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64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区区几个侍女哪里看得住他们,两人转了一圈,就冒着腰偷偷溜回窗户底下,挤在一块偷听。

  哎呀,被发现了。

  “舅舅/陛下……”

  小幼崽们根本不看气得张牙舞爪的侯安都,只是朝着陈蒨伸手,试图萌混过关。

  陈蒨含笑问道:“就这么喜欢听?能听懂?”

  小虞世南诚恳点头,小沈婺华点点头,又摇摇头。

  “司空大人说得不对”,小虞世南大声道。

  “哀宗皇帝其人刚烈如此,只要还生在那个年代,只要面对蒙古入侵。不管投胎到哪一家,哪怕是到南宋成了宋皇赵守绪,或是到大理成了大理国主段守续……到最后都会「国君死社稷」,不可能变成徽钦!”

  小沈婺华说:“司空大人应该去怪蒙古入侵者,为什么要怪哀宗皇帝的出身呢。若他是个普通宗室,或许他就会成为历史上的完颜仲德,或完颜承麟。就算他只是个普通人,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抗争到底。”

  侯安都哑然。

  是啊,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要么溅血一战,要么跪下苟活,没有第三条路。

  陈蒨招招手,示意两个小幼崽坐过来。

  同样是亡国之君,把完颜守绪和他的好大侄陈叔宝换换,也不至于搞出什么胭脂井、玉树□□花,让本朝沦落为千古笑柄。

  哦,不对,把完颜守绪换过来,很可能根本不会亡国……

  不是每个人都像陈叔宝一样,成天作大死的。

  一想到陈顼无了,陈叔宝也无了,心情顿时就明媚了起来呢!

  陈蒨拍了拍张天纲的手以示安慰,正色道:“先生羁旅多年,如今来投本朝,可有什么打算吗?”

  毕竟是前金国宰相,能力和口碑都很不错,稍稍培养一番,便可以直接干活了。

  他本以为对方定然做好了规划,或是有计策要献,再不济也要劝谏自己一番。

  谁知,张天纲沉默许久,那双碧海般沧桑深沉的眸中,泛起了一缕茫然之色:“臣只想来见陛下一面罢了。”

  言下之意就是,见面归见面,之后要干啥还没想好。

  陈蒨:“……”

  这家伙可真是不按常理出牌呢。

  张天纲确实很茫然。

  他是蔡州那批人中,唯一幸存到现在的,所有同袍故旧,一应葬在了当年的漫天烽火里。

  这些年,作为前朝遗民,他孑然一身,漫无目的,行尸走肉般地四处漂泊。

  要追随陈蒨灭亡蒙古,为故国复仇吗?

  或许吧,但这只是他所想做之事的一部分。

  金国灭亡了,永远停留在了天兴年间。

  可是,所有亲历者心中的创伤,却一生都不能抚平。

  蒙古入侵的前一年,卫绍王时期,金国境内共有8,413,136个家庭,53,532,151位居民。

  然而,到了金国灭亡的第二年,也就是蒙古窝阔台七年,北方原金国地区的人口仅剩下873,781户,4,754,975人。

  也就是说,有足足四千九百万人,因为瘟疫、虐杀、劫掠、饥荒……等各种原因,永永远远地葬身在了这场战争中。

  张天纲深吸一口气:“这些年,臣在世间四处行走,看尽哀哭悲苦……”

  他没有细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是怎样一幕幕家破人亡、众生流离的惨剧,陈蒨却叹息一声,无比感同身受地说:“朕都知道。”

  侯景之乱所造成的劫难,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是平乱的主将,也见证过最深的黑暗和动荡。

  太阳底下无新事,从来是千古同此悲。

  室内一时寂静下来,只有长风穿院,震得庭下松竹铿然摇曳,哗哗作响。

  张天纲轻轻地道:“臣生来就逢乱世,登科金銮殿时,已是贞祐南渡之年,不曾见一日无烽火,更不知道传说中的太平盛世究竟是什么模样……”

  陈蒨温声说:“在未来。”

