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未绿
“知道了。”舍娘笑道。
至于丽娘,舍娘问了一嘴,丽娘不愿意出去,她觉得外头的人身上都一股气味,又累,浑身出汗,所以舍娘便和赵、林二人约定了日子。
再说裴以清现在做着钱粮通判,负责收地方税务的,因此常常要和本地乡绅富户打交道。他是进士出身,不同于那些举人监生出来的,上升无望,只好捞钱,他为官清廉,还颇有政声,但也很累。
尤其是地方官和京官不同,地方官都是一年发一次俸禄,前几个月还是把裴以清的差额费补在里面了,从明年开始裴以清则开始领年俸。
舍娘正帮庾氏算着,“一年一百二十石禄米,柴薪银一个月是三两六钱,冬日多加一倍,那就是五十两四钱,再有车马费,一年是十二两。”
庾氏看了看单子,很清楚,又笑道:“你们姐俩也别担心你爹的俸禄,除了上头这些,还有常例钱,咱们家还是够用的。”
“娘,什么叫常例钱?”舍娘不明白。
庾氏则道:“像炭敬、冰敬、喜敬不说,还有夏绢银一百六十两,还有秋粮长银,夏绢好些呢,这也是有人想外放的缘故。”
舍娘心想合法的收入就这么多,她还担心家里缺钱,还想着省钱呢。
原本想着裴霁陪着舍娘一起过去,但林夫人干脆约庾氏和赵夫人一起过去,说这般她们也放心,舍娘和庾氏都让丽娘去,然而丽娘小日子到了,这下说什么都不去了。
如今已然十月了,虽然有些燥意,但是不那么热了。舍娘身上穿着银红地卷草纹直领大襟长衫,底下配八幅珍珠白花鸟裙,脚上穿粉色绣蝶的弓鞋,头上自不必说,梳了三小髻,顶上的髻插一根银鎏金镶玉宝蝶赶花啄针,两边各插一根金镶玉嵌宝桃枝鹦鹉小插,耳上戴着碧玺耳坠,算得上珠光宝气了。
出门在外,打扮的贵气一些,宵小不敢随意靠近。
她娘庾氏自不必说,亦是精心装扮一番。
其实庾氏以前在裴家时,交际很多都轮不上她,她也不愿意凑热闹被人说。现下和舍娘乘一顶大轿,二人都有些雀跃。
“娘,我听说泉州的人出海,都要拜妈祖,这样就能保佑他们不迷路不出事。”
庾氏笑道:“南京仿佛也有一座天妃宫,只是当时我们只是途经,没去拜过。”
“那咱们今儿可得好好游玩一番,正好我听赵姐姐说还有许多海外物事在那儿卖,咱们还可以买些新奇的玩意儿回去。”舍娘很是向往。
轿子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裴家和林家的人先到了,林夫人遂道:“赵家住在永宁卫那边,怕是没这么快到,咱们先到旁边的茶楼饮茶。”
林夫人来泉州的时日比较久,也更熟悉一下,泉州虽然为理学众地,但因为商贸频繁,女子做生意的人也多,风气其实还颇为开放,便是女子也能上茶楼饮茶。
不过,这里的掌柜其实早已清场也清的差不多了,专门准备了雅间。
舍娘和林月窈牵着手一起上去,她们都很新鲜,舍娘特地选在临窗的位置,见底下行人川流不息。有挑担子买鲜果的男人,他的果子都堆砌的很漂亮。后面的担子里装着一个小男孩,有包着头巾的妇人,快步在街上走着,还有摇着折扇优哉游哉的男子,路边还有卖热糕的,有小子馋的流口水,被她娘拽走了。
附近不远处的河边还有渔船,渔船上还摆着一些事物在卖,舍娘对林月窈道:“那就是你跟我说的疍家女子吧。”
“是啊,她们不像咱们住在宅子里,她们都住在渔船上,以船为家。不过,她们的鱼丸很好吃。”林月窈道。
舍娘立马让秋菊出去让小厮买几碗鱼丸汤来,很快等鱼丸汤拿过来后,她先端了一碗给庾氏和林夫人自己再吃。
