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风唤雨 第124章

作者:金玉满庭 标签: 强强 历史衍生 爽文 升级流 基建 穿越重生

  拉帮结派是坏文明,必须严格制止!

  等官吏名单出来,就给陈群授官派他去交州寻找高产的占城稻种好了,这么喜欢抱团,让他去找蚊虫拉帮结派吧。

  陈昭压根不怕颍川士族有意见——她收拾自家大侄子能叫坑吗?正好让那帮士人瞧瞧,她陈昭多么大公无私,连亲侄子都舍得扔到交州找稻种。

  转头面对陈宫,陈昭面上又露出了亲切的笑容。

  “原是公台来了,我已设好了宴席,快些入宴。”送上门的贤才岂有让其跑掉的道理。

  这可是连辅佐吕布这种一眼能望见尽头的活都敢接的谋士!

  陈群暗暗松了口气,责怪睨了陈宫一眼。他就说天下姓陈的贤才岂能有跑得掉的道理,分明早就相识,方才装出那副陌生模样,可是把他吓到了。

  推杯换盏,一番宴席过后,陈昭抱歉道。

  “如今选才唯科举是举,纵使我再看好公台,若不经过科考,最多也只能从军中司马做起。”

  考虑到日后从其他诸侯那还要撬墙角,陈昭终究没有现在就彻底废除举荐制度,只是多加了一道限制——若无显赫军功,便只能从末流小吏起步。

  陈宫颔首,深以为然:“理当如此。”

  他有真才实学,又不怕考试。

  安抚好陈宫,陈昭又饶有兴致看向了自己另外一个便宜侄子陈登。

第109章

  陈登感受到了陈昭落在他身上的视线,温和一笑,主动与陈昭搭话。

  相较于尚囿于士族思维的众人,他更早觉察到了这位昭侯的不同。

  或许是从那些蹲在田埂边、咬着笔杆核算田亩税赋的昭明吏员紧蹙的眉间;或许是从村落中如春笋般突然涌现的十丈深井;又或许是从工坊里如溪流般源源不断安置的流民身上……陈登已然窥见陈昭与天下诸侯的迥异之处。

  陈昭与陈登聊了几句修建水利之事,聊到兴起,干脆命人取来一方徐州舆图摊平在桌上。

  ”……可分三级治之。”陈登指着舆图,以指尖为笔勾画,”上游凿石为闸,仿都江堰鱼嘴分水;中游筑悬釜堰;下游设筒车,以人力济天时。”

  陈登见到那些精妙的打井器具后,对工匠营的好奇便再难抑制。他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

  农具区域可以随便入内观看,只需在营门处登记姓名籍贯即可。

  甚至凭借官府按时缴纳税赋的证明还能免费借用一部分工具。

  半月前,陈昭便以”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为由,率先向陈氏征收田税。各家豪族见她对自家亲戚都如此严苛,这才不情不愿地纳了税粮。

  换言之,缴纳田税的证明陈登便有,根本无需费劲打听。

  陈登握着那卷盖有红印的税凭,嘴角泛起苦笑。当日他便神色复杂地来到新建的昭明工营,临走前还被塞了一个篆刻着“昭明”二字的简陋竹筒纪念品。

  他自然也知晓陈昭手中有比如今通用的水车更先进的脚踏筒车。

  陈昭倚在案边,指尖轻点着舆图边缘,听着陈登侃侃而谈。她眼中的审视渐渐化作了欣赏,连带着说话的语气也柔和了几分。

  ”文台且慢。”她忽然抬手止住陈登的话头,转向侍从道:”去取些蜜水来,要温的。”

  又转头对陈登解释:”说了这许久,润润喉罢。”

  语气温和得能滴蜜水。

  “多谢使君……姑母。”陈登硬生生拗了过来。

  陈昭含笑拍拍陈登压在舆图上的修长手指,亲昵道:“元龙在外该唤我一声主公。”

