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93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所以,卫青刚回到朔方,汉武帝就派特使捧着印信一路飞驰到军中,当着众位将士的面,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汉书》记载为八千七百户,反正很多就是了。

  而且,卫青这位大将军,能节制诸将,位在丞相之上!

  就连卫青那三个还在稚龄的儿子,都被汉武帝一口气全封为了列侯。

  卫青一战封神,刘彻对他的封赏也是极尽尊荣,朝廷上下也是普天同庆。】

  【但是匈奴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在冬天和春天是最难过的,冬天就不用说了,春天草原的草刚长起来,正是牛羊怀孕产子的季节,所以不能受折腾受惊吓,所以汉军攻打匈奴一般都是发生在春天,趁他们忙碌虚弱的时候进攻。

  而中原农耕在秋收的时候最忙,匈奴则是趁机来抢物资过冬,所以匈奴的反击大多在秋天。】

  【卫青奇袭右贤王就是发生在春天。到了秋天,匈奴果然来了。

  匈奴领万骑寇边代郡,杀了代郡的都尉,劫掠上千百姓,然后扬长而去。】

  【这时候,轮到刘彻来抉择了。

  从东向西看去,最东边的是燕山山脉北边的左贤王,然后是位于中间的单于本部,再往西是阴山山脉北面的右贤王和南面的河套,最西边的是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

  目前的形势是,阴山的右贤王部□□碎了,河套已经拿下了,。只剩下完全孤立的河西走廊和偏东边的单于本部、左贤王。

  那么这一次,刘彻该制定一个什么计划,他的战略目标又该是什么呢?】

  刘邦想了想,按部就班的话,应该去打河西走廊。

  但只要控制河套,河西早晚捏在手里,所以他的曾孙肯定不会选择这个……

  【一不做二不休,汉武帝豪气干云,决定直冲单于本部!】

  果然!有胆气!

  【而这场战役,也是那个如流星般耀眼的男人,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

  啊?

  刘邦愣了愣:还有高手?

  【作者有话说】

  昨天没写完就没发感谢在2024-03-1120:36:59~2024-03-1321:33: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陈莲心50瓶;徐伊人10瓶;zxjean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5章 汉武帝4

  ◎一个功冠全军,一个博广瞻望◎

  【公元前123年春天的这场汉匈之战,其实并不是什么决定性战役。】

  刘邦已经听嗨了,他拍着大腿喊道:“如此畅意,当浮一大白!”

  于是内侍赶紧搬来了蒲团、桌案和酒器等物。

  吕雉也暂时抛开心里的纠结烦闷,在他身边跽坐下来,为两人都各自斟了一杯。

  【统领全军的是近些年炙手可热的将领——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他带着其他几位将军,率领十多万的骑兵、战车兵等,从雁门郡旁边的定襄出发,战略目标是正北方向的单于本部。

  和上一次突袭右贤王的闪电战不同,这一次卫青的打法很正规,很谨慎。

  毕竟上次他只是一路的主帅,可以只带着自己本部的嫡系去浪战,但这一次他是全军的最高统帅,要对这十几万的大军负责。

  所以他采用了中原对游牧传统的战阵方式,并且灵活的结合了骑兵。】

  刘邦眼巴巴的瞅着天幕上那些骑兵作战的画面。

  他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纪录片。

  但画面里的兵器盔甲都颜色鲜亮,防护严密,看着像是上好的精铁打造的。

  他眼馋呐。

  【卫青把大军分成了前后左右中五路,负责冲锋的前军将领是一个匈奴降将,叫赵信。后军将领则是我们的老熟人,李广同志。

  而卫青自己则是坐镇中军。

  大军从定襄出发,越过长城,很快就遇到了匈奴主力。所谓“以奇胜,以正合”,卫青上一次已经用了“奇”,这一次用的就是堂堂的“正”。两边摆开架势,列阵应敌。

  但汉军的战果却十分不理想,一共只有几千个斩杀,自己这边的战损比很很高,完全没有打出之前两次汉军的气势。】

  刘启听着天幕的描述,心里又自豪又心酸。

  他的宝贝儿子果然厉害,连几千斩杀都不放在眼里了。

  要是现在他朝中有将军能打几千斩获,立马就能封候拜将。

  刘彻的父祖辈们,全都被武帝朝君臣的大手笔和高标准给惊到了。

  【于是在稍稍打退匈奴的进攻之后,卫青率领大军回到关内修整,准备寻找合适的战机再打一回。

  就这样修整了一个多月,到了初夏时节,汉军再次越过长城,向匈奴进攻。

  这一次打的比上次好一些,斩首加俘虏共一万多匈奴军。

  但是,意外来了。】

  刘邦一把抄起酒樽,吨吨吨就是一大口灌了下去。

  也不用内侍递过来的绢布,而是很豪放的用袖子摸了把嘴角,才长舒一口气道:“过瘾,实在过瘾。”

  吕雉听到这话也赞同的点点头。夫妻俩难得达成共识,都对这个敢打敢拼的汉武帝很满意。

  可惜了,怎么就不是刘盈的后代呢?