见状,林夫人忍不住夸道:“你们家舍娘真的是反应快,我们家月窈就傻不愣登的。”
庾氏虽然心里觉得舍娘的确是非常有眼色,但也不好王婆卖瓜,她笑道:“我看她们俩都好,我们舍娘也淘气着呢。”
两位大人在那里谦虚来谦虚去的,舍娘正品尝美食呢,这鱼丸不似她们吃过的淡水鱼的鱼肉做的,而是用马鲛鱼的鱼肉制成的,软弹可口。
鱼丸汤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赵夫人过来了,之前唱堂会,她见过赵夫人一次,虽然是武官的妻子,但却是江南人,生的细眉细眼的,个子又小,穿着妆花长袖大袍,整个人显得伶仃的很。
要说庾氏的性情是出了名的好,但赵夫人脾气更是好的没边了,尤其是对孩子们都特别纵容。
人到齐了,大家便一起去天妃宫,从正门口进去,上面挂着许多灯笼,里面的大殿金碧辉煌,妈祖像威严又慈悲,舍娘和赵仙娥林月窈一起跪在蒲团上,拈香磕头,上了香后。赵仙娥看到旁边的一个红木箱子,箱子外写着风调雨顺,箱子插着不少签子,她连忙提议道:“咱们都抽一根签吧,权当是玩儿。”
舍娘也随大流抽了一根签,没想到是中签,上面写着
:初缘忧愁运未通,如月未出被云朦,
知音一曲出天外,提挈仙郎遇主翁。
这签倒是真符合她重生后的心境,一开始运势并不通达,如同明珠蒙尘,将来可能会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碰到贵人,运势通达。
这样的事情舍娘素来不信,自己才是自己的贵人,自己若是不努力,天上哪里会掉下馅饼来。
什么贵人,平白无故的,她也不会接受别人的帮忙。
因此,舍娘捐了二钱银子做功德,希望爹能找回她亲祖母花老姨太,虽然希望很渺茫了。
拜了天妃娘娘,赵仙娥就带着她们到后面的一条街上,商铺林立,鳞次栉比。舍娘虽然也喜欢金银首饰,但她首饰够用,反而被一些精巧的东西吸引,贴金的蚌盒,蓝玉石上雕的观音像,螺钿耳环、草编蚂蚱、贝壳项链、扶桑娃娃的扑满。
如此只花了一两,倒是买了许多,别看丽娘要出门的时候不去,但是见舍娘带回来的玩意儿,这也想要,那也想要,最后舍娘只肯给她一个扶桑娃娃的扑满,气的她差点把舍娘给啃了。
“你买了这么多好东西,只肯给我一个娃娃,你亏心吗你?”丽娘跺脚。
舍娘都无语了:“这蚌盒我装香粉的,螺钿耳环是要戴的,贝壳项链也是一套的,那你说我怎么给你嘛。大不了,我还有一条红罗手帕子,你若喜欢,就拿去呗。”
丽娘非不可:“我不要那个红罗手帕子,我要你的葫芦螺钿的耳环。”
“下次如果我有空去天妃宫我就帮你带吧,这对我真的要戴。”舍娘挺喜欢自己挑的,当然当仁不让。
丽娘见她真的不给,想着日后借过来戴两天肯定成。
这次出去玩了一趟,庾氏的心情都畅快许多。
到了十月底,秋菊许配了人家,她配的是二管事的儿子。庾氏早有打算,二管事管着家中田地,他儿子也是耳濡目染,擅长此道,将来做舍娘的陪房,亦是能够帮忙打理好。
庾氏那边赐了秋菊两抬嫁妆,又给秋菊的未婚夫关福重新置办了新衣裳鞋袜网净,舍娘赏了她两吊钱,又有金七事一件,松江大红云布、绵细布各一匹尺头、另有苏式松子枣泥麻饼两匣子。
秋菊忙跪着磕头:“奴婢多谢姑娘赏赐。”
舍娘忙扶起她:“你出阁那日,我不好去,这些东西聊表心意,关福若是对你不好,只管喊我给你出头。”
一席话倒是把秋菊说的哭了起来,冬梅和兰若桂芳几个劝她:“日后有空多回来,何必这样,让姑娘也不好受。”
秋菊这才收了眼泪。
等秋菊出嫁,冬梅成了大丫头,庾氏说等明年开春再替舍娘拨一个丫头来。
