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37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宅斗 重生 爽文 逆袭 穿越重生

  舍娘头一次去当然没那么快学会了,所以她常常求庾氏带着她去,庾氏几乎都能满足她。第二次她开始学在水里浮起来,差不多一个多月左右,她就能够自由的在水里游了。

  “我发现只要学会在水中站起来,和水中飘着,差不多游泳就没那么难了。”舍娘正跟庾氏分享。

  庾氏摸了摸她的头:“我家女儿胆子大,人又聪明,学什么都会。”

  见女儿这般想学会,裴以清正想办法:“老是去温泉庄子也不好,那温泉庄子太远了,倒是我认识一个人,他家宅子空着。你们知道的,江南水乡人家,家里都有池塘,离我们这里不远,女儿倒是可以常去。”

  “爹爹真好,等天气转凉了,怕是游不成了,若是再多加练习,女儿肯定能够游的更好。”舍娘有时候真的感谢爹娘,她要做什么事情,只要她提出了,她们都会想办法帮助自己,而不是像有的爹娘那般什么都不同意。

  正所谓探骊得珠,若是能够有这般水准,那她如果有什么掉在水里了,自己就能拣了。

  而且在水里的感觉,对身体的损伤没有那么大,尤其是她现在发育之后,跳百索总是觉得胸前甩的厉害,实在是坚持不了,在水中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了。

  等她游到气寒冷时,这项运动也终止了,庾氏怕她常年在水里宫寒,说对女儿家身子不好。舍娘也决定好好猫个冬,不过十一月的杭州也算不得极冷,舍娘生辰这日,庾氏还是带着她去了温泉地。

  舍娘在温泉里游给她娘看,不亦乐乎。

  然而等她们回家时,同时接到两封丧信,皇帝驾崩了,这是邸报传来的消息,再有就是大姐姐念娘撒手人寰,留下一儿一女。

  难怪当年萧棠和晋王都是一年后才想娶妻纳妾的,也未必是他们多尊重原配,而是因为国孝,至少要满一年才可以。

  舍娘就是十五岁时先暗地选秀,十七岁出嫁,就是名义上二十七个月丧期都过了。

  国丧和舍娘无关,她依旧是在家好吃好喝,到底有一个会厨艺的妈妈,把她养的皮肤吹弹可破,油光水滑。

  陶雅进来时,见舍娘虽然身着宽大的袄子,面上也不施脂粉,但愈发显得脖子白皙纤长,肌肤流光,自然地白里透红,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貌美,情态动人。

  莫说是男子,就是她这样

  的女子,见了也是让人心醉神迷。

  “陶姐姐。”舍娘站起来相迎。

  陶雅的父亲已经要去贵州任知府了,之前他在任上把上峰咬出来,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从杭州这样的地方调到贵州偏远的地方,索性,陶雅的亲事定下了,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

  舍娘除了感叹人世无常也没什么了,但陶大人离开了,空出来这个位置又不知道是谁了?舍娘想爹过来杭州不过一年半,应该没这么快的。

  倒是大伯父升了广西参政,参政是从三品的官了。

  官员从四品到三品是一个大槛,她记得大伯父最后是在正三品通政使的位置上致仕的,死后因他是皇后伯父,还追赠了太子少师。

  裴以清也很是高兴,他道:“当年倡议立太孙,爹也是出过力的,大哥在知府任上已经两任了,如今能够升迁,倒真是好事。”

  当然,因杭州知府之位空缺,如今裴以清以同知的身份暂代知府署理事情。

  用完饭,舍娘见到弟弟雱哥儿已经会扶着椅子站着了,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简直要把人看化了。

  “姐姐抱,姐姐抱我。”雱哥儿扑哧着胳膊过来。

  舍娘常年锻炼,力气还是挺大的,一把就抱起了他,雱哥儿的头就搭在她的肩膀上朝裴以清和庾氏笑。

  裴以清则道:“我看咱们家的哥儿干脆叫笑哥儿算了,成日这般笑。”

  “爹,您还别说,哥哥这翻年了,马上就要科考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舍娘很是担心。

  这辈子哥哥读书还是比之前要刻苦许多,也有人管束,比原本要好太多了。

  上京前,裴以清就专门找在京同年中学问好的,让裴霁跟着人家学作文章,再有他的座师现在户部任侍郎,也是让儿子有一等投靠之意,几乎是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这些事情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虽然家里人少了,但庾氏还是认真备下年礼。

  孰料,年礼刚送到按察使褚家,褚按察使却因为两桩案子处置不公被革退,褚家一家都要回河南老家。好在褚姑娘的伯父重入内阁,对于裴以清而言,这对于褚家而言反而是大好事,故而,亲自上门几次帮忙操持褚家回家事宜。

