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鸷暴君他人很好呀! 第112章

作者:女王不在家 标签: 宫廷侯爵 青梅竹马 甜文 穿越重生

  她顿时觉得自己实在是聪颖,这个法子简直妙计!

  她甚至由此突然领悟到,对父皇,对李君劢,她也应该这么办,要对父皇和李君劢更好一些,要任劳任怨,到时候阿娘必心疼她,她便能越过父皇,超过李君劢,永远排在头一个!

  她打定主意,便越发对阿檬亲和起来,反正倾尽所有。

  阿柠自然不知道穆清公主心里那些盘算,她还感动于穆清公主的体贴,便把阿檬交给穆清公主陪着,自己又特意关注爹娘的身子,过问起爹娘回程所需的各样物件等。

  如此一直到了过年前两日,阿柠爹娘一家子才启程回去。

  其实以阿柠的意思,想留他们在这里过年,可阿柠爹却觉得,过年时候会有皇亲国戚,会有文武百官,自己在这里也不自在,他们觉得他们就是平头百姓,和这些达官显贵格格不入,其实在这里过年并不自在,反而是盼着回去和乡亲一起过。

  阿柠见此也不勉强了,她知道自己爹娘性子,反正如今得到封诰,又有各样赏赐,以后日子自然和往常不同了,如今回去也有龙御卫护送,算是衣锦还乡了。

  到了阿柠爹娘离开这一日,宫中早为他们准备了宽敞讲究的马车,车厢内铺了貂绒毛皮,稳当又暖和,又命龙御卫护送,大张旗鼓地回去。

  这次随行的箱笼足足三大车,有皇帝赏的,太子公主送的,也有阿柠送的,熟绢绵布,珠宝玉器,日常用具,也有黄蜡,银炭等,应有尽有。

  不过任凭这样,阿柠依然不放心,自己爹娘弟妹,怎么都觉得亲近,不舍得他们离开。

  一家子依依惜别,阿柠娘和弟妹上了车,阿柠爹催着阿柠回去:“天冷,你快回,小心冻着了。”

  阿柠却还是不舍得,好一番叮嘱。

  “我娘手都皴了,在宫中这一段倒是养好了,回去仔细着,可别碰到什么冷水。”

  一时又道:“如今咱们身份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家中也会置办奴仆婢女,有什么活让他们干就是了,你和我娘多歇歇,这个年纪也该享清福了。”

  阿柠爹自然那一叠声应着,又反过来好一番叮嘱阿柠,要她注意身子,要好好当贵妃。

  他语重心长:“好不容易得了这样的福气,咱得抓住。”

  阿柠抿唇笑:“爹,我知道!”

  阿柠爹看她这么娇憨一笑,依然是昔日小女儿模样,忍不住抬起手,疼爱地摸了摸她的鬓发。

  他红着眼圈,殷殷嘱咐道:“若是想我们了,我们就再来看你,逢年过节的,都来,如今咱家不缺银子了,又有车马,怎么都好说,爹娘没事就来看你。”

  阿柠:“嗯嗯,我派人去接你们!”

  就在父女两个说着话时,安国公恰好经过,突然间这轿子便停下来,他蹙眉:“怎么了?”

