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妃娘娘养娃日常 第56章

作者:桃纤纤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美食 轻松 穿越重生

  “那哪里能一样。”太皇太后强打起精神,“他们三个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母在, 待到日后出宫开府要接文珊去荣养的时候, 哪一个的府上都有两位,到时文珊不免尴尬, 过地也不会痛快。”

  老实说,在康熙眼里其实太皇太后是有些得寸进尺了,文珊本就没有子嗣若是没有这几个养子日后是要在寿康宫和太妃们一起度日的, 能够被儿子接出去荣养已经是太皇太后百般为她筹谋的了, 如今却又开始打算着日后不愿与胤禛几个的生母同府而居。

  但是太皇太后的话他也不是半分都理解不了。

  说地也确实是实话。

  太皇太后也看出了康熙的犹豫,继续说道:“哀家的话皇帝可能不爱听, 或是觉得有些过分偏疼她,只是一点……这些年来文珊替皇帝陪在哀家身边尽孝, 从不曾倦怠过一日, 只是看在这个的份上皇帝就该赏她些什么。”

  太皇太后是强撑着力气说了这么长的话,中途边说还有些使不上力,康熙眼看着自小带大自己的祖母临终之际这样殷切恳求也是于心不忍。

  加上太皇太后也没打算着只靠情分就打动自己这个孙子,所以最后还是搬出了孝道。

  自从康熙亲政以来他们祖孙之间就没有之前那么亲近了, 康熙也不常来慈宁宫, 确实是文珊时常侍奉在侧,对外才能说皇帝忙于朝政,有贵妃代为尽孝。

  康熙被踩住了痛脚, 太皇太后又到了弥留之际,所以康熙只能松口说会给文珊一个孩子,但是哪个待日后再定。

  算是给这事留了点回旋的余地。

  太皇太后见他答应才终于放下心来,往外头看了一眼说:“可惜了,没看到今年的雪。”

  ……

  文珊在外头焦急地等了快一盏茶的时间康熙才从里头出来,文珊看他的表情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不好了,当下就不管不顾地往里面奔去,结果被康熙一把拉住拦下了。

  “皇祖母已经去了,准备丧仪吧。”

  文珊顿觉头晕目眩,站都站不稳,好在康熙眼疾手快扶住了她,揽她在怀里扶到一旁坐下。

  “我要去再看一眼老祖宗。”

  文珊坐了一会才缓过神来,拉着康熙的手臂泪眼婆娑地哀求。

  康熙叹口气,抬手让她进去了。

  康熙二十六年,历经三朝沉浮的太皇太后薨逝。

  康熙辍朝百日为太皇太后服丧,正式定下了太皇太后的谥号为“孝庄文皇后”,康熙守灵多日,甚至水米不进。

  最后是也哭地虚脱的文珊和钮祜禄贵妃轮番去劝才让康熙回养心殿歇了一天。

  胤禛和胤禩也每日来给太皇太后守灵,皇子公主们就跪在嫔妃的另一侧,太子领头跪在前面都暗暗垂泪。

  文珊本来也没什么食欲,吃不下东西,但看着孩子们也一跪就是一天还是强打起精神做了些素食给胤禛和胤禩。

  其他的皇子公主也有各自的额娘照料。

  “额娘,您也多少吃一点吧。”胤禛看着文珊不过几日就瘦了一圈,心疼地说道。

  胤禩也劝道:“您一日就喝了点水,多少用一些吧。”

  文珊摸摸他俩的头:“额娘实在是吃不下,你们俩正在长身体,快吃吧。”

  胤禛和胤禩没办法只能各种法子都上了才勉强让文珊用了点东西。

  晚上还得守灵,所以嫔妃们也没离开,御膳房和各自的小厨房送了饭食过来大家就都在偏殿将就一二。

  文珊是带着胤禛和胤禩去了慈宁宫的一个小房间里吃的,她常来慈宁宫对这太熟,所以没有在偏殿。

  看文珊不在惠妃便说起了她的闲话。

  “本宫听说太皇太后临终之前向皇上求了要把四阿哥,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其中一个的玉牒改到宣贵妃名下?”

  惠妃是纯纯地看热闹,说完目光就往德妃,良贵人和敏贵人身上打转。

  德妃带着五公主似乎是没听见一样,只喂五公主吃晚膳,而良贵人和敏贵人一向和文珊关系不错所以也没什么反应,各自忙自已的事。

  钮祜禄贵妃照顾完十阿哥便抬头说道:“这么多皇子公主都在这,惠妃你说这些做什么?”