  张天纲惊讶地望向他,青年帝王坐在粲然的日光深处,眉目如画,垂望远处的人间,仿佛温柔而清悯,亦自有一种断玉摧锋的锐利。

  十年扬鞭宇内,揽辔湖荆,他看遍世间苦楚,而丹心未改,历遍朔漠风雪,而此志弥坚。

  “所谓盛世,就是让我辈所经历过的苦楚,下一代的人,从此都不必再受。”

  在这一刻,张天纲忽然就不由自主地相信,并期待着:战乱将在不久后的未来终结,终有治世清平的一日。

  好好活下去吧。

  追随在这位君王的身边,替那些埋骨泉下的同袍与战友们,看一看来日的山河。

  你们埋骨在了黎明前的永夜,但黎明终究会到来的。

  张天纲一振衣衫,跪在陈蒨身前:“陛下既有此念,孰不思为陛下效死!”

  ……

  攻克临安城后,赵宋宗室大多被全部处斩,相关之人也讨不了好,囚禁的囚禁,去职的去职,前途一片惨淡。

  但也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宋理宗的谢皇后。

  谢皇后是前任丞相谢深甫的孙女,系出名门,与理宗并无子女,本来打算立宋理宗的侄子当太子,也就是著名的青楼皇帝宋度宗。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在于……

  谢皇后……芳名谢道清,是陈郡谢氏的后人,而且是谢安的直系孙女,中间隔了25世。

  如今观众们都知道,陈郡谢氏是最不能得罪的势力之一。

  这身份就注定了,只要谢皇后不去作大死,完全可以在万朝横着走。

  在祖宗们的劝说下,谢皇后也很果断地结束了这段塑料婚姻,决定独美去了。

  什么宋理宗,拜拜吧您嘞!

  她可不想继续当宋廷的傀儡,像历一样成为亡国的背锅侠!

  见她能拎得清,祖宗们也很满意,表示你别难过,以后要是还想谈恋爱,对象有的是,就算找十个八个面首也不成问题。

  谢皇后如此配合,陈朝这边自然态度也很好,允许她带走平日爱用之物,以及一个小团队,还客客气气把人送到江边。

  这个小团队里,有同样去见祖宗的谢枋得。

  还有南宋宫廷琴师、文天祥的好友汪元量,准备去找桓伊一同探讨音乐。

  以及其它一些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投奔刘宋,或者追随谢安、褚蒜子一道效力之人。

  韩子高将众人送上船,笑吟吟地说:“我们陛下向谢太傅问好,还望代为转达。”

  谢道清点头应下。

  韩子高又道:“我们陛下说了,陈军不打算过江,可与彼方划江而治……”

  只不过,这个划江的范围可能得扩大亿点点。

  不如就一南一北,划半球而治吧!

  【作者有话说】

  蒨蒨:机智如我!

  这章详细写了哀宗皇帝以及金朝亡国之事,不知大家读后什么感觉呢。

  反正我看完《金史》是非常震撼的,真的是掩卷叹息,热泪盈眶,唉,这段历史的关注度实在是太低了......

  由于这章涉及到较多的史料,就用角标标一下:

  [1]《金史.宣宗本纪下》

  [2]元好问《赠镇南军节度使良佐碑》

  [3]《元史.石抹孛迭儿列传》

  [4]《金史.忠义传二.侯小叔》

  [5]《金史.忠义传三.杨沃衍》

  [6]元好问《赠镇南军节度使良佐碑》

  [7]《大金国志校正》

  [8]《金史.忠义传四.蒲察琦》

  [9]《金史.列女传.张凤奴》

  [10]王鹗《汝南遗事》

  [11]《金史.完颜仲德列传》

  [12]《金史.忠义传四.绛山》

  [13]《金史.忠义传四.毕资伦》

  [14]《金史.忠义传.序论》

  [15]王鹗《汝南遗事》

  [16]《金史.白华列传》

  [17]郝经《青城行》

  [18]《金史.张天纲列传》

  [19]《金史.方技传.武亢》

  [20]王鹗《汝南遗事》

  52

第52章

  ◎你不要乱认祖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