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溯时
但萍姨总是不放心他们俩。
带走最后一袋垃圾时,萍姨的手中多了一把家门钥匙。
她郑重地收好,这是少爷仔和小小姐的信任,不能辜负!
等萍姨走后,祝晴开始拖地。
毕竟是新家,晴仔不知道多珍惜,一定要将这个家打扮得干干净净,连地板都要发着锃亮的光。
她来回拖了一遍:“盛放,你去拿干拖把,这样比较快。”
外甥女用湿拖把拖地,小舅舅再拿干拖把收个尾,不易留下水渍。
安排很合理,但是孩子不愿意配合,谁都没有招。
祝晴回头时,沉默三秒:“盛放,你在干什么?”
盛放小朋友躺在客厅的地板上,两只肉嘟嘟的小手抱在胸前。
他一圈一圈打滚,吸水性很强的衣服,就像是干拖把。
崽崽是一个拖把人,抽空在地上抬起头:“晴仔,这样更快。”
祝晴:……
完成拖把人的清洁工作后,盛放蹲成一团,窝在角落。
很明显,他身上湿漉漉,但是为了不多洗衣服和裤子,要装得像是没事发生。
祝晴不催他,也不拆穿他。
直到过了好久,孩子委屈巴巴的声音响起。
“晴仔,我的脚又晕了。”
“要不要我扶你?”
盛放的嘴角往下弯,可怜兮兮看着外甥女,重重点头。
小孩口中的“脚晕”,就是小脚丫蹲到发麻的意思。
外甥女发现,她好像越来越了解舅舅。
同时意识到,其实对他小小放任也无妨。
外甥女格外开恩,脏兮兮的衣服,就不要手洗了。
丢给洗衣机代劳。
“晴仔万岁!”盛放一下子蹦起来,突然僵在半空,五官皱成一团。
“脚还是好晕啊,晴仔。”
“我扶着你,慢慢就不晕了……”
“还是晕!”
“都说了要慢慢的啊。”
大大的身影,扶着小小的身影,向儿童房走去。
并不算小的新屋里,就只有他们两个人,角角落落都静悄悄的。
但是晴仔和放放小舅舅,却一点都不觉得孤单。
“晴仔,我觉得家里好像还缺了什么。”
“什么?”
“奇怪,我想不起来,但是肯定很重要。”
……
九龙城那间国际幼稚园,录取率低得惊人,一些小朋友在第一轮面试就被婉拒,但毕竟在原剧情里,小反派就是天才崽崽,如今到了现实生活中,也没有拖后腿,第二天一早,盛放就收到面试通过的成绩单。
全优的成绩,够小不点嘚瑟地扬起下巴。
“晴仔,接下来看你的啦!”
“你行不行?”
下周是家长面试环节,祝晴到昨天才知道,还特意向阿嫂讨教面试可能会碰见的问题。当年,莫sir和他太太是一起陪着囡囡去面试的,面试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她的记忆已经模糊,而且现在好几年过去,题库早就更新了。好在阿嫂同事也在给小孩准备幼稚园的入学事宜,她答应问同事要一份资料,让莫sir带去警署。
小舅舅飘飘然,当外甥女的,忽然就紧迫了起来。
如果小孩通过面试,她却没有,是不是要被他当成把柄笑好久?
面前的盛放小朋友,仰着脸蛋,小小一团。
祝晴没有被他稚嫩的小表情迷惑,绝对从现在开始好好“温书”。
上回半山的壁炉白骨案,莫振邦就说要抽时间给祝晴多放几天假,谁知道案子才刚结不一会儿,深水埗又发现尸体。好不容易案件告破,再加上祝晴恰好乔迁,莫sir大方地给了她三天假期。
这是放假的第三天,盛放小朋友比外甥女更开心,搬一张小板凳站在冰箱前,思考中午吃点什么。
祝晴:“煮碗面?”
小少爷不回答。
他们搬家了,家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吃即食面!
“不是即食面。”祝晴说,“新鲜的面条,萍姨昨天买的。”
“吃肉才会长肌肉啊。”少爷仔把头摇成拨浪鼓,“我给你煎牛排。”
小舅舅大话是说出去了,待在厨房里,却一筹莫展。祝晴站在他身边,对着萍姨提前备在冰箱里的牛排,也是不知道怎么下手。
“我没有处理过这种‘高级’食材。”祝晴理直气壮。
崽崽也一样:“我没有进过厨房。”
新生活刚开始,舅甥俩先被吃饭问题难倒。
也是在这时,祝晴的BB机响起。
崽崽坐在冰箱前的板凳上,拍自己的小短腿:“我想到家里缺什么了!”
家里还缺了一台电话。
祝晴的寻呼机收到留言,只能下楼用公用电话亭回电,她带了钥匙往门外走,还没到玄关,又回头。
小舅舅还小,他们又住在高楼,就怕他好奇心泛滥,小脑袋钻出窗户找红色电话亭里外甥女的身影。
很像是他能干得出来的事儿。
“你得跟我一起去。”
盛放无奈地跟上外甥女。
真是的,连打电话都要人陪吗?
……
当外甥女站在电话亭里,回拨来自阿头的电话时,舅舅就知道,最后一个休息日泡汤了。
现在再请萍姨过来,一来一回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祝晴在电话里请示莫sir的意思。
“带他过来吧。”莫振邦说,“我太太正好去附近接囡囡,到时候先让她照顾着。”
盛放摆摆手,他不需要照顾。
又有命案发生,作为警察家属,他有不影响警方办案的自觉。而作为PC8888,未来阿sir也需要累积实地走访的经验。
坐在的士上,盛放神色严肃地询问。
“是在哪里发现的命案?谁报的警?”
“死亡原因是什么?”
“现场——”
祝晴:“打住。”
少爷仔皱起小眉头。
为什么要打住?
还没开口,顺着晴仔的视线,他看看计程车内的后视镜。
司机正在悄悄打量他们。
“嘘。”祝晴的手指抵在唇边。
放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看来不能再这么高调,否则会显得很奇怪。
盛放用小气音说:“我以后是卧底警察。”
司机:?哦。
“……”祝晴一脸无语,“没有嘴巴这么不严的卧底。”
……
车子行驶在湾仔街道时,祝晴还在后座和小朋友说笑。
然而,当车子转过街角酒楼,缓缓接近目的地,她的笑容突然僵住。
在电话里,莫sir报的明明是酒楼的地址,但现在,拉起明黄色警戒线位置的,却是一间琴行。
雅韵琴行。
也就是她重遇欣欣姐姐的地方。
昨天回家后,祝晴无数次回忆重逢那一幕。
福利院里的欣欣姐姐,是个大姐姐。电视台初次放映《叮当》,是十三年前的事,那一年,欣欣已经十四岁。
十四岁的少女,五官长开,眉眼间轮廓已经定型,照理说长大后,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因此祝晴可以确定,她就是欣欣姐姐。
也许时隔多年,欣欣姐姐有了自己的生活,不愿意再和从前的朋友来往,又或者,只是纯粹没认出来。
祝晴不准备再和她相认,只要知道她一切都好就足够。
但是现在,琴行外拉着警戒线,几个同事拿着请柬直摇头。
上一篇:我靠线人系统在刑侦文里当热心市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