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风唤雨 第183章

作者:金玉满庭 标签: 强强 历史衍生 爽文 升级流 基建 穿越重生

  “老头,你抄袭我家主公啊。”吕玲绮竖起一根中指,狠狠鄙视于吉。

  刚才还强装镇定的于吉瞬间装不下去了,他老脸通红,嘟囔着:“都是道士……道士的事能叫抄嘛……”

  于吉心里苦啊!他原本在江东好端端地当他的神仙,画符施药、占星卜卦,与北边的陈昭、汉中的张鲁各占山头,互不相扰。

  他自己也会点医术,平时糊弄人,显灵的时候也在符水里掺点药汤,大家传道都是这个法子,彼此心知肚明。可谁知北边出了个不按套路的陈昭,她写的那些书涉及种地医术,天象机关,甚至还“教”人下油锅的仙术就是往油锅里面加醋。

  庄稼汉们虽不识几个大字,可地里收成做不得假。眼见信徒日渐稀少,于吉只得捏着鼻子“取其精华”,把陈昭那名为道经实为农书的《太平要术》再改头换面充作他的道经。

  “呸。”吕玲绮抱着胳膊唾弃,满脸鄙夷。

  她抄作业被发现了还要加倍补回来呢,这老头抄主公的道经还嘴硬,真不要脸。

  “关入牢中,带回冀州交由主公处置吧。”赵云放下手中道书,淡淡瞥了于吉一眼。

  于吉脖颈一冷,下意识缩缩脖子。

  随后忽然意识到什么,于吉老脸刷一下苍白——他是自称于神仙不错,可那都是谎话,他被烧也是会变成灰的啊。

  处理完了于吉,孙策又笑嘻嘻指着周瑜:“周瑜周公瑾(SgKO),我的总角之交,主公已经同意公瑾入昭明军。”

  “这是鲁肃鲁子敬,乃公瑾之友,有意投奔主公。”孙策又介绍了鲁肃。

  吕玲绮顿时警惕。

  可恶,这家伙居然也带年礼给主公!

  吕玲绮视线迅速从鲁肃脸上掠过,察觉到鲁肃不如陆逊俊美之后悄悄松了口气,下一刻又提了起来。

  这家伙体貌魁奇,不符合主公对谋士的审美,但是很符合主公对武将的审美啊。

  离开书房后,吕玲绮立刻蹿到诸葛亮身侧,嘀嘀咕咕了几句。

  诸葛亮面露无奈:“行吧。”

  “咱们送的年礼必须是最好的!”吕玲绮好胜心极强,不仅在战场上追求百战百胜,在送礼上也是如此。

  诸葛亮耸耸肩,脚下步伐一转,往孙策小院方向去了。

  这一去就是一夜,翌日一早才顶着两个黑眼圈回来。

  “如何?”吕玲绮忙问,一侧的陆逊也竖起了耳朵。

  “鲁子敬宽厚务实,实贤才也。”诸葛亮赞叹,他与鲁肃虽是初见,却一见如故,昨夜抵足而眠,畅谈了半夜天下大势。

  吕玲绮神色瞬间严肃起来,郑重按住陆逊肩膀:“咱们必须补课!鲁肃比你大,你要笨鸟多飞才能赶上他!”

  陆逊:笨鸟?我吗?

  诸葛亮默默翻出了自己的笔记,递给陆逊。

  显然,他虽不认为陆逊和鲁肃必须竞争“谁是最好的年礼”这个名头,却也赞同陆逊努力读书。

  陆逊的补课只持续了三日。

  第四天大军启程,吕玲绮望着队伍中多出来的几十辆马车眼前一黑。

  赵云瞥了一眼,平静道:“豫扬初定,百废待兴,主公欲于正月加开一次科举。此去冀州山高水长,沿途多有野兽盗匪,正好大军回程,顺路捎着这些打算参加科举和有意入学昭明书院的士子。”

  只带了一个年礼的吕玲绮:“……”

  担忧自己先后引荐二人过多的孙策:“……”

