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76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所以他想了一个注意,把目光看向了隔壁的琅琊王刘泽。】

  刘泽这两天过的也太刺激了,真的。

  他已经后悔来到长安谋一条出路了。

  如果他真是天选之子,能有一路诸侯王这个福分,那老天就偷偷告诉他呀,哪怕托梦也行!

  非要搞得这么大张旗鼓,让宫里和大臣都知道他下半辈子的事迹么?

  可怜他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郎中,在这长安城里像个小蚂蚁一般诶!

  【刘泽这个琅琊王,虽然基本是靠田生给忽悠出来的,但是封他当王是一步好棋,刘泽心里是向着吕家人的。而对于齐国三兄弟来说,这个琅琊国就是从他们齐国身上割出来的肉!是吕家对齐国一脉的侮辱。

  刘襄当即派使者,给刘泽送出去一封信。这封信里,刘襄大肆夸赞刘泽,给他一顿吹捧。说您是高皇帝的兄弟,那就是我们爷爷辈的人呐,是宗室里德高望重的存在!

  现在吕氏兄弟马上就要作乱,我们这些小辈为了自保,打算出兵去拨乱反正。可我们几个都是齐二代,领兵打仗的本事没有多少,现在就是有些慌乱的不知所措捏。所以说还是的靠您老人家,领过兵,平过叛,当过大将军,所向披靡,戎马半生,我们都愿意听您的指挥,只有您老人家才有资格当咱们联军的首领呐!】

  刘泽:在自闭,勿扰。

  【刘泽呢,不知道是打算去探听一下情况,然后再汇报给吕家兄弟,还是真的上了年纪,被吹捧的忘乎所以,信了刘襄他们的鬼话。总之刘泽就直接去了,都没多带几个人。

  结果就被当场扣押。】

  好家伙,这么玩是吧。

  曹参差点憋不住笑出声,没想到刘肥的后代还会耍这种招数。

  倒是刘邦听了哈哈大笑,直夸赞道:“这个孙子有他爷爷我的风范!”

  【刘襄他们这些齐二代啊,不讲武德,偷袭刘泽这个爷爷辈的老同志。平日里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但是绝口不提什么领导联军,什么发兵关中。刘泽待了几天,也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就试探性的提出说想回家。刘襄他们极力挽留,坚决不放他走。

  刘泽这个时候才确认自己确实是上当了。

  不过他也很快转变了心态,他心知肚明刘襄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其实就是想要他的兵马呗。于是他开始跟刘襄谈判。

  他言辞恳切的对刘襄说:“咱都是实在亲戚,还是邻居,实在用不着这样。你们想要我琅琊国的兵马,直说就是,那我还能不给么?你看你这么一搞,显得我这个老同志多小心眼,多不顾大局一样。这样,我马上修书一封送回国内,让他们把军队都召集过来,就让你们来指挥,我只在旁边当一个军师就足够了,你看行不行?”

  刘襄一听,自然觉得这样最好呗,于是带着琅琊王刘泽和他的兵马,以及他们齐国本来的军队一起,出发去关中。】

  吕嬃愤愤不平:“这刘泽好不知趣,他这个身份能当一路诸侯王,该对我们吕家感恩戴德才对,现在助纣为虐不说,连消息也不通报一声。”

  吕后思索了一下局势,断言道:“刘襄不会成功的。”

  现下刚刚平定了卢绾的叛乱,朝廷在代国、燕国一代屯驻了二十万兵马。若有事,可轻而易举的南下,足够保关中无虞。

  这支兵马的地位举足轻重,她相信就算是二十年后也不会裁撤。

  【刘襄出发的时候,给各地的刘氏宗亲以及其他的官员贵族到处写信,联络感情,道明原委,希望他们能支持自己,给自己打call。

  信的内容很简单:

  “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於齐。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惠帝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高帝所立,又杀三赵王,灭梁、燕、赵以王诸吕,分齐国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不听。今高后崩,皇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今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今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翻译一下就是:高帝平定天下,封诸子弟为王,封悼惠王在齐国。悼惠王去世,惠帝派留侯张良立我为齐王。惠帝驾崩,吕后专权,年岁已高,听任诸吕擅自废除高帝封的王,杀死三位赵王,诛灭梁、燕、赵三国以王于吕氏家族,将齐国一分为四。忠臣进谏,主上惑于乱臣而不听。现在吕后去世,皇帝年幼,不能治理天下,必须依恃大臣诸侯。当今吕氏家族擅自霸占高官显爵,聚合兵力耀武扬威,劫持列侯忠臣,假托帝命以号令天下,刘氏帝位因而出现危机。现在我要领兵进京诛伐那些不应当为王的人。】

  刘邦心下宽慰,看来自己将来那个什么“白马之盟”,真是天才般的设计,给了子孙后代一个正当的理由,一个道德上的制高点啊!

  【这封信的作用就是跟檄文一样的,显示出自己是正义之师,是吕后和吕家先违反了高皇帝生前的“白马之盟”。他现在只不过是按照高皇帝所说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所以他们这是清君侧,是维护高皇帝的誓言,可不是什么造反政变,别瞎说哈!

