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20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盒子没法买了呀”,他有些苦恼地说。

  正当幼崽们凑在一起,为此大伤脑筋的时候,忽然听见旁边传来两声激动的呼唤:

  “舅舅!”

  “爷爷!”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羊欣与谢灵运二人,满怀欣喜地飞奔了过来。

  一个紧握住王献之的手,迟迟不愿松开,一个干脆直接从地上抱起了幼崽谢玄,当空转了一圈,笑声如珠玉般清脆地溅落。

  两个幼崽:???

  快来人呐,这里有人要拐小孩了!

  小谢玄嘴巴一瘪,正打算开始哭。

  谢灵运已经眼疾手快地给他剥了一块糖,一面柔声哄道:“小爷爷,我终于见到你了,我是你未来的孙子。”

  小谢玄一脸迷糊地看着他,半晌,慢吞吞伸出手,在他脸上摸了几个来回,最终点点头:“长得很好看,应该是我家的。”

  谢灵运:“……”

  原来他家的颜控是祖传的么?

  之前,他一路紧赶慢赶,就是要教训一下任意妄为、四处冒险的谢小玉,不料每到一处,小玉为了躲他,早已去了新的地方。

  本以为,到了伊斯法罕城,这下终于无处可逃了吧。

  谢灵运与他一见面,就飞过去一个眼刀,示意他赶紧过来。

  结果,谢晦如若没看见,和爷爷辛赞聊得很开心,正眼也没给一个,只将谢灵运气得牙痒痒。

  这人怎么这么不省心!

  不过,等会去乌衣巷,小玉就跑不掉了,嘿嘿……

  幼崽谢玄理直气壮,指挥谢灵运买了一大堆礼物,终于得到了最想要的糖果盒。

  另一边,羊欣牵着幼年小舅舅的手,神色无比柔和,又仿佛在叹息:“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很想念您……”

  因为父亲早逝,王献之是这个世上他最亲近的长辈。

  不仅是他的老师,一笔一画亲自传授书法与诗文,也是他的生命引路人。

  所有人都称赞,王献之将他教得很好,更评价说,「子敬(王献之的字)之后,一人独步」。

  王献之在他十六岁那年重病去世,羊欣对此痛彻心扉,从此,潜心研究医术,撰有《药方》10卷。

  “自您离去之后”,羊欣轻叹道,“我再也不曾见过像您这么好的人了。”

  小王献之看出他很难过,略一思忖,伸手拽了拽他的衣襟:“大外甥,你过来。”

  羊欣忍不住笑了,配合地俯身,眉睫低垂,俊秀面容上轻晃着一缕日色的温柔光辉:“怎么啦?”

  他是被《宋书》认证过的“美姿容”,展颜一笑,洋溢着让人目眩神迷的光彩。

  三岁幼崽踮起脚,手指软乎乎地摸了摸他的发顶,又使劲展臂抱住了他:“我就在这里,你不要伤心哦。”

  羊欣:(*/ω\*).

  救命,小舅舅是天使吧!

  ……

  东晋永和位面。

  为了迎接谢晦一行人的到来,王谢两家都准备了很久。

  另有一些关系密切之人,如卫夫人、顾恺之、桓伊,也受邀来到了此间。

  乌衣巷口,一时群星荟萃,珠玉清辉。

  台城春色如烟,远岫青苍,江水潋滟,桃花照锦绣衣冠,华光耀鸣鸾之色,仿佛凝结了一整个时代的风流气韵,洒落高风。

  众人来来往往,身上的佩剑与玉坠相击,迎风发出清脆的铿鸣。

  是的,没错。

  王谢子弟都随身带剑,也几乎全都会武。

  虽然他们大多以风流名士或艺术家的形象载入史册,却武德彪悍,个个能打。

  王谢不是一般的高门,是执政世族。

  不可能只凭清谈和文艺,就稳稳立于最巅峰,掌断朝纲,权倾天下。

  其他世家又不是憨批,清谈会上说几句漂亮话就愿意拱手让权。

  他们有自己的养兵藩镇根据地,精兵强将,以及许多的精锐部曲,形成了强大的武力威慑。

  所以,不管是别的小世家,还是当朝皇帝,都不敢有二心。

  就比如王羲之,他在成为「书圣」之前,首先是个上阵杀敌的「右军将军」。

  谢尚是当朝镇西将军,拥兵十万,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不久前,刚刚击退胡虏、夺回了传国玉玺。

  如今朝野上下,北伐的热情特别高涨。

  一方面,是因为来自天幕上,刘裕北伐事迹的激励,另一方面,北伐也是晋人的老传统了。

  东晋的官员不像南宋是靠科举制选拔出来的,没有家族世袭那一套。相反,他们几乎都出身于世家大族,是王朝的原始股东。

  所以,东晋士族面对外夷入侵,也不会像南宋官员一样摇摆不定,分分钟倒戈跑路。

  他们的立场相当坚定。

  就一句话,硬刚到底!

