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风唤雨 第126章

作者:金玉满庭 标签: 强强 历史衍生 爽文 升级流 基建 穿越重生

  要真硬挤进去,貂蝉就要被挤成貂饼了。

  在二人心思各异,一个在意自己脸面,一个在意自己身体中,考院正门打开,荀彧率领一列官吏徐徐而出。

  院门外人挤人,喜静的荀彧下意识就颦起了眉毛,他一身官袍,身形修长,又站在台阶上,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俯视众人,不怒自威。一瞬间,挤在最前面的几人就猛然闭上了嘴巴,身体也老实起来,站在原地不再往前挤。

  戛然而止的寂静仿佛传染一样,不过十几息,整个考院外就一片安静,间或有两声议论,也是压低声音小心翼翼。

  荀彧微微颔首,转身接过官吏递过的榜和面糊,登上台阶把榜贴上外墙,腰间组绶纹丝未动,唯玉佩轻叩声音清脆。滴落的浆糊微沾袖缘,荀彧几不可察地蹙了蹙眉,却仍将榜文贴得经纬分明。

  他后退一步,确认榜文上下边缘与墙根齐平,左右边缘与门框齐平,丝毫没有偏差,才微微颔首,心情好了几分。

  东西就是应当整整齐齐才好看。

  陈昭站在不远处,望着荀彧张榜,有点升起坏心。每个谋士都要轮流陪伴陈昭办公,荀彧自然也不例外,陈昭早就注意到了荀彧有洁癖和强迫症。

  若是下次她估计把样式不一的文书摞在荀彧案上,荀彧会不会一边皱眉一边强忍不适处理文书呢?

  似乎荀彧也注意到了陈昭,他遥遥对着陈昭莞尔一笑,并没有点明陈昭身份,只是微微低头表示恭敬,便转身返回了院内。

  前脚荀彧刚走,后脚围观人群就又热闹了起来。想要趁机挤进去看自己名次的貂蝉叹了口气,认命站在人群外。

  忽然一道熟悉的身影从貂蝉身边飞快窜过去,貂蝉定睛一看,吕玲绮正护着诸葛亮往人群里挤。

  吕玲绮也注意到了貂蝉,她看了眼细胳膊细腿的貂蝉,热心道:“你过来,我把你一起带进去。”

  貂蝉抬眼,扬起一个明媚的笑脸,吕玲绮愣了片刻,猛然别开视线,把貂蝉拉到身后,仰仗天生神力,三两下就把前面人群挤出来一道分水线。

  貂蝉和诸葛亮像两只跟着大鸟的麻雀,跟在吕玲绮身后顺利溜到了榜单前。

  诸葛亮下意识抬头从榜单上寻找兄长的名字。今日是他惦记着兄长名次,才特意拉了吕玲绮来看榜。

  榜首第一是陈登。

  诸葛亮不意外,虽诸葛亮认为他兄长诸葛瑾天资更胜陈登一筹,可毕竟二人之间还有数岁差距,又是差在青年这几年,略输陈登一筹也正常。

  再往下,诸葛瑾。

  诸葛亮紧攥的手指骤然一松,他长呼一口气,喜形于色。

  貂蝉轻“咦”了一声,视线落在第三行自己的名字上,略有些诧异。倒不是觉得自己名次太低,而是觉得自己名次比她预料中要高。

  暂时压下诧异,貂蝉接着往下看名次,名列四五者她都不认识,一直到第六名才看到一个熟悉名字,陈宫。

  又往下看,到第八名才看到“陈群”二字。

  “第八?”

  貂蝉听到身后的诧异声音,一扭头看到了自家主公的便宜侄子。

  陈群将榜单来回看了三遍,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颍川陈氏自祖父辈起便是天下闻名的大儒世家,论名声,他陈长文比下邳陈元龙还要响亮几分,如今竟落后这么多?

