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我是早逝白月光 第166章

作者:嬴天尘 标签: 天之骄子 快穿 爽文 升级流 轻松 穿越重生

  越殊伸手一推,玉质书页轻飘飘落向三皇子怀中。懒得理会后者何等欣喜若狂,他淡定的目光随之落到旁边的二皇子身上。

  “咕咚……”

  眼看三皇子收获如此之大,二皇子也是淡定不能,下意识咽了一口口水。他强行恢复温文尔雅的风度,朝越殊郑重一拜:

  “小子观历代王朝,无有不灭。且世俗之外还有修士,一旦修士起了歹念,刺王杀驾也是等闲,国朝颠覆就在顷刻。小子不才,欲向国师求取大魏长治久安之道。”

  天子这段时间的烦心事,可以说一众皇子都有听闻,难得有机会为君父分忧,他可不会像三弟那么傻,只惦记着自己那点事——尽管从结果来说,三皇子收获颇丰。毕竟那可是一条仙道之外的超凡之道啊!

  越殊眼前微微一亮。

  目前出场的两位皇子倒是都挺会说话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事先请来的捧哏呢。

  毕竟他本就打算留下前几世积累的治国资料,指导落后的大魏王朝走上先进之路。

  普及医学和武道是其一。此乃欲强国,先强民。发展生产是其二。利用灵气攀灵能科技树是其三。

  如此下去,数百年后,人人皆走上进化之路,摆脱腐朽之躯,社会生产力极大进步,所有人积极向外开拓……此界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王治世”?

  相较于昔日妖魔丛生的乱世,这个没有妖魔的世界,甚至比之发展起来更加方便。

  “武道超凡,自不惧炼气士。”越殊“故伎重施”,再次以心灵之力裁下一张玉页,将之轻轻掷入二皇子怀中,“百工之技,治乱之道,尽在其中。”

  他的目光投向太子。强化己身的进化之道与强国富民的治乱之道都送出去了,也不知这位被留在最后的太子还有什么可问。

  在场其他几人的目光也落在太子身上。二皇子和三皇子知道他们是先出场占了便宜,此时倒是好奇太子大哥还能说什么。

  迎着众人的注视,太子洒然一笑。

  他眼眸里露出真切的好奇之色:“吾心中疑虑,二弟三弟所问备矣。只有一问,世间真有仙神乎,凡人可得长生乎?”

  严格来讲,这是两个问题。

  不过越殊没有挑刺。他觉得这位太子似乎也是自己的捧哏。

  他早就设想过一旦皇帝询问长生之术时该怎么“忽悠”皇帝。或者说,就算皇帝不问,越殊也会主动开口忽悠,只为引导统治者认真执行改造世界的计划。

  太子话音落下,小院中的几人都能察觉到氛围瞬间变了。少年道人面上的神色明显郑重了三分,几人的情绪不免受其感染。

  “仙神自然是有的。有自在逍遥之仙,有功德成就之神。”聆听着少年道人口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父子四人不由屏住呼吸,“成仙难,无资质者终其一生不得入道。成神易,于人间立大功德者可以封神。”

  听到这里,郁漳再也忍不住发问:“敢问国师,如何封神?”

  “身死归幽冥,魂魄封鬼神!”

  斩钉截铁的十个字让郁漳眼前一亮。若是其他人这么告诉他,他未必相信,但眼前这位可是得道真修,千载以降第一人!

  世间谁人不想长生?理智如郁漳,从来不像前朝帝王那样为寻仙问道而劳民伤财,只因他一直都知道长生不可得,如今真有机会摆在眼前,他也不可避免地心动了。

  “如何称得上大功德?”