  大军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年关之前抵达了邺城。

  陈昭亲自设宴犒劳三军,顺便将年礼发下,每人分到猪油一碗、鲜肉二十斤、鸭绒皂袍一袭,并精盐一坛,再有按照军功分发的赏钱。

  领完年礼,第二日便能分批启程回乡,除了必须驻受在边地城池防备敌军的守军,其他昭明军士卒都返乡了。

  陈昭也在府中设下庆功宴。

  庆功宴上,诸葛亮方踏入厅堂,陈昭便眼前一亮。她突然重重咳嗽,抄起案上空碟作羽扇状,戟指郭嘉:“好你个王朗,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郭嘉会意,当即瞪圆双眼,手指发颤:”你……你……”

  话音未落,整个人已软绵绵歪向荀彧。荀彧无奈扶住这家伙,却见其袖中滑出半块啃剩的糕饼,于是嫌弃往一旁挪了挪。

  诸葛亮脸颊瞬间爆红。

  陈昭还不算完,她惊慌失措大喊:“军医在何处?”

  荀彧默默垂下了头。

  “军医在何处?”陈昭又喊了一遍。

  荀彧双颊通红,默不作声掐了下郭嘉脸,冷漠道:“怒火攻心,没救了。”

  郭嘉立刻睁开眼,笑得在席上抱着肚子打滚。再看陈昭,笑得眼睛弯成一条缝,咣咣锤桌案。

  再看诸葛亮……

  “王朗有心疾,突发恶疾而亡,此事与亮无关。”诸葛亮试图催眠自己,耳朵冒着热气走到自己席位后,把头往桌底下一埋。

  偶尔他也想告到衙门。

  可是最大可能是——他满怀希望走进衙门,发现自家主公坐在上面叉腰大笑。

第178章

  陈昭打趣完诸葛亮,目光又在厅内扫视一圈,想再寻个有趣臣子联络感情。

  豫州、扬州既下,以关中为轴,关东半壁已尽归其手。

  尤其扬州之得,意义非凡——此地位于长江之难,一旦易主,南北隔江对峙的格局便就此打破。对偏安者而言,长江是天堑屏障;但对志在天下之人,这道天堑反倒成了棘手的阻碍。

  扬州落入她手中,日后对荆州动兵便不必再横渡长江。或许还可在建业办一个昭明造船厂,建业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临江靠海,适合发展商业……

  陈昭用力晃晃脑袋,把思绪收回来,今天是和臣子联络感情的休息日,这些事情等明天上班再想!

  “主公。”殿外突然传来吕玲绮清亮的声音。只见她拽着陆逊的袖角大步踏入,刚一进门便如猛虎扑食般蹿到陈昭身侧。

  在陈昭的视线里,就是一只大老虎扑了过来。吕玲绮身高又窜了一小节,眼见奔着九尺去了,陈昭身高七尺半,已经算高挑了,可在肩宽个高的吕玲绮身边,也被衬得宛如花豹和美洲狮对比。

  吕玲绮轻轻蹭着陈昭,她肩宽腿长,玄甲未卸的金属腰封还硌得陈昭肋下发疼。陈昭被蹭得东倒西歪,一把抵住吕玲绮脑门:“玲绮长大了,都会引荐贤才了。”

  “是年礼。”吕玲绮眼睛亮晶晶的,让陈昭幻视自己曾经养过的狸花猫,抓着麻雀送给她……吕玲绮个头更大,抓来的“麻雀”自然也就更大。

  陈昭轻咳一声:“是引荐的贤才。”

  年礼也不要说得那么直白嘛。

  吕玲绮笑嘻嘻:“都一样,都一样。”

  阶下的陆逊却连呼吸都放轻了。十一岁的少年攥紧深衣袖口,青竹纹的衣缘已被攥出褶皱。

  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少年,面前这位却是名满天下的一方诸侯,大汉半壁江山实际的主人。

  在陆逊的脑补中,陈昭定是威仪赫赫,衣冠华贵,周身气度如渊渟岳峙,令人不敢逼视。侍从环列,仪仗森严,所经之处众人皆俯首侧目,屏息凝神,唯恐冒犯天威。其举手投足间尽显尊荣,寻常人连抬眼直视的勇气都没有。