十一月是舍娘的生辰,她先下了帖子请平日相熟的姑娘们,似林月窈、赵仙娥、郭宪珠几个自不必说,还有隔壁晋江县令之女孙璧清主动说要过来,舍娘也下了一张帖子给她。
只是,除了郭宪珠,旁人都说来。
舍娘想起赵仙娥的拜托和当时郭宪珠对她说的话,决定亲自去郭府一趟,去之前,她特地换上妆花袍褂,头上戴着凤钗和裴老太爷曾经送的首饰,走起路来头上都颤颤巍巍的。
被丽娘瞧见后,好一顿笑:“人家是王府的嬷嬷,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你这般,人家会说你暴发的。再说了,你和那郭宪珠才见过几面啊,理她呢。”
“我只是去试试,若实在不成,回来就是。”
有时候舍娘都不知道丽娘怎么想的,丽娘喜欢那种虚热闹,喜欢有人簇拥捧着,似孙璧清那般有些钻营的,她很喜欢和她在一处玩。她还送东西区别对待,对俞家的俞夫人中秋送的针线繁复些,对林夫人就敷衍些。
可俞知府的为人,裴以清都说过了,好事他揽功劳,坏事他让下属抗,甚至还想悔婚,反而是林同知为人古道热肠,为官颇为正气。
你说她区别对待吧,现在对人家真正要做侧妃的郭宪珠,又全然不放在眼里?
但这也不是以前小时候了,自己也不好老说她。
先敬罗衣后敬人,这是不管到哪里都亘古不变的道理,那些嬷嬷们在府里也未必很有体面,但是在外就以规矩来让自己与众不同,充满威严。要不说这人啊,便是有一点鸡毛蒜皮的权力,都会拿着鸡毛当令箭。
很快马车就到了郭家,舍娘先去拜见郭夫人,如今王府的人过来了,郭夫人一切都是随人家安排,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舍娘道:“上回郭姐姐就说让我过生辰一定要请她,我下了帖子,见她没有反应,就先过来了。”
“她在学规矩,一时半会是出去不了了。”郭夫人歉意的道。
舍娘忙道:“这我能理解,郭姐姐是要嫁到王府去的,行为举止不能有半分差池,甚至什么意外都不能发生。只是一入宫门深似海,王府自然有王府的好,可到底离乡背井,许多事情不能畅快了。我只是想就在我家里,几个手帕交一处大家彼此松快些,日后怕是很难再见了。”
这番话让郭夫人犹豫了,终究还是带着她去见郭宪珠,郭宪珠还要学着伺膳,王府有王爷王妃这样的公婆,还有正妻世子妃,做侧妃的不似妾侍,很多大场合那些宫人夫人不见得有机会出去,但侧妃有机会出去,身份又最末,是需要伺候的。
那两个嬷嬷正教的起劲,被郭夫人带着舍娘打断,面上都有些不愉悦。
郭宪珠见到舍娘,倒似见到恩人似的。
郭夫人也对两位嬷嬷说明来意:“这位是本府通判之女,也是我们家女儿的手帕交,想向两位嬷嬷通融一二。”
两位嬷嬷甚至都不搭理郭夫人,舍娘想郭家定然是对两位嬷嬷十分尊敬,那两位嬷嬷才如此目中无人。
故而,她先上前福了一身,才笑道:“两位嬷嬷,你们若不放心,也可以跟着一并过来,我们家里另外替您二位也备下酒菜。”
那高个的嬷嬷道:“裴姑娘好意,我们心领了。”
舍娘走上前,小声道:“这位嬷嬷,这规矩也不是一日就能学会的。郭姐姐日后是要做侧妃的,你们遵王府规矩巨细无遗教她,这是你们的责任,但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若是郭姐姐见你们如此体谅,一来她不是不识好歹的人,自然会加倍学好报答你们二位,二来,她到底是世子侧妃,一旦世子承袭王爵,她就是亲王次妃,你们日后若遇到为难的事情,有这样的香火情在,她哪里会袖手旁观呢?”
