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小警花继承豪门幼崽后 第311章

作者:溯时 标签: 悬疑推理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她语无伦次,只反复念叨着“办公室”三个字。

  离开疗养院,警方的调查范围迅速扩大。

  死者赖丹荷和她丈夫包才良的财务往来、药厂当年的异常关闭、明德医院的人事档案……

  之前案件的侦查停滞不前,陷入僵局,如今突然多了这么多线索,但需要继续筛选核实。

  在走访途中,祝晴接到警署电话。

  法医报告出结果了。

  警方对嫌疑人程星朗的鞋码、身高以及步态特征进行了全面核查。

  而最新法医报告结果却指向另一个可能性。

  “在钝器凶杀中,凶手身高会影响着力点的分布。”

  “经过尸检,凶手的实际击打角度比我们推测的要低。”

  “步态分析不是说他至少六尺一寸吗?”

  “如果凶手跟腱短,或习惯性踮脚发力,步距会被相应拉长。”电话那头,徐家乐说道,“叶法医说是鉴证科的马sir只根据鞋印乱误导调查,马sir又说他上次的死亡时间推断也有问题。”

  徐家乐笑出声:“两个人差点要吵起来,阿头刚才还去看热闹,现在才回来。”

  步距也许会因凶手的习惯而改变、伪装,但受害者身上留下的伤痕,却不会说谎。

  “结合所有数据,”徐家乐继续道,“凶手比程医生矮了至少六公分!”

  “也就是说,”祝晴的嘴角上扬,“程星朗与这起案件无关。”

  “这次他们得让程医生请客吃饭了……”曾咏珊接了话,又突然反应过来,“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件事与他无关,那软心朱古力又怎么解释?”

  “就像他说的,当年杀害他父母的,和带走他弟弟的不是同一个人。”

  “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说来说去,肯定是和明德脱不开干系的。”

  她们一路谈论着案情,警车驶回警署。

  祝晴刚踏进大厅,就见一位身着制服的警员迎上来。

  “那位先生……”他指了指接待处的身影,“说是找你的,等了一阵了。”

  祝晴朝着值班警员手指的方向望去,不由一怔。

  站在接待处的是杨正修教授,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也是看着程星朗长大的长辈。

  那次在港大,他们见过面。

  “杨教授?”祝晴走上前去。

  “昨晚我在你们警署三楼会议室讲课。”

  “下课路过问询室时,我听见了星朗的声音。”杨教授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文件。

  “星朗八岁时在我这里做过鉴定,心理评估报告我一直妥善保存着。”

  ……

  午休后,有短暂的安静时间。

  这个时候,睡眼惺忪的小朋友们懵懵的,是最软糯乖巧的时候。

  纪老师纤细的手指温柔穿过孩子们柔软的发丝,为小女孩们重新扎好睡得乱糟糟的辫子。

  椰丝宝宝就像是一只轻盈的小蝴蝶,穿梭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放放!”她扑到盛放面前,开心地说,“下周一我不能去上芭蕾课啦!”

  “为什么呀?”

  “你猜猜看!”

  盛放歪头:“感冒了吗?”

  “我是不会这么早就知道下周要感冒的!”椰丝一本正经道,“是我要过生日啦!你要来参加我的生日派对吗?”

  盛放的眼睛睁得圆圆的,满脸纯粹的羡慕。

  “真好。”放放奶声道,“我也要让大姐给我办生日派对。”

  “我也要去!”

  “我也要我也要——”

  “放放,你家的地下室游乐场建好了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高举着小手要报名参加盛放的生日派对。

  小金宝期待地问:“你也要过生日了吗?”

  “问题就是没有。”少爷仔长长地叹一口气,“我求求她呢?”

  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齐刷刷地转身离开,动作干脆利落。

  盛放目送一道道决绝的小背影,看透人情冷暖:“太现实噜。”

第105章 “要不要我教你?”

  祝晴接过杨正修教授递来的原始报告数据,经过简单安排,将他带至警署正式的问询室。

  莫振邦翻看这份程星朗的心理评估报告,眉心紧紧拧起。

  报告右上角的稚嫩签名格外显眼,那是八岁的程星朗在完成心理鉴定后留下的笔迹。

  档案袋里还散落着几张旧照片。

  孩子躺在医院病床上,不像案卷里兄弟合照中那样无忧无虑,脸色苍白,清澈的眼睛里只剩黯然。

  “当年星朗的后脑勺几乎被凶手击碎,抢救后,在病床上昏迷了整整三天,医生一度担心他醒不过来。”杨教授的视线停留在那张病房照上,“而我则认为,即便醒来,这个孩子的心理也会彻底崩溃。”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他醒来后,反而表现得异常平静,甚至过于正常。”

  “他不哭不闹,后来在寄养家庭和学校里,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乐观开朗的孩子,成绩优秀,人缘也好。”

  莫振邦皱眉:“这不是很好吗?”