  他迫不及待地问。

  越殊半真半假地开口:“天子仁而爱民,治天下有功,百官明察秋毫,使国强民富,医者救世济人,农人选育良种……”

  “神明存于人心。人皆尽其职,各展其能,使天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得众生称颂者,众生之心封其为神。”

  之所以说是半真半假,在于目前他还不曾去过传说中以功德封神的世界,所以他也不知道这一套能不能有效。

  然而心灵之力妙用无穷,前世“玄微”之名深入人心时,越殊曾以整个人联的心灵之力熔炼“众生之心”,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能利用“众生之心”在那个世界长久存活下去,成为类似于精神烙印的存在。

  也就是说,若是郁漳真能吃透他给出的资料,用莫大决心将大魏推向高速发展之路,将来未必不能人人归心,从而在此界的人类集体意识海洋中留下精神烙印……嗯,这样的存在,说是“死后封神”也不假吧?

  当然,前提是郁漳也能运用心灵之力。若无越殊出手,诸般设想都不过是泡影。

  越殊送佛送到西,当天夜里就带着他们体验了一回“梦中游幽冥”——其实就是带他们在虚幻的梦境中游了一回,他们所见都来自自身对幽冥世界的幻想,尤其是白天曾受越殊暗示,梦中自然得见诸般鬼神——父子四人对功德封神之说深信不疑。

  于是次日一早,推迟的大朝会上,天子以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颁布了一系列新策。

  ……

  后来,从天子和三位皇子口中得知一切始末的史官一字不差记下父子四人所述。

  后来的后来,得自解大魏国师广安侯鸣蝉的三页玉书内容流传天下,世人称之为“三页仙章”,抑或“天地人三书”。

  人书论述进化之道,强身之本。

  地书记载治乱之道,强国之策。

  天书蕴含鬼神之道,长生之法。

  人世难有永恒太平,武道的兴盛不可避免会带来动乱,无论是太平时节还是动乱之时,“三页仙章”总是受到不尽追逐。

  不可否认的是,从“三页仙章”现世之日起,这个本该深陷于封建王朝治乱循环中的小界,就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后人读史赞曰:“三问三答,成千古未有之变局,大魏之盛由此而始!”

第187章 归一道主18

  ◎物外烟霞客,尘中求道人◎

  晚霞似火,点燃了张灯结彩的右相府。万众瞩目之下,一场热闹的婚宴渐至尾声。

  适逢右相之子的大喜之日,高朋满座,宾客相庆,文武百官的齐全程度堪比朝会。

  正主方湛苦无同胞兄弟帮忙挡酒,被一群无良损友拉着灌得七歪八倒,眼看就要站不稳了。晕晕乎乎的他扑向边上自斟自饮的少年人,故作恼怒:“尔等欺我势单力薄乎?东临我弟,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自斟自饮的少年放下酒盏,隔空将他扶稳,而后缓缓抬起头来,露出一张集天地灵秀的面孔,纯黑的眼眸清澈而通透。

  他目光所及,原本还在与方湛说笑敬酒的一帮官宦子弟齐刷刷止步,面上不正经的笑容情不自禁收敛了许多。像是在外花天酒地时突然遇上了学堂里以严厉著称的先生,一个个几乎是不约而同端正了姿态。

  热闹的席间同样为之一静。

  许多人骇然发现,在方湛主动开口叫破之前,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个角落里竟然就坐着如今在全天下都炙手可热的广安候。

  就像是某种思维迷障,未曾点破之前,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以为坐在那里的就是一位普通宾客。一旦思维迷障破开,他们才“回想”起来,对方从一开始就坐在那里。

  如此神乎其神的手段,令众人愈发敬服。转念一想,许多人目光中燃起热切的火。

  要知道这个是一位真正的在世“仙师”!普通百姓只知道求神拜佛,可神台上的泥塑木胚比得上这位货真价实的大神通者吗?与其去拜泥塑木胚,还不如拜广安侯呢!

  碍于广安侯行踪难觅,从前他们“求拜无门”,万万想不到,今日竟有如此机缘!

