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1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赵煦对刘皇后的滤镜再深,感情再好,也得承认,刘皇后在治理国家方面不能说平平无奇,只能说一窍不通。

  强行推她上位,只会害了她。

  难道真要给弟弟传位?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就被万朝观众疯狂泼冷水。

  不是,看来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弟弟是什么货色啊,快让我们骂醒你!

  「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警告!

  【疏香阁主叶小鸾:赵煦的十一弟端王赵佶,以及他的两个好大儿,乃是昏君史上无出其右的三位奇才。】

  【大顺皇帝李自成:赵氏父子三人,一个金人兵临城下,速速逼儿子登基,一个六甲天神,毫无抵抗,另一个更是苟安一隅,害尽忠良——试问古今昏君,谁人可比他家父子?】

  【金陵女史王贞仪:在宋徽宗之前,中原皇帝里边唯有晋朝的怀帝、愍帝,曾被掳去胡人的朝廷行酒受辱。但怀帝本无意帝位,亦无实权,罪不及朕躬,愍帝更是小孩子,天真无知,于国破家亡、神州陆沉之时,被推出来当替罪羊,尚可矜悯。而宋徽宗作为一个有完全执政能力的君主,居然沦落到这等地步,实在是罪无可赦。】

  【陈文帝陈蒨:晋愍帝坚守了长安四个多月,本打算君王死社稷,后来因为匈奴人威胁要屠城,为了保全百姓才出降的,时年只有十五岁。】

  【大元宰相脱脱:十五岁的小皇帝尚知守城,反观宋徽宗的种种行径,适合和李隆基一起送去火葬。】

  【永乐大帝的徐皇后:宋徽宗以一己之力,酿成了独断千古的奇耻大辱,就连我夫君打仗,都没他在北方跑得那么远呢。】

  【明宣宗朱瞻基:咳咳,皇祖母好。容朕插一句,单论距离的话,其实皇爷爷未来远征万里,封狼居胥,还是比宋徽宗这厮的足迹远很多的……】

  【冠军侯霍去病:后世有人也封狼居胥了吗,真想见上一面。】

  【归乡著书的施耐庵:我创作了一本《水浒传》,目前只有前六十回的草稿,就是以宋徽宗时期为背景的,发给你们看看。】

  【宁州刺史李秀:好啊好啊!】

  施耐庵放下书卷,转头招呼罗贯中:“徒儿,快来帮忙了!”

  他从前是张士诚的幕僚,在大周政权覆灭后潜归乡间,隐居写书,还捎上了小弟子一起。

  桌上,《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连篇文稿,堆得东一茬,西一茬,到处都是。

  白驹镇的热心乡民赶来给二位先生帮忙,忙碌了好一阵,终于将《水浒传》前六十回整理出来,全部输进了评论区。

  观众点进去一看,不由拍案叫绝。

  太好看了!

  欧阳修,你看看人家施耐庵,写得精彩至极,而且还高产!

  而你呢,到现在都没有写哪怕是一个字的《新唐书》,你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赵煦从第一回 《洪太尉误走妖魔》开始看起。

  一眼就看到赵佶与高俅踢球厮混的场景,甚至将这一介小厮下九流之人提升成太尉,顿觉一口血堵在心头。

  待看到后面什么生辰纲、石将军、义军蜂起,更是气得眼前一阵发黑,半天没缓过神。

  评论区有一些热心观众,仿佛生怕不能将赵煦直接气死,又努力送了他一程,分享了许多与靖康之耻有关的史料。

  “国耻可恨,莫大于此!”

  良久,福宁殿中爆发出一声怒喝:“来人,将端王褫夺衣冠下狱,即日处斩!”

  【墨憨斋主人冯梦龙:有一种传闻,赵佶乃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转世,同样才华横溢,也同样亡国陨身。】

  万朝观众:“……”

  不至于,真不至于,李煜怎么得罪你了?

  冯梦龙到底是从哪儿搞来的野史!

  【承天太后萧绰:李煜的为君之道还是合格的,金陵保卫战也打得可圈可点,只不过彼时南唐国小力弱,回天无力罢了。】

  【兰雪斋主邢慈静:李后主虽然不算什么绝代雄主,观其所作所为,已经足够对得起自己的国家了。】

  【太子少保戚继光:李后主无论诗词书法画作,都可驰名身前,流芳千古,稳压赵佶一头。反观赵佶的文艺水平,即便在帝王行列里,也不算最顶尖的一列。】

  【内阁大学士申时行:怎么说?】

  【太子少保戚继光:瑶泉你想啊,论书法,赵佶比不过李煜,也不及唐太宗的飞白;论诗歌,他比不过曹操、曹丕;论文采,他比不过萧纲;论戏曲艺术,他比不过李存勖。】

  【太子少保戚继光:就算是赵佶最擅长的绘画,也有本朝宣宗皇帝、梁元帝萧绎、高贵乡公曹髦都是画中圣手,造诣颇高,各擅胜场。若是论军事和政务,这里边,更是每一个都能吊打赵佶。】

  【景泰帝朱祁钰:世上有一种转世,如文天祥转世成于谦,千秋风骨一脉相承;还有一种转世,如李煜转世成赵佶,闻者叹息,见者晦气。】

  【庐陵少年文天祥:?什么转世?!】

  宋理宗位面。

  少年文天祥因为父亲逝世,暂且归家隐居,寄兴山水,顺带搞搞学术。

  作为一个未及冠就名满天下、高中状元的小天才,他当然是——博览群书,君子六艺无所不通啦!

