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风唤雨 第55章

作者:金玉满庭 标签: 强强 历史衍生 爽文 升级流 基建 穿越重生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不着急回去,咱们先去一趟颍川。”

  陈昭感慨:“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我得回一趟颍川老家,让族中父老都知道我有出息了。”

  在附近县中驿馆歇脚后,蔡琰忍不住趁着四下无人轻轻戳了戳陈昭。

  “熙宁不是说你出自颍川陈氏那句是假话吗?”

  陈昭哦了一声:“是假话没错,但是时机合适的时候也可以是真话。”

  “时机合适?”

  “比如现在。”陈昭认真扒拉起了手指,“我需要一个理由去颍川一趟,祭祖就是个很好的理由。”

  “颍川有荀家的芝兰玉树,陈家的陈群,还有郭家奉孝,徐家元直,钟家元常”

  蔡琰就眼睁睁看着自家好友兼主公越说越起劲,眼睛都往外冒绿光。

  她出声提醒:“荀家的芝兰玉树可是荀彧和荀攸?此二人都在洛阳朝中担任黄门侍郎,熙宁怕是要错过了。钟繇倒是一向仰慕家父,如今辞官回乡在颍川养病。”

  “至于那郭家奉孝和徐家元直,我倒是不曾听说过他们的名声。”蔡琰迟疑片刻。

  虽蔡琰平日里深居家中,鲜少迈出府门,但父亲蔡邕并未局限她只读女学之类的书籍,但凡有要事发生,都会与她交流探讨。

  蔡邕身为名震天下的大儒,往来皆是贤才雅士,因此蔡琰对朝中内外的大事以及那些声名远扬的人才,都颇为了解熟悉。

  “无碍,去了就知道了。”陈昭开了个玩笑,“陈长文现在也不知道族中有陈昭这个人。”

  送走了蔡琰,陈昭没有睡下,而是掏出纸笔,紧闭双目,对照她脑中的图纸开始画图。

  白纸上的地图,俨然是天子所居住的甘泉宫内部摆设图纸。

  “没有密道可不成”陈昭轻声嘀咕,涂涂画画。

第45章 子龙,你去讲物理

  颍川陈家。

  【吾友长文

  操闻青州牧陈昭陈熙宁,出自颍川陈氏,操先前未听闻陈氏有此贤才可愿细言否】

  陈群把帛书来回看了三遍,满心疑惑。

  他怎么看不懂这封信呢?什么叫青州牧陈昭是颍川陈氏女?

  陈群倒是对陈昭此人早有耳闻。

  颍川境内太平道盛行,三年前黄巾起义之时,颍川郡内各处也有响应,好在朝廷重视,派皇甫将军前来平叛,没过几个月就平定了颍川境内的黄巾贼。

  那陈昭就是黄巾贼的贼首之一,号称“太平神女”,在三张贼首死后,聚拢了一批黄巾余孽盘踞在青州平原一带,听说还治军严肃,颇有贤名。

  前几日又转身一变投归了大汉,被新天子册封为青州牧,也算是青云直上,从反贼一跃成大汉忠臣了。

  这些事陈群也只当个趣谈听一听就罢了,顶多是感慨两句时也命也虽说都姓陈,可世上陈姓之人何其多,颍川陈氏和冀州陈昭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可如今,陈群神情严肃盯着手中帛书。

  若非他知晓曹孟德并非胡言乱语之辈,陈群都要怀疑这是曹孟德拿他颍川陈氏取笑了。

  陈群放下帛书,匆匆赶往祠堂,打算查一查族谱。

  他才刚迈进祠堂门槛,便迎面碰上了自家父亲陈纪,只见父亲正站在族谱架前翻阅族谱。

  陈纪看到陈群,招手道:“长文你也过来帮为父找一找。”

  颍川陈氏自陈群祖父陈寔发家,陈寔与颍川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为“颍川四长”,至陈群这一代,也才发家三代。

  族谱也不厚,只有区区三册。

  陈群自然先以父亲的命令为重,几步走到架前拿下一册族谱:“父亲要找何人?”

  “陈昭。”

  陈群手中动作一滞,抬头诧异:“父亲也在找陈昭?”

  “哦?长文,你也知晓明日青州牧要来府上拜访?”陈纪诧异。

  他一个时辰之前才收到陈昭的拜贴啊。

  “儿收到骑都尉曹孟德帛书,询问”陈群吞吞吐吐,“询问颍川陈氏女陈昭的来历。”

  他大着胆子:“莫非是父亲有子嗣流落在外?”