  ——他来晚了一步,没能看到陈昭方才笑得东倒西歪的模样。

  年少版本的江东纵火犯啊。陈昭早知吕玲绮带来的“年礼”是陆逊,只是为了保持吕玲绮第一次出门给她带礼物的惊喜,故意按耐住心思等吕玲绮引荐。

  “逊儿过来。”陈昭故作威严招手,从案下拿出早就备好的见面礼。

  陆逊见陈昭递书给他,以最标准的士子礼双手接过,心中猜测这会是什么传世典籍。

  今日是庆功宴,陆逊这个未立寸功的新人自然没有席位。他缓步退出大厅,满脑子都是陈昭所赐的那本”传世典籍”。一回到自己的小院,便迫不及待地取出书册细细研读起来。

  《太平要术·雷火部》第 一 章如何防火。

  读过一些道经的陆逊:“。”

  这对吗?

  正厅内,吕玲绮拿着陈昭递给她的同版书册,翻看了两页就兴致缺缺放了回去。

  这本《雷火部》虽然名字威风,内容却尽是些防火防雷的琐碎知识,半点没有她期待的引雷御火之术。

  “年后让昭明书坊刊印一批,再派太平道的信众去各地宣讲。”陈昭轻描淡写地说道,把书册扔给一侧正吧唧嘴啃糕点的郭嘉。

  郭嘉抬起还黏着糕点碎渣的嘴角,拱手应了声“是”,把书册揣入怀中。

  在经济基础跟不上的时候,接着传道的名义教给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一些基本知识,比让他们学圣贤之道更有用。

  一个种地的农人,不关心什么孔子曰孟子曰,如何扑灭灶火、保住茅屋,这才是更有用的学问。

  过了一阵,孙策带着周瑜鲁肃来拜见陈昭,陈昭不动声色欣赏了一会站在一起的江东双璧,心满意足宣布开席。

  庆功宴中,陈昭小酌了两杯米酒,醉是没醉,却引起了她两分兴致。

  尤其是在看到周瑜之后,陈昭那颗想要探讨音律的心就压抑不住了。

  “听闻公瑾擅音律?”陈昭此话一出,厅内原本正觥筹交错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周瑜闻弦歌而识雅意,起身含笑请命:“瑜虽不才,愿在筵前献一琴曲。”

  琴是君子之器,《礼记》载“士无故不撤琴瑟”,甚至有不少士人也会在想要投靠的主君面前献曲彰显才华。

  周瑜的确擅琴,弹奏了一曲庆祝大军得胜归来的赞乐,引起阵阵赞叹,也颇擅琴道的荀彧在宴席散后就主动寻到周瑜,与其交谈起音律。

  庆功宴兴致正好,众人不禁都多饮了几杯,不多时酒量浅些的几个人就露出了醉态。

  陈昭一个个安排着人把众人引回客院。州牧府够大,平日也都留有一众臣子的客房。唯独周瑜,陈昭安排在了自己院子不远处。

  郭嘉平日就喜欢饮酒,这两年身体好些后,陈昭也不总拘着他戒酒了。

  是以不少文臣武将都醉了,郭嘉这个酒量大的酒鬼还清醒,瞧见陈昭把周瑜安排到主院附近,郭嘉不由眉毛一挑,露出了八卦神色。

  陈昭眯着眼打量周瑜挺拔的背影,指尖轻抚下巴:“素闻周公瑾心细如发,‘曲有误,周郎顾’,不知传言几分真假?”

  她忽然勾起一抹狡黠的笑:“若我故意奏错一个音,你说公瑾能否察觉?”

  正支着耳朵凑过来听壁脚的郭嘉闻言,嘴角狠狠一抽。

  “主公明鉴,”郭嘉字字真心道,“莫说周公瑾只有一双耳朵,就是他生得十对耳朵,也断然辨不出您那一个‘错音’。”

  陈昭坏笑:“明日咱们就知道了。”

  郭嘉短暂可怜了一息周瑜,随之就把怜悯抛之脑后,转而露出幸灾乐祸的模样。

  “嘉忽然想起还有一桩急事,先行告退。”郭嘉眼珠一转,急切想把这事分享给同僚们。

  ——每当新来的同僚怀着对”昭侯精通音律”的虔诚期待,正襟危坐准备聆听仙音时,那猝不及防被现实痛击的呆滞表情,早已成为昭明军中秘而不宣的迎新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