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茶檀
吃苦受累挨骂多,说的就是他们,两人冒着寒风拿着麻袋去集市,见卖白菜的扒菜叶子丢到地上,两人都羞与开口。
可也知道,要是不迈出这一步,回去肯定挨骂,弄好还得扣工资。
两人磨蹭到白菜快卖完了,扒下来的菜叶子都已经被来买菜的人快踩的没有样了,邢健的侄女也快急哭了,她特别怕冯见娣,每次骂她都骂的特别难听,一点脸面都不给她留。
她咬咬牙,一闭眼,用围巾把脸包了包,低头去捡菜叶子。
另一个被她带着,也低下头去捡。
最后拖了一袋子烂乎乎的彩叶回去。
冯见娣特别交代了,不能走正门,从后门走,她也知道让顾客看见不好。
进门后冯见娣忙让弄到厨房去,自己跟着过去打开一看,皱了皱眉:“咋这么烂?”
拖着菜回来的两人都快冻僵了,把手放在嘴边哈气,一边跺着脚,哆哆嗦嗦地道:“挤的人太多了。”
“下回你们激灵点,嘴甜一点,挨着卖菜的老板,让人家扒下来直接往你们袋子里扔。”冯见娣悉心教导他们,见两人木木的,还呵斥着重复一句,“听见了没?”
两人机械的点头。
做饭的厨师来准备晚饭,看他们在择菜,都看愣了,地上有敞开的麻袋,麻袋里头露出烂乎乎的菜叶子,问旁边给他打杂的小伙子:“这是啥?”
“白菜啊!”
“我能认不出来这是白菜?我是问…这是做给客人吃的?”大厨一脸不可思议。
冯见娣忙进来笑道:“进了锅不都一个样?”还怕拍他的胳膊,“您多费费心,这冬天菜价太贵了,咱这儿都没啥利润……”
大厨吸了口气,转身去干活。
丁彩叶还不知道冯见娣为了打压她,想搞价格战又搞不起,去弄烂菜叶子充数。
她正在接电话。
那天谢之俊给她报了个行程,她在老家没法接着回,等回到商安一忙起来就忘了。
没想到谢之俊今天会打到店里来找她。
王琴喊她过来接电话,捂着话筒小声说:“他说他姓谢。”
丁彩叶微怔,无意识的抬手摸了下鼻尖,随后才镇定的接过来,笑道:“老同学,什么指示?”表情很镇定,但手上开始缠电话线。
另一边,谢之俊握着大哥大,另一只手上拿了根烟,但是没点着,无意识捻着,等电话那头传来丁彩叶的声音时,那根香烟已经被他搓的没眼看了。
耳尖微有点发红,心口咚咚跳,语气也尽量轻松,笑道:“指示谈不上,就是想问问你那店里买菜啥的都从哪儿买?”
“果蔬批发市场,从那儿进货便宜。”丁彩叶没多想,笑问道,“你也想开餐厅?”
电话那头传来有点狼狈的吐东西的声音。
谢之俊忘了手里的烟没点,把烟叶都搓出来了,下意识放到嘴边吸,沾了一嘴的沫。
“噗噗…呸!”谢之俊大窘,先澄清,“抱歉,吃了一嘴烟叶。”
丁彩叶失笑,瞥见王琴正无语的看着她的手指,还缠,电话线都变形的不成样了,她轻轻瞪了王琴一眼,把手松开,随口问道:“你抽卷烟?”
