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未绿
却说舍娘到了客房后,先吃了些从王府带来的果饼,不得不说,襄王府的吃食很对自己的胃口。
“你们别到处走,等会儿看他们怎么安排就是。”
舍娘知道花太妃帮她创造机会,未婚的男女能有这样的机会已经很不错了,但舍娘是不准备久待的。李玦房里美婢颇多,喜欢柔顺的姑娘,如今看上自己不过是看自己的皮囊,但美女对于他们而言多如过江之鲫。
况且她看到花太妃自觉李玦能作主自己的亲事,但舍娘看却不尽然,以自己的身份做侧室,那比前世还不如,到底晋王还算是一代雄主。
花太妃是以她自己为例子,觉得男人只要爱你就能为所欲为,事实上很多男人,喜欢归喜欢,但他们更爱自己。
他们更要一桩体面的亲事,妻贤妾美才是他们平生追求。
花太妃回来时,已然很累了,舍娘亲自伺候她睡下后,才回到自己房间。芙蓉正捧了茶来,舍娘正欲吃茶,听她道:“姑娘,世子在窗户底下。”
“世子?他怎么会在这里?”舍娘以为她说的是李玦。
没想到芙蓉道:“是咱们世子。”
原来是庆王世子,舍娘忍不住道:“他怎么在这里?不是说已经回去了么?”
芙蓉摇头。
舍娘则先打发人出去,只留芙蓉在内伺候,言语上是让她们先去外面眯一会儿,不必伺候。
等她们离开了,舍娘才打开窗户,果然见李琚在此。
此时他正穿着道袍,还乔装了一番,看起来仙风道骨,舍娘道:“怎么了?您怎地在这里。”
李琚看她这般关切,知晓自己还得靠她掩护,故而说了实话:“我们在办一件极其周密的事情,不曾想跟着我一起来的两位锦衣卫兄弟却失踪了,我担心已经被人盯上,所以乔装一番过来。”
锦衣卫秘密办的事情当然是非常大的事情,甚至涉及到性命,舍娘想起他路上一路照顾自己和家人,还提点自己,故而道:“那你要我做什么?”
“我想让你把我带出去,只要我去了附近的指挥司,就有法子了。”李琚道。
舍娘看了他一眼,“我这里伺候的仆从极多,这般多出一个男子,恐怕很难。你饿不饿?要不要先吃些点心,等我想想法子。对了,能不能告诉襄王府的人?”
李琚连忙摇头:“不成,我的行踪先不便泄露。”
之前他虽然和襄王世子关系不错,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让人知晓的,否则泄露
出去,他的差事也到头了。
舍娘点点头,又让芙蓉道:“你把桌上的茶点端些给世子。”
窗外的李琚还真的有些饿了,见舍娘让人递过来的茶点,觉得自己还真是鬼使神差的跑到舍娘这里,大抵他知道她聪明,应该有法子的。
又说这李琚给舍娘出了个难题,她现在一个姑娘家,出去时身边都跟着人,很难把一个男子偷偷运出去,若是个小孩子,还能让他钻到箱子里,可李琚虽然年纪比自己小几个月,但是个头比自己都高,箱笼也是装不下。
想了想,舍娘遂对芙蓉道:“你让团儿拿一套小厮的衣裳过来。”
芙蓉立马出去了,舍娘则支开了窗户,见李琚还在这里,遂道:“这里都是襄王府的人马,若没有襄王世子的指令恐怕很难出去,我等会儿就说自己想吃道观八里地的牛肉面,让你扮成小厮出去。”
“可以。”李琚立马点头。
舍娘笑道:“可是你现在的样子看起来也实在是不像小厮,我拿出妆粉,替你打扮一番,你切莫怪罪。”
这也是襄王府的人并不认识自己的小厮,才能如此行事。
李琚连忙道:“你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帮我,实属不易,我又岂会怪罪?倒是我连累了你。日后你若有什么事情,只管驱使我便是。”
“我怎么敢驱使世子,来,我快些帮你画。”舍娘拿着妆匣子过来。
李琚原本应该非常讨厌她的,可不知怎么又觉得渐渐被她吸引,她既有霹雳手段,能对付欺负她的人,又对那些穷苦大众天生有怜悯,还这般讲义气。
舍娘则想着李琚这双眼睛也太漂亮了些,她先替他改了发型,梳成童子髻后,又用画眉的黛粉和平日上妆的玉容粉混合在一起,用香绵铺在他的脸上,如此他的脸就深了许多。
