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胖柑
“我去法国前,她能到港城。”岳宁想到一件事,“什么时候一起去宝华楼吃春饼卷合菜。我们那儿来了个特别会做面食的姐姐。炸酱面做得超好吃,尤其是慧仪姐姐帮我从他们北京厂的张师傅那里拿回来黄豆酱,她用那个豆酱做的炸酱,可好吃了。最近她跟阿邦叔学炒菜,就给客人推荐春饼卷合菜。客人们吃了都说好。”
乔启明说:“明天?”
第205章 陈锦莹到港
才早上九点左右,宝华楼还没开门,老楼门口就围满了人。
“好!”一阵掌声响起。
宝华楼的厨子范秀琴单手倒立,边上一个小伙子,能倒立,可几次试着单手倒立都失败了。
何运邦站在宝华楼门口,大声喊道:“范秀琴,人都到齐了。”
范秀琴立马翻下来,对着那个还在尝试的小伙子说:“我师傅叫我了,你慢慢练啊!”
她笑呵呵地跑到门口:“师傅,我来了!”
何运邦这些天总跟陆培德念叨,说自己上了贼船,才收了范秀琴这么个徒弟。
他板着脸说:“范秀琴,要不这样,早上给你支个摊子,你在宝华楼门口卖艺得了?”
“那还不如在宝华楼门口卖煎饼果子,肯定更受欢迎!”范秀琴嬉皮笑脸地回应。
懂普通话的人,马上跟其他人解释,好多人纷纷应和:“对!”
何运邦作势要打她,范秀琴蹦蹦跳跳地进了楼。她突然想到什么,又跑回来,对众人说道:“各位,黄豆酱到了,今儿有炸酱面,欢迎来品尝。”
“你再这样,宝华楼都别叫宝华楼了,都能改成老北京小吃店了。说起来我是你师傅,现在我天天给你炒合菜。我看我别叫牛河邦了,干脆叫合菜邦算了。”何运邦没好气地抱怨。
范秀琴笑嘻嘻地说:“师傅没事儿,只要不叫老菜帮,那都行。”
“进去!”何运邦没好气地催促。
门口围观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何运邦让她赶紧进去换衣服。
范秀琴换好厨师服出来,这会儿是教学时间。有些厨师在其他班次已经学过范秀琴的炸酱,今天就不用提早来了。现在一共来了八个厨子,其中就有马耀星和吴志海这对新搭档。
何运邦作为今天的当值主厨,说道:“今天秀琴教大家做老北京炸酱,大家感谢秀琴的分享。”
厨子们一起鼓掌,感谢其他厨师分享技艺,当然这样的分享是有额外奖金的。另外,范秀琴参与立德的方便面配方的改进,她刚来港城没多久就拿到了五万港币的配方转让费,五万块!哪怕是她在北京的待遇算是不错了,一个月也就五六十,这笔钱让她拿得手发抖。
自从乔家一家子来宝华楼吃了炸酱面后,北京来的范小厨做的炸酱面更火爆了,宁宴这几天也推出了炸酱面,炸酱和码子都没区别,只是宁宴用的是范秀琴亲自调配的手擀面。
虽说配方一样,面粉用的都是内地河套的雪花粉,但是每一批面粉的吸水率不一样,按照标准配比出来的机压面和跟范秀琴亲自测试软硬程度,经过手揉手擀面,还是有差异。
不过更大的差别是价格,一个卖十二蚊,一个卖一百二十八蚊。这就看大家的经济实力,找合适的地方消费了。
后厨师傅们围成半圆,看着范秀琴从盘里拎出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刀起刀落间,肉丁如棋子般蹦进盆里,她说:“记住了,肉宁愿肥一些,不能太瘦了。”
“师傅,帮我把三种酱都倒出来,让大家尝尝味道。”范秀琴说。
何运邦帮她把酱料倒出来,她接着说:“干黄酱、黄豆酱和甜面酱。你们先尝尝味道,区分一下。”
范秀琴切好肉丁,抬头问道:“尝过了?”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范秀琴拿了一个干净的盆,开始混合三种酱料:“干黄酱,咸香浓郁,口感较厚重;黄豆酱,口感顺滑,微带发酵的鲜香;甜面酱,甜味突出,口感更柔和。这三种酱料,我喜欢用两份干黄酱配一份黄豆酱和一份甜面酱。”
她伸手示意:“花雕酒。”
何运邦给她递过去,她边倒花雕酒边说:“用花雕酒把它化开,化开之后兑入加了姜汁的水。”
她搅匀了盆里的酱料:“这就差不多了。咱们开始炒酱。”
她把这些配料拿到料台上,铁锅烧得冒烟,她舀了一勺菜籽油,一勺花生油:“两种油勾兑,当然也可以只用一种,这是个人喜好。”
油温升高,肉丁下锅,她又加了几颗八角。范秀琴边翻炒边说:“这时候要改小火,让肥肉的油都被逼出来。慢慢来,不能着急。”
眼见着肉开始变得金黄,她放入冰糖碎,又拿起满满一盆葱花,下了三分之一葱花和青蒜末进去:“第一遍葱花,让油把葱花的香气逼出来。”
冰糖熬出了焦糖色,她把那盆用水兑开的酱倒入锅里,酱与油碰撞出“滋啦滋啦”的声音,酱香瞬间在后厨弥漫开来。
她调小火,加入第二份葱花和青蒜末:“炸酱,就是个慢慢炸的过程,就跟和面似的,得有耐心,急脾气可做不出好酱。”
她慢慢搅动锅里的酱:“好的炸酱要三翻四搅,一定要炸够时间,让酱充分吸饱肉香。”
酱色已经开始红亮,酱香越来越浓郁,年轻厨师们忍不住咽口水。范秀琴加入最后的葱花和青蒜末。
“你这个加葱花的过程,可真像宁宁炒扬州炒饭。她也是一次一次加。”一个小厨子说道。
范秀琴关火:“那是,老北京的炒肝儿的蒜末也是要分几遍加,味道才有层次。”
她舀了一口酱进小碗里:“帮我尝尝咸淡?”