  晋人belike:王朝是我们的财产,江东是我们的地盘,现在外边来了一群强盗横行霸道,欲行劫掠,当然要把他们通通赶出去!

  万一皇帝不同意,想要议和,不愿北伐宣战?

  笑死,大晋是世家的天下,我们说要北伐,那就要北伐,你皇帝算老几?

  有意见也得憋着!

  东晋年间,主政的各个世家大族态度都十分硬气。

  不仅斩杀了胡人使者,不与刘渊、石勒政权通讯,而且悍然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北伐,祖逖、庾翼、桓温、谢安、谢玄,一代复一代的人中原北望。

  最远的时候曾经收复两都,疆域面积比南宋多了一半有余。

  比起某些“臣构言”、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辛弃疾一来,就被一大群热情的王谢族人呼啦啦地围住,要拉他去演武场走一遭。

  辛弃疾:“……”

  他还从未听过这种自己主动讨打的要求,一时错愕难当。

  但见众人态度都很热切,只得犹豫地说:“那我等会,尽量下手轻一点?”

  “没事啦”,谢朗等人簇拥着他远去,“你完全不必客气,反正是我们一群人围攻你一个,尽管放开来打,我们就是练练手。”

  辛弃疾:行叭,这可是你们说的。

  ……

  此刻,一处落满飞花、荼蘼如雪的庭院中。

  谢安与外甥女褚蒜子相对而坐,正在翻阅面前的文书。

  “舅舅如何看待冉闵的求援,我们该派兵支援他么?”

  褚蒜子今日出宫,未着衮冕华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袭轻袍缓带,兰襟雪芷,铅华不御,却更显得气度高华凛冽,灿烂骄傲如烈阳。

  她自幼母亲早逝,父亲又新娶佳人,疏于管教,便随谢安在东山长大,蒙受教导。

  如今立幼子为帝,垂帘听政,不过双十年华。

  北方局势一片混乱,羯人的石赵政权分崩离析,慕容鲜卑趁势而起,在辽东称王,建国前燕。

  冉闵趁势称尊,建立魏国,一张「杀胡令」,掀起无边腥风血雨。

  结果被慕容恪教做人,分分钟一通乱锤,赶忙修书向晋国求救,表明称臣之意。

  “冉闵不可信”,谢安沉吟片刻,语气淡然地说,“其凶徒逆俦,忍酷屠戮,狡狯无常,纵父兄犹可轻易背弃屠灭,何况我朝于他无尺寸之恩,朝受册封,暮即离弃,恬不为耻。”

  “就使招而抚之,亦不过一段匹磾之流亚,徒害了刘越石。”

  他说的是数十年前的刘琨之死,一位绝世英杰被背后捅刀,以这种方式落幕,怎能不使人嗟伤。

  褚蒜子微微颔首,露出了一抹微笑:“朕意与舅舅相同,且由冉闵自生自灭。”

  谢安却摆了摆手,温声道:“并非如此,冉闵虽不可信,却很好用,写一张册封其为刺史的诏书,让镇西与姚襄以平乱之名,驰入邺城,迎战燕军,解魏之围。”

  “朕有些担心”,褚蒜子思索着说,“冉闵弑父逼兄,实乃豺狼之性,若招降他,恐遭反噬,届时或许又是一个侯景。”

  自从评论区揭露了侯景之乱,可谓人人自危,万朝降将的日子都变得不好过了起来。

  如果是姜维这样,丞相弟子、根正苗红,那可能还好。

  但像慕容绍宗这种一生数叛的奇才,就比较惨了。

  高欢现在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的,吓得慕容绍宗战战兢兢,夹着尾巴做人,唯恐哪天被寻个由头,送去见太姥爷。

  “反噬?”谢安徐徐道,“冉闵不会得到这个机会的。”

  他微笑起来,恍若月影拂过白梅,秋水浮动空花,温柔清澈,不带有半分杀气,素白的手指却指向了舆图上的邺城,仿佛剑芒凛冽落下。

  “邺城之战——”

  他轻声说:“在战乱中死一两个将领,很正常吧?”

  “一小股死士在城中点火作乱,杀死冉刺史并其家中十口,也可以理解吧?”

  “我大晋哀恸于冉刺史的战死,枕戈泣血,愿为其复仇,不破龙城,誓不还师——这也很合理吧?”

  褚蒜子:“……”

  可太合理了,明年今日冉闵的坟头草也该半人高了。

  舅啊,论心黑还是你心黑,小玉怕不是就从这里遗传过来的!

  二人正在这边说着,忽听见窗外一阵喧哗,褚蒜子欣然道:“一定是小玉来了,朕正想见见他,问一问本朝情况呢。”

  忽见谢安从桌子下方抽出一根藤条,微笑着,一字一句从牙齿中间挤出:“对、呀,是、小、玉、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