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23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宅斗 重生 爽文 逆袭 穿越重生

  舍娘道:“那你也好好跟人家学学,争取明年下场试试。”

  其实她也是指望哥哥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自有一番自己的事业,她不太喜欢那种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满脑子里想的就是男男女女□□里的那件事情,所以她自己不断的想多学些什么,也希望哥哥能够如此。

  裴霁挠挠头:“我试试吧,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中呢,若是不中,爹爹肯定骂我。”

  裴以清对女儿们都是和风细雨,对儿子虽然也疼爱,但在学业上非常严厉。丽娘就常常觉得很得意,舍娘却知晓这恰恰说明爹对哥哥更为看重。

  她喜欢自己作为女子的身份,但也羡慕男子们能够出将入相,大有天地。

  只不过千百年来也只出了个武则天,后世反而因为武则天,都不许后宫干政,对后宫死守严防,她作为皇后,从不和前朝臣子有任何勾结,也是让皇帝放心。

  但她不想因为自己不能去实施一些事情,就什么都不做,她还是想证明自己,即便最后证明自己也或许得不到什么。

  在等待章世钧批阅的时候,舍娘也很担心,担心此人因为自己是女子便有成见不予批改,或者糊弄自己。

  没想到裴霁拿过来给她的时候,真真是批阅的满满当当的,舍娘看了甚至觉得比裴以清还认真,真是真知灼见。

  她重新看了一遍,又想感谢人家,可送自己做的针线给外男,这不妥当,也很轻浮,送贵重物品也不合适,太过隆重了,想了想,她还有一根狼毫笔,是段娘子送给她的,她便托裴霁送给章世钧全当自己的谢礼。

  章世钧原本只是一时兴起帮舍娘也顺道批阅了一番,但明显能看出这个小姑娘的文章要比她哥哥强点,但是没有系统性的学过,所以有些问题。

  还有就是写的文章不够辛辣,本以为着重写的地方,却一笔带过。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只不过他没想到那孩子还差人过来谢自己,章世钧忙道:“这也太客气了。”

  裴霁笑道:“舍妹虽然只是闺中写的玩,但受益颇多,合该多谢世兄才是。”

  章世钧知晓但凡女子闺阁文章很少传到外面,尤其是还会写时文的小姑娘更是极少的,他道:“小事一桩,裴兄万万不要再提。”

  “那既然如此,望章兄日后能再帮我妹子批阅一番,我就不胜感激了。”裴霁看的出来妹妹是非常好学的,他也希望章世钧能帮忙多指点一二。

  章世钧一愣,他发现裴霁此人心思澄澈,算不得多么精明强干的人,却是个很可靠的人,竟然为了妹妹的事情求他,他自己的功课反而放在后面,这已然十分难得。

  故而,章世钧也答应下来。

  这事儿舍娘也在裴以清面前过了明路:“既然章家郎君答应了,那日后女儿就和哥哥一起做一样的文章。”

  裴以清倒是不觉得有什么,自家若是出个才女也是自家的荣耀,况且女儿有这个实力,若是他兄妹俩能够坚持下去也是好事,也不反对。

  倒是丽娘心道舍娘该不会是看上章世钧才这般吧?她这样想的私下也问了出来。

  被舍娘一顿好骂:“我看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男男女女□□里的那点事儿,我连人家的面都不见,只不过是让人帮我改一下文章,你做姐姐的不赞扬我好学,反倒说那些乱七八糟的。”

  丽娘情知理亏,只道:“不是就不是,你激动什么?”

  “怎么?我给你扣个屎盆子,你也安之若素是吧?你那才子佳人的书看的太多了,若再胡咧咧,我把你的书都拿去爹娘面前,让你《西厢记》《痴婆子》都公诸于众。”舍娘可不会轻易饶过她。

  丽娘嘴上逞强几句,到底不敢真的惹舍娘,只悻悻然的回房。

  丽娘这般,陈妈妈看在眼里,她安慰道:“还没见过做妹妹的对自己姐姐那么凶狠的,不过您也别管她。”

  在陈妈妈看来,五姑娘就是真的有意一个少年才子又如何?这些什么举人进士熬多少年也不过六七品的官,似王姑爷那样的恩荫出仕就有官做,家底子又厚,可强太多了。

  ……

  这些闲杂的事情舍娘并不放在心中,她现在每隔三五日都会作出文章,让章世钧帮忙批阅一番,她再逐一的改正,收获实在是颇丰。

  以至于一个月船到了,舍娘还意犹未尽,章世钧却是松了一口气,自己终于可以轻松几日了。

  那裴家五姑娘可是个硬茬子,每日他批阅完后,她还会在新交上来的题目上把自己的问题写的密密麻麻的,全然不管人家是不是要歇息,只顾自己弄懂,章世钧也只能硬着头皮改,还好到浙江了,他不需要找理由拒绝了。

第27章 第27章双章合一

  船到浙江之后,她们在此处驿馆等了两日,才等到一艘船到福建。她们的箱笼行李又得继续搬运一次,舍娘感叹道:“没想到这么麻烦,真希望赶紧到泉州。”

