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干卿底事
宋祖陛下,你真的好会卡bug啊!
事不宜迟,李世民当即出发。
那一头,张巡已经转战到了洛阳,正在面临安庆绪大军的围攻,形势十分危急。
如果不是之前霍去病为他训练过一支骑兵,战力非凡,个个都能以一当十,硬生生将敌方歼灭战拖成了鏖战,没准现在已经全军覆没了。
他遍体鳞伤,正倚在城头休息,乍见李世民,险些以为自己在做梦。
一行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挣扎着起身拜倒:“微臣大唐御史中丞张巡,叩见圣皇。”
李世民伸手,要将他扶起。
张巡却仍是端端正正地行完了整个三拜九叩的大礼,再抬起脸时,面上尽是泪水。
苍天有眼,终于让他等到了今日,大唐有救了!
孤忠英雄泪向来最令人动容,李世民为之恻然,拍了拍他的肩:“这段时间苦了你了,从今往后,一切都将改写了。”
君王的语气很平淡,正因为平淡,所以,才更带有一种深入人心的信服力量。
他只要立在这片江河之上,就注定要所向披靡。
前方不管有怎样的敌军,都只是一剑破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分毫。
区区凡人之力,难道可以撼天么?
李世民就是大唐的天。
张巡满面激动,只觉得被太宗陛下拍过的地方都在发烫,从前受过的那些委屈苦楚,在此刻都变得不重要了。
他高声呐喊道:“愿追随太宗皇帝赴死!”
李世民进入城中,放眼望去。
满城的将士们披坚执锐,身上几乎都带伤,争相向此地聚拢过来。
他们的神色中洋溢着悲恸与狂热,拜伏在这这个帝国真正的开创者面前,胸中热血沸腾,狂浪滔天。
在这一刻,他们忘记了所有的低沉与战乱的伤痛,唯愿追随李世民血战到底,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任何敌人只需迎面扫上一眼,就会为之战栗胆寒。
因为这就是一支铁血雄兵,怀着必胜的信念,终将所向无敌。
霍去病训练过这支骑兵,教会了他们行兵布阵、挽弓跃马的技巧。
李世民则为这支军队注入了灵魂。
也许,不只是这一支军队,而是整个在戎狄烽火之中,凄怆飘摇的大唐帝国。
“走吧。”
帝王按剑长立,英姿猎猎,仰首望着天际翻卷的旌霓,山河间,仿佛有炽灼不休的火光燃起,倒映入眸中。
“——随朕去收拾这一片天地,重整乾坤。”
响应声如潮。
城下,再度卷土重来的安庆绪听着城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哭嚎声,深感摸不着头脑。
“哼,这些官兵又在干什么东西,嚎丧呢——”
他怒气冲冲地甩袖进了帐中。
丝毫不知,这就是他存活在人间的最后一日。
……
刘彻朝传送门里面的方向张望了几下,当然什么也没看到。
“唐太宗一个人去平乱,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害,这能有什么问题”,李存勖双手交叠,语气散漫地说,“太宗皇帝人一到,什么都还没做呢,大唐百官自动就把玄宗、肃宗那两个混账捆了送上去,听凭他发落了。”
你说为啥?
哈,这就是大唐真.开国之君,千古一帝的排面!
一旁,魏征见他好端端说着话,又把脚翘起来了,毫无天子风范,不禁眉头一皱。
正要训斥一番,忽听得李存勖此语,倒是赞同地点了点头:“没错,我们陛下就是这么厉害。”
刘彻:“……”
算了,和你们这些对李世民滤镜一千里厚的人,着实没什么好说的。
唐太宗一走,便又空出来一个名额。
刘裕在评论区里翻翻,忽然发现了一条有趣的消息:“这个【正德帝朱厚照】是何许人也,自己请缨报名,而他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却在底下疯狂刷屏,让朕千万不要理会前面的消息?”
何止是疯狂刷屏。
朱厚照发一条,杨廷和就在后边跟一条,进行手速大比拼,看得评论区观众目瞪口呆。
这什么操作?
我们真没见过!
朱祁钰望着「朱厚照」这个名字,沉思道:“是朕的重孙辈。”
就是不知道,自己后来有没有成功地废立太子,这位是不是直系后人了。
话音未落,便看见所有人都扭过头,用一种意味不明的目光注视着他。
朱祁钰被看得一阵毛骨悚然,硬着头皮问:“怎么了?”
