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干卿底事
当朝许多侯王柄臣,都出自安乐公主门下,形成了一股十分庞大的势力。
她一面指挥自己的属下在评论区刷屏,乌压压一大片。
一面跑到父皇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他:“阿父为何听信元忠老贼的胡言,我为天子亲女,为何不能成为下一任天子!”
“罗马帝国出了那么多的女皇,更有选帝侯制度,若是本朝也能提供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李重俊小奴百无一用,何能及我一毫!”
李显向来耳根子软,因为宰相左仆射魏元忠等一众老臣劝阻,已然打算将此事搁置。
此刻见女儿声色俱厉,顿时打了个磕巴,支支吾吾地说:“你要当皇太女,回头再商议便是,何苦找人去天幕上刷屏来哉。”
安乐公主冷笑,心说此等立储大事不捅出去,在万朝掀起舆.论风暴,决计难成。
她也没太指望真正被选中成为许愿人,几率太小。
但下一任皇帝李隆基已经成了万朝地板砖,谁都可以踩一脚。
自己趁机落井下石,在评论区刷点观众的印象分,乘势上位,扶摇为凰,岂不美哉?
……
规定的时间很快过去,所有人都许好了愿望。
在观众们的捧心期待中,许愿墙上的文字一阵颤抖,滚动选取幸运儿:“恭喜中选者,来自天启位面的大明石柱宣抚使秦良玉!”
“她的愿望是,现在带她找到儿媳张凤仪和戚金将军所在之处!”
万朝观众:???
方才从许愿墙上看,秦良玉到目前为止好像就许过一个愿望,也没有其他人帮她刷屏。
这都能被选中,欧气程度也是没谁了。
万历位面,戚继光正在蓟州军营里修筑城墙,测算合适的高度,抬头看见“戚金”两个字,顿时绷不住了。
不会是他未来的侄子吧?!
再看这个愿望,“找到儿媳和戚金将军”,戚继光联想到某种可能,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都被对方家长找上门来了,你小子看起来浓眉大眼,可不能干出伤风败俗的事啊。
【作者有话说】
从这章开始,进入秦良玉(以及明末)的专场了!
秦良玉大家都知道,她是唯一在正史独立列传的女将军,超厉害的(当然,若是将范围放宽到帝王本纪上,西辽女帝耶律普速完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军事家)
说一下张凤仪,她是秦良玉的儿媳,白杆兵的将领兼民族英雄,能力和风格上基本相当于一个年轻版本的秦良玉。比较有意思的是,她们二人都文武双全,一个“兼通词翰,仪度娴雅(明史)”,一个“能文善武(南明史)”。
张凤仪的武艺不是从秦良玉那里学来的,而是她的母亲霍夫人所教,她自幼就跟着霍夫人、还有她父亲一起打仗。这位霍夫人擅长的是防御战,曾率军守城,今日的晋城窦庄古堡还留有霍夫人遗迹。张凤仪的爷爷既是数学家也是发明家,张凤仪的父亲是抗清民族英雄,城破就义,历史上张凤仪自己也是战死的,这一家人不论老老少少都很厉害呢,满门英烈。
其实宋末、明末青史留名的女将挺多的,杨招讨,陈淑桢,陈碧娘,葛嫩,沈云英,高关索,感觉写她们的故事,或者写个女将军聚会一定很有意思(。)
8
第8章
◎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许多观众莫名其妙,甚至觉得秦良玉在胡乱占用资源。
许愿机会何其珍贵,要找儿媳不能自己去找吗。
天幕前,一直在搜寻女儿的东魏司徒孙腾,倒是颇为感同身受,深深感慨了一番。
唉,世路多崎,长夜飘零,不幸和至亲失散的苦命人何止自己一个。
闺女啊,为父苦寻了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见……
他连连唉声叹气,在百官集会中显得很是醒目。
大丞相、渤海王高欢原本在批阅公文,听到此处,实在被吵得无法忍受。
眉梢微扬,提醒他道:“如今评论区连通国境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能看到。”
孙腾一愣,恭敬请教:“王上的意思是?”