  榜单共分五列,第一列是姓名,后面四列则是各科分数,以五十分为满分,经义数算各十分,策论杂务各十五分。

  【陈群经义十数算八策论十三杂务八】

  他的经义满分,比陈登尚且高了一分,杂务却低了足足七分。

  陈群紧抿住唇,大步走到另一侧墙前。这面十丈长的墙上自上而下贴满了试卷,几个小吏正勤勤恳恳提着桶往墙上刷面糊,名列前茅的这一批人试卷已经张贴完了。

  陈群只看“杂务”一科。

  陈登所写的乃是一篇《治水论》,陈群看完,觉得的确可行,也知道如今旱灾频发,水利之事乃火烧眉毛的急事,陈群心服口服。第二名的诸葛瑾所写乃是一篇《抚民策》,虽略乏新意,可内容扎实详细,得了十三分。

  貂蝉的《离间计》出乎意料得了满分,甚至拉高了其他三科落下的分数,陈群看了一眼名字,他知道貂蝉是陈昭的人,也觉得也不意外。

  貂蝉的试卷上带了一句字迹熟悉的评语【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可入兵法流放百世之良策】,这是陈昭的笔迹。

  往后两张试卷则中规中矩,陈群视线落在陈宫的文章上。对陈宫的名次,陈群亦觉得不可思议,陈宫年纪比他还大十岁,经验更加充沛,就连陈登都自愧不如,却只得了第六。

  陈宫前三科除了数算丢了一分,经义策论都是满分,只是杂务十分,只比他高两分。

  陈群看向文末那句出自陈昭的评语。

  【此计虽妙,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乃同归于尽之计。策略太偏激,损人不利己,低一筹】

  人群中,陈宫望着这句评语怔忡片刻,继而苦笑。他执笔时满腔恨意,只想着与曹操同归于尽以赎前错,却忘了良策本当利己为先,损敌在后。

  此计的确并非良策。

  陈群不甘心看向了自己那篇文章的句末。

  【谋家胜过谋国】

  出自陈昭之手的评语只有短短六字。

  陈群身体僵硬片刻,缓缓收回了视线,默不作声离开了人群。

  站在不远处的陈昭平静望着陈群离去,生生从陈群的背影中读出了两分狼狈。

  她移开视线,继续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有人难掩喜色,有人愤而长叹,有人只是看客,挤在人群中凑热闹。

  还有个小贼,挤在人群里面偷摸摸拿人钱袋。

  陈昭给身后护卫使了个眼色,护卫悄悄跟在小贼身后一记手刃,把贼打晕,在人群中吆喝众人来领失物。

  看热闹的人一摸自己腰间,大惊失色,连榜也不看了,围着小贼找失物,还不忘踢贼几脚。小贼晕了又被痛醒,哀嚎着抱住护卫的腿求着要坐牢。

  再被人踹几脚,他人就要被打死了。

  人间百态如此而已。

  暮色渐沉,围观百姓三三两两散去。那些张贴的策论文章,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一场热闹。无论城头变换什么王旗,无论官衙坐着哪位使君,只要赋税不增、徭役不重,便是改朝换代也与他们无干。

  一道偷偷摸摸的身影飞快走到榜文前。

  曹劭见到四下没有熟人才长松一口气,他本来嘴硬已经告诉了下人,谁都不准去看榜文。

  甚至还已经给自己找好了理由。

  “陈昭野蛮之人,吾不愿跟随此等人。”

  等榜的这几日,曹劭遇到谁都这个说辞,生怕旁人猜到他是考不上才不出仕。

  本来连他自己都相信了这番说词,可不知怎的得知今日放榜,又整整一日都不经意间在下人口中听到谁谁谁考了第几名,曹劭的心就按耐不住了。

  他端着脸面,想着自己已经放出话不去看榜,舍不下脸命人看榜,便灵机一动找了个理由出门,假装自己散步,不小心走到此处,顺路看一眼榜文。

  第一名陈登,哼……找到了他的名字!

  曹劭心满意足数了数自己的名次——其实也没必要数,他后面就只有一个名字了,曹劭位列倒数第二。

  “定然是陈昭对我心怀记恨,打压我之名次。”曹劭给自己找补,昂首挺胸。

  曹劭有抬眼左右贼兮兮打量两眼,迅速跳开,装作只是路过的模样负手离去。

  心中颇为飘飘然。曹劭心想,若陈昭能给他一个合适官职,他也不是不能在陈昭麾下出仕,甚至也可以劝说兄长向陈昭投诚……

  曹劭先前也不是没有机会出仕,以他的家世,徐州官职几乎能任他选择,可总觉得少点感觉。反倒是这次考试,曹劭的心理从不以为然到提心吊胆,又到绝望丧气,最后峰回路转,竟让他品出了两分珍惜。

  这可是他凭借自己本事亲自考出来的官职啊!