  有高皇帝这顶高帽子在,大家确实没话说,而那些被吕后这些年打击的其他刘氏小宗,更是欢呼雀跃起来。所以他从胶东一路开向关中,一路上都没受到什么大的阻碍,一直到达灌婴守卫的荥阳,齐兵才第一次遇挫,止步不前。】

  吕禄吕产都松了一口气,毕竟那时候是他们顶在前面啊!

  “灌将军不愧是颍阴侯,果然是国之重臣!”

  【但是灌婴也不是真的什么吕氏重臣,他本质上还是功臣集团的一员。以前吕后在的时候,大家都还对老嫂子有政治惯性,争权夺利也属于是斗而不破的程度。但是现在吕后死了,大家对未来都挺迷茫的,谁也不知道事情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所以灌婴既不敢放齐国的兵马去关中,又不想真的帮吕家兄弟彻底得罪天下刘氏宗亲。

  所以他派出使者,去跟齐国那边讲和。条件也很简单,那就是谁都别动。史料记载的是“以待吕氏之变而共诛之”。也就是说灌婴同意诛杀吕氏,但是不能随便放齐国大军去祸祸长安,毕竟现在诸吕还没造反呢,所以他提出的方案是劝齐王再等等,等诸吕那边一有了苗头,自己就和他一起去。

  刘襄乐不乐意的也没办法,因为他确实打不过灌婴手里的十万大军。所以他只能发兵去打被割出去的济南郡,然后等待消息。】

  吕禄:……

  吕产:……

  话说太早了。

  灌婴你这个浓眉大眼的怎么也叛变了呢?!

  正在萧何府上的灌婴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心道不好,此事一出,那吕家人不是恨死他了,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可怎么整。

第66章 吕后3(下)

  ◎陈平,肯定是你!◎

  【而长安这边,就更精彩了。吕氏兄弟自然是心乱如麻,害怕死无葬心之地,但是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现在是左右为难。灌婴跳反了,虽然他没有带兵杀回长安,但是这按兵不动的举措,已然表明了他的立场。

  不管他原来是哪儿伙的,在外人看来他代表的就是功臣集团。现在他来这么一出,自己是发兵在外,手里捏着十万大军,安全的很,可身在长安的其他功臣勋贵可就危险了。毕竟南北两支天子禁军还都在吕家兄弟手里呢。】

  灌婴明显感到周围有一些不善的目光,似乎是怪他把大家伙都坑了。

  灌婴真的想仰天长啸,大声问一句:你们有多少人能活到二十年后啊?!

  不过他不能说,因为他怕自己现在被群殴。

  倒是萧何,替灌婴解了围:“颍阴侯机智勇武,胆略过人。当彼时,是最好的办法了。”

  吕后一死,吕家根本玩不转朝堂纷争,他们不能陪着吕家去送死。可也不能放任齐藩那几个强势的兄弟霸占长安城,到时候,大家伙可都是粘板上的鱼,任人宰割了。

  【这些兵平叛可能不够,但是杀他们这些功臣勋贵,血洗长安可是足够的了。要是吕氏兄弟真是被逼的狗急跳墙,头脑一热想要大开杀戒,那他们可是一个都跑不了。

  所以这个时候,陈平挺身而出,发动了老阴比的技能,开始了自己操作。】

  灌婴:好好好,快仔细说说陈平是怎么做的,好帮他转移一下矛盾。

  【他们目前最怕的就是吕氏兄弟手里的禁军兵权,所以首要目的就是卸掉他们的兵权。周勃虽然是将军出身,而且官职是太尉。奈何天子禁军是吕家的命根子,根本不容许别人染指,因此周勃也没办法。

  陈平却提出了一个方案。

  曲周侯郦商的儿子郦寄,是吕禄的好友,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去忽悠吕禄。于是周勃就找人去劫持了郦商,然后用这个父亲去威胁他的儿子郦寄。

  郦寄在孝与义之间终究还是选择了孝,所以他劝吕禄交出禁军的兵权,出外就藩。】

  郦商神情一顿,然后拿着手里的酒樽就朝周勃咋了过去:“兔崽子,你敢绑架老子,还威胁老子的儿子!”

  周勃一面挡住郦商的进攻,一面去找陈平,才发现陈平这个孙子今天还是不在!

  他只好跟郦商解释:“当时情况危机,我有什么办法,再说那都是陈曲逆的注意,你找他算账啊!”

  郦商气呼呼的不说话。

  周勃接着说:“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了,只是吓唬吓唬你儿子而已,还能真揍你一顿不让你吃饭么?”

  郦商:我看你套路很熟练啊。

  “你要是还气不过,一会儿咱们俩陈平的府邸,一起揍他一顿!”

  “行!”