  陈纪板着脸:“逆子,为父洁身自好。”

  片刻后,陈纪满心疑惑:“为父怀疑是你祖父在外为官时候留下了子嗣,如今被人家找上门来了。”

  父子二人面面相觑,丝毫没有怀疑过这其实是一口无端出现的黑锅。

  “青州牧明日要上门拜访父亲,届时父亲一问便知。”

  陈群和陈纪一起把族谱来回翻了三遍,也没找到陈昭的名字,甚至连那些五代之外的亲戚名字都翻了一遍,也没找到有“陈昭”此人。

  无奈之下,陈群只好提出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见面直接问。

  “也只好如此了。”陈纪抚摸胡须长叹。

  翌日一早,陈昭早早登门。

  陈群亦早早在府门外等候。

  原本州牧亲自上门,陈纪打算亲自出门迎接贵客,可陈群建议“若是青州牧与儿同辈,父亲身为长辈去迎接晚辈,实属不妥”。陈纪一想也是,毕竟陈昭年纪比他儿子还要小,是他晚辈的可能性较大,就干脆在正堂等候,只让陈群出门迎接。

  “见过青州牧。”

  陈群拱手行礼,陈昭笑眯眯托起他,“你就是陈群陈长文吧,昭听说过颍川陈长文的才名。”

  陈昭也不是空着手来,她还带着一车礼品,都是路上遇到拦路打劫的盗贼黑吃黑得来的热乎礼物。

  如今世道动荡不安,从洛阳前往颍川,这一路三百里的路程,沿途不安宁,她们先后遭遇了四拨官府通缉的江洋大盗,还碰上了两座贼寨。好在陈昭和赵云率领着数十名精锐骑兵,一路过关斩将,将这些盗匪势力尽数剿灭。

  为了确保走亲访友的财物充足,陈昭还特意又绕了四十里路,多走了一个贼寨。

  陈群领着陈昭往正堂走,眼角余光一直偷看陈昭,试图从陈昭脸上找出一些熟悉的痕迹。

  完全没找到。

  陈昭就像是抱来的一样,脸上一点陈家人的相貌痕迹都没有。

  应当是相貌随母亲吧。

  “老夫陈纪。”

  二人走到堂内,陈纪拿不定自己是不是长辈,却知道陈昭的官位一定比自己高,于是也不端着架子,率先介绍了自己。

  陈昭早已酝酿好了情绪:“原来您就是元方伯父!”

  她一开始打算谎称自己是陈寔的子辈占一占陈群便宜,奈何按照她的出生年纪,陈寔在她出生的那年已经七十岁了,兄弟姐妹也差不多都是那个年纪,应该是生不出孩子了。

  只能退而求其次,往后退一辈,让陈纪占一占她的便宜。

  “不知家祖身体可还康健?”陈昭询问陈寔的情况。

  陈纪陈群面露悲伤,二人皆身穿孝衣,陈群哽咽道:“祖父已经于去岁末离世了。”

  “怎会如此?”陈昭悲伤欲绝,怔愣失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她当然知道陈寔已经死了,要是人家兴家之祖还活着,她也不敢这么正大光明来认假亲。

  三人对着哭了一会,全了礼节。

  陈纪才又问:“不知令尊姓甚名谁?”

  “我亦不知。”陈昭理直气壮道。

  陈纪、陈群表情有点复杂。

  你不知道你爹是谁就敢来我家认亲啊?

  陈昭面露悲伤:“昭自幼无父无母,全凭好心乡邻养大。乡邻曾言我父出自颍川陈氏,我亦在家中翻出了一篇文章。”

  陈群竖起耳朵,他预感到这篇文章就是陈昭认亲的“证据”所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陈昭情绪充沛背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

  陈纪缓缓捂住了自己脸,脸皮滚烫。

  没错,他爹就是陈太丘,他就是陈元方。

  但是被小辈当面念出来自己年少时候的事情,陈纪还是十分羞耻。

  陈群也觉得这个故事耳熟,他爹给他讲过,只是没有这么正式。而且这个故事也只在自家兄弟之间流传,不像“梁上君子”的典故那么广为人知。

  还真是自家的后辈。

  尽管还没找到陈昭的父母是谁,可单凭这篇只流通于自家子弟内部的家风故事,陈群已经有了判断。

  陈纪则脑补了更多,最后长长哀叹一口气:“是陈家对不住你。”

  子不言父过,他也不能对陈昭说的太明白。

  什么对不住我?我只是暗示我可能是陈寔没发家之前那些兄弟姊妹的后人而已。

  陈昭眼中划过一丝迷茫。

  不过秉承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原则,陈昭还是挤出两滴眼泪,唏嘘道:“都过去了。”

  反正我本来也不是你们颍川陈氏后人。

  陈昭在陈家住了下来,实地勘测过陈家祖坟的风水觉得挺好。

  毕竟后来陈朝君主还自称颍川陈氏后人,一直到那时候颍川陈氏都还如日中天,祖坟风水自然不错。

  陈纪拉着陈昭念叨了许久,他说的隐晦,陈昭只听懂了一句她不用为陈寔穿孝服,便欣然答应了。

  反正她也只有日后惹出祸事才会把颍川陈氏说出来。

  陈家在颍川郡颇有名望,先祖陈寔又和荀氏先祖荀淑并称“颍川四长”,两家素有故交,陈昭借助陈家的名头,很快就勾搭上了荀氏。

  荀彧荀攸都在外为官,不在家中,可“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沉迷著述,不关心仕途,如今正在颍川家中研究学问。

  荀爽是象数易学大家,创立乾升坤降说和卦变说,认为礼的本质是秩序,陈昭对此不了解,可张角留下了一部分关于易学的手书,陈昭仗着张角遗泽,也能和荀爽聊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