  众人的心思顿时沸腾起来。

  一时间,这场婚宴的主人方湛,乃至权势滔天的右相方明哲,都被搁到了一边。

  秉着“错过这村就没这店”的心态,一张张笑容满面的脸向越殊这边凑过来:“……”

  不重样的恭维话源源不断涌了出来,被当事人直接屏蔽。望着不断上前找他套近乎的满堂宾客,越殊微微摇头,颇觉无奈。

  此前他以心神之力干扰了众人的认知,一来是避免喧宾夺主,破坏大喜之日,二来他也没兴趣同一群陌生人打交道。惟有解玉华一家四口不曾受到他心神之力影响。

  深知越殊心意的一家人没有戳穿此事,否则,只怕一场婚宴变成“广安侯粉丝见面会”,越殊也会成为今日最亮眼的主角。

  奈何世事总有意外,喝上头了的方湛化身内鬼,当场将越殊的存在揭露了出来,以致如今受到“围攻”的变成了越殊。本来被围攻灌酒的主角方湛反而获得了解脱……

  实话说,若非相信自家表兄的人品,越殊简直怀疑他是故意行此“围魏救赵”之计。

  回过神来的方湛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缺德”的事,他心虚地瞅瞅被包围的表弟,又瞥向洞房的方向……

  方湛:嗯,溜了溜了!

  ……弟弟不就是用来给兄长扛锅的吗?表弟啊表弟,为兄此生也就坑你这一回了!

  越殊:“……”

  他当然看到了方湛脚底抹油的背影,简直又气又好笑。也罢,看在今日是表兄洞房花烛之夜,他也就勉为其难不做计较……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被人围着套近乎、献殷勤,对他来说顶多就是有点烦人。

  越殊倒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他搁下酒杯,道:“静!”

  短短一个字宛如洪钟大吕敲响,场面蓦然由喧嚣到阒无人声,原本还在积极套近乎的人不受控制地闭上了嘴,似有无形的力量感染众人的精神,浇灭了他们的热情。

  越殊再次施加了一个小小的精神暗示。

  于是,满座宾客再度忽视了他的存在,复又开始推杯换盏,似乎回到了片刻之前。

  从头到尾旁观的解玉华、方明哲以及方婉晴纷纷不可思议地吸了一口气。哪怕早已知道这个侄子/表兄不是凡人,但对方每每展露出来的手段依旧令他们感到震撼。

  被灵云上人收为记名弟子,如今堪堪开始修行的方婉晴兴奋得双眼发亮:“表兄好厉害!不知我何时才能学会这般术法?”

  ——越殊将“三页仙章”交给天子的同时,也送出了许多备份。上清观有一份,方家也有一份。其中,他格外建议姑姑姑父重视“进化之道”,又额外给他们开过小灶,包括手把手的指点与一份亲笔手札。

  心神之力的运用就在武道篇章相关,方婉晴仙武同修,将来的确有机会复制此法。

  此外,今日方湛大婚,越殊送上了一份特别的贺礼——他亲手刻下禁制的玉佩。

  禁制来自越殊研究梨山传送阵的心得,生死危机关头,可触发禁制随机传送千里。

  一共四枚玉佩,人人有份。

  当然了,传送次数有限。因此只能用于保命,不至于让人有了倚仗便肆无忌惮作恶。哪怕越殊愿意相信姑姑一家的品格。

  这也是他的临别之礼。

  人皆有私,越殊从不以圣人自诩。他做不到拖家带口去沧海界求道,唯一能做的便是给仅有的亲眷些许不过分的特殊待遇。

  许久之前,他奋起扫平旧朝,再开新天的契机也并非大庇天下,而是保全亲友……

  先自保,再保全亲友,进而庇佑千千万万无辜之人,于力所能及之际尽己所能……几经轮回,越殊审视本心,依旧如初。

  曲终人散,宴有尽时。

  满堂宾客渐渐散去,唯有越殊独坐席上一动不动。直到送完客的解玉华夫妇归来,就见月华如水,少年一身道袍随风轻舞。

  他举头望月,眸光淡如月光。

  离别的预感在他们心头浮动。

  即便他们早就知道会有这一日,但真正到来之时,依旧感觉太快了,太快了。

  “我该走了……”

  越殊举起最后一杯故乡的酒,一饮而尽,又起身向两位长辈一拜。

  他转过身,身后呼唤声渐远:

  “东临/表兄……”

  “山高水长,且自珍重!”

上一篇:北宋县令庶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