  【“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高皇帝与吕后定鼎天下,到现在天下诸侯有刘氏九王,还有吕氏三王。这十二个诸侯王都是群臣共同商议承认的。封国封地,臣属护卫,配置都是一应俱全,其他诸侯也都认同了。现在太后崩逝,皇帝年少,而你身为赵王,不赶紧去自己的封国就藩,反而在这里执掌天子禁军,朝廷大臣和天下诸侯都会怀疑你另有图谋。

  所以,作为你的好兄弟,我是劝你赶紧交出禁军上将军的印信,归还给太尉;同时让梁王吕产——吕产后来由吕王改封梁王——交出相国印信,归还给原来的丞相。跟大臣们起誓保证,你们兄弟俩从此外出就藩,不再进长安城,安心当个诸侯王。

  这样齐王就没有了清君侧的借口,只能罢兵,长安这些勋贵得了权柄,也能安心。至于你,我的兄弟,你们吕家手里还有三个诸侯王呢,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这是最好的局面了!】

  吕后越听眉头皱的越紧,然后斜睨着吕禄问道:“你不会信了吧?”

  吕禄心道:二十年后的事情,我哪儿知道啊?!

  可他也不敢忤逆这个姑母,只能直起身子,支支吾吾的回答:“侄儿怎么会信这种鬼话呢……”

  【然后吕禄就信了。

  姐妹们,他就这么信了!

  他真的准备交出将军印,把军队归还给太尉。还派人把这事告知吕产和吕家的老人们,吕家这些人迅速发生内讧,有的认为可行,有的认为不行,意见不一,各个都迟疑未决。】

  吕嬃撑起身体,一巴掌打在吕禄的后脑勺上,给吕禄打的一个趔趄,差点栽倒在桌案上,嘴里犹自不解气的骂道:“蠢猪!”

  吕产这时候和他同病相怜,竟然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赶忙扶住了吕禄,让他坐下来。

  【其实,吕禄也不全然是一头蠢猪,他心里还是有点想法的。我认为依仗的有这么几点。

  其一,刘邦当时初定天下,就与功臣盟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这也是刻在丹书铁劵上的话语。虽然说刘邦那些异姓王的下场,懂得都懂哈……但最起码中央这些列侯勋贵可是一直富贵,他们这个团体掌握大汉帝国的中央权柄,甚至一直延续到了景帝时期。

  而且吕后在掌权过程中,也同样与功臣进行了盟誓,这是汉初君臣互信的前提与纽带,已成为政治惯例。吕禄显然相信的是这一惯例,并与功臣进行了盟誓,也就是那句“与大臣盟而之国”。

  其二,郦寄是代表以陈平和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来游说吕禄,而此前双方已有过合作,吕后当初与功臣集团的协商,中间人同样是郦家人。更何况郦寄是自己的好兄弟呢。

  其三,吕氏一族对于功臣集团的提议,犹豫未决,而吕禄并不能一言而决,此时局势又险恶异常,挂印归封地赵国,确实是吕禄的最优解。

  其四,吕禄敢于独自挂印归封地,而不怕受到诸吕牵连的最后保证,在于吕后早已废除了惩治叛乱的连坐法。也就是早在高后元年,吕后就废除了“除三族罪”,以及“袄言令”。

  可惜呀,吕禄不知道那些人都不讲武德,怎么可能会真按照规矩来做事呢。】

  【在他下定决心之后,他去了一趟姑姑吕嬃的府上。吕嬃巾帼不让须眉,政治格局和决断可比吕家这兄弟俩强得多。她一听说吕禄的决定,当即大发雷霆,说:“你做为将军却放弃军队,我们吕家如今就要没有容身之地了。”

  接着把所有的珠玉宝器都抛撒到庭堂下面,说:“再也不用保存这些玩意儿了,反正马上就是别人的了!”

  但事已至此,郦寄和典客刘揭还假借皇帝的口谕,说是皇帝让他把兵权交给周勃这个太尉,让他回封地赵国去,吕禄也不能回头了,他现在就一门心思想去赵国安享富贵人生。】

  吕台都看不下去了,不好骂人,只能眼神哀怨看着吕禄,那意思就是:弟啊,这么大的人了,咋别人说啥你信啥呢,你天天吃这么多,到底长没长脑子啊!

  【周勃拿到印信之后,二话不说,直接接管了天子禁军的北军。然后召集众位将士开大会,对大家说道:“都听好了!现在正是危机时刻,支持刘氏的,坦露左臂,支持吕氏的,露出右胳膊。”

  北军虽然是吕家的军队,可现在吕禄自己都放弃了,人家也没必要为了你老吕家搭上自己身家性命。一看眼前这个形势,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纷纷探路左臂,希望能混个从龙之功,最起码别最后被当成吕家同党给清算了。

  周勃就这样把北军彻底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北军搞定了,现在只差南军了。

  但搞定南军,就不能再靠功臣集团自己出手了。因为拿到北军的兵权,虽然说是陈平周勃他们坑蒙拐骗吧,但明面上好歹是吕禄自己交出来的,但要是用北军去打南军,那就不是政斗,而是真的造反了,他们这些老江湖可不会犯这种错误。

  于是他们制定了一个新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