再有他的眉毛,舍娘刮细了一些,却不小心把掉下来的眉发掉在他眼睛里,舍娘吓了一跳,连忙道:“等会儿,我帮你吹吹。”
说完又觉得不妥,立马举着靶镜道:“你自己对着镜子弄出来。”
二人目光正好对上,又赶紧分开,李琚立马把掉下的眉毛从眼睛里夹出去,他又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这还真的不太像我自己了。”
“那肯定啊,你是剑眉星目,可我把你眉毛剃细了,又把你画成三角眼,整个人自然就不同了,等会儿我让团儿和你一起出去。”舍娘道。
说话间,舍娘又道:“我这会子先去找我祖母,再拿对牌给你。”
见她转身要走,李琚忙道:“过些日子你们回去的时候,我们还是一起回去吧,这样,也有个照应。”
第43章 第43章双章合一
从花太妃那里得到允许很容易,舍娘让人把对牌给了团儿和李琚,等了一个多时辰,牛肉面还真的端回来了。
“你这丫头眼睛倒是尖,我都没发现呢,说实话,这里的素斋我是吃的腻味了。”花太妃是一日不可无肉。
见牛肉面也有她的份,立马吃了起来,比舍娘吃的还快,放下碗还依依不舍:“我在王府里,都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牛肉面。”
舍娘笑道:“祖母您也太夸张了。”
花太妃摆手:“不夸张,说实在的,老王爷在的时候,我们这些人还好一些。如今你也看到了,我们只能蜷缩在一个院子里,出去一趟兴师动众,很是不容易。”
“都是为了我的事情,劳动祖母了。”舍娘垂头道。
她清楚花太妃也是为了想让她和襄王世子多相处,才如此的。
花太妃笑道:“我说了,主意是我提出来的,我自然是会想办法。”虽说她敏锐察觉二人性情未必合适,但是天底下的夫妻哪个不是磨合才好的,况且再热烈的感情,也迟早会消退,没有地位没有钱,更惨。
现在是先让王府的人看看舍娘的样子,这样的一位绝世美女,家世也不差,才学也好。
之后就是看襄王府的格局了,襄王有襄王的想法,王妃有王妃的想法,王太妃有王太妃的想法,到时候她得利用这三方关系博弈。
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实在是不成,到底也是努力过了。
祖孙二人吃完牛肉面,到了下半晌,一行人先下山回到附近别院,舍娘倒头就睡,无论如何,她也算是帮了庆王世子一个大忙。
锦上添花的事情做一百件人家未必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的事情只要人家能记住一件,自己也算是结下善缘了。
她并没有把跟江都郡主做伴读看成是善缘,因为庆王府兴许觉得这是自己的荣幸。
且不说从真武山回去之后,便是花太妃的寿辰了,庾氏带着舍娘姐弟一起给她老人家磕头,又把这几日做的针线奉上。
更别提秦夫人、许夫人都带着孩子们过来,两边都不是很熟悉,虽说都有亲戚关系,但人家都是有爵位的宗室,自家只是普通的官宦人家,其中差距,还是能察觉的。
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人家礼数上都没错,两位叔母一人送了她一匹缎子,一对玉佩,已然足够了。
所以,等花太妃的寿辰过去,舍娘和庾氏打算回家了。
但想起庆王世子说同他们一处回去的,也不知道他的事情办的顺不顺利?若不然,她们先回去算了,总不能一直待在襄王府里。
俗话说久住人贱。
正胡思乱想之际,却听外面传话来说,庆王世子准备回杭州,请庾氏和舍娘明日早上一道过去。舍娘面上镇定,庾氏却面上一喜:“上回我听说他先回去了,还在想咱们母女怎么离开,没想到他是准备船只去了,这可就好了。”