  论琴,他擅长音律,也精通编曲和制琴;论棋,他是千古棋圣,盲棋的发明者,开创江西棋派;论书,他的行草书法冠绝当世;论画,他善于品论且誉驰丹青。

  还有什么兵法、诗文、星象、地理、奇门风水之类的,尽皆了如指掌。

  真是一个完美到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系统的人(笑)

  此刻,少年文天祥正在砍桐木,准备给自己制作一架新琴。

  目光一扫,忽然发现评论区有不认识的人在cue自己,不由茫然道:“啊这,于谦是谁?”

  朱祁钰见状,不失时机地给他卖了一发安利。

  【景泰帝朱祁钰:都说了是你的转世,你自然不认识。廷益与你风骨相似,志同道合,风神洒落,才思敏锐,俱于国危难之际,匡扶青天,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乃有忧国忘身,力挽狂澜......】

  少年文天祥带着一脸「地铁老爷爷看手机」的懵逼表情,看着朱祁钰不停地夸于谦,很快就宛如刷屏一般,布满了整个墙面。

  缓缓扣出一个问号.jpg

  这个于谦,到底和他有啥关系?

  朱祁钰终于意识到自己扯得有点远,当即话锋一转,问文天祥:“文山那里是何年岁?”

  文天祥:“宝祐四年。”

  嚯,朱祁钰一下来了精神,这么说,他现在刚中状元,才十九岁。

  这都还没入宋廷为官,也不算宋人,自己挖一挖墙脚不过分吧。

  朱祁钰立刻热情地说道:“廷益自幼很景仰你......嗯,是未来的你,一直在书房里挂着你的画像,每天都要看呢。等以后位面之间可以互通了,你来大明,朕给你们介绍介绍。”

  文天祥眨眨眼,觉得没什么问题:“好呀,谢谢景泰陛下。”

  朱祁钰:计划通。

  如果文天祥真的能来到本朝的话……那他就拥有两倍的于谦了。

  等于是两倍的快乐,简直不敢想象!

  赵煦看到这里,见话题越扯越远,颇感头痛。

  他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

  下一秒,一行大字加红加粗出现在评论区最上方:

  【宋武帝刘裕:赵煦,你这个问题本身就不甚妥当,不应该思考传位给谁,而是应该想方设法续命。自己夙兴夜寐守护的江山,这般大业未成,却半路轻掷于他人,讵能放心瞑目?】

  赵煦:!!!

  淦,武帝陛下说得好有道理!

  眼下许愿墙降世,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梦想总是要有的。

  再说了,霍去病那里就有一板续命灵丹,赵煦一方面可以自己进行下一轮许愿,一方面,也可以等到位面连通开放的那一天,从霍去病那里高价购买丹药。

  赵煦当即在评论区联络汉武帝。

  刘彻见了靖康之耻的惨状,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以后可以卖他一粒灵丹。

  但因为这款灵丹只能限定给「为国为民有大功」的人服用,赵煦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用。

  如果他一直在位的话,就可以完全避免靖康之耻,甚至反向打到金国都城……

  这应该符合「大功」的标准吧。

  他陷入了沉思。

  ……

  万朝观众摩拳擦掌,准备进入下一轮许愿。

  不料,许愿墙忽然话锋一转:“现抽取一名评论区的幸运观众,发放小礼物一份!”

  观众们:哇,最期待的环节到了!!!

  “注意:所赠小礼物仅供娱乐,通常与所许愿望无关,不能代替许愿功能。”

  “恭喜评论者武则天,获得小说《大唐狄公案》全套,为您讲述神探狄仁杰的传奇故事!”

  大周长寿位面。

  这是无比光辉璀璨的一年,四夷宾服,海内升平。

  波斯阿罗憾王子牵头号召、四夷酋长集资、一百多个国家参与,向天下征铜五十余万斤、铁一百三十余万斤,为武则天建立天枢,表彰其功业。

  如今,天枢已经基本完成,只剩最后的题名环节。

  文武百官肃然齐聚,见证这一时刻。

  武则天身着帝王冕旒,气势凛冽,犹如九天骄阳一般耀目,缓慢走到最高处,亲笔写下了「大周万国述德天枢」的字样。

  就在此时,天穹上一道华光绽放,化为星辰坠落在她指尖,缓慢定格为一本图书的形状。

  百官爆发出响亮的欢腾声,山呼「陛下万岁」。

  虽然这本书是关于狄仁杰的,但自家陛下能作为万朝第一位幸运观众被选中,可见天命加身,福泽深厚!

  武则天扬眉,聆听百官的道贺。

  目光往书上一扫,登时发现了华点:“《大唐狄公案》的作者是荷兰人高罗佩,这荷兰是何许地方,为何天枢不曾署名?”

  四夷酋长纷纷摇头,表示没听说过荷兰。

  太平公主往前一步,朗声道:“母皇功绩海宇共闻,谁人不敬服,这荷兰国不署名,想必是因为在本位面它还不存在。”

  武则天颔首,觉得女儿此言有理,将书递给一旁侍立的上官婉儿:“你来为众卿念念这本书。”

  上官婉儿拿起书本大略一扫,嘴角微微抽搐。

  这本天书……和她想象的很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