那种买烟叶自己卷的烟。
“不是,额,那个什么……”谢之俊不好说自己刚刚的‘壮举’,回归正题:“我战友的父母在宁坊蔬菜园那边种大棚,好像包了不少。商安批发市场的蔬菜,有一大半应该都是从宁坊拉过来的吧?我战友家姓方,你记一下联系方式,有时间打电话问问。”
作者有话说:
第55章
天还没冷之前丁彩叶还真去过宁坊蔬菜园, 她也想越过中间商省点差价。
只是,她要的蔬菜种类虽然多, 量真心不大, 合作就没法谈。
有一家倒是愿意多上这点买卖,不过要她支付一部分车费或者自己开车来拉。有些蔬菜不宜存放,一次只能购买一两天的量。丁彩叶算一下, 不管是加上车费还是算上油费, 都不如去批发市场划算。
自那之后就没再考虑蔬菜园的事。
现在谢之俊又提起来,丁彩叶忙道:“容易储存的蔬菜,我可以一次性多要点, 等过完年暖和了, 新店应该能稳定下来, 到时候两家店合起来量能大点……”
入冬的时候存了两千斤白菜, 还有几袋萝卜、土豆, 塞的家里店里到处都是, 已经见底了。
这些菜其实还好说,容易储存, 价格涨也没涨太多, 关键是黄瓜西红柿茄子芹菜这些, 买多了存不住,零散着买三天两头一个价。
只是去拉货一个来回的油费还是不划算,正想问问大谢介绍的这家给不给往客运站发货, 就听谢之俊说:“方叔现在生意做大了,有自己的车, 专门往这边送, 进市里走西边的商兴路, 就是直通批发市场的那条道, 你们看哪个路口合适让人去等着,车到了把菜拿走就行。”
“我这可是长久的买卖,你得搭进去不少人情吧?”
“倒也谈不上搭人情,你那快餐厅模式新颖,装修、服务、口感上都特别下工夫,这才多久第二家就要开起来了。如果以后店铺到处开花,每天用的量小不了。”谢之俊认真地分析,“冬天大棚菜受欢迎,到了夏季,随便去乡下转一转,就能从农户手里收到不少便宜菜,到时候方叔那边说不定还得沾你的光。”
他回到南方自己回忆了一下橙品快餐厅的经营情况,越考虑越觉得餐厅这个模式未来前景会很客观,前提是餐厅一直保持这种高水准模式的话。
丁彩叶忍不住扬起嘴角笑,活了两辈子还是喜欢听吉利话:“借你吉言,我早点遍地开花!”
以前怎么没发现谢之俊口才这么好?
当然,她倒是不信方叔夏季会沾她的光这类话,人家蔬菜生意做这么大,早有固定客户了,指着她黄花菜都凉了。
记下方叔的联系方式,丁彩叶也问了问谢之俊的情况:“你那边的生意怎么样?”
“还不错,刚开始嘛,小打小闹的干,先摸门路,积累经验。”谢之俊道,“玉石生意竞争也激烈,我打算赚点钱就转行,做点相对稳定一些的行业。”
玉石发的快,赔的快,利润大,但是坑也多,到处都有憋着想害你的人。
他匆匆赶回来就是因为合伙人上了人家的当,进的那批原石一块好料没有,全废了。
挂电话的时候崔亮就在旁边臊眉耷眼地站着,愧疚的不行,发了几次狠想去找对方火拼,被谢之俊压了下来。
他站起来过去拍了拍崔亮的肩膀,道:“别没精打采的,问问阿兴跟阿虎那边准备的怎样了,我们尽量早点抵达克钦矿场……”
他这边雷厉风行的抢原料,丁彩叶也在周末的时候去了宁坊蔬菜园。
平时没时间陪橙橙,周末就尽量带着她。
抵达宁坊蔬菜园,她找到了方家的大棚区。
方叔竟然对丁彩叶有印象:“之前你是不是来过一趟?”
丁彩叶有点惊讶,笑道:“您记性真好。”
上回她把这一片都转遍了,也见过方叔,只是方叔根本没看上她那点小虾米,他这边的菜按吨往外出,丁彩叶这个要十几斤,那个要几十斤,人家实在嫌麻烦。
“谢之俊是我儿子的战友,两人就跟亲兄弟一样,之俊刚当兵头几年探亲假都来我家住着,他说话在我这儿管用。”方叔点根烟,笑着指指家里的大棚,“转转看看,需要啥菜每天打个电话过来,我给你打包好,第二天跟车发过去就行。钱一月一结,一季一结,哪怕一年一结都不是问题。”
丁彩叶听到的是谢之俊头几年的探亲假都来方家住着。
估计是因为他那位继母。
“谢谢方叔!”既然来了,丁彩叶也没再矫情,提前写了张她店里平时用的菜单子还有用量,密密麻麻排两行,最少的洋葱一天才用三四斤。
黄瓜、西红柿这些一天能用个十几斤。
白菜用的最多,加上蒸包、炖锅之类的,好的时候一天用上百斤,不好的时候也有个七八十斤。
这么看起来是挺零碎。
她在这边跟方叔谈着,方婶子带着肖红春和橙橙在大棚里转了一圈,橙橙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个红彤彤的西红柿,跟妈妈说:“妈妈,黄瓜和西红柿住的房子好大呀!”