  便宜侄子能说坑就坑,有真本事的宝贝谋士可要好生爱护。

  陈登何等敏锐,当即会意,唇角扬起一抹了然的弧度:”多谢主公。”

  胸中有沟壑的湖海豪士,从一开始便打算凭借一腔本事出人头地。

  另一侧被忽略的陈群默不作声垂眸看着盏中晃动的冷酒,水面倒映出自己面无表情的面容。

  呵呵。

  他要怀疑在场三人中,只有他一个是假侄子,陈宫和陈登都是陈昭的真·亲戚了。

  酒宴方歇,陈昭便吩咐亲卫备好车驾,亲自将陈宫、陈登送至府邸门前。待二人登车远去,她转身瞥了眼仍在阶下等候的陈群,随意摆了摆手:”长文也早些回去歇着罢。”

  陈群看着陈昭毫无留恋的背影嘴唇动了动。

  不该也派人送送我吗?

  回到厅内,满厅狼藉的碗碟早已被侍从收拾干净,只有陈昭桌案上半掩的舆图无人敢动。

  陈昭撩起衣摆盘膝而坐,案上舆图铺展,烛火将她和陈登标注的水渠路线映得忽明忽暗。指尖蘸了墨水,沿着泗水的走向细细修正,在几处转折添上新的标记。

  一道身影从厅外走出,郭嘉松松筋骨,学着陈昭盘腿坐下。

  “看来主公甚爱陈元龙之才,与元龙一谈便是一个时辰,嘉之腰都坐酸了。”

  陈昭头也不抬道:“陈元龙擅修水利,我自然爱之。”

  虽说名为私宴,可陈昭也没把陈群陈登真当亲戚看,顺手就把郭嘉也拉到了宴上,替她观察二人。

  “我麾下不缺治世能臣,可这擅长水工之务的大才,陈登还真是头一个。”陈昭兴致颇高。

  她麾下丞相之才都要溢出了,前有冰壶秋月的蔡琰,后有怀瑾握瑜的荀彧,下面还有正在换牙的诸葛亮;谋士也不缺,沮授、郭嘉、贾诩、荀攸、貂蝉各有所长。

  可这些人都不会修水渠。乍来一个风格不同,但是同样有用的陈元龙,陈昭颇有一种收集癖得到诡异满足的心态。

  郭嘉颦眉,提醒:“下邳陈氏乃江淮豪族,根深蒂固,陈元龙若再受主公重用,加之修建水利揽取民心,只怕陈氏会在江淮坐大。”

  “我已想好了两个法子。”陈昭好整以暇抱着胳膊。

  郭嘉挑眉:“嘉愿闻其详。”

  “陈元龙既擅治水,便该为天下治水,而不尽显于徐州一地。我打算让他在天下一十三州轮流治水,一州待三年。”陈昭笑眯眯伸出手比了个“三”。

  在老家会坐大,那就离开老家呗。这么擅长治水,只待在徐州多浪费人才。

  郭嘉仿佛看见三十年后西域都护府的戈壁滩上,白发苍苍的陈登拄着九节竹杖,一边被黄沙呛地咳嗽咳嗽一边呵斥着疏勒民工夯筑河堤。

  背景是漫天飞舞的黄沙。

  郭嘉诡异沉默了片刻。

  “二来,下邳陈氏和我是亲戚,我登基之后自然要随我住在皇城。我给他们一家免费发一座宅院。”

  当然,在徐州老家的这些田地和宅子也就都留着没用了,她勉为其难收回国库好了。

  下邳陈氏可是占了大便宜,皇城房价可比徐州地价贵多了。谁让他们是皇亲国戚呢,陈昭也愿意给他们优待。

  郭嘉觉得看在同僚一场的面子上,要不然他还是找个机会提醒陈登陈群找高人看看家中祖坟风水吧。

  下邳陈氏会在徐州坐大……下邳陈氏都要没了,还坐大什么。

  “嘉斗胆问一句,主公之意是要重用寒门打压士族吗?”郭嘉忍不住问,他自诩能洞察人心,体恤主公。

  偶尔面对主公之时总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还总是太有良心。

  可郭嘉对自己定位清晰。他是主公手中一把刀,主公指哪他打哪,总要知道主公心思,才能在各方势力之间调转。

  陈昭歪过身,双腿随意舒展:”自古士族寒门,本就轮回更替。今日高门大族,当年哪个不是寒门出身?今日寒门子弟,他日未必不能位列士族。”