  一旁早有侍卫去打探了消息,很快过来禀报,是贵妃娘娘送父母出京,如今正在话别,所以耽误了。

  安国公听说这个,面上便浮现出异样。

  他撩起帷幔,翘头看过去,却见前面车马华丽,行列威严,看来这次为了送贵妃娘娘的父母,皇帝竟然动用了自己的亲卫。

  这是何等荣宠。

  想到这里,安国公不免心中怅然。

  最近皇帝对安国公府的冷淡和疏远,但凡消息灵通的都知道了,众人难免猜想,甚至避嫌,以至于最近安国公府门前冷落,昔日往来相熟的都突然不见了。

  这几日本想做下女儿亲事的,却似乎也难以做成,大家支支吾吾,很有些推脱的意思。

  至于贵妃娘娘这父母来京的消息,他当然早知道了,听说是穷苦人家出身,没什么见识,不过任凭这样,元熙帝依然格外礼遇,并要太子和穆清公主尊称他们为外祖父母。

  对此他完全不敢深想,甚至也存着逃避的心思,没想到猝不及防间,今日就这么不期而遇。

  他怔怔地坐在那里,说不上心里的滋味,分明自己是阿凝的父亲,她也记得自己,可她不认自己了。

  她望着自己的眼神平静无波,是真的没半分孺慕之情了。

  这让他难免揣测起来,他突然有种冲动,想看看她今生的父母是何模样。

  他犹豫了好一会,到底吩咐落轿,他自己下了轿子,仿佛不经意地上前。

  他心里想着,过去看看吧,见到阿凝也可以状若无事地打个招呼,毕竟能见到她的机会不多,趁机多说几句话,再看她一眼。

  待到走近了,却见林立的校尉前方,停着一整排的车马,为首的是一辆宽阔的红漆马车,而就在马车前,赫然站着阿凝。

  她着金丝飞凤纹大毛斗篷,正和一老人家说着什么。

  那老人家虽着讲究的锦袍,不过却满面沧桑,神情中透着质朴和笨拙,一看便是乡下来的。

  这样的老人家自然和阿凝是格格不入的,不过此时那老人家却抬起手,慈爱亲昵地抚摸着阿凝的鬓,口中念念有词说着什么。

  而阿凝却是含着笑,柔顺乖巧,眼中都是孺慕之情。

  安国公看着这一幕,怔了下。

  此时风在吹,吹得厚重的帷幔微动,马车前的锦旗也在随风而动,阿柠一身大氅,金贵华丽,却含着浅淡亲昵的笑意,和那么一个出生市井的老人家说着话。

  他们本应是截然不同的身份和际遇,可此时动作言语间的亲昵,却是毫无隔阂,是自然而然的。

  也是上一世自己和阿凝从来没有过的。

  不……也许有过,应该是女儿很小的时候吧,那时候阿凝娘还活着,他们父女间也曾这样亲昵,那时候的阿凝会甜甜地唤自己爹爹。

  可是后来就没了。

  如今的阿凝,宁愿认一市井老人为父,也不会和他再叙天伦之乐。

  仿佛有一把刀狠狠地插在心口,安国公只觉心痛难忍,万念俱灰,浑身的力气都仿佛消散,几乎站都站不住了。

  他的原配发妻早已不在人世,那个含着明亮甜蜜笑意仰望着自己的女儿,再也回不来了。

  **********

  腊月的最后一日为月尾岁尽之日,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市井百姓都要洒扫门庭,清除尘秽,皇宫中自然也不例外。

  函德殿往日总是冷清沉寂的,李秉璋也不喜这些节庆,甚至会厌恶,可如今他却颇有兴致,早早命人换上门神钟馗,钉上桃符,并贴了春牌,更有各司局早早备办迎神的香花供物。

  李秉璋还命人重办废除多年的大傩之仪,这大傩之仪由皇城龙禁卫并诸班直军士来筹办,一个个身穿五彩锦绣大衣,手执金枪银画木刀剑,并挥舞着五色龙凤旗帜,更有伶工装扮成的判官钟馗并六丁六甲神兵等。

  紧接着便是飨南郊祀,按照惯例,李秉璋致斋三日于乾庆殿,并佩通天冠,前往景灵宫奏告,之后回太庙,奏请三祖出室,待到一切事毕,才偕同皇族宗室子弟,一起告祭先祖。

  这其间诸般礼仪琐事,李秉璋自然能省则省,甚至以他的任性,自己不出面由太子代劳也是有的,不过今年他倒是规规矩矩的,让人意外,只道皇帝转了性子。

  而就在这日告祭先祖过后,在场三十六名高僧尽皆被留下,无显大师被宣召入殿。

  对此,众高僧忐忑,全都望向无显大师。

  无显大师略沉吟间,步入大殿,拜见了皇帝。

  此时的李秉璋,站在烟雾缭绕中,神情晦暗难测。

  无显大师双手合十,沉默地等待着。

  过了好久,在那无边的空寂中,李秉璋终于开口:“无显大师,朕一直都记得你说过的话。”