  一道身影快马加鞭离开彭城,直奔东郡,将抄写有榜文名次的密信送入太守府邸。

  曹操坐立不安,下首坐着程昱和戏志才,展开的密信在三人之间传递。

  “唉——”曹操长叹一声,“天下有识之士皆要奔陈昭而去了。”

  早在陈昭宣布要以科考择士之时,曹操便注意到了此事,他与麾下谋士商量之后决定先按兵不动,看看陈昭到底能不能把这场考试办起来。

  如今尘埃落定,证明了陈昭对徐州的控制能力,曹操却来不及羡慕陈昭对徐州的控制力,而是落在了更长远的事情上。

  “士族皆投奔袁绍,我本欲拉拢寒门与袁绍抗衡,如今只怕不能为之。”曹操眉宇间满是忧虑,“如今该如何是好?”

  戏志才咳嗽两声,天气自秋入冬,一换季他便会咳嗽,这是老毛病了。

  “徐州可有士族反对陈昭?”

  曹操冷哼一声:“那些士族只敢暗中辱骂,哪有胆量敢与陈昭正面抗衡?”

第112章

  戏志才不觉曹操之言有何不对,追随曹操更早的程昱却察觉出了曹操态度的转变。

  从洛阳回来之后,主公对士族的态度就变了。

  主公似乎不那么看重士族了。

  程昱出身寒门,自然赞同曹操重视寒门打压士族。可曹操对士族的态度却并非程昱所想的一般倚重又忌惮,而是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轻蔑。

  暂且将此事压在心中,程昱打算私下询问主公。

  戏志才略一沉思,便把士族的心思猜得八九不离十:“士族家中藏书更多,更有族中名士教导,同场考试,亦有优势。”

  比起被打压,士族还是会选择更有优势的同场考试。对士族而言,能遇上如袁绍这般优待士族的诸侯自然最好,退一步要与寒门同台竞争虽说不乐意,但是也能接受。最差的是摊上一个打压士族的诸侯,寒门士人有多讨厌士族,身份颠倒之后士族就能有多敌对寒门。

  “青徐士族中,不堪与陈昭共事者早已投奔袁绍了,余者皆识时务。纵有人心怀怨怼,亦未至以命相搏之境。科考择士深谙中庸之道,乃谋国良策。”戏志才忍不住再三称赞。

  至于十年二十年之后,寒门凭借数十上百倍的人口优势渐渐挤压士族的出仕空间——

  戏志才太清楚士族了,若他们真能同心戮力,为十年大计共谋,汉室何至倾颓若此?乱世烽烟起,豪族亦难独善。倘使择选,他们比寒门子弟和普通百姓更期望太平年岁。

  士族太软弱,刀只要不立刻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就可以闭眼装作看不到。

  曹操也收拾好了心情,骂陈昭什么用都没有,看到好事学过来才是自己的本事,他期盼询问:“吾可学此事否?”

  “若主公能全部掌握兖州,再加脱离袁绍,便可用此计。”程昱也赞同此事。

  原本他计划让主公”以刑立威”,对士族下死手打压,如今能有更温和的法子,自然最好。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会少死许多人,程昱便觉得心头空落落的。

  “全部掌握兖州、脱离袁绍。仲德可是给我出了好大两个难题。”

  曹操眉头紧皱:“掌握兖州之难,不在州牧刘岱,而在陈昭。陈昭占据青徐二地,若要西进,必择兖州、豫州二州取一。”

  兖州与豫州的现状相似。兖州境内,朝廷任命的刺史刘岱与有袁绍支持的曹操争夺实权。豫州境内,则是袁绍麾下的长沙太守孙坚与朝廷任命的刺史孔伷争夺实权。

  “豫州比兖州更易取之。”戏志才眉心放松又紧绷,“不过先后之别罢了。陈昭先得豫州,亦不会放过兖州;先取兖州,亦不会放过豫州。”

  如今看似一团和气,不过是陈昭初至徐州,攘外之前先安内。起码此处三人都心知肚明,陈昭早晚有一日会向西大肆扩张地盘。区别只在明年还是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