丁彩叶笑着给她往上提了提帽子,笑道:“是啊,住在大房子里才冻不着呀。”
橙橙点点头,煞有介事地说:“就跟我们一样,住房子里就不冷了,下雪冻不着。”又抬起小手比划,叽叽喳喳地说,“奶奶说那边还有好几个大房子,住满了菠菜、油菜,还有红红绿绿的菜椒呢!”
这一片方家的大棚最多,菜的种类也全,光这边就雇了十来个人帮着打理。
大鹏区旁边还有十几亩白菜地,生意确实做的很大。
丁彩叶来一趟,拉了一车菜回去。
她前头走着,后头还跟着方家的卡车,要了大半车白菜,小半车的土豆、萝卜还有几袋子红薯。
萝卜土豆跟红薯不是方家的,是方叔带她去别家买的。
以后她需要什么给方叔打电话,方叔把菜给她称好,放副驾驶座位上捎过去,不用她付车钱,叮嘱她给司机买包烟啥的就行。
谢之俊再打电话来的时候,丁彩叶新店已经开始试营业了。
老肖加班加点,又有第一家店的装修经验,人民路店进度缩短了近一半。
稍微晾了晾,在屋里烧了几次木炭,定好开业的日子,就安排员工出去发印好的传单。
刘芳正式上任人民路餐厅领班,工资往上调了调。
孟秀菊高兴坏了,给橙橙织了一套帽子、围巾、手套,买了罐高乐高,一本儿童绘本。
丁彩叶推拒不下,第二天送了孟秀菊一大瓶肖红春腌的酸豆角,还有两罐她自己做的牛肉辣椒酱。
钢蛋留在老店,柱子跟老鼠…也就是马浩去新店。
钢蛋跟柱子的外号大家觉得亲切可以叫,老鼠的外号丁彩叶当成规则来制定了。
这称呼太难听,而且在餐厅里喊容易引起误会,就叫大名。
新店的厨师王洋比丁彩叶想的还要尽心,他确认自己通过面试后中午一下课就往这边赶,哪怕只跟半小时也过来。
下午最后一节课上完也赶紧过来,跟着徐立志学习,一口一个‘师父’的喊着,很谦虚。
所以新店开业那天徐立志让高斌过去给王洋打下手,新店里招的那个打杂的留在老店,他再带带。
大家都轮番在老店上过班了,新店先从试营业开始,循序渐进,所以上手不难。
丁彩叶先让面点工做烤火烧,这香味飘的远,带着烤制品的酥香味儿,比较容易吸引人。
第一天,左右两边店里的人就过来问:“开业了吗?”
张姨邻居家的女孩儿高小丽站的位置离门口最近,她忙展开一个友好的笑容,热情地回人家:“开始试营业了姐,16号正式开业。”
又忙补充一句:“现在店里只有烤火烧,香辣鱿鱼,黑椒牛肉、培根的,还有滑嫩猪肉的,姐要不要尝尝?”
陶瓷店的老板笑道:“我就是闻着香过来的,我看看,还有什么啊?”
“到这边来看看吧姐。”高小丽赶紧给她介绍,还给她推粥:“姐,有滋补的红豆板栗粥、酸甜的果肉山楂粥、养生的桂圆枸杞红枣粥,还有咸口的皮蛋瘦肉粥……”
花样不少,但量做的都不多,卖完为止,卖不完员工们自己也能消化了。
姚成莲端着刚出炉的火烧出来,香味扑鼻,进来的那几个人闻着就忍不住咽口水。
“这跟外头卖的肉火烧不一样啊,太香了!”
“这也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