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不过让纪阳奇怪的是。
老师傅认字,会背,但写得却不成,有的字还缺胳膊少腿。
老师傅摇头:“哪里会写,以前就是靠死记硬背的。也没有笔墨可供练习。”
等有余钱的时候,又没了工夫。
等有了工夫,又没了心情。
纪阳沉默许久。
可恨他有那么好的读书机会,却不思进取。
等他回衙门的时候,显得格外消沉,纪霆听说后,也没劝小四继续回去读书,他只是道:“印刷老师傅没有读书固然遗憾。”
“可你若硬套你的事,就是刻舟求剑了。”
“如今的事情正是他专注擅长,并有所骄傲的,你应该做的,是找到这件事。”
纪阳思索许久。
他擅长什么?
看游记吗?
还是说,试着自己也写一写。
他还欠大伯三十篇文章呢。
当天晚上,纪阳奋笔疾书。
不过他没写游记,而是把这些日子的见闻记录下来。
最近发生的事情,堪比他过往十八年的经历了。
白日,就在官学印书房。
教谕每日看着耗材流水般耗尽,心疼得不行。
他还要忙着明年县试,也是两头跑。
即便如此,纪县令科举心得写出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跑过去。
这种好东西!
大家都要看啊!
但只见那书册封面写着《科举心得童试篇》
没错,这东西分有三本。
接下来还有乡试篇,会试篇。
一本比一本贵,一本比一本干货多。
想要的话,就赶紧预定吧!
这三本里,只有童试篇现货买卖。
其他两本,尤其是会试篇,一本五十两银子,先预定,再售卖。
教谕幽幽道:“纪状元,您不去做奸商,真是可惜了。”
不过定价确实合理。
考童试的人最穷,价格就低。
当秀才的有些银钱,价格适中。
会试?
参加会试的人,都是举人老爷了,肯定要狠狠宰一笔。
也不对,不是宰,是求之不得买到状元心得。
毕竟这种机会,还是很少的。
当然了,这种事情,自然不用纪霆亲自出马,为了保持状元的“风度”,都是手下人的主意。
果然,消息刚一传出。
门北县这个还没正式开张的印刷作坊,就有了买卖。
整个朔州举人,全都拿着银子,让人过来预订。
因为会试还要再等三年,等个一年再交货,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此好的消息,就算大雪封路,也拦不住前来求书的秀才举人。
终于在年节前,把纪霆前段时间欠矿场的,欠大夫的,欠县学的,全都给还上了。
做完这些后,王县丞挺起腰杆:“大人年节里,肯定要忙了。”
纪霆笑:“排个顺序,本官挨个见客。”
王县丞,刘主簿,贺捕头笑。
大人开了个好头。
现在门北县那些真正的人物,必然要出现了。
他们还等着大人给台阶,他们好顺势上来,一起治理门北县。
现在纪大人告诉他们,没有你们,他照样能成事。
大人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他也没有私心。
那些人要是还躲在暗处,就是不知好歹了。
门北县几个大姓人家,很快出现在衙门里,对纪霆这个年纪轻轻的县令很是客气。
等他们出了县衙,互相看看。
这次来的县令,竟然不是草包。
但是想要恢复本地的生机,可不是一个印刷作坊可以完成的。
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上等的种子。”纪霆把信件递给差役,让他送到州城,请朔州知州帮帮忙,介绍一些靠谱的粮商过来。
纪霆才不怕欠人情。
有关系就要用,有人脉就要使。
只要能弄来好东西就行啊!
第86章 第86章办差
纪霆信件寄出去后,来衙门递帖子的人更多了。
尤其是各村村长里长等人。
就连城北一位耆老也来拜访。
门北县衙门赶在年前,热闹起来。
虽说大家都是无利不起早。
但互通有无总是好的。
不能百姓过百姓的,官府过官府的。
真有个大事小情,对他们来说是双输的局面。
再来一次雁门之战,就怕敌人已经有了经验。
到时候再想夺回来,就没那么简单。
这么一想,难怪皇上着急。
各方过来的原因,多也为纪霆请求朔州知州找的粮商。
种田三要素。
种子,肥料,水源。
这点当地农户比纪霆更清楚。
肥料跟水源在当地就有,这点农夫农妇更比衙门操心,也有他们当地一套的种田方法。
唯独种子,算是难题。
南正国如今,已经有了种子买卖的商人。
他们收粮时,会刻意从大批粮食里,筛选出饱满的种子留下来,等到开春前售卖。
因为官府掌控价格,他们也算挣个辛苦钱。
但这东西,一直供不应求。
他们去哪卖粮食种子,都会备受欢迎。
这就考验当地官员的人脉关系了。
若有好人脉,就能请来一些粮商,好让本地更多人买到好种子。
若是一般般,那本地农户也不会干等着,多会商议过后,大家驾着牛车,不远百里去购置种子。
当然了,这样一来,成本就会上去。
肯定不如粮商过来要划算。
门北县以前繁华的时候,多是粮商主动过来。
现在肯定不成的。
所以需要再疏通关系。
再加上纪霆的名声,跟他在京城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