  她还是身体很好的,长时间在船上都有些不耐烦,更别提别人了。

  陈妈妈就有些害肚,就这么一早上跑茅房五六次了,站着都不舒服。她巴不得丽娘早些嫁到京中,就不必这么长途跋涉了。

  等行李运完,舍娘等人随着大人们上了船,她看着和北方完全不同的风貌时,又觉得自己此行不虚。

  这次乘的船明显就比之前的船要快,且船行的十分平稳,舍娘听裴以清正道:“虽说泉州如今有市舶司,然而倭乱严重,且宗族势力强大,我这个通判也不知道好不好为官。”

  前世舍娘出嫁时,她爹刚调到浙江宁波府任知府,应该做官还算可以的。虽然这个官在晋王府时,人家都说她只是个小官之女。

  但现在她真的开始研究科举之道,才发现能成为知府的都十分不容易。

  “爹,我听说泉州理学兴盛,您也是理学名家,难道不是倦鸟归故林吗?”舍娘笑道。

  裴以清摇头:“做官可不是做学问,尤其是地方官,若是一府主官倒好,似我们这样的,上下受夹板气。”

  舍娘想来也是,没有管过人的,很会指手画脚,管过人的才知道难为。

  一个家连带下人不过几十个人都不好管,就像陈妈妈,裴以清都不好直接处置。此人不仅是裴老夫人的人,还是丽娘的乳母,开发了她是小,若是让六房公然和人撕破脸,或者让女儿因为这件事情和她们起疙瘩。

  但裴以清也绝对不会让这样的耳报神存在自家,舍娘本以为爹娘是要放过陈妈妈的,但是见如今这态势,恐怕是不会放过陈妈妈。

  船开之前,她就听庾氏正对陈妈妈道:“我看你这个样子,定然是要延医治病的,不能再跟着过去,否则,病情会愈发严重。等你把病看好了,再乘船过来。”

  陈妈妈连忙说自己是小病,庾氏让丽娘劝,丽娘见陈妈妈的确闹肚子整个人都站不直了,才道:“妈妈,您老还是看好了再去吧,我身边也不缺您伺候。”

  如此陈妈妈和一个小厮留下来治病,舍娘很清楚陈妈妈恐怕很难和她们会合了。

  家里人正说着话,夏妈妈让烹茶了送来,丽娘笑道:“这茶甜丝丝的,还挺好喝的,我就不爱喝浓茶,浓茶发苦。”

  “上了年纪的人才爱喝浓茶,因为尝不出味道来,所以连吃茶都要吃味道重一些的。”舍娘也很喜欢喝这种茶,清雅还有一

  丝甜意。

  庾氏在旁道:“原来你们俩爱吃这样的茶,这是最嫩的茶叶,之前给别人吃,总嫌没有茶味。”

  几人都笑着喝茶吃茶点,中午是船家的浑家亲自烧的泉州本地的美食面线糊,舍娘见是一碗很细的面勾芡的糊糊,上面还有肉虾米香菇,她看着有点抗拒,但想来自己也该入乡随俗,她吃了一口,却惊喜的觉得还不错。

  又把旁边的饼泡在里面,还道:“不知道还有没有油条?我看这里面若是泡油条肯定好吃。”

  她说要油条,夏妈妈连忙道:“油条发酵要功夫,倒是油饼快,我给姑娘做去。”

  等油饼做了来,她把油饼撕成条涨在里面,把汤汁面糊吸的满满的,一口下去,真真是鲜美的很。

  本来裴霁吃不下去,但学着舍娘这么吃,竟然也别有一番风味。

  与此同时,丽娘就有些吃不惯了,她是标准的北方人,南方这边吃食总觉得黏黏糊糊的,故而还是选择吃饭。

  这艘船约莫半个月左右到的泉州,她们先到馆驿收拾一番,如今已然是七月,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丽娘和舍娘都是穿着白银条衫,玉色绉纱挑线缕金拖泥裙子。丽娘外面罩着银红焦布比甲,舍娘则穿着梅子青的焦布比甲,姐妹二人都梳着三绺头,配着绢花飘带珍珠排髻。

  原本丽娘比舍娘大两岁的,但不知道是不是舍娘常常跳百索,个头蹿的高,几乎和姐姐差不多高了。

  就在舍娘她们梳妆打扮时,泉州知府已然派出人过来接通判上任,还安排车马帮她们运送行李。舍娘等人则是一人坐着一顶小轿子过去,她不知道泉州到底如何,但是听见外面人声鼎沸,倒是个十分热闹的地方。

  只不过,他们的官话说的自己有点儿听不懂。

  约莫走个半个时辰,方才到泉州府府衙,裴以清如今是钱粮通判,她们住的官舍正好和知府宅挨着,前面住的是分管兵马的通判。

  这里一共九间屋子,比起她们自家的宅子当然小了不少,仅仅够住罢了。

  庾氏到了之后,先让人收拾打扫,又让舍娘和丽娘代笔写帖子让人送往知府、同知以及另两位通判处。

  很快泉州知府俞夫人就说已经设宴,请她们母女三人过去。

  这次不去不打紧,一过去,众人十分惊艳她们姐妹的容貌,甚至还有专门来看她们的。连俞夫人都对庾氏道:“不知令千金是否说亲?”