  就连庾氏也三番五次上门送程仪,安抚褚夫人褚姑娘。

  但也因为如此,褚姑娘的伴读生涯就此中断了。

  原本以为连着死了三个人就罢了,到了十二月,襄王府那边传来丧信,说老襄王过世了,襄王府要分家了。

  裴以清扼腕,老襄王这么一去,母亲怕是说不上话了,襄王世孙,不,现在应该说襄王世子那边应该是黄了。

  但他接着往下看,只见花老姨太道:“襄王妃和婆母不和,平日爱扒着娘家,襄王却并不这么认为,静候佳音。”

  “我的娘唉,怎么还不死心呐。”裴以清摇摇头。

  不过,小女儿的亲事还不是重点,到底刚嫁了女儿,她们夫妻还得多替小女儿也攒些嫁妆,再有若是霁哥儿科举不成,也得帮他打算娶妻了。

  因为国丧,开年后雱哥儿的周岁宴,只是家中办了一场,并未大肆操办,这孩子倒是一手拿书一手拿箭,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到桌子尽头。

  春寒料峭过了之后,裴以清便带着妻小在西湖乘船游玩,岸边杨柳依依,春风拂面,舍娘站在船头,只觉得舒服极了。

  不远处也停泊着几艘画舫,描龙画凤,一看就是大户人家。

  说来也巧,这自然也不是旁人,而是庆王府一家。他们家按爵守制,不好在家筵席音乐,老太妃受不住了,庆王便安排出来游湖。

  因不欲引人注目,所以也没有挂王府牌子。

  偏偏郡主却是气闷的不成,在那甲板上放着风筝,却不料风大,她风筝吹的掉下去了,郡主便让人用竹竿从河里挑上来,不曾想那风却是把风筝越吹越远。

  下人一着急,几个人撞在一起,倒是让郡主没站稳,直接栽到水里去了。

  舍娘一看扑通掉下去的人,想也没想,也跳下水救人。

  她一方面救人,另一方面也是想试试自己凫水的水平,人如果只平日划两下,那没有成长,必须是在急迫的地方能显身上。

  她原本就腿长胳膊长,长期练习,三下五除二就游到郡主那里,她拉着她往画舫游。

  画舫的将士本来也跳下来了,只不过他们也有顾虑,他们是男子,若是碰到了郡主不好。舍娘拽着她往前游的时候,郡主一边呛水,一边欣喜道:“裴姐姐,怎么是你呀,咳咳咳……”

  “别说话了,小心呛水。”她不知道是郡主,若是郡主,应该有很多人救的,自己倒是不必逞能了。

  不过,她现在竟然能够救人了。

  被拉到庆王府画舫上时,舍娘都还没反应过来。

  宫嬷嬷倒是认出了她:“这不是裴姑娘吗?没想到是您救了郡主。”

  说起这个,在帘子后的庆王妃却是有些愧疚,当初没让舍娘当伴读,纯粹就是觉得人家爹官位低好打发,现在人家却救了她的女儿。

  庆王妃连忙道:“原本是裴丫头,宫嬷嬷,快拿身衣裳让人换下。”

  舍娘连忙摆手:“王妃,小女无事,我们家的船就在附近,我回去便是。”

  正说着,庾氏带人登船来,谁的孩子谁心疼,就是天王贵胄也没自己的娃好。庆王妃也不放她们母女回去,让庾氏把舍娘的衣裳拿来换了,再在船上歇息。

  女眷们过来了,男人们着急也没法子进了,庆王和世子李琚都在和裴以清说话。

  裴以清一下就认出李琚出来,之前他说自己是锦衣卫,没想到竟然是世子李琚,他忙跪下道:“之前招呼不周,还请世子见谅。”

  李琚笑道:“当时我不好透露身份,裴司马亦是好酒好菜招待,何来不足之理?依小王看,就很好。”

  他是皇帝驾崩之后,就立即返回了藩地,因为当时是老皇帝让他们去的京中,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还是得遵循祖制,藩王不能随意离开藩地。

  庆王问清楚了缘由,又笑道:“真是虎父无犬女,裴司马在任上勇打倭寇,令千金亦是巾帼不让须眉。”

  听到“令千金”这三个字李琚就头疼,他想着裴以清前世为官虽然算不得什么名臣,但因为裴老太爷建储有功,在官场上还是有几个人提拔的。

  他们家在杭州时,自己还能把控得住,她们家若是不在杭州了,到底把控不了。

  万一裴氏又嫁给晋王,将来大齐王朝岂不是又要颠覆。

  故而,李琚不由得在庆王面前建言:“依儿子看,裴大人极好,俗话说能者居之。这杭州知府位置空了出来,父王何不举荐裴大人?”

