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胖柑
“小岳,你真是个明白人,这种女人可不能跟她有一点点关系。常言说虎毒不食子,她是连亲女儿都能抛弃的人。”张师傅说。
岳宁眼睛的余光扫到崔二太,这位二太红唇衬得皮肤更加白皙,此刻她的皮肤却白得不正常,白得像冬天被冻坏了似的,可现在明明是夏天,而且还在厨房里。岳宁抬起手,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闽南潮汕做汤、做粿条喜欢用蒜头酥、红葱酱,就是把葱蒜放进油里炸,激发出香气,在清汤里放上一点,就能让一碗汤变得诱人起来。
餐厅和厨房只隔着打饭窗口,这个味道让餐厅里的人坐不住了,有人透过窗口问:“在做什么啊?怎么这么香?”
打饭阿姨也不打饭了,转头往里面看。
香气往上飘,厨房里又没有抽油烟机,味道直冲二楼宿舍,那几个住在宿舍里的供销人员也全都跑了下来,涌到厨房门口:“什么东西这么香?”
陪着崔老板说话的谢厂长走到门口:“是港商在试调味料,跟大家没关系。大家散了吧!”
味道不但没散,反而更加浓烈了,人怎么可能散去?
“到底是什么调料?怎么就这么香?”
“肯定是人家港城的秘制调料?”
“这是蒜头油,我妈做的蒜头油没这么香。”
崔慧仪走到门口,她身材高挑,平日里常年健身,身材挺拔匀称,一头利落的短发,皮肤白皙,五官立体,本就是冷艳美人的长相。年纪轻轻就把一家半死不活的食品厂经营到如今的局面,气势逼人。被她环视一圈,原本不肯走的那些人,纷纷往后退。
崔慧仪一看情况不对,这些可都是她的潜在客户,都走了那还了得,立马换上一副笑脸:“大家不要走啊!”
哎?港商是在叫他们吗?
大家回过头来,崔慧仪从包里拿出名片盒:“大家好,我是港城立德食品的总经理崔慧仪,我这次来内地考察,打算跟咱们食品厂成立合资公司,生产速食面。”
岳宁在里面纠正她:“方便面。”
“对对,方便面。”崔慧仪把一张名片递给刚才催货催得最狠的那个人手里,“先生,这是我的名片。”
在那个怀揣介绍信,靠着介绍信走南闯北的年代,这群常年在外的供销人员,也没见过这种正面是中文、背面是英文的名片,几个人凑上去看。
崔慧仪又一个个派发名片:“我在调查中发现,咱们中国地域宽广,东西南北口味各不相同,我担心港城的方便面配方口味太清淡,可能不适合大陆市场。”
她侧过身往里看:“我们请了港城名厨,宝华楼的老板岳宝华先生和他的孙女,一起来帮我想想如何改进口味,做出适合咱们内地口味的方便面。”
岳宁又往锅里加了香料,味道更上一层楼,她转头说:“崔总说,她希望做出来的方便面一口吃上去既有南方的风味,又适合咱们北方的口味。如果各位愿意帮忙试试,等会儿请赏光,给个评价,也让我们有改进的方向。”
“方……方便面调料?”
“能这么香?”
“那位大哥知道蒜头酥,对吧?”
“我们家的蒜头酥可没这么香。”那位大哥说。
没等岳宁回答,边上的人已经说道:“要是你们家的蒜头酥也这么香,崔总就请你改进调味了。”
岳宁用漏勺捞出鸡油加料版的蒜头酥,再把熬蒜头酥的鸡油也舀了出来:“张师傅,开旺火。”
“好嘞!”
锅里留了底油,五花肉先下锅,岳宁颠勺翻炒几下,五花肉肥瘦相间,油脂被逼出,与炸过蒜头酥的鸡油混合,岳宁赞叹:“好肉啊!”
这肉都能赶得上上辈子她最喜欢用的云南小耳黑猪的肉了。
“那是,咱们厂里的肉,能不好吗?”
这时再放入鸡肉丁,猪油和带蒜香味的鸡油混合,滋润了瘦肉和鸡肉,两种肉丁在锅中不停地翻滚、碰撞,肉香四溢。
张师傅看岳宁才加了一小勺盐,说道:“你们这口可真淡。”
“我们广府人口味清淡,盐放多了就没法调整了,觉得少了可以再加。”
有人喊道:“这就是方便面的调料吗?”
