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虽说不是必需的,但读书人都要脸面,难免会更加感激,更生出要好好报答的想法。
怪不得乡下很多农户,都愿意去纪家,或者齐家做工,都是有原因的。
去州城要用的物件,纪家同样也给他们准备了。
虽说有卓夫人添置,肯定是不如纪霆的,可对比其他人,已经属于中上水平,足足够用。
说话间,便到出发的日子。
早上天还没亮,纪五叔就准备好了。
纪霆同样收拾好,带着青竹青大两人,一起去州城。
州试。
他来了。
家里弟弟妹妹们在门口相送,眼里带着担忧。
纪霆笑着道:“等我回来,给你们带礼物。”
说完又加了句:“等着看你们私塾大比。”
纪霆到底过了县试,不管考没考过州城,当没当上秀才,都不会再去私塾大比了。
所以是看大家比试。
纪伯章无奈摇头,可他分明听出自己儿子的意思。
纪霆可不是自谦,霆哥儿的意思,分明是他一定会考上秀才的。
虽然自己参加童试时,也是这么想的,但从未说出来啊。
这孩子,一点也不像自己。
“去吧,好好考。”纪伯章安慰了娘子,这才对纪霆道。
卓夫人已经说不出话,眼里都是担心。
纪霆认真拜别爹娘,尤其是母亲。
多的话也没有了,出发,立刻出发。
而纪霆钻到马车里,才意识到这马车的不一般。
纪霆跟五叔,李三枝一辆车。
剩下的人坐其他的马车。
这马车看着都一样,但内里完全不同啊。
纪霆不是没坐过家里的车,这,这么软的毯子,这么好的茶具。
应该放在车上吗?
不应该
吧!
李三枝更是傻眼。
他虽然没见过,但也知道这些东西的不俗。
再看看纪霆跟纪五叔,纪霆还好些,他五叔都不知道脚往哪放。
纪五叔尴尬一会,无奈道:“大嫂安排的,不知道收拾得这么多。”
“想来是要赶两三天的路,三月初一才能到州城,不想你舟车劳顿。”
不想舟车劳顿是一回事。
不能这么舒坦又是另一回事啊。
纪霆挠头,算了,反正都布置了,该享受还是享受吧。
纪霆随手打开一个匣子,里面果然装着京城特制的点心,分给车里五叔,李三枝,还有青竹他们吃。
好好好,别人去州城考试,他是去州城郊游啊。
此时春光明媚,也确实是郊游的好时节!
看着宜孟县越来越远,白台州的州城逐渐近了,这路上还碰到不少去州城考试的书生。
州试,距离他们越来越近。
州试的手续以及考试内容,跟县试大体一致。
纪霆跟李三枝他们,顺便在这么舒适的马车上继续复习。
这么好的环境,若不好好用了,实在是可惜。
考吧,考上了,对谁都好。
李三枝看着纪霆一愣。
没想到他在路上也能看下去。
再看他读书的速度,下巴都要惊掉了。
纪五叔幽幽道:“他跟他爹,读书都很吓人的。不要对比。”
这一对比,自信心都会没的!
不比不比。
他李三枝不是那种人!
干嘛要给自己找不自在啊!
第51章 第51章消息【一更】
宝泽八年,三月初一,白台州州城。
来此地参加州试的童生们,终于到地方了。
进了城里,纪家车夫直接往东城方向走,进到巷子里一栋宅子附近,这才停下。
宅子门口的已经家仆等着,看到纪五叔连忙行礼:“见过五爷,小的们早早等着,家里也都收拾好了,等着给您和霆少爷接风。”
等这人说完,纪霆才意识到,这是纪家在州城的宅子。
李三枝跟另外三个书生也有些诧异,本来以为要住客栈呢,没想到还是住纪霆家里。
纪五叔对纪霆道:“这处宅子还是你爹当年住过的呢,距离州学贡院很近,过了这个小石桥,几步路的功夫,而且也僻静。”
哦,他家在州城不止一处宅子,这只是最方便的而已。
纪霆倒是不意外。
纪家毕竟发展那么多年,现在的努力,也是为了维持这样的生活。
此地管家对霆少爷更不用说,对李三枝等人更是客气。
这都是考生啊,谁知道以后会是什么功名,可要小心对待。
等大家吃过饭,便各自回房休息。
李三枝他们都在客房,地方也清静。
纪霆肯定是住他爹之前的小院,同样安静妥帖。
可以说,纪家把备考之事安排的妥妥当当,丝毫不用担心。
也是,现代普通人家中考高考,家里都是这般,何况古代的科举。
纪霆看着一尘不染的书案,把自己东西放到上面,稍微歇息片刻,就要继续抱佛脚了。
与此同时,纪霆让青竹去外面打听打听情况:“主要问问今年州试的情况,还有州城有什么新鲜事。”
青竹是个机灵,稍微说说的,他就知道要怎么办。
毕竟到了新地方,肯定要多了解本地情况的。
否则有什么小道消息,他们两眼一抹黑,那就完了啊。
纪五叔那边也还有很多杂事要忙,好不容易来州城一趟,这里的产业以及人脉关系也要兼顾。
不过他更多时间,还是搜集市面上的时文,拿给宅子给霆哥儿他们看。
李三枝等人愈发感激。
这是自己来州试,完全做不到的事。
不止如此,纪霆还把自己常看的书,以及他爹的珍本给到几人,只要看过记得还即可。
备考的时间过得极快。
青竹那边的消息也打听的差不多了。
三月初五晚上,青竹便把各路消息全都说了一遍。
先是白台州州城的新鲜事。
“都说跟往年没什么太大区别,一定要说的话,就是对读书更加重视。”
“应该是奉皇上的命,厚待人才,重视科举。”
“所以今年就算是童试,知州跟通判大人都很重视。”
纪霆,李三枝他们点点头。
这对读书人来说,自然是好事。
然后重点便是州学了。
提到州学,问题便颇多。
主要分为两方面。
一个是州学本身。
以前的州学,非秀才不得入内读书。
可因皇上的喜好,以及本地关系逢迎君意,故而选了白台州下十五个县有潜力天才学生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