。条件是不能兴师动众,以免惊扰院内的孩子们。

  当获得入院的特别许可时,已经临近下班时间,接下来的调查必须争分夺秒。

  “出发。”莫振邦刚起身,就被黎叔拦住。

  “你就别去了。”黎叔说,“你这体格就像是去打劫收保护费的,再板着脸,会吓哭小孩。”

  说着,黎叔开始点名:“祝晴,你去。”

  底下警员们正襟危坐。

  黎叔的目光扫视一圈:“咏珊也去。”

  最后,他看向梁奇凯:“奇凯也跟着。”

  其他警员眼巴巴地等着,直到被点名的三人开始整理资料,才意识到名额已满。

  剩下的人瞬间炸开了锅。

  “不是吧阿sir!”豪仔拍桌,酸溜溜道,“长得好看的才让去?这是选港姐和港生吗?”

  徐家乐摸着下巴的胡茬,一脸懊恼:“这也太欺负人了,早知道我早上就该把胡子刮干净。”

  “谁说不是呢?我出门都没抹发胶。”

  “我、我储藏室有套像样的西装……”

  在七嘴八舌的抱怨声中,祝晴、曾咏珊和梁奇凯迅速撤离。

  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抗议声。

  “这不公平……”

  “阿头,外貌歧视啊!”

  “咚咚”几声闷响,莫振邦又好气又好笑,拿着文件夹挨个敲他们的脑袋。

  这群人还是嘀嘀咕咕,一脸怨念。

  “晚饭黎叔请客。”豪仔弱弱举手,说到正题上,“我们需要补偿。”

  ……

  加多利山的别墅内,盛佩蓉坐在书房里,翻阅多年来的公司报表。

  太阳即将下山,将她笼进了夕阳余晖之中。

  萍姨急匆匆推门进来,手里攥着份皱巴巴的小报。

  “大小姐,你看看这个。我跑遍山下五家报亭才找到的。”萍姨气喘吁吁道,“说这就是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社,没多少人听说过。”

  “辛苦了。”盛佩蓉从容地接过报纸展开。

  她抬眉,念出标题:“盛佩蓉脑死亡多年,盛家后继无人——”

  “哎哟,大吉利是,重说重说!”萍姨马上着急道,“这种缺德的无良小报就该好好管管,为了销量什么都敢写,也不怕遭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