高欢微微颔首:“卿不妨直接在评论区刷屏,或许有一定几率得到令爱的回应……”当然,也有可能这么多年过去,他女儿已经死了。
话音未落,孙腾已如足下生火一般冲了出去,往家方向狂奔,一边跑一边大叫:“夫人!卿卿!快给咱闺女发消息,闺女能看见——”
高欢:“……”
算了,孙腾就这一个女儿,随他去吧。
他转瞬想起另一个位面的孽子高洋,只觉头疼不已。
想自己堂堂当世豪杰,英姿盖世,起于最寒微。
虽然早年吃了点软饭,但还是一刀一剑地拼杀出来,浴血奋战,攀登至最高处,如今离改朝换代只差最后一步。
高洋他娘也是沉静明断的女中豪杰,聪颖多智,能征善战,堪称一位完美的开国皇后。
怎么就龙凤成翔,生出高洋这么个玩意。
果然儿女都是债啊。
……
大多数观众都被秦良玉这个愿望难住了,根本不理解她在问什么。
然而,南明永历位面,茅麓山,有一名少年恰好抬眸看见了许愿墙,立即揭下了榜单。
这是崇祯去世、明室南渡的第二十年,也是清兵入关的第二十年。
胡人铁蹄肆虐,山河遍地烽烟。
千千万万的百姓或死于满清的「迁海令」,或死于清兵屠杀,或死于战场。
比这更可怕的,是满清政权试图推行剃发易服政策,从精神上奴役践踏汉族文明,打断汉人的脊骨,视为奴仆,以供驱策。
无数的义军义民因为不堪忍受此等奇耻大辱,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战场。
保住明王朝,只是官员们的事。
而保住天下汉人衣冠,却是天下人的事。
从弘光帝登基,到李来亨自焚于茅麓山的二十年间,南明高官变节,降将如云。
许多所谓的“名臣”、“名将”都倒戈相向,加入满清,成了屠杀汉人同胞的刽子手。
唯有数十万、数百万的百姓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护汉家河山,捍卫民族尊严,终成一道道巍如青山、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
江阴城,十万居民因不满剃发令,“留发不留头”,在一个已经退休的基层官员、九品小典史阎应元的带领下,揭竿而起。
八十日血战,十万江阴百姓面对二十四万训练有素的清军,二百余座大炮。
击毙清军7万5千余人,亲王3名,大将军18位,尸骸累累,然誓死不降。
城破之日,义民们进行了惨烈无比的巷战,而后被清军首领博洛下令屠城。
十万百姓全部被屠戮殆尽,仅有藏于古塔中的老幼53人得以幸存。
广州城,居民据城死守,城破后遭到长达十二天的大屠杀,死者七十余万。
嘉兴城,民众自发守城二十余日,城破后尽数遭劫,合计约五十万人。
昆山城,一批汉人绅民起兵反清,兵败约五万人被屠,血流沟渠。
还有苏州,南昌,赣州,常熟,沙镇,南京,海宁,济南,金华,潮州,同安,沅江,湘潭,南雄,泾县,大同……
一座又一座的城池沦陷,千千复万万的人在抗争之后赴死。
这里边,有普通百姓,甚至有昔日明朝的敌人。
大西军,从前的农民起义军,在李定国的带领下转战入滇,两蹶名王,收复桂湘,天下震动,为万历以来从未有过的抗清大捷。
顺治帝仓皇跑路,一度有意逃回关外,割让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保命。
大顺军,原为李自成的老部下,后来在隆武帝的安排下改组为忠贞营,奋战湖广,浴血荆州。
道州义民,由女将沈云英募集,死战守卫故土,义烈凛然。
灵州义民,女将高关索擅长制造火器,披甲登城,架设炮台,率军奋战。
宁波白头翁义军,一批白发苍苍的老人不肯剃发,仍着汉人衣冠,追随郑成功转战东南海域。
郑成功少年时,本为一介锦衣玉食贵公子,日散千金,素不知兵。
未料一朝遭逢惊变,待他如亲子的养父隆武帝被清军万箭穿心,养母曾皇后投水自尽,生母被清兵虐杀,生父则卖国降清。
于是焚青衣,泣血立誓,起兵复仇。
他起兵时,仅有一舟一师,四处招拢流民训练,军纪严明,亲手缔造了一支驰名于海国之上、呼啸于风浪之间的无敌舰队,缟素临江誓灭胡。
北伐舰队曾一路披靡,直抵南京城下。
二十年间,这些抗清的义士义民们,是农民,是士女,是商贾,是文弱书生,是三教九流的江湖人,甚至是流寇和海贼……
身份各异,最终却为了同一件事而死。
……
可是,纵然有很多的光辉时刻,很多的希望燃起。
英杰们终究是逝去了,所有的盛景都已经凋零。
二十年的岁月,足以彻底埋葬一个时代的血泪抗争。
如今的神州大地,已经尽数沦陷,只剩下最后一面汉人旌旗,还飞扬在茅麓山上空。
那就是,临国公李来亨和他的夔东十三家抗清武装。
李来亨是李自成的侄孙,他的部众也几乎全都是爷爷当年留下的闯军旧部。
这群人,曾经被世道逼到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反抗明朝统治,杀入紫禁城。
却又在清兵入关之后摒弃前嫌,选择了联明抗清。
他们本没有任何为了明朝作战的义务,甚至和明朝有血海深仇。
但最终还是选择站了出来,为这一片江山,为了天下汉人衣冠,战至了最后一息。
两年前,随着永历帝被俘杀,郑成功、李定国先后病故,鲁王亦死,清廷得以收拢兵力,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围剿茅麓山和兴山县基地。
上一篇:穿越兽世:绑定生子系统后逆袭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