原本舍娘只是想赌一赌,不曾想听了她这一席话,两位嬷嬷竟然同意了。
很快到了舍娘生辰这一日,林家素来和裴家关系不错,林月窈最先过来的,她送了两部新书给舍娘,她们俩人都喜欢看书,这算是送到舍娘心坎里去了。
再有哥哥裴霁送了一本闱墨,丽娘送了胭脂水粉各一盒,孙璧清则送了两对荷包。赵仙娥则提了两只烧鹅,两方销金汗巾来,至于郭宪珠虽然来的最晚,但是她特地给舍娘送了一套妆奁盒来。
那两位嬷嬷自然也是跟着来的,让庾氏和丽娘陪着说话,郭宪珠在桌上举杯对众人道:“今日能出来,全仰仗我这位妹妹,日后我就当舍娘是我的亲妹妹。”
“郭姐姐,你这般说也是太夸张了,我也没说什么。”舍娘笑道。
舍娘看上次在天妃宫抽签,她便想起在自己生辰这日也玩抽花签,如此既能消磨时间,大家对未知的事情总是很感兴趣。
到了抽花签的时候,舍娘让人把丽娘也喊过来玩儿,丽娘方才跟那些王府嬷嬷们问了不少关于王府的事情,还意犹未尽。
众人又是投骰子,舍娘是寿星公,所以她先抽,她抽到的诗句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林月窈看了花签后笑道:“抽到此签,满饮一杯。”
舍娘立马喝完,又听郭宪珠道:“舍娘妹妹文章作的好,又有口才,人品贵重,自然是第一流的人物。”
舍娘笑着摇头,她又摇了骰子,正好指到丽娘,丽娘赶紧闭着眼睛抽了一根,旁边的孙璧清看上面画着一支梅花,遂念了出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丽娘听了有些怔愣,舍娘又开始掷起了骰子,这次是郭宪珠抽到了茶花,上面写的是荼蘼开尽见山茶,血色娇春带雨斜。
“恭喜郭姐姐,这山茶一枝独开。”舍娘笑道。
郭宪珠听了当然高兴,她本是侧妃,当然冀望将来的丈夫能够多宠她,在王府里她才能有前途。且不说孙璧清抽中杏花,赵仙娥抽中菊花,林月窈抽中荷花。
众人用完饭,郭宪珠就要离开了,两位嬷嬷也是紧随其后,众人都十分同情。倒是孙璧清道:“王府对郭姐姐真是重视。”
舍娘侧目,看了她一眼,孙璧清又去丽娘那里说话了。
她十二岁的生辰就这般过去了,等她生辰过了之后,徐通判把闺女徐大姑娘嫁了出去,他家亦是双喜临门,他升了湖州府同知。
从正六品升到从五品,还是在湖州这样的地方,他自然极高兴。
只是他离开之后,分管河工的通判住在河道附近,那裴以清还要先把徐通判分管的兵马也管起来。
裴以清也开始忙起来,家里庾氏也是要准备过年的事情,非常忙碌。舍娘这边则把闱墨的题目拿出来蒙住文章,只看题写文章,平日让她爹帮忙批阅一番。
进了腊月,这日清早,舍娘她们还在睡觉,却听到不知道是哪里锅碗掉下来的声音,就听见有人喊道:“倭寇来了,倭寇来了,倭寇要闯进城里来了。”
舍娘一下就惊醒了,她赶忙把衣裳穿好,又想倭寇怎么可能打进城内?还是衙门的人在喊,难道衙内的护卫都跑了么?简直其心可诛。
想到这里,她镇定下来,先拿了自己最值钱的箱子,跑到庾氏那里。
正好裴以清也才刚起来,衣裳上的盘扣都系错了地方,他正跟庾氏道:“俞家的家眷竟然已经悄然离开了,我们都不知道。要不,我也送你们离开吧?”
“爹,如今泉州城才是最安全的。况且您现在是一府父母官,若是逃了咱们满门都有罪,何不早做打算?您之前收税时,那些乡绅大户要送钱给您您不要,他们正愁怎么讨好您,您不如请示府台、二府两位大人,快速组织青壮兵马,关上泉州城门,防守起来如此才是正道。”关键时刻,舍娘也不藏拙了。
裴以清本是庶出,为人活的有些小心翼翼,没想到女儿这般快做出判断。甚至连裴霁都道:“儿子看根本不是倭寇,而是有人冒充倭寇,想趁乱偷抢东西。以前儿子就听说,沿海不少海盗都是假倭寇。”裴霁对军事很感兴趣,也忙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