  “就实行科举择士。无论出身,皆可参考,择优录用。”陈昭语气平静,“压归打压,总要留条活路。设一道门槛,对谁都公平。”

  考不过别人就自己内卷去。

  曹操一直打压士族,奈何他人一死,士族就又起来了,而且越演越烈,弄出九品中正制,彻底垄断入仕渠道。

  “个人之力岂能对抗万人之力,天子也不例外。”陈昭很冷静。

  “唯有先进的制度,才能真正改变百世、万世的格局。”

  “只怕有人依然会不满意。”郭嘉意有所指。

  陈昭惊讶挑眉:“汉武帝能把天下豪族都迁去守墓,我就不能吗?”

  无非就是现在不能罢了,好在她记仇,等二三十年后天下安稳了再报复也不迟。

  做事先商量,商量不成就动刀子呗。

  陈昭在案几下方轻踹了郭嘉一脚,笑骂道:”就你心思多!我何时让你操心打压豪族的事了?平白耗费这些心神做什么。”

  她屈指敲了敲案面,扫了郭嘉一眼,不客气道:”奉孝本就体虚,再这般胡思乱想,怕是要更虚了。我让你核算今岁税收你算完了吗?”

  郭嘉心虚:“亮儿帮嘉分担了一些,嘉才有余力想其他事情……”

  “诸葛亮才九岁!”陈昭震惊,“你连九岁孩子都要压榨?”

  郭嘉打了个哈哈,狡猾道:“这是亮儿与嘉私事,主公勿要掺和。”

  陈昭半眯着眼打量了郭嘉一阵,心知郭嘉一向有分寸,便也不再多问。

  有个经验充沛的前辈带着,对诸葛亮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郭嘉离开正厅,才松了口气,算是把诸葛亮帮他干活这事过了明路。主公也答应先给诸葛亮积累着功劳,待日后诸葛亮正式出仕再算入其中。

  他熟练走到一处官署前,径直走入其中,仿佛像是自己家一样:“文姬,我来接人了。”

  背着麻布小包的诸葛亮乖乖走出来,跟在郭嘉身后离开了官署。

  “学了什么?”郭嘉饶有兴致询问诸葛亮。

  诸葛亮酝酿一下,语气缓慢但是没因为门牙漏风道:“跟随蔡别驾学了起草州府政令。”

  “文姬文采斐然,政令写得也清晰明确,不错。”郭嘉称赞,“主公那处已经过了明路,你我不用再藏着窝着了。”

  “那亮明日能去跟随荀主簿学习吗?”诸葛亮扯扯郭嘉衣袖,渴望道。

  郭嘉冷酷道:“明日你跟着吕玲绮去昭明书院读书。”

  这小子不知从哪里想出的法子,知道他在同僚中人缘好,就借着帮他干活的名义要去跟随他那群好友们学习。

  人各有所长,能精通一样就不错了,这小子竟然还想着全部精通。

  郭嘉狠狠把诸葛亮头发揉乱。更可恶的是这小子居然还真都能学一点,连身体都比他强壮,十分可恶了。

  诸葛亮被郭嘉扔回了侧书房,侧书房中正在对着书昏昏欲睡的吕玲绮一见到诸葛亮顿时来了精神。

  “我的功课呢?”吕玲绮警惕等郭嘉离开才窜到诸葛亮身边。

  诸葛亮慢吞吞从书包中掏出几页写满墨字的白纸,吕玲绮眼神一亮,一把抢过去,喜笑颜开。

  诸葛亮正了正衣冠,板着脸道:“莫要忘了,你应允过明日带我去军营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