  裴以清听了,简直铭感五内,嘴上还道:“下官资历微薄,不堪重负。”

  庆王虽然为人嘴毒刻薄,但是他也只有一个儿子,且儿子少年就出众,很有见地,因此,他也不好打儿子的脸,就道:“千里马常有,伯乐却未必常有,裴司马还请不必推脱。”

  以庆王府的人脉,这点事情手到擒来,然而,花祖母这个时候已然分了家,她有三个儿子,长子封辅国将军,次子封三等奉国将,唯独幼子年纪太小,是她四十好几岁生的,此时不过十岁,未曾有封。

  如今已经过了老襄王百日,她正好五十九岁,六十高寿了。

  她倒是没有跟着儿子住,她们这些王太妃太妃们暂时先由襄王奉养,她和襄王关系保持的不错,每逢继妃和襄王为难时,都是她帮忙从中说和,故而她想提出让舍娘过来陪她。

  此番,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但她的信到来的时候,正逢庆王府那边也想让舍娘过去做伴读。

  舍娘:……

第38章 第38章双章合一

  因花祖母的信事涉舍娘,裴以清专门和她道:“你若同意,你祖母就派人专门接你过去。自然,你娘也陪着你去,权当给她祝寿。”

  “爹,那您怎么说呢?路途如此遥远,这一来一去又得好几个月。这倒也罢了,祖母到底在那边有了家,她老人家现在还要靠襄王奉养,这不是老襄王的时候了,我们去了,岂

  不是给她添麻烦。”舍娘也是有这般顾虑。

  裴以清想了想还是对女儿说了实话:“你祖母要你过去,是想看看能不能说和成和襄王世子的亲事,若是能成,你可是世子妃了。”

  “什么?”舍娘都没想到这一茬,她大概能猜到章家可能有那个意思,襄王府,她想想还是摇头:“爹,您想老襄王在世时,世孙的亲事都难以定下,更何况如今。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我看还是算了吧。”

  裴以清听了女儿的话,见她脸上没有那种跃跃欲试,反而能分析实际情况,他也赞成:“我想也是如此。”

  当初因为襄王府拒了章家,他还是有些后悔的。

  只不过庆王府的伴读,舍娘也不想去:“好端端的,我有爹有娘,做什么要寄人篱下?”

  裴以清听了好笑道:“女儿啊,你的心情我很理解。当年我考中进士时,便是如此,可到底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不如这样,我写一封信给你祖母,就说襄王世子妃那件事情就罢了,若是你祖母不同意,非要你去,咱们就说你去了庆王府做伴读,庆王府的面子拂不掉。若是你祖母不提那事儿了,只想接你过去作耍子,你和你娘你们都去代我给她老人家做寿,如此还能摆脱庆王府伴读的差事,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样一来还真是,舍娘连忙道:“爹爹不愧为咱们家的智囊,什么事情都能够办的妥妥当当的。”

  裴以清心道什么妥妥当当,还不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但他素来也不怎么对女儿诉苦,而是道:“这些日子你就在家休养几日,再去庆王府吧。”

  “嗯,女儿晓得了。”舍娘颔首。

  庆王妃原本还是打算把折花院给舍娘住,但是没想到宫嬷嬷过来道:“裴家说裴姑娘回去之后,身上打冷颤,大夫说要在家休养几日,让王妃娘娘别见怪。”

  正欲进来请安的李琚听到了这番话,他虽然非常讨厌裴太后,可是现在的她也没做什么恶,还救了自己妹妹,甚至都不知道是谁就跳下水救人,说明她现在还是好的。

  所以,他进来请完安后,不免道:“娘,不如派咱们王府供奉的御医去瞧瞧,再让人带些补药去。”

  庆王妃看了他一眼:“成啊。”又让儿子坐下,只觉得怎么都看不够儿子:“还是回来的好,京里再好,做的好也不过那样了,若是不好,可是要吃挂落的。”

  李琚却摇头:“咱们家的位置是先帝给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将来如何谁也不知道。”

  这些话题庆王妃也就这般一说,她道:“你妹妹偏偏喜欢裴姑娘,原本她就做过半年伴读,如今她又救了她,我们倒是无所谓,她小孩子难免惦记着。”

  “我看妹妹也不必什么伴读,只不过读书而已,她也不必考状元榜眼的。”李琚道。

  前世家里人几乎默认杨家姑娘为未婚妻,只是没想到朝堂直接下旨把褚家女许配给他,杨姑娘自小给妹妹做伴读,以她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做次妃。母妃要替她另择一门亲事,她也不肯,似乎耗在庆王世子妃这个位置上了。

  最终是到了二十好几才嫁,虽然由庆王妃说和,嫁到了一户不错的人家,但到底错过了良缘,心中愤愤不平,过的并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