  平妃也附和说:“太皇太后丧期还没过,惠妃姐姐如此议论太皇太后,是大不敬吧?”

  只有一些小一些的皇子公主被各自额娘带着在偏殿用饭,大阿哥和太子以及三阿哥都在别处,所以平妃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大阿哥也没办法帮自己额娘分辨。

  “平妃说地也太吓人了,我不过随口说一句罢了,太皇太后灵位在上,谁自然都不敢不敬的。”

  惠妃见众人都没有议论这事的意思也发觉了现在不是好时机,所以果断选择赶紧退场。

  而文珊这边胤禩也问了这事。

  文珊有些惊讶:“你们怎么知道的,这是太皇太后临终的话只对皇上说了,我也是苏麻喇姑私下告诉我太皇太后会和皇上求这个恩典才知道的。”

  “宫里早就传遍了,额娘。”胤禩说,“也就是您整日为乌库妈妈伤心所以不知道。”

  太皇太后下午薨逝,晚上这个消息就传遍后宫了。

  自然不会是康熙散播的,那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是太皇太后故意让大家都知道,虽然康熙在她临终前的承诺八成会履行,但是也难保,所以太皇太后选择把这消息散出去,这样康熙就被架了上去不会也不能反悔了。

  文珊心里五味杂陈,她养着他们兄弟三个,对他们好并不是为了以后他们能给她养老或是改了玉牒在名分上成为她的孩子。

  有他们在咸福宫,她枯燥的生活多了很多乐趣和幸福,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尤其是敏贵人和卫贵人,只有胤禩和胤祥一个孩子,若是再改到她名下,这两人不知要难过成什么样。

  辛辛苦苦生下的孩子不能自己养在身边还可以安慰自己是老祖宗的规矩,日后孩子大了还可以回来,老了也有儿子奉养,如今却成了别人的儿子,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是她肯定也不会答应的。

  所以她想了想,斟酌着说:“要不然额娘去和皇上说你们三个都不必更改玉牒,由我出面皇上有个台阶应该就下来了。”

  她这个当事人都这么说了康熙完全可以就坡下驴。

  胤禛和胤禩自然也明白文珊怎么想的,胤禩说道:“额娘,如今木已成舟,皇阿玛既然已经答应最多只是拖一段日子,何况这也是太皇太后的遗愿,出于孝道皇阿玛也不可能反悔的,你这时候去说反而会让皇阿玛觉得你是在以退为进,逼迫他赶快下决定。”

  “……”

  他们这些人心思真是九曲十八弯。

  “我和四哥还有十三弟已经商议过了,尽力让皇阿玛把四哥的玉牒改到您名下。”

  这消息一传出来兄弟三个就迅速开了个小会,如今最好便是顺水推舟把四哥记在额娘名下,这样等到日后四哥登基便不必再尊德妃为皇太后,毕竟上一世德妃为了老十四闹出了不少风波来,哪怕四哥登基都拒不承认他的皇位当众表示不愿意做这个皇太后,倒不如趁此机会彻底和德妃断了关系。

  他们商量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胤禛沉默了一会随后便点头同意了。

  “儿子几个会想办法的,额娘您就不用操心了,待给乌库妈妈服完丧您好好歇息几天。”胤禩看着文珊的样子也心疼地不得了。

  康熙现在也在头疼这事,出于帝王心术他是不愿意让文珊有自己的皇子的,她的出身摆在那里,改了玉牒就相当于有了亲生的孩子,这个皇子再有两个从小养在一起的兄弟帮衬真是宫里独一份了。

  宜妃虽然有三个亲生的儿子,但是五阿哥自小养在太后那,而且也不出色,康熙都已经默认了这以后就是一个只要别犯什么大罪,便吃喝玩乐一辈子的儿子就成。

  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年纪太小,可以再看看。

  十三阿哥虽然年纪更小,但是胤禛和胤禩平心而论已经算是他最出色的两个儿子之一了,况且从小关系亲密。

  康熙寻思着既然一定要给文珊一个孩子,那不如就把胤祥抱到别处去养着,这样能稍稍平衡一些。

  而且康熙在胤禛和胤禩之间还是更偏向把胤禩给文珊的,毕竟德妃刚没了六阿哥,再把胤禛的玉牒改了康熙有几分于心不忍,而胤禩生母出身低微,也算是提一提这个孩子的身份。

  康熙越琢磨越觉得这样是最妥帖的,把胤禩记在文珊名下,再把胤祥抱到别处去养着,这样就没什么不妥了。

  然后胤禛几个就预判了他的预判。

  “从大局考虑,皇阿玛必定会将我记在额娘名下。”胤禩说。

  三人在咸福宫的东偏殿开会,桌上还放着不少点心,如今太皇太后的丧期已经过了,他们不用再日日去守灵。

  “而且可能会将十三弟抱到别的嫔妃宫里养着,这才符合皇阿玛一贯的行事作风。”

  胤祥一听立马表示拒绝,他在咸福宫和四哥,八哥待在一起挺好的,还能时常去看望敏贵人,不想去别的娘娘那啊!