吴志海走上来,拿了一个小勺,舀出带了一块肉丁的酱。他张嘴,舌尖刚触到酱,眼睛立刻亮了,咸鲜回甜,还有股子酱香绕着舌根转。
他竖起大拇指:“好吃。”
范秀琴得意地说:“老北京炸酱讲究‘稀黄酱,干黄酱’,就得用半年才发酵成的干黄酱,加上三个月发酵的黄豆酱和七天发酵的甜面酱混合。按照宁宁的说法,就像法国香水,讲究前调、中调和后调。”
有个厨子说:“我去下面条。”
范秀琴说:“行,我准备码子。”
面条起锅,配上黄瓜丝、萝卜丝、芹菜段、豆芽、青豆,范秀琴舀了一勺炸酱盖在面上,不无可惜地说:“要是在北京,这个时候可是香椿上市的季节,加上香椿又是另外一种味道了。”
吴志海用筷子挑起面条,酱色如丝绸般裹住面身,炸酱的香气混着黄瓜的清冽扑面而来,面条滑进嘴里,咸鲜中带着微甜,肉丁炖得酥烂,油脂香裹着黄酱的醇厚,码子脆爽,和炸酱的浓郁中和,一点都不腻。
来宝华楼才这么点日子,别说是带他的马耀星,就是像陆培德、何运邦这些不带他的人,都一个个展示他们的绝活。这还不算,大家说要不是宁宁最近在考试,她在后厨的时候,更是对他们尽心尽力。
还有时常在后厨的华叔,华叔和陈德祥也算是同一代人吧?一个到台湾开酒楼,一个到港城开酒楼。他听华叔的徒子徒孙说,华叔是把徒弟当儿子,毫无保留地教,还给徒弟们娶媳妇,资助徒弟买房。听说他有两个徒弟居然还那样对华叔。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吴志海真希望那两人去陈德祥手底下试试?他的师傅倒是好师傅,只是师傅也为难,为了给他加几块钱的薪水,不知道跟陈德祥费了多少口舌。
想起这个,他放下碗筷,看了一下手表。师傅和陈德祥一起过来,师傅说她来了就不走了,而且要当着陈德祥的面,告诉他,她留在这里了。
他跟马耀星说:“阿星,我去接我师傅了。”
“去吧!”马耀星点头。
吴志海走出宝华楼,打了车去机场。
他在候机处等了会儿,在告示牌上看到航班到达的信息,便站起来走向到达处,在人群中寻找师傅的身影。不过他第一眼看见的是陈德祥,第二眼是陈德祥的四太太。,他们身后才是师傅。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师傅有用不完的精力,自己也习惯了听师傅的话,没觉得师傅瘦小。有了这个对比,他才发现,和人高马大的陈德祥、富贵雍容的四太太在一起,师傅个子可真不大。
他笑着招手:“师傅,这里。”
陈锦莹看见了满脸笑容的阿志,高兴地越过陈德祥往前走去。
四太太看见这个情形,仰头跟陈德祥说:“你也不要怪锦龙误会,你自己看看他们俩这样,像是没什么吗?”
“锦莹大学毕业进店里,刚好也是吴志海进来的时候,她那时候就带他了。要有什么早就有了。”陈德祥说道。
吴志海发现师傅就带了一个小号的行李箱,他有些诧异,师傅不是说来了就不走了吗?这哪像搬家的样子?