  【匈奴的左贤王、本部、右贤王,依次对应着咱们现在的河北、山西、陕西北面的漠南草原,互相其实离得不远,支援起来很方便。

  上次只打跑了右贤王部,但左贤王还在,所以这第二次进攻没多久,左贤王就赶来支援了。

  这边两军正在鏖战,且汉军占上风。但左贤王要是领着援军赶到,可能顷刻间就会改变战场局势,情况几分危急。

  有鉴于此,卫青派出了前军将领赵信,和右军将领、一个叫苏建的将军去阻击左贤王的援军。】

  【但是当时的情势下根本分不出来多少兵力,最后两个人一共带了三千兵就莽上去了。

  阻击战很惨烈,前将军赵信浴血拼杀了一阵,发现自己可能冲的太猛了……因为他猛然惊觉,自己和手下的八百亲卫,已经被左贤王部团团围住,连脱身都不能。

  这个赵信,本来就是因为和上一任的军臣单于有矛盾,才投降到汉廷的。

  现在自己故乡的领导人都换成伊稚斜单于了,而且这种情况下不投降肯定要死。

  赵信将军没有纠结太久,利索的投了。

  这一下可把苏建给坑了。他奋力组织剩下的人接着完成任务,但终究没能坚持多久,最后几乎仅以身免,狼狈的逃回了中军大营。】

  刘启喃喃的给自己儿子挽尊:“已经很棒了,这不是把匈奴打撤退了嘛。”

  晁错白捡一条命,又实现了自己削藩的政治理想,最近属实是很开心,因为他也难得的说了两句好话:“胶西王天人之姿,臣等为陛下贺!”

  “臣等为陛下贺!”

  【但是,这场乏善可陈的战役,还是有一些亮点的。

  比如,那个成了后世历代将领标杆的男人——霍去病!】

  什么?将领的标杆居然不是韩信?

  这就是那个高手?

  刘彻周围的人都转头去看霍去病。毕竟现在说的也不是陛下的家事了,而且“历代将领标杆”这句话也太重了,在他们的认知里,怎么也得是白起韩信那种级别的吧。

  眼前这个人,真的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刘彻倒是信心爆棚,这不正是说明,这次去漠北找匈奴决战,能成为不世之功?!

  霍去病自己都懵了。虽然他确实对自己很自信……

  【霍去病的母亲,是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与卫青相同的是,霍去病也是一个私生子。】

  啊这……

  刘启已经想去平阳侯家去打听打听了。

  【众所周知,卫子夫一家子都是平阳侯府的家奴,所以卫家女人两情相悦的对象也都跟平阳侯府有关。卫少儿的情郎,也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吏,叫霍仲孺。当时他在平阳侯府当差做事,和卫少儿生下了霍去病。

  后来他完成了差事回到老家,娶了一房妻室,生下了一个儿子,叫霍光。

  就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大汉第一代权臣、能废立皇帝却无篡逆之举的霍光。

  要不说平阳侯府藏龙卧虎呢,出了一位贤后、两位顶级名将、一位秉政权臣,风水好啊!】

  刘启:去,马上找。现在就去找!

  而刘彻则是惊了,霍光……居然会是他的托孤大臣?!

  难道他死的比较早,所以才需要用到托孤大臣这种手段?

  可是那也应该托孤给他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啊。

  等等,这事儿不对劲。

  【不过跟卫青小时候实打实过过苦日子不同,霍去病两岁时卫子夫就被刘彻带进宫了,所以他从小就是以外戚的身份活在大汉的贵族圈里,是个标准的天之骄子,同时也是上林苑中央军校的优秀毕业生。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相对于舅舅卫青更加的骄傲热烈,如一匹奔腾的烈马一般,矫健而夺目。

  这场定襄之战,是十八岁的霍去病第一次上战场。尽管相似的场景已经在上林苑模拟过上百遍了,但真实又残酷的战场还是让他血脉偾张。】

  【卫青率领大军和匈奴的鏖战终于结束了,匈奴败而不溃,开始往北撤军。

  毕竟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堂堂正正的战阵厮杀,汉军这边的损失也不小。按照常理,现在要做的,就是打扫战场救助伤员这些战后工作,匈奴的逃向只需要斥候远远缀着查看踪迹就行了。

  但,霍去病觉得还不够!

  就这样结束,怎么能显示出大汉的风姿!

  于是,他带着八百精挑细选的骑兵出发了,向着匈奴撤退的方向一路追过去。】

  “好好好,好胆气!”刘邦拿着天幕下酒,已经喝了好几樽,幸好酒量不错,影响不大。

  自从易储风波之后,两人难得心平气和的说说话,吕雉也笑着问道:“陛下觉得与淮阴侯相比如何?”

  淮阴侯,正是此时被削了楚王爵位的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