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89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此法绝似我们唐时的递射之术,然以火铳代弓矢,威烈数倍。”

  ……

  如此说了一阵,众人默默记在心中,准备回头练兵的时候试一试。

  檀道济探出头,大声道:“唉,何日我北府大军才能君临万邦,真想一月南下澳洲,一旬横扫北欧,众志成城者胜,分裂之地可取!”

  “阿和”,沈庆之见檀道济过来,连忙蹦跶几下,对他挥了挥手,“这边!”

  “武穆王讲得真好啊”,郑经星星眼,作海豹鼓掌状,拍手拍得十分卖力。

  张凤仪一脸稀奇地看着他。

  郑经昨夜被压迫抄书,一直抄到深更半夜,今日魂不守舍,谁知一看到李光弼,竟忽一下子支楞了起来。

  她可从没见郑经这么认真过,甚至比张煌言看守还认真。

  郑经:谁懂啊,武穆王治军严整又性情凌厉,而且还用兵如神,上一个拿这个人设的还是我父王!

  这搁谁身上能不瑟瑟发抖啊!

  高长恭抬手戳了戳郑经,十分好奇地问:“为什么同样谥号为「武穆」,叫李老师是武穆王,叫岳飞却是岳王?”

  好问题啊,同学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岳王听起来更亲切吧”,羊侃说。

  “因为辨识度”,谢道韫很有经验地判断道,“岳王的岳属于半个冷门姓氏,而李王,听起来就很容易和别的李姓封王者混淆,比如庄宗陛下。”

  既然如此,还有一个进阶版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尚书令,荀彧是荀令君,而北魏的高允是高令公?”

  “这个我知道”,安乐公主面露沉思之色,“幸亏荀彧去世得早,所以,后世赠送一个美称「令君」。要是不幸像高允一般活到九十八,就只能称呼为「老令公」了。”

  不管怎么着,「荀令君」明显比「老令公」好听一大截!

  众人:“……”

  好、好像是这样的。

  李光弼见学生都闹腾起来了,也没拘着他们,放任他们玩闹,自己则端坐在一边,慢悠悠地喝茶。

  不防,陆云忽然笑吟吟,不知从哪个地方冒出来,手里还持着一本笔记本,正准备刷刷记录——

  “好教先生知道,我从冯梦龙老师那里学习了一些文学创作的素材记录小技巧,正好来联系一番。”

  “请问武穆王,听说你年轻的时候,险些被权臣抓走当上门女婿。”

  “你宁死不从,多亏了哥舒翰施以援手,才终于将你救回长安。而后你大为震悚,居家闭门不出了好几年,这事是真的吗?”

  李光弼神色一僵。

  “这也是从欧阳修的书上看来的?”他的语音中似乎带着无尽的凉意。

  “跟欧阳修没关系”,陆云翻了翻笔记,一副如数家珍的模样,“这来自于你的墓志铭神道碑,由颜真卿执笔,他真情流露,悲从中来,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呢。”

  什么叫一粉顶十黑啊,这就是了。

  李光弼无奈地摇了摇头,不作理会。

  高长恭闻言,神色严肃地说:“莫非,成为名将的必经之路,就是要当/或者险些要当上门女婿。”

  却是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北齐神武帝高欢。

  霍去病一怔,按照这个标准,他舅好像也符合?

  檀道济玩了半天,终于回忆起自己是来找人帮忙打架的,当即将事情这么一说。

  霍去病一脸懵:“为甚要奉诏弑父,东阳公主与王僧绰是何许人也,她家有什么故事吗?”

  檀道济有心想和小伙伴分享,奈何他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半天支支吾吾,根本讲不明白。

  最后只好一跺脚:“去问小沈老师,他修《宋书》,一定知之甚详!”

  然而,一行人找遍了书院,都没看到沈约,反而遇见了正在花园里观赏芍药的王筠。

  “什么?你问我叔爷爷一家?”

  王筠当即来了兴致,将芍药花随手别在了襟边:“快坐下,我跟你们说啊……”

  ……

  王筠来自琅琊王氏,他的爷爷王僧虔,是王僧绰的亲弟弟。

  也是王俭的叔父……兼养父。

  那么问题来了。

  王俭作为东阳公主与王僧绰唯一的孩子,备受宠爱,珍如珠玉,为什么要让小叔叔来收养?