“不是,我们还没吃晚饭。我在做粤西的鸡饭。”岳宁倒入刚才已经炸脆的鸡皮粒,烹入白酒,锅内火苗蹿起,随即出锅。
张师傅抖动着双颊的肉,拿着一双筷子:“让我尝尝?”
“您请。”
他夹起一筷子肉丁塞进嘴里,鸡皮粒酥脆爽口,五花肉粒油润带筋,富有嚼劲,鸡肉粒软嫩,这三种口感层次分明的颗粒被蒜香、葱香还有些许的香菜香包裹,竟让人有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滋味。
岳宁挖了一汤匙张师傅做的黄豆酱进碗里:“张师傅,怎么样,是不是太淡了?”
刚才还嫌弃她盐放少了,现在吃起来却觉得似乎刚刚好。张师傅刚好对着前面正在打饭菜的盘子,想起木须肉里的肉,跟这块五花肉是同一块肉,被他加了那么多盐和酱油,烧得很咸,他心头涌起一股罪恶感,觉得自己浪费了一块好肉。
“不淡,刚刚好。”张师傅看向也在尝肉丁的岳宝华说,“丫头,你都有这本事,那你爷爷得厉害成什么样儿?”
正在细品肉丁的岳宝华,他不知道该不该说,这东平鸡饭是粤西一带渔民为了方便吃饭而流传的一种做法。它不像煲仔饭,也不像海南的鸡油饭,或者东南亚的海南鸡饭那么广为人知,他会做,但没有仔细琢磨过,做不出岳宁这样的味道。
“我的手艺是我爸爸教的,爷爷是我爸爸的爸爸。”岳宁在鸡汤里调入了黄豆酱,再加了一勺蒜头油熬过的鸡油,“我这边好了,饭打好了没有?”
“打好了,打好了!”打饭阿姨说。
岳宁把鸡蓉放进去,问:“张师傅,你要不要也来一碗?”
“要!”
“还有鸡汤也打出来。”岳宁拿了托盘,把两种鸡油和她勾兑好的调味料放进托盘里,“爷爷,你端鸡丁。”
岳宁叫正在跟那群供销人员说话的崔慧仪:“慧仪姐,我们先吃饭,吃过饭,我还要炒调料和酱料呢!”
“来了!来了!”崔慧仪应了一声,又跟大家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那再好不过了,等会儿帮我们试试味道。”
“我现在就想试试那个鸡饭的味道。”
这让崔慧仪很为难:“这……”
“各位大哥,我们省着点分,先分完我们几个人的,剩下的不能让大家一人一碗,一人尝一口,先到先得。”岳宁说。
听见这话,一群人争先恐后进了餐厅,生怕自己去晚了尝不到味道。后面的人往前挤,岳宁说:“找位子坐下呀!”
“饭上的鸡油,大家自己选,我做了原味鸡油、蒜香鸡油和加了黄豆酱和鸡汤的调味汁三种。”岳宁跟他们这一桌的人说,“对不住了,我年轻,见大家都赏脸,忍不住就想露一手……只能咱们少吃点了。”
崔老板自诩为老饕,依照传统,仅加了纯正的鸡油,又舀了一勺鸡丁盖在饭上,撒上些许葱花,便开始搅拌。
岳宝华只加了少许鸡油,拌了碗中一角的饭,尝了一口,这便是鸡油拌饭原本的味道。接着,他换上蒜头鸡油,宁宁在其中除了放蒜头,还加了姜、香菜、芹菜和洋葱,香气扑鼻,真的很香!他又加了一勺调味汁,搅拌均匀,黄豆酱经鸡汤稀释后,其鲜咸与鸡汤的鲜味融合在一起,十分美味!再盖上鸡丁,开始享用起来。
大家都很克制,舀的鸡丁并不多。岳宁给自己碗里添了些鸡丁后,去打了一大盆饭,将剩下的鸡丁和调味汁都倒入盆中,用饭勺上下翻搅均匀,让阿姨给大家分一分。
她自己坐下准备吃饭,已经吃了两口的崔慧仪对岳宝华说:“华叔,宁宁回港城后,宝华楼要是立刻推出这鸡饭,肯定会大受欢迎。”
岳宁摇了摇头:“不不不,我回港城要主推烧腊,尤其是烧鸭,要把我做的烧鸭和爷爷的传统烧鸭放在一起售卖。”
崔慧仪惊讶地问道:“你要和你爷爷比拼烧腊?你爷爷的烧腊在港城那可是响当当的招牌。不然辉煌也不会找你爷爷合作了。”
“不是比拼一模一样的烧腊,我做的是不同口味的烧鸭,和爷爷的传统烧鸭一同售卖。卖点就是祖孙俩口味的差异。”
“你已经想好怎么推广了?”崔慧仪问。