  胤禛略想了想,也觉得胤禩说地很切实,皇阿玛大概率真的会这么打算。

  这些日子以来只要从尚书房回来,胤禛便抓着胤禩和胤祥梳理上一世的事,这两个也是没想到竟然会被迫把上辈子的事又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胤祥说地慷慨激昂,把自己前世和胤禛两个人是如何互相扶持地在九王夺嫡中脚踩八哥,拳打太子拼出一条血路来的故事说地慷锵有力。

  而胤禩……他上辈子对四哥暗地里用的招数有点难说出口。

  于是胤禩就开始试图把一些事给遮掩过去,然后被胤祥无情揭穿。

  他在四哥面前的乖巧弟弟形象啊!

  可恶的老十三!

  所以胤禩和胤祥又暗戳戳地结下了梁子,两个人又开始掐架。

  所以此时连走路都还不利索的胤祥知道自己有可能被送走,马上就开始和两个哥哥求助。

  “四哥,八哥你们两个想想法子啊。”

  胤禩托着下巴瞅他,故作为难:“十三弟,你自己心里清楚地很,这事很难有回旋的余地了。”

  胤禛无奈,八弟这是逮着机会就逗十三弟。

  “你就安心地去吧,我和四哥都会记得你做出的牺牲的。”

  胤祥:“……”

  八哥不靠谱,胤祥欲哭无泪地看向胤禛:“四哥……”

  胤祥直接上手把他的小脸掰过来:“看四哥干吗?这事不归四哥管,说几句好话八哥就给你想想法子。”

  自从胤禛知道了上一世的事之后对胤禩的宠溺就更无以复加了,所以现在也只是无奈地看着他们两个胡闹。

  胤祥脑袋里划过三条黑线,他现在是看明白了,原来真正不靠谱的是四哥!

  没办法,胤祥只能学着文珊平时夸他们的模样,只能木着一张脸说:“八哥,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哥哥,我最喜欢你了……”

  “停停,打住!”

  胤禩搓了搓胳膊,“爷怎么听着瘆得慌呢?”

  胤祥哼了一声,都要挟他了还指望他多有感情吗?

  “老十三,八哥教你一个道理,人要察言观色能屈能伸,喜怒勿为人知,不要什么事都挂在脸上。”胤禩捏了捏他的小脸:“因为我是你哥所以我会帮你,若是你去求别人帮忙呢,到时候比我态度恶劣的可还有的是。”

  老十三上辈子就栽在这个直来直去心里想什么都挂在脸上的亏才让皇阿玛给圈禁了那么多年,后来四哥登基他被放出来和四哥这个更耿直的人一拍即合,到死也都是这个脾气。

  老十三最看不上的就是这些虚以逶迤的作风,但是他也不是糊涂人,知道胤禩是在为他好,难得虚心地接受了这个教导。

  但是接受归接受,做不做就是两码事了。

  反正他是最小的,这一世有八哥帮忙周旋,他更可以坦坦荡荡做自己想做的人了。

  胤禩还不知道自己苦心孤诣想把小弟的性子掰一掰结果在胤祥的心里已经变成专业收拾烂摊子的了。

  太皇太后的祭礼一直持续到转过年来的四月,棺椁被暂时安放到了暂安奉殿中,这也是康熙为难过后才做出的决定。

  太皇太后不愿和文皇帝合葬昭陵想要葬在先帝的孝陵旁边,可这与礼数大不合,朝堂上因为这事已经吵的天翻地覆也拿不出什么章程来,最后还是康熙拍板先不下葬,棺椁安置在暂安奉殿,至于太皇太后到底在何处起陵既然现在议不明白就日后再议。

  精明的官员们心里已经一清二楚了,皇上这意思就是想按照太皇太后的遗愿葬在孝陵,可是既然有这么多朝臣反对也不好强行去办,所以就拖着,直到拖了时间够久这事慢慢没那么紧要了,就可以就近在孝陵安葬了。

上一篇:我有一家娱乐公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