  当然是因为,东阳公主与王僧绰都死得很早。

  如果算上日后同样英年早逝的王俭,这一家子都命途凄惨,和早夭杠上了。

  别人是“长命百岁”,他是全家人加起来,都没超过一百岁。

  刘宋王朝的公主们,乃是一群神奇的存在。

  她们不仅能量十足,对政治的各个领域都要掺一脚,什么官员任命、封邑税收、战争与和平……

  而且画风格外清奇。

  有时尚弄潮儿、发明新妆容引领所有女性梳妆风潮的,有养了一大群面首、朝三暮四流连花丛的,有强纳姑父逼迫其成亲的,有经常雪天将驸马剥光了衣服绑在树上鞭打的,有因为驸马找小妾、一怒之下杀了驸马全家的,有提刀闯宫逼迫当朝皇帝的,还有和侄子乱/伦喜提贵妃之位的。

  怎一个乱字了得。

  对此,刘裕看完史书,表示喜闻乐见。

  我家的孩子虽然彪悍,但都是她们欺负别人,没被别人爬到头上就行。

  什么,你说她们太凶了,所以史书里的名声不太好?

  做人嘛,过得开心最重要了,名声能值几个钱!

  东阳公主尤是其中翘楚。

  她作为宋文帝与文元皇后袁齐妫唯一的女儿,天之骄女,金枝玉叶,自幼是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

  少女时期第一次心动,就看上了王僧绰。

  王郎仪容俊美,气度丰雅,在朝野名声极佳,一致被公推为宰相之才——未来也确实当了宰相。

  更兼立身清正,并无乱七八糟的谥号。

  于是呢,东阳公主没有养面首,王僧绰也没有纳妾,二人琴瑟和鸣,岁月静好,缔结了一段人人称羡的美好姻缘。

  可谓是刘宋皇室里,绝无仅有的一对清流。

  史书记载了王僧绰的爱妻名场面三连。

  其一,每逢事情问夫人。

  王僧绰对东阳公主十分尊重,逢事必与之商量,绝不一意孤行。时人不理解,往往背后引以为笑谈,他却依旧我行我素。

  其二,勇于反击弹劾者。

  有人弹劾王僧绰不遵仪典,华堂处理政务经常带上东阳公主一起,形影不离。

  王僧绰冷笑:“奇也,我还未及冠就跟夫人成亲了,上班有什么不能待在一起的,你是不是嫉妒我?”

  其三,发扬谦虚的美德。

  面对吹捧他的人,王僧绰谦逊地表示,这都是沾光。

  “我能青云直上,一路升到如今的高位,一切都是因为我娶了夫人、和皇室有姻亲的缘故,否则,我就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豫宁侯爵罢了。”

  万朝观众:“……”

  真服了,快来个人管管他啊!

  有生之年竟然能见到“平平无奇的侯爵”,这么蛮不讲理的文字!

  乍一看上边的事迹,好像王僧绰升官是走后门似的。

  其实,他这个宰相之位,绝无半点水分。

  整顿朝纲,安抚百姓,究识流品,谙悉人物,拔才举能,咸得其分,政绩都是实打实的。

  他是个真正的世之君子,品德高尚,光风霁月,让世人心悦诚服。

  东阳公主有此良人,自然也过得十分惬意。

  然而好景不长,并非每一个人都像他们夫妇一样,愿意一生一世一双人,世间多的是负心薄幸者。

  就比如东阳公主的亲爹,宋文帝。

  尽管宋文帝早年与文元皇后袁齐妫感情甚笃,但随后因为偏宠潘淑妃,立刻开始打压这位皇后,想让她把位置让出来。

  文元皇后袁齐妫抑郁成疾,偏偏为了孩子,又不能和宋文帝一刀两断,愤怒已极,遂选择避免不见。

  宋文帝每次入宫,她必定去其他地方回避,来了几十次都没见到。

  后来,袁齐妫病重,宋文帝似乎又念起了她的好,懊悔不已。

  就来到了病榻前,“执手流涕”,痛哭表达歉意。

  然而,袁皇后意志坚决,到死都不肯原谅他,没有说一个字。

  甚至“以被覆面”,转过脸不肯看他。

  皇后一死,宋文帝悲恸欲绝,不仅在葬礼上多次临棺大哭,还亲自撰写了哀册,有“抚存悼亡,感今怀昔”的字样。

  迟来的深情比草都贱。

  东阳公主亲眼目睹母亲被父亲间接逼死,从此怀恨在心,誓要复仇。

  她还有个同胞弟弟刘劭。

  尽管刘劭此人荒唐且垃圾,姐弟二人万事不和,却唯有在为母复仇这件事上,立场是一模一样的。

  刘劭日后,不仅成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弑父篡位的太子,亲手对宋文帝砍下了那一刀。

  而且还极尽愤怒地杀入宫中,将潘淑妃一干人等全部剖心,送到袁皇后灵前祭奠。

  平日,东阳公主与王僧绰一道在家中开府,招纳士庶,积蓄力量,各种文人士女、三教九流都来到府上。

  其中,就有女巫严道育。

  东阳公主如获至宝,受此“高人指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巫蛊之案。