  无显大师神情微顿,缓慢地抬起眼,看着眼前的帝王。

  他和往日很不一样了,以前的他仿佛一棵寒风萧瑟中的枯树,所有的枝叶都已经萧条,唯因了那一念,硬生生地支撑着他的筋骨,那是他的渴望,他的贪念。

  可现在,他变得茂盛,生机勃□□来,挺拔的身形好像蕴含着笃定的力量。

  他活过来了。

  自己念了十年的经,都不能超度这个已经心死的帝王,可现在,有人救活了他。

  李秉璋:“你说缘起性空,自有因果,此生缘分既已尽,若要再续,千难万难,总要精进修行,消业积福。”

  他抬起修长的眼睑,道:“你还说,若要再相遇,犹如盲龟浮孔,须弥穿针。”

  无显大师:“是,贫僧曾说过。”

  李秉璋:“可是朕为帝王,受命于天,朕就是要为常人所不能,要长河改道,要天地逆转——”

  说到这里,他声音略顿了下,才缓慢而不容置疑地道:“要夫妻团聚。”

  无显大师深深地打量着李秉璋,困惑:“所以,陛下达成所愿了?”

  李秉璋:“大师可记得那一日,烟雨之中,朕曾经赠宫娥一把伞?”

  无显大师:“自然记得。”

  李秉璋:“ 盲龟百年一举首,须弥山五百年落一纤缕,此事自然万万难,可是朕偶发善心,便已得偿所愿。”

  无显大师闻此震惊,不敢置信,他小心试探道:“陛下何出此言?”

  李秉璋垂眸,轻笑:“朕既已得偿所愿,自会还了当日许下的愿,朕拘束尔等在此十年,如今朕放你们离去。”

  无显大师再是修得平静心性,此时也已经震撼到无言以对。

  那是死去的人,是枯了的树,自己日日诵念经书,不过是要他就此醒悟,彻底绝了念头罢了。

  他从来没想过,有一日他竟能夙愿成真!

  他还未及细想,李秉璋已经撩起袍摆,大步离开。

  无显大师怔怔地看着,待要问,却不知从何问起。

  而就在李秉璋行至殿门前时,突然停下脚步,开口道:“依大师往日所言,人间有因果,善恶可应天,既如此,朕今日一偿宿愿,愿与天下共之,朕将大赦天下,福泽万民。”

  他淡淡地道:“也算是朕向天下人还愿了。”

第81章 结局1

  这日正阳门大赦之礼, 李秉璋郑重地挽着阿柠的手走向玉辂,这玉辂明黄垂幨,以青玉为饰, 上有三层华盖, 绣有鎏金龙纹,车辕更是以彩漆描绘为五色, 华丽堂皇, 为寻常人所不能想象。

  阿柠上辈子也是见过世面的,但如此奢华讲究的排场,却是从未有过的,此时不免好奇多看了一眼, 一时也有些不知如何应对。

  李秉璋见此,挽着她的手, 道:“不必多想,你只随我前行便是。”

  阿柠听这话, 怔了下,之后侧首笑看他。

  其实这话说得有意思, 说的是今日这御道, 可她心里想的却是以后。

  以后,随他前行。

  李秉璋接收到了她的笑意, 抿唇一笑,温声道:“走。”

  阿柠轻轻“嗯”了声, 于是自有礼官上前引导,两个人挽着手,一起登上玉辂,礼乐响起时,玉辂缓缓前行。

  因御驾出行, 皇都中御道早就清理戒严,此时御道分三路,中间为御驾专行的黄道,两边则是随行的龙校尉、卫官和骑兵等。

  这玉辂实在太高,自帷幕处往外看,可以说居高临下,将御道上情景尽收眼底。

  她可从来没见过这么繁丽壮观的场景!

  各色旗帜翻飞间,她可以清楚地看到最前面似乎是手执莲形火炬的卫士,手持画戟长矛,裹着锦绣抹额,身穿锦袍,威武雄壮,其后是两头巨大的白象,那白象身披宫锦,头戴金缠络,上面骑了一手执银锣的,驾象前行。

  而就在御道两旁,有举旗的,也有击鼓,更有装束华丽的皇亲国戚以及文武百官,大家簇拥着玉辂,骑马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