在一旁的花太妃看着若有所思,她怎么忘记了,还有庆王世子啊。舍娘在庆王家给郡主做伴读,自然是和庆王府更熟悉,庆王世子也是未曾婚配啊,这次人家还一起过来的,现在走的时候庆王世子都已经离开了,还转回来接她们母女。
自己真是枉为洞庭湖老麻雀了。
试问珠玉在前,谁要瓦砾。
舍娘正和花太妃道:“祖母,庆王世子和我们同路,正好我们能够一起过去。”
“也罢,你们这几日过来也是舟车劳顿,实在是辛苦你们了,好生休息,明早好赶路。”花太妃笑道。
庾氏带着舍娘姐弟先回去收拾行李,等她们母女几人离开了,花太妃赶紧去打听庆王世子在哪儿,自己得去看看。
李琚多亏了舍娘帮忙出去,通知到了附近的指挥使,带人把白莲教的几个余孽抓了,还把消失的两位锦衣卫救了出来,此番算是立了大功,自然要把承诺实现。
事情办完了,李琚方和襄王府提及,等他用完饭,准备回客房休息,还真被花太妃见到了。
只见这少年身着鸦青色团花暗纹杭绸直裰,外着一件石青色曳撒,头戴束发紫金冠,腰间系着犀玉带,脚上踩一双乌黑的皂靴,还真是宝剑珠袍美少年。
舍娘哪里知晓这些,她和庾氏从花园回去,这园子里倒是养着仙鹤、猛犬,听闻襄王府还有专门的鹰房。
李玦听闻舍娘要离开,遂想着姑娘家都喜欢软乎乎的东西,故而,特地让人送了一只小拂菻犬来。
送来的还是他的大丫头,名叫红绡的,生的很有几分姿色,还道:“裴姑娘,这拂菻犬还是我们世子特地寻来的,很是费心。”
“替我多谢你们世子,只是我对狗过敏,一碰到就打喷嚏。”说罢,舍娘狠狠打了几个喷嚏,她是前世被狗咬了之后很怕狗,所以从不养狗,就连骑马都是克服了好多才开始骑的。
红绡有些尴尬:“裴姑娘,这……”
“况且我这么舟车劳顿的回去,恐怕是无法好生照料了。”舍娘摊手。
如此,红绡才把狗抱回去,李玦听了直皱眉:“不喜欢狗?这狗这般可爱,怎么可能不喜欢狗呢?”
他是
着实不解,红绡摇头:“这奴婢就不知道了。”
李玦身边自然也不缺女人,现下孝期也无法完婚,他身边的红绡绿窈都是通房,虽说他有些失望,不知道是不是这姑娘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好意,但转眼回到房里,拉着红绡行了一回事。
红绡行完房后,自觉的去喝了一大碗避子汤,说起这避子汤,一点儿也不苦,甚至还熬的有甜味。
她们来日方长,要等王妃进门之后,生了孩子之后,她们才能生。
否则,真的不顾其他,钻了空子,孩子和人恐怕都保不住。
却说到了次日,襄王妃、辅国公夫人、奉国将军夫人各自打点程仪送来,庾氏因为这次还是跟李琚一道回去,很是放心,脸上笑容也增多了不少。
花太妃素来洒脱的人,这般分别,恐怕将来都不会再见面了,索性没有出来,只让人送了两套贵重头面给舍娘做礼物。
舍娘跪下来朝着花太妃的院子磕了几个头,方才离开。
从王府出来,李琚就在马上,二人见面,因为人多,不好说话,只是微微颔首致意。
来时带了许多礼物,回去时,亦是带了许多礼物。
上了船后,庾氏和舍娘都很想家了,庾氏正念叨:“也不知道你爹怎么样了?他那个老毛病你是知道的,不及时吃饭就容易晕倒,我真是担心啊。”
“咱们这一路还真是顺遂,弟弟也没有生病,还去给祖母拜寿,也算是很好了。”舍娘笑道。
庾氏点头:“你总是能往好处想,这般很好。”
舍娘想回去之后,哥哥的亲事怕是要提上日程了,到底哥哥今年十八了,自己也马上要及笄了。
只不过从汉水出来,就遭遇大风,在船上耽搁了。
一开始只是耽搁了三日,后来过了五日,还未有动静。李琚亲自过来道:“这风雨太大了,咱们还是安全了再走,我已然让人划着小船运补给过来,您放心。”
庾氏看了身边的舍娘一眼:“原本打算早些回去,帮我们五姑娘办场及笄,没想到终归是不成了,罢了,能平安到就好了。”
原来她要及笄了,李琚心道她还比自己大五个月呢。
他则道:“我来尽快安排,您放心就是。”
庾氏起身福身:“这一路真是劳烦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