“人不可貌相啊”,李存勖啧啧道,“景帝这么一点年纪居然就有重孙了,贵皇室关系够乱的,远迈汉唐。”
柴荣也惊奇道:“原以为你与朕年龄相仿,没想到是驻颜有术,敢问今年贵庚?”
苻坚则经历了一番深思熟虑,才道:“先前听说大明定都燕京的时候,就觉得有哪里不对,莫非这种乱搞男女关系,也是一种慕容鲜卑的流毒遗风?”
刘裕什么也没说。
但他往旁边挪远了一点,甚至还捂住了谢晦的耳朵,已然表明了态度。
这种高风险话题,可不能让家里的崽听到!
朱祁钰:“……”
他直呼遭不住。
把整个临安皇城丢下去,都填不平这群人的脑洞!
他抬手在桌面上敲敲,黑着脸说道:“各位,醒醒,我大明有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为所有皇族子弟确立了字辈。”
“朕这一脉的世系叫做「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朱厚照恰好在朕的后面三辈,所以是重孙。”
哦,众人恍然大悟:“那你不早说!”
当皇帝的都是演技大师,若无其事,就打算把这一茬接过去。
不妨李亚子忽然问道:“所以,到底为何要提前定好字辈?”
他家也喜欢给儿子按格式取名,李存X,比如符彦卿他爹被收养之后,就改名叫做李存审。
但这种给后面二十代人都把名字定好了的行径,还是让李存勖大为震惊。
明太祖想得还挺远啊,就没考虑过自己二世而亡吗?
原因很复杂,朱祁钰懒得一一解释,干脆直截了当地说:“可能是太.祖爷爷害怕后世子孙乱取名吧。”
众人:“……”
景帝陛下,你看我们像傻的吗?
嘿呀,你还真就别不信了。
朱祁钰举了个生动形象的案例:“提前定好字辈,可以避免像梁武帝一样,给皇孙取名叫什么萧大球、萧大款、萧大春、萧大圜。”
众人:“……”
从质疑明太.祖,到理解明太.祖、成为明太.祖,仅需短短一步。
他真的太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了!
哪个帝王家能遭得住一群大球大款大傻春,在族谱里满地乱爬啊!
天幕前,又一次躺枪的梁武帝:“……”
心好累,毁灭吧!
李存勖顺带问了一句:“所以,贵朝开国太祖叫朱高X?”
朱祁钰摇头:“不,祖上太宗皇帝从前是燕王,高字辈是从仁宗皇帝开始的。”
李存勖一听到「燕王」这两个字,就眼睛锃亮,直觉有瓜:“不是太子吗?是不是玄武……”
本想说是不是采取了「玄武门」即位模式,陡然想起魏征在一旁盯着,赶紧换了个口风:“是不是云龙门之变?”
一旁的苻坚:“……”
就你长嘴了是吧,一天到晚叭叭的!
李亚子很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特别爱吃瓜,见他一直紧抓着这个问题不放,朱祁钰只好顺带给他讲了讲靖难之乱的故事。
众人听后,一齐陷入了沉默。
传位给皇太孙、叔叔抢侄子皇位什么的,梁武帝仿佛又要被拉出来遛遛了呢。
在皇位传承这件事上,萧衍仿佛一个相反版本的老朱。
同样是理想继承人、太子英年早逝,萧衍放弃了皇孙萧誉,而选择了次子萧纲。
这一个选择,可谓是把所有人都害惨了。
皇孙萧誉,年少英武,聪颖过人。
萧衍又因为没立皇孙,心中格外歉疚,便在封地待遇上加以补偿,甚至允许豢养私兵,为日后皇室阋墙的种种骚操作埋下祸根。
萧誉在侯景之乱期间驰援京师,反被图谋不轨的叔叔萧绎偷袭反杀。
萧绎熬死亲爹,逼死亲兄,将一干好大侄屠杀得干干净净,遂在江陵即位,也就是梁元帝。
最惨的,还得是被立为太子的萧纲本人。
萧纲文武双全,幼年便极其聪明善文,过目不忘,“一目十行”这个典故就出自于他。
上一篇:穿越兽世:绑定生子系统后逆袭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