  祝晴的目光却定格在鉴定诊断栏上:“解离性记忆障碍?”

  “惨痛经历超出八岁孩子的承受极限。”杨教授微微颔首,“他亲眼目睹极端暴力,大脑为了自保,自动封存当年的那段记忆。”

  “所以程星朗不是没看见,”祝晴反应过来,“而是选择性遗忘。”

  “他苏醒时对案发经过没有任何印象,这并不一定是因为凶手第一个对他下手,当然,也不是孩子在说谎。”杨教授推了推眼镜,“这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症状可能伴随他直至成年,甚至影响终生。”

  “当调查触及真相时,他的大脑也许会无意识地扭曲事实,这也是病理性自我保护的具体表现。”

  杨教授向警方解释完专业术语,补充道:“这类障碍往往伴随着记忆碎片。十八年来,寻找弟弟已经成了他的精神需求,如果执念被打破,他可能会崩溃。”

  “八岁的心理报告只能反映极端情境下的即时反应。”莫振邦问,“有后续跟踪评估吗?”

  杨教授摇头叹息:“星朗个性要强,从小有自己的主意,始终拒绝心理咨询。”

  “成长过程中,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心理创伤并不是肉眼就能看见的。”

  临走前,杨教授在门口驻足:“就像莫警官说的,八岁的报告并不能证明什么。我亲眼看着这个孩子长大,以我对他的了解,星朗绝对不可能实施残忍的杀戮行为。但在涉及弟弟的事情上……他的反应可能会有些偏激,甚至超出常理。”

  送走杨教授,莫振邦带着鉴定报告回到会议室。

  警员们传阅着资料,议论纷纷。

  “这又是哪里冒出来的报告?”

  “如果崩溃会怎么样?”

  “杨教授说长期压抑创伤导致高度偏激,产生极端攻击性,甚至会把无关事件强行关联成阴谋,引发暴力行为。”

  黎叔想起昨晚问询室里,程星朗凝视案卷照片时的目光。

  那会不会就是记忆碎片在闪回?

  “他潜意识里已经怀疑这个案子和弟弟有关,毕竟小熊和朱古力都是关键物证。”

  “但他现在的状态看起来完全正常啊。”

  徐家乐挠头:“那这份报告到底说明什么?”

  “说明他可能会为了包庇弟弟而无意间篡改证据。”莫振邦敲了敲桌面,“也意味着,他提供的关于药厂和明德精神康复中心的线索需要独立核查。”

  “但不管怎么样,叶医生已经出具详细的验尸报告和结论。按照创口的受力方向,凶手的身高不足六尺一寸,这里差距不小。”

  “再加上鉴证科结论,现场足迹的压力分布,凶手的体重也与程星朗完全不符。”

  “证据不足,先办手续放人,但继续监控他的通讯记录。”莫振邦合上文件,“重点调查杨教授的银行流水和这些天的行踪,两边说辞都有疑点,我们必须确保不被任何人误导而影响调查方向。”

  ……

  收工时间还没到,但显然今晚肯定得加班,办公室里已经陆陆续续响起拨号声,同事们一个接一个用座机往家里打电话报备。

  案件线索纷杂,千头万绪,光是将这一切理清,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莫振邦揉了揉太阳穴,朝豪仔使了个眼色。豪仔小跑出去,回来时已经拎回街角茶x餐厅的几大袋饮品。

  “咖啡、奶茶和冻柠茶都有。”豪仔嘴里叼着个蛋挞,“自己来拿。”

  “喂!怎么只买一个蛋挞?”徐家乐眯起眼睛。

  “新鲜出炉,多少人排着队呢。”豪仔吃着蛋挞,“就剩这么一个……”

  祝晴将手腕抵在饮品杯壁凝结的水珠上,勉强算是冰敷。

  昨晚为了避让突然冲出的自行车,她猛打方向盘时扭伤了手腕,当时不觉得,现在却隐隐作痛。

  她低头用左手翻阅程星朗这一个月来收集整理的资料。

  每一页都条理清晰,并带有第三方佐证,如单据、排班表,就连墨水都是陈旧的,显然经得起推敲。

  “不过是八岁时的心理鉴定。”曾咏珊在一旁说道,“能说明什么?”

  这时,走廊传来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软糯童音。

  “阿John!我来接你啦!”

  祝晴抬眼看向墙上的时钟,正好是臭小孩的放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