岳宁凑近她,悄声说:“不仅想好怎么推广,我还想给爷爷出出气。你知道吗?就昨天,有客人在宝华楼的菜里吃到了胶布,还打了我爷爷的徒弟,把我气得恨不得马上冲过去,往那人锅里倒洗脚水。”
倒洗脚水?崔慧仪放下筷子,捏了捏岳宁气得像河豚一样的脸,说道:“别气了,其他事姐姐可能办不到,但要是你真想倒洗脚水,姐姐给你端水。”
岳宁:……
此时,边上传来嘈杂的声音:
“还有吗?就这么一小口,还没尝出味道就没了。”
“没有了,这还是他们省下来给咱们的。”
“这下好了,今晚我梦里都会惦记这味道。”
“就不能让我也吃一大碗吗?那样我就能坐下来慢慢品尝了。”
这情形,简直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岳宁侧过头说:“大哥们,等会儿帮我们试试方便面的口味?碗先别收。”
“那肯定行。可要是我尝着好吃,以后去哪儿买呢?”
崔慧仪说:“等会儿各位给我留个联系方式,等我想好在内地怎么销售了,给大家发信函通知。”
一提到发信函,大家都不吭声了。
毕竟那个敏感的年代刚过去不久,大家都在顾虑到底能不能私自与港商联系。
谢厂长皱着眉说:“崔总,这事恐怕得经过商委吧?”
“谢谢提醒,我先去和商委商议一下。”
崔老板见岳宝华加了调味汁,自己也忍不住加了一勺。
之前听岳宁说话,他只觉得她有着与年龄不符的见识。自己身为老饕,深知厨艺即便有天赋,也得经过十几二十年的钻研,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鸡饭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越是这种看似平常的市井美食,越能体现厨艺的功力。可一个小姑娘,是从哪儿学来这般顶级厨艺的呢?
崔老板问道:“宁宁,你的厨艺真的是你爸爸教的?”
“小杨沟村没人会做粤菜,只有爸爸能教我。鸡饭可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偶尔有了鸡,熬了蒜头油,爸爸就让我每天挖一点拌在洋芋粑粑里。”岳宁刚要低头吃饭,却瞧见崔二太太正痴痴地看着她。
自己说得还不够明白吗?若不是不想让爷爷知晓,那个害得他儿子和孙女吃苦,致使他儿子客死他乡的女人,此刻就好好地活在爷爷眼皮底下,爷爷每天看到她就会想起冤死的爸爸,没法过上安稳日子,自己现在就会拆穿她的真面目。
岳宁匆匆扒拉了几口饭,站起身说:“你们慢慢吃,我去炒调料。”
第26章 莫伯伯
决定来内地之后,崔慧仪给两家合作候选厂寄了几箱立德的圆仔方便面。
刘主任拿了一箱方便面过来,岳宁请张师傅帮忙先煮了五包面,就用方便面自带的调料,也做个口味调研。
一大盆麻油鸡面端到了窗口,打饭的阿姨给每个人都盛上一些。
“这是我们家卖得最好的圆仔麻油鸡面,我担心它可能不太符合北方的口味。你们先尝尝。”崔慧仪对大家说道。
“崔总,你们这个面已经很好吃了。比我们这儿的方便面好吃多了,北京和上海的方便面都有一股油腥味。”
谢厂长说:“我们之前用的是鸭油,味道更重,现在也改用棕榈油了,我们的棕榈油是国产的,炼油设备比不上国外,所以棕榈油有点异味。”
崔慧仪点了点头:“我们用的是马来西亚精炼棕榈油,面饼没有杂味。”
“面也很劲道,他们的面一泡就软塌塌的。”
谢厂长无奈地说:“我们的设备是国产的,你们问问崔总的设备是哪儿的?”
“我们引进的是全套日本的方便面生产线。”
“老祖宗都做了几千年的面条,生产线还要靠日本?”说话的人回味了一下嘴里的味道,“不过说实话,这面确实好吃很多,小鬼子还是有两下子的。”
“崔总,你要求可真高,我们觉得这个方便面已经很好吃了。”
上一篇:师父每天求我别破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