  庾氏笑道:“长女已经许了人家,次女还没有。”

  俞夫人多看了舍娘一眼。

  舍娘的注意力在桌上的菜色上,俞家是浙江乌程人,因此不少事浙江厨子烧的。舍娘虽然不太挑食,但对腥味太重的吃不下去,桌上海鲜尤其多,还好有一道酿苦瓜倒是不错。

  用完饭回去,已然夜深了,舍娘看了看外面,无论如何,这辈子是一个新的开始了。

  次日醒来,窗外雀儿在打架,啾鸣之声不绝于耳。

  昨日下午才过来,都没好好打量自己的房间,她和丽娘一起住在后罩房,一间明间,两间暗间,明间摆书桌、绣架,东边屋子住丽娘,西边屋子住舍娘。

  绣架是她们自己带的,其余都是官衙本身就有的,这些只能供她们使用,不能带走。

  庾氏正派了翠兰过来问她们要置办什么,舍娘的大丫头秋菊正回话:“我们姑娘平日就爱读书写字,堂屋的书桌肯定是不够的,再有要买各色丝线,几刀纸……”

  翠兰记下后,才对舍娘道:“姑娘,这几日天热,您和四姑娘都少出门,还是多歇息。”

  “唔,我知道了。”舍娘在船上捂出了痱子,只恨不得整日待在有冰盆的地方。

  和舍娘差不多,丽娘也巴不得在屋子里待着。

  半个月左右,泉州下了一场大雨,裴家的家俬也差不多归置齐整了。裴以清为儿子裴霁在泉州府请了一位名师教导,舍娘和丽娘就没有再请先生了,对于裴以清而言,让女儿们读书这些年已然足够了。

  便是考秀才的人,也不过只读这些年。

  舍娘就平日写写趁手的文章,或者和庾氏一起打理家务,做针黹女红。

  九月是庾氏的生辰,她打算做一对香囊,因为泉州蛇虫鼠蚁多,佩戴香囊能够驱赶这些东西。

  丽娘素来不爱女红,便在桌上弹琴,她以前在京里的时候琴弹的不好,后来段娘子教,她总算是弹的有模有样了。

  姐妹二人正各自忙碌时,见一个穿翠纱裙的姑娘过来,她梳着堕马髻,满脸笑意:“这个天气,我母亲不让我出来,我却偏偏觉得闷的紧。”

  舍娘笑着:“林姐姐来了,我还打算等会儿雨停了,找你说话去。”

  这姑娘是泉州府同知的女儿林月窈,她今年十三,比舍娘大一岁,二人几乎一见如故,很能说的上话。

  所以,她这么一来,舍娘就请她到自己房里说话,让人看茶来。

  林月窈随她到房内,见里面布置的十分清雅,靠里边放着一张黑木床,床上铺着青翠的草席,帐幔是珍珠白抽金纱所制,挂在银钩上。

  床挡头放着一扇黄花梨素棂格衣架,靠西边放着一张小巧带着铜镜的梳妆台,东边则放着多宝架,靠窗户的下方不远处放着条案,圈椅。

  条案上放着笔架、砚台、还有未看完的书籍,几案旁放着月亮桌,桌上放着大小两个花瓶,冰裂纹瓷瓶插着黄色的玫瑰,霁青百花瓷梅瓶则插着红色的玫瑰海棠。

  正中则是放着一小苏式张一腿三牙束腰方桌,四周放着四个秋葵绿釉开光绣墩。

  “林姐姐,坐吧,位置太小,让你见笑了。”舍娘笑着请她坐在绣墩上。

  林月窈笑道:“都差不多大的地方,只不过我们家只有我一个,所以位置大了些,我倒是羡慕你们姐妹在一处。”

  “我们姐妹俩还时常不对盘呢。”舍娘玩笑道。

  林月窈家里有三位兄长,才生了她一个女儿,因此,她算得上是林家的掌上明珠了。林夫人是个圆脸爱笑的妇人,林月窈虽然名字里有个窈字,却不是很瘦,她生的很有福气,脾气也好,性情很敦厚。

  故而,她听舍娘这么说,忙岔开话题:“你们前面住着徐通判的女儿,家里也有两姊妹,成日为了衣裳、首饰、吃食相争。如今徐大姑娘被她姨母家接过去一年,才消停些。”

  舍娘住这里几日,也了解了一些,知晓徐通判原配生了徐大姑娘后就得了病,撒手人寰,后来娶的继续又生了一儿一女,徐通判的夫人是个和她五伯母曹氏一样的妇人,自然对继女也不是很好。

  又听林月窈道:“徐大姑娘的姨母说起来也出身不凡,正是现任礼部侍郎的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