陈锦莹说:“我就拿了一个小箱子,你帮四太太提一下行李。”
“好的。”吴志海也不多想了,接过四太太的行李箱,四太太拿的是一个三十寸的大箱子。
他伸手示意,请他们一起出机场。
陈锦莹边走边和他聊:“才来没多久,就当上宝华楼的大厨了?”
吴志海点头:“那还不是从您这里学的手艺,才能让我一进宝华楼,就有这样的机会。”
“电视里说你的新师傅是那个刀工特别好的马大厨?”
“嗯!阿星其实不止刀工好,他其他方面一会儿很好,教了我好多。”他笑着说,“阿星说,我和他年纪差不多,不让我叫他师傅。”
陈德祥略带嘲讽地笑了一声:“他这是不想教你真本事,找的借口。”
吴志海摇头:“这倒不会,别说是阿星,就算没有带教关系的同仁,都会互相分享技巧。我刚刚从宝华楼过来,陆大厨的师妹正在教大家做炸酱面,大家都教得很尽心。”
陈德祥一下子着急了,问:“他们教你个炸酱面,你不会把我们的绝活教给他们了吧?”
第206章 坛烧青衣头
陈锦莹站定,看向她爸:“爸,阿志的绝活是炒菜的火候把控,能整鸡脱骨,还会调出九转大肠独特的味道,这些哪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
“我是说,人家是骗他传授技艺,他又不是只在宝华楼待一天两天。”陈德祥在教徒弟这件事上,永远和女儿说不到一块儿。
“锦莹,你爸爸说得没错,手艺是咱们家看家的本事……”
眼见他们要在机场吵起来,吴志海连忙打圆场:“不是这样的。我们的那些绝活,宝华楼的师傅们也都会!宝华楼里火候比我好的大有人在。阿邦的火候堪称一绝,在鲁菜技巧方面,陆培德陆大厨除了家传手艺,还拜在大陆鲁菜大师黄炳刚老先生门下。谁不知道陆家菜做燕鲍翅拿手,吊汤更是绝技,我做清汤柳叶燕菜时,还承蒙他的指点。”
陈德祥一时语塞,沉默着往前走。
吴志海与陈锦莹并排走着:“师傅,中午我给你们订好了位子,咱们中午去宁宴,晚上去宝华楼总店。”
“等等,宝华楼的总店在旺角吗?”四太太问道。
“是啊!”
“我们不是住鸿安大酒店吗?走两步不就是鸿安名品折扣店吗?里面不是有宝华楼分店吗?为什么中午不在那儿吃,晚上再去宁宴?宁宴不是吃大餐的地方吗?”四太太一连串问题问了出来。
陈锦莹提出和父亲来港城时,四太太听闻便要跟着来,她的目的自然不是了解宝华楼。
“四太太,这些天宁宁一直忙着考试,今天她有朋友从北京过来,特意让鱼商送了一条特别漂亮的青衣鱼。她要亲自下厨做鱼,我跟她说了,给咱们留一份坛烧青衣头。这是一锅烧出来的,到晚上肯定就没了。而且,晚上她肯定就不在店里了。另外,今天陆大厨是宁宴的主厨,他最近把陆家的黄焖鱼翅和宁宴的鸽吞翅结合,做出了黄焖鸽吞翅,你们不想尝尝吗?”吴志海解释道。
“阿志,你熟悉情况,都听你的。”陈锦莹说道。
陈德祥连忙附和:“对对,四太太她不懂,我们听你的。”
吴志海陪着他们一同往外走:“不在宝华楼二店吃,是因为二店日本客人多,做菜调味会偏日式风格。要是平时逛街随便吃点,可能没什么差别。但你们这次是来品尝宝华楼地道口味的,那宝华楼总店就更合适了。更何况,今天总店里炒菜最厉害的何大厨和刀工最好的马大厨都在。中午咱们吃鸽吞翅,晚上可以吃脆皮糯米鸡。宁宁教马大厨的第一道菜就是脆皮糯米鸡。在整个宝华楼,除了宁宁和华叔祖孙俩,马大厨做的脆皮糯米鸡最出色。”
四太太问道:“阿志,你叫你们老板‘宁宁’?跟她关系已经好到这种程度了?”
“港城大部分人都这么叫她,宝华楼所有人也都这么称呼。”吴志海拉开的士车门,让他们上车。
“阿志!别介意啊!我不懂。”
“不懂就少说两句。”陈德祥教训自己的小老婆。
车子送他们到酒店,途中经过鸿安名品折扣店,四太太看着热闹的景象,一颗心早就飘了进去。
到了酒店,吴志海在楼下等候,陈锦莹和陈德祥老两口一起上楼。
陈锦莹只是进了趟卫生间,便立马